日本堺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技术

日本堺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技术

一、日本堺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殷展,宋兴龙,李学军,游俏[1](2021)在《湖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区域统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焚烧发电是处理生活垃圾的重要方式,对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解决"垃圾围城"等突出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以湖南省生活垃圾处理规模预测为基础,结合省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布局现状,对中长期(2019—2030年)湖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进行了区域统筹研究。预计到2020年和2030年末,湖南省生活垃圾清运量分别达到4.97万,5.54万t/d,焚烧处理规模分别达到1.94万,4.67万t/d,焚烧处理率分别达到39.1%、84.3%。

徐婕琼[2](2021)在《循环经济下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研究》文中指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关乎民生、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垃圾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卫生填埋为主,其缺点主要有: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后期维护成本极高和存在长距离的跨行政区域运输。随着经济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居民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升级,未来的垃圾量的增加也将是一个巨大挑战。2021年,我国正式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线之一,节能减排、资源再生也将可能成为地方行政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理念亟需向多元化、生态化、可再生化、本地化的方式转变,最大限度的提升垃圾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以下简称综合处理园区)正好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它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的产物,具有轻量化、分布式、稳定性的优点,能够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社会化和无害化的核心要求,随着青岛、深圳等城市试点案例的成功运营,综合处理园区具备在全国快速推广的基础和应用前景。文章对循环经济下的综合处理园区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文献研究,经分析发现,针对综合处理园区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层面,而针对综合园区的容量设计和垃圾运输的一体化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文章对循环经济下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的网络进行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定量的集综合处理园区容量设计、垃圾中转运输方案优化、车辆路径优化于一体的分析方法和解决思路。首先,以综合处理园区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各类垃圾处理能力约束、综合处理园区物质循环约束、资金和土地约束构建了容量设计模型。其次,在求解各类设施容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垃圾和产品的特性对运输环节进行优化,构建了垃圾中转运输优化模型和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并分别求出最优的方案。然后,综合考虑各类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垃圾的运输和处理成本对供应链整体的年收益进行求解。最后,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具有显着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方面,在循环经济背景下以资源的视角构建了垃圾收集中心、中转站、综合处理园区、顾客为一体的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丰富了垃圾收运领域的研究。实践方面,为管理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综合处理园区的容量设计和垃圾运输分配方案,此外还提出了一些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的政策建议。

盛雪峰[3](2021)在《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增加,商品的数量、种类日益增多,包装趋于繁琐,从而导致城市生活垃圾数量每年都在递增。因此,垃圾分类迫在眉睫,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大连市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庞大,当城市生活垃圾处于饱和状态,便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生态平衡,降低了居民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近年来,大连市对垃圾分类处置管理研究,在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效果看,并没有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工作。本论文通过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方法,形成了分析现状、提出问题和形成原因、解决对策的论文结构。通过对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管理现状的研究,发现垃圾分类处置存在投放准确率低、混收混运现象严重、配套设施落后、企业分类处理技术落后、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低等问题。限制垃圾分类处置的主要原因:从政府管理层面分析,包括法律监管、组织协调、财政资金投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等因素;从企业能力方面,包括垃圾资源产业和处理技术创新因素;从公众参与方面,涉及分类知识和激励机制因素。为完善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管理工作,在分析借鉴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坚持政府主导,包括加强法制执法监管、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强调部门之间协调管理和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倡导多元主体协力,包括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和倡导企业源头减量;鼓励公众参与,包括加强分类投放教育和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韩金成[4](2020)在《公共价值视角下的邻避设施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养老院等一些具有负外部性威胁的公共服务设施时,普遍遭遇到选址地周边居民“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抵抗行为,对地方政府决策能力形成严峻挑战并严重影响到社会公共服务水平。邻避设施决策已经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棘手课题。现有关于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的研究由于缺乏完整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不但难以做到全面透视邻避设施“决策黑箱”,而且也很难让地方政府官员清楚地认识到邻避设施决策困境的症结所在。因此,本文对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展开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公共价值、目的性价值、工具性价值等相关概念以及西蒙决策理论、渐进决策理论、行为公共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的梳理,发现手段-目的链及其所对应的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分析结构可以将公共价值视角与邻避设施决策研究很好地联系在一起。邻避设施决策的相关公共价值可划分为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两个方面。从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角度对战略三角模型、公共价值失灵模型、公共价值目录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价值分析工具进行拓展和调适,搭建了一个贯穿于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层次的邻避设施决策分析框架。基于此框架,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公共价值研究视角出发,首先解构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管理体制与机制,其次评估邻避设施决策的公共价值失灵问题与公共价值重塑实践,再次探究政府官员的公共价值感知对其邻避设施决策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最后建构基于公共价值管理的邻避设施决策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运用基于公共价值生成链的战略三角模型,从价值目标管理、授权环境管理和运作能力管理三个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管理体制与机制进行了制度性分析。我国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特征可以概述为“一块战略组、两条价值链、三层授权面”。地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作为邻避设施决策的战略管理主体,在应对上部、内部和外部授权环境时显示出了自身运作能力的不足,使得横向上政府机构内部的公共价值整合链和纵向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公共价值需求链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公共价值凝聚以及公共价值创造功能。(2)本文以余杭和番禺两个典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与评估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的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失灵问题及其重塑实践。余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决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公共价值失灵现象表明,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难以就各自的目的性价值偏好和工具性价值偏好进行有效弥合,导致现阶段的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普遍存在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失灵问题。通过对余杭案例和番禺案例的对比性考察评估,发现两地政府采取了两条风格迥异的邻避设施决策改进路径,可以分别称之为“余杭模式”和“番禺模式”。两种模式所重塑的目的性价值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而所重塑的工具性价值则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定的差异性。两种模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公共价值偏差问题,“番禺模式”的价值短板主要体现在创造的社会经济方面的目的性价值不足,而“余杭模式”的价值短板主要体现在缺失“中立性”价值。(3)本文根据政府官员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一手数据,考察了政府官员的目的性价值偏好和工具性价值偏好对其邻避设施决策行为意向的影响。政府官员的目的性价值偏好对其邻避设施决策行为意向具有显着性影响,9种目的性价值要素均至少在某一个邻避设施决策价值冲突情境中具有显着性影响,“经济发展”“稳定”“民主”三种价值在10个邻避设施决策情境中的显着性影响次数均达到或超过了5次。政府官员的工具性价值偏好也对其邻避设施决策行为意向具有显着性影响,在17种工具性价值要素中,有13种价值至少在某一个邻避设施决策价值冲突情境中具有显着性影响,“效率”“有效性”“创新”“透明性”四种价值在10个邻避设施决策价值冲突情境中影响均不显着。通过对跨邻避设施决策情境下具有显着性影响的价值要素进行关系性分析和层级结构分析,发现政府官员的公共价值偏好间会呈现出一定的网络特性和层级结构。(4)邻避设施决策的公共价值管理模式包括价值偏好引导和价值目标管理、主体间关系重塑和授权环境管理、公共价值创造和运作能力管理三个部分。在价值偏好引导和价值目标管理阶段,政府、企业、社会自身应积极培育公共性,对邻避设施启动价值管理战略,地方政府通过循证分析机制拟定项目决策方案。在主体间关系重塑和授权环境管理阶段,地方政府、特许经营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通过伙伴关系、公众参与和协同网络三种类型的嵌入式关系协调模式对邻避设施决策进行主体间关系重塑。在公共价值创造和运作能力管理阶段,地方政府加强协同领导能力,与特许经营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创造多元公共价值,各方通过十项公共价值审查方式展开项目决策评估工作。

罗杰[5](2020)在《垃圾焚烧发电厂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大力推广的生活垃圾处理新主体技术,垃圾焚烧发电厂是该技术的具体工程实施形式。要使垃圾焚烧发电厂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和排放达标,控制系统的选择十分重要。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控制系统早期以引进为主,其控制采用PLC控制系统较多,且型号品牌各有不同,随着主要工艺设备国产化,控制系统也改为以一体化程度高,开放性强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系统为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控制系统与传统火电行业的DCS系统差别不大,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二次污染控制技术上,而在具体工程中,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二次污染控制系统如烟气处理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飞灰固化系统等基本以厂家成套供应控制系统为主。故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控制系统采取DCS系统技术成熟,也能很好的满足工艺控制要求。本文把垃圾焚烧发电厂DCS系统的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工程设计两个阶段。其中总体设计的内容包括总体架构设计和总体功能设计。总体架构设计主要确定DCS主系统的控制网络方案和其他独立控制系统与主DCS系统的通信协议、接口形式、传输介质等,总体功能设计确定DCS系统的组成和控制规律,保证DCS系统最终能达到工程预期的控制要求。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开展详细的工程设计,其设计内容包括根据过程工艺要求绘制测控流程图、现场一次仪表与执行机构选型、IO清册统计、DCS控制功能设计等。在DCS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工程设计完成后,可以开展DCS系统的工程实现工作。主要内容是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书等的要求进行DCS系统的硬件设计选型和软件组态设计。DCS系统的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平台,而应用软件设计的好坏又决定硬件性能能否充分发挥,二者相互约束,共同决定了DCS系统的硬件配置,控制算法组态功能,人机画面丰富性、实时性等内容。在完成硬件设计和软件组态工作后应对DCS系统进行出厂验收测试(FAT)、现场验收测试(SAT)工作,合格后即可进行DCS系统现场调试。调试时DCS系统既是被调试对象,又是整个垃圾焚烧发电厂调试的重要调试工具,需做好与相关各方的配合与协调工作,调试还应注意到人身、设备安全方面的措施。确保正常投运后DCS系统在自动控制时达得到理想的运行效果。

谷忠伟[6](2020)在《稳定剂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城市规模逐渐增大,城镇化率越来越高,随之带来一系列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近年来,垃圾焚烧技术逐渐成为我国垃圾焚烧治理的主流方式,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含有多种重金属,不易被分解,且浸出毒性高,随着时间推移,在土壤、水、气体环境中不断流失、迁移、转化、积累,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托垃圾焚烧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专项课题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展开了稳定剂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研究,通过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研究无机、有机、复合稳定剂对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行为影响,并参考有机稳定剂合成相关文献,制备了一种新型稳定剂木质素基三氨基三乙胺(TATEL)。其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1)根据国内主流的两种焚烧技术,选取流化床和机械炉排炉焚烧工艺中各5种布袋除尘器飞灰作为典型的垃圾焚烧飞灰,对选取飞灰展开特性分析。结果表明:Cd、Cu、Pb、Zn含量相比As、Ba、Cr、Hg、Ni和Se要高,流化床飞灰Pb含量平均值1022.28mg/kg,Cd含量平均值68.08mg/kg,炉排炉飞灰Pb含量平均值2458.48mg/kg,Cd含量平均值180.84mg/kg,炉排炉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Pb和Cd含量整体高于流化床焚烧飞灰2~3倍。实验所采用的各飞灰原灰中Pb和Cd浸出毒性未达标的较多,未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入场标准,其中流化床炉飞灰中Cd、Pb的浸出毒性分别是生活垃圾填埋标准值的9.4倍、6.12倍,炉排炉飞灰中Cd、Pb的浸出毒性分别是生活垃圾填埋标准值的14.87倍、13.04倍,炉排炉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Pb和Cd浸出毒性整体高于流化床焚烧飞灰2倍左右。2)针对两种炉型飞灰样品开展了无机药剂稳定重金属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稳定剂Na2HPO4、NaH2PO4、Na3PO4的添加比例为1~3%时,随着添加量增加,重金属Pb和Cd浸出浓度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增加无机药剂添加量,可以提高对Pb和Cd的稳定效果,但是随着添加量的不断增加,添加比例在5%后,变化减弱趋于平缓,达到10%时基本无变化,这表明虽然Na2HPO4、NaH2PO4、Na3PO4添加量增加,对重金属Pb和Cd的稳定具有一定效果,但其稳定化作用并不能随添加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整体来看在相同无机稳定剂添加比例下,对于多数飞灰,稳定化处理效果排序如下:Na2HPO4>NaH2PO4>Na3PO4>Na2S。3)针对两种炉型飞灰样品开展了有机药剂稳定重金属的研究。结果表明:对炉排炉的Pb和Cd处理效果有明显的一致性,在有机稳定剂添加比例为1.5~3%时,随着添加比例增加,Pb和Cd浸出浓度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乙二胺四乙酸三钠盐(EDTA)处理飞灰重金属Cd的效果好于Pb,在添加量为1.5%时,炉排炉飞灰中的Cd全部达到填埋入场标准,稳定化率达95%的飞灰种类超半数以上。整体来看在相同稳定剂添加比例下,对于多数飞灰,稳定化处理效果排序如下:DTC 盐>EDTA盐,随着添加比例从1.5%到3%,两种稳定剂处理效果差异逐渐增大。4)药剂处理飞灰重金属Pb和Cd的平均稳定化率表明,有机稳定剂比无机稳定剂有更好的稳定效果,排序如下:DTC 盐>EDTA盐>Na2HPO4>NaH2PO4>Na3PO4>Na2S。5)对于Na2HPO4+DTC盐复合药剂稳定化飞灰重金属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药剂表现出非常好的稳定性,在相同有机(无机)药剂添加比例下,随着无机(有机)药剂的增加,流化床和炉排炉飞灰重金属Pb的浸出浓度逐渐减小;流化床飞灰重金属Cd的浸出浓度在逐渐减小。对于流化床炉灰,复合稳定剂C3、C6、C9稳定飞灰重金属Pb的效率分别为88.2%、90.3%、92.5%,C7、C8、C9稳定飞灰重金属Cd的效率分别为55.1%、70.3%、41.6%,对于炉排炉灰,复合稳定剂C3、C6、C9稳定飞灰重金属Pb的效率分别为82.2%、86.9%、87.4%,C4、C5、C6、C7、C8、C9 稳定飞灰重金属 Cd 的效率分别为 90.2%、89.6%、96.6%、95.5%、97.7%、98.1%,可以看出本文设计的复合稳定剂对炉排炉飞灰的处理有更好的效果,在相同添加比例下,对炉排炉飞灰重金属Cd的处理稳定化率更高,效果优于流化床飞灰,对流化床飞灰重金属Pb的处理稳定化率更高,效果优于炉排炉飞灰。对于多数飞灰,通过调整不同添加比例,其稳定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6)研究表明,不存在某一稳定剂对所有类型飞灰重金属的稳定化均有很好的稳定效果,且工业普遍采用的有机稳定剂成本较高,为解决以上问题,探索了一种木质素基三氨基三乙胺盐类(TATEL)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稳定剂制备的新路径,并将TATEL应用于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的稳定化。结果表明,制备的TATEL中含有给电子基团(?),其中的配位S原子可与重金属发生螯合反应,解离的S2-也可与失去电子后形成的Pb2+、Cd2+生成PbS和CdS沉淀,螯合飞灰后的产物为含双键的多元螯环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Cd、Pb的稳定化率分别可以达到95.9%、90%。

程雅竹[7](2020)在《社会工作介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研究 ——以X机构垃圾分类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生活垃圾作为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2019年北京垃圾处理总量预计将突破1000万吨,随着垃圾总量增加,垃圾处理压力逐年增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对加强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处置提出要求。2019年召开的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要求,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12月18日正式发布,并将在2020年5月1号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作为生活垃圾总量控制的政策正在逐步实施和完善。本文通过政策及文献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多为政府主导生活垃圾管理,我国学者除了借鉴国外研究,提出政府主导式垃圾分类管理措施以外,更多的学者更倾向于居民自治与居民参与。从以往研究中可以看出,居民作为生活垃圾分类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意义巨大,对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并总结出A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问题及需求,并以X机构垃圾分类项目为例,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解决相关问题。研究发现,A区垃圾分类工作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居民政策知晓度低、垃圾分类知识理解度低、缺少垃圾分类习惯等问题。居民需要政策讲解,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动力,参与垃圾分类。社会工作者以认知行为理论等社会工作理论为依据,运用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进行介入,动员社区居民力量,促使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作用及意义,培养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参与垃圾分类工作。项目结束后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及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社工介入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出有效的介入方法,并对社会工作介入的优势及经验进行讨论,促进社会工作服务内容的发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与落实。

朱浩[8](2020)在《公众参与视角下的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源热力电厂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特点成为许多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主流。在过去,资源热力电厂在设计上主要强调功能使用的合理性。而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一批设计较为新颖的资源热力电厂,这些项目在满足建筑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外观形象、地域特色、科普教育等公众参与的属性上进行了优化设计。这种价值的转变,来源于公众日益增加的环保意识与公民意识。同时,国家进入十三五发展阶段以来,强调公民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作用,当下的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更为强调公众参与属性:对城市而言,是促进民众参与环保教育的桥梁;对社会而言,又是宣传当地环境保护事业、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窗口。相对于一般的工业建筑,资源热力电厂是兼具科普教育性、功能复合性、形象展示性的全新综合体,在建筑美学与文化层面上,建筑师也拥有了对其进行优化提升的广阔空间。基于此背景,本文分为六个章节对论题展开研究:(一)绪论一一介绍论题的研究背景和缘起,确定研究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对象和内容,分析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制定研究框架和方法;(二)基础研究——介绍资源热力电厂本体特征,分析公众参与行为对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的影响,通过国内发展回顾探讨设计中的价值转变,并通过介绍新型设计模式阐述当下进行创新设计的可操行。(三)案例分析与调研——对近年来国内外一批较为新颖的电厂案例进行背景与设计策略手法分析,并通过对比研究,归纳出可供参考的技优化设计技术路线。最后以实地调研深入当下案例,搜集影响策略制定的不足与细节点。(四)优化设计策略的探讨——基于基础研究,提出了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的原则与设计策略。(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笔者在研究生阶段参与的工程项目进行介绍,以验证本文观点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六)结论

宋晓琪[9](2020)在《全流程视角下A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困境及优化路径》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立足于A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进展现状,从全流程的视角切入,严格遵循“顶层分类管理体系构建——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置”这四大分类管理流程,查阅大量2013—2019七年间的相关文献,运用问卷调查、人物访谈、案例比较等研究方法,将协同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为四大基本理论支撑,通过分析各个流程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来考察A市政府作用在此项工作中发挥的成效与不足。同时,选取日本和台湾两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成功案例,在“去异求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启示。最后,依然遵循四大管理流程,并结合政策工具、政府规制、循环经济、社区治理、正负激励等“N”种理论的核心内涵,对A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面临的困境“对症下药”,分别提出对应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A市虽然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分类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居民分类意识有所提高、终端处置设施运行良好,但面临的困境显得更加突出,亟需提出可行的优化路径。主要包括:顶层分类管理体系构建环节的政府治理理念、政策工具选择、管理主体权责和必要配套机制;前端分类投放环节的投放原则、宣传教育、群众基础;中端分类收运环节的混合收运、监管过程、回收系统;末端分类处置环节的处置方式、技术、资金难关以及垃圾处理的市场化水平和垃圾处理厂的空间布局。

朱培能[10](2020)在《常熟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与垃圾分类有关的社会问题也在不断产生,这反映出人们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热门以及有争议性的话题了。本研究以常熟市为例,作为中国经济条件相对发达的地区,常熟市垃圾分类治理的现状研究以及针对就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全国各地推动垃圾分类治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方法,结合常熟市在制定垃圾分类政策乃至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根据所获得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常熟市在处理垃圾分类问题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确定了对现状、问题、对策的研究结构,对常熟市近年来关于垃圾分类在政府角度整个治理过程中的发展进行分析,对常熟市民在近年来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是行动上的改变有个大致的了解。本研究并将对未来数年常熟市垃圾分类方面各项发展进行预测,并借鉴国内其他地区以及是其他国家在垃圾分类领域政府治理以及社会参与共治等方面的做法,如国外的德国和日本,国内的上海和广州等地,通过分析研究,针对制定和施行相关政策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二、日本堺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堺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区域统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生活垃圾处理规模预测
    1.1 预测说明
        1.1.1 生活垃圾清运量测算
        1.1.2 人口数量测算
    1.2 湖南省人口规模预测
        1.2.1 全省人口总量
        1.2.2 各市(州)人口分布
    1.3 湖南省生活垃圾清运量预测
        1.3.1 垃圾清运量指标
        1.3.2 垃圾清运总量
2 湖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布局
    2.1 布局原则
    2.2 总体布局
    2.3 区域布局
3 环境影响评价
    3.1 主要污染物及其治理措施
        3.1.1 废气
        3.1.2 废水
        3.1.3 固体废弃物
        3.1.4 臭气
        3.1.5 噪声
    3.2 环境管理及监测
        3.2.1 环境管理
        3.2.2 环境监测
4 结论

(2)循环经济下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循环经济研究现状
        1.2.2 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研究现状
        1.2.3 循环经济下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 循环经济理论
        2.1.1 循环经济“3R”原则
        2.1.2 循环经济的三个层面
        2.1.3 循环经济下生活垃圾处理
    2.2 供应链理论
        2.2.1 供应链的基本内涵
        2.2.2 正向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
        2.2.3 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现状分析
    3.1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现状分析
    3.2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现状分析
    3.3 逆向供应链网络效益分析
    3.4 逆向供应链网络存在问题
        3.4.1 垃圾综合处理能力不足
        3.4.2 各类设施功能不够完善
        3.4.3 供应链网络运输成本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研究
    4.1 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优化思路
    4.2 综合处理园区设施布局
    4.3 综合处理园区容量设计
        4.3.1 容量设计模型假设
        4.3.2 容量设计规划模型
    4.4 供应链网络运输环节优化
        4.4.1 中转运输优化模型
        4.4.2 车辆路径优化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算例分析—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5.1 算例描述与参数设置
        5.1.1 算例描述
        5.1.2 参数设置
    5.2 模型求解过程
        5.2.1 设施容量求解
        5.2.2 中转运输优化
        5.2.3 车辆路径优化
    5.3 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5.4 关于后疫情时代的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3)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阐释
        1.城市生活垃圾
        2.生活垃圾分类
        3.垃圾分类处理
    (二)理论基础
        1.公共治理理论
        2.公共物品理论
        3.可持续发展
三、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管理的现状
    (一)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管理的举措
        1.大连市生活垃圾基本情况
        2.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组织构架
        3.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建立
        4.大连市生活垃圾“四分类”情况
        5.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情况
    (二)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管理的成效
        1.分类体系逐步建立
        2.分类覆盖范围扩大
        3.宣传工作效果显着
四、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存在的问题
        1.分类投放准确率低
        2.混收混运现象严重
        3.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4.企业分类处理技术落后
        5.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低
    (二)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管理层面
        2.企业能力方面
        3.公众参与方面
五、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置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垃圾分类处置的经验启示
        1.日本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2.瑞典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二)国内垃圾分类处置的经验启示
        1.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2.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六、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管理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
        1.加强法制、执法监管
        2.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3.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4.强化部门之间协调管理
        5.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二)倡导多元主体协力
        1.鼓励社会组织参与
        2.倡导企业源头减量
    (三)鼓励公众参与
        1.加强分类投放教育
        2.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谈提纲
致谢

(4)公共价值视角下的邻避设施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管理体制与机制
    3.1 邻避设施决策的价值立场
    3.2 邻避设施决策的授权环境
    3.3 邻避设施决策的价值冲突应对
    3.4 邻避设施决策管理体制与机制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地方政府邻避设施决策的公共价值失灵与重塑评估: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
    4.1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整体考察
    4.2 案例选取与基本介绍
    4.3 邻避设施决策的公共价值失灵评估
    4.4 邻避设施决策的公共价值重塑评估
    4.5 本章小结
5 政府官员公共价值感知影响邻避设施决策行为意向选择实证研究
    5.1 实证研究设计
    5.2 描述性统计
    5.3 实证分析结果
    5.4 研究结论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公共价值管理的邻避设施决策模式建构
    6.1 邻避设施决策的价值偏好引导和价值目标管理
    6.2 邻避设施决策主体间关系重塑和授权环境管理
    6.3 邻避设施决策的公共价值创造和运作能力管理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可能的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邻避设施决策公共价值感知调查问卷

(5)垃圾焚烧发电厂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
        1.1.2 .国内外垃圾处理的现状
    1.2 .垃圾焚烧发电的意义和工艺流程
        1.2.1 .垃圾焚烧发电的意义
        1.2.2 .垃圾焚烧发电的工艺流程
    1.3 .垃圾焚烧发电的控制技术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第二章 垃圾焚烧发电厂DCS系统总体设计
    2.1 .垃圾焚烧发电DCS系统的控制方式
    2.2 .垃圾焚烧发电DCS系统控制网络
    2.3 .垃圾焚烧发电DCS控制的组成
    2.4 .垃圾焚烧发电厂DCS系统的控制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垃圾焚烧发电DCS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3.1 .DCS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内容
    3.2 .过程检测及控制流程图的设计
        3.2.1 .测控流程图的仪表功能标志与仪表回路号
        3.2.2 .测控流程图的图形符号
    3.3 .设备表选型
    3.4 .IO清册统计
    3.5 .DCS控制功能的设计
        3.5.1 .数据采集系统(DAS)
        3.5.2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3.5.3 .顺序控制系统(SCS)
        3.5.4 .热工保护系统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垃圾焚烧发电DCS硬件系统设计
    4.1 .DCS硬件系统组成
    4.2 .DCS硬件技术要求
    4.3 .DCS硬件选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垃圾焚烧发电DCS软件组态设计
    5.1 .DCS软件设计工具简介
    5.2 .DCS软件组态流程
    5.3 .DCS软件组态实现
        5.3.1 .DCS控制策略组态实现
        5.3.2 .DCS人机界面组态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垃圾焚烧发电厂DCS系统调试及运行
    6.1 .单体回路调试
    6.2 .冷态调试
    6.3 .热态调试
    6.4 .运行结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稳定剂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和意义
    1.2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处置惯例
        1.2.2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标准
    1.3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药剂稳定化技术现状
        1.3.1 无机类药剂
        1.3.2 有机类药剂
        1.3.3 复合类药剂
        1.3.4 稳定剂合成研究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4.3 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
        2.1.1 实验用稳定剂
        2.1.2 TATEL制备试剂
    2.2 材料
    2.3 仪器与设备
        2.3.1 浸出实验所用仪器
        2.3.2 TATEL制备仪器
    2.4 重金属预处理及测定分析方法
        2.4.1 飞灰预处理
        2.4.2 全量消解
        2.4.3 重金属浸出浓度毒性测定
    2.5 重金属稳定化实验
        2.5.1 单一药剂稳定化处理实验
        2.5.2 复合药剂稳定化处理实验
    2.6 TATEL制备实验
3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特性分析
    3.1 飞灰样品采集
    3.2 重金属总量
    3.3 重金属浸出浓度
4 无机稳定剂对飞灰中Pb和Cd浸出行为研究
    4.1 添加无机稳定剂后对重金属浸出浓度的影响
    4.2 无机稳定剂添加比例对飞灰中Pb和Cd浸出行为影响
    4.3 无机稳定剂类型对飞灰中Pb和Cd的稳定化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有机稳定剂对飞灰中Pb和Cd浸出行为研究
    5.1 添加有机稳定剂后重金属浓度的测试结果
    5.2 有机稳定剂添加比例对飞灰中Pb和Cd浸出行为影响
    5.3 有机稳定剂类型对飞灰中Pb和Cd的稳定化效果
    5.4 本章小结
6 复合稳定剂对飞灰中Pb和Cd浸出行为研究
    6.1 添加复合稳定剂后重金属浓度的测试结果
    6.2 复合稳定剂添加比例对飞灰中Pb和Cd浸出行为影响
    6.3 药剂处理飞灰重金属的稳定化率
    6.4 本章小结
7 TATEL稳定剂制备工艺及结构表征
    7.1 概述
        7.1.1 Mannich反应
        7.1.2 Mannich改性木质素
    7.2 TATEL制备工艺及条件
        7.2.1 木质素胺的合成
        7.2.2 TATEL的合成
    7.3 TATEL的结构表征方法及结果
    7.4 TATEL稳定剂在飞灰稳定化处理中的应用
        7.4.1 TATEL稳定剂Pb和Cd浸出行为研究
        7.4.2 TATEL稳定剂Pb和Cd浸出稳定化率
    7.5 TATEL稳定剂稳定飞灰重金属机理探讨
        7.5.1 二硫代氨基配合物的螯合作用
        7.5.2 螯环结构的影响
    7.6 经济性分析
    7.7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7)社会工作介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研究 ——以X机构垃圾分类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理论依据
        1.4.1 地区发展模式
        1.4.2 认知行为理论
        1.4.3 赋权理论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成果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居民参与
        2.1.2 垃圾分类
    2.2 国外研究
        2.2.1 国外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相关情况
        2.2.2 国外生活垃圾终端处理情况
    2.3 国内研究
        2.3.1 国内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相关情况
        2.3.2 国内生活垃圾终端处理情况
    2.4 既往研究成果评述
第3章 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实施背景
    3.1 宏观政策背景
    3.2 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1 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3.2.2 垃圾分类的可行性
    3.3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3.3.1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3.2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可行性
第4章 A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概况
    4.1 A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状
    4.2 A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4.2.1 政策知晓度较低
        4.2.2 垃圾分类知识理解度低
        4.2.3 缺少垃圾分类习惯
        4.2.4 宣传力度不够
        4.2.5 垃圾处理工作不完善
        4.2.6 现行政策不完善
    4.3 实现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需求
        4.3.1 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解读
        4.3.2 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4.3.3 激发内在动力
第5章 社会工作介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实例分析
    5.1 X机构垃圾分类项目基本情况
        5.1.1 项目概述
        5.1.2 项目内容
        5.1.3 项目目标
        5.1.4 项目执行
    5.2 社会工作在X机构垃圾分类项目中的介入情况
        5.2.1 社会工作理论的运用
        5.2.2 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
        5.2.3 社区工作方法的介入
    5.3 社会工作在垃圾分类项目中的介入效果
        5.3.1 活动满意度
        5.3.2 介入后的效果
第6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北京居民垃圾分类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2 X机构垃圾分类项目效果评估调查问卷
附录3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附录4 活动满意度调查表样表
致谢

(8)公众参与视角下的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念解释
    1.2 研究背景
        1.2.1 资源热力电厂的发展历史与新动态
        1.2.2 公众参与视角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的动因
        1.2.3 研究源起
    1.3 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及内容
        1.4.1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资源热力电厂的基础研究
    2.1 我国资源热力电厂建筑设计发展回顾
        2.1.1 早期(1988-2002):产业萌芽与技术探索
        2.1.2 中期(2003-2015):标准化下的迅猛增长
        2.1.3 当下:挑战与突破
        2.1.4 公众参与的价值在设计中的转变
    2.2 资源热力电厂的基本特征
        2.2.1 资源热力电厂的工艺流程
        2.2.2 资源热力电厂的厂区功能分区
        2.2.3 主厂房的功能分区与平面
    2.3 公众参与需求对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的影响
        2.3.1 科普教育需求
        2.3.2 人性化需求
        2.3.3 精神文化需求
        2.3.4 社会经济需求
    2.4 基于新形势的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模式
        2.4.1 “去工业化”思想的影响
        2.4.2 传统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模式
        2.4.3 概念设计辅助的新型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模式
    2.5 国内热力资源电厂实地调研
        2.5.1 实地调研情况分析
        2.5.2 调研评价与可改进之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资源热力电厂设计案例分析与归纳
    3.1 国外新型资源热力电厂设计实例分析
        3.1.1 丹麦哥本哈根Copen Hill资源中心
        3.1.2 丹麦罗斯基勒地区“能源之塔”
        3.1.3 法国伊西莱穆利欧垃圾焚烧发电厂
        3.1.4 新加坡“超级树”垃圾处理中心
        3.1.5 维也纳施比特劳远程供热中心
    3.2 国内新型资源热力电厂设计实例分析
        3.2.1 宁波市鄞州区生活垃圾焚烧电厂
        3.2.2 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工程
        3.2.3 深圳东部生活垃圾焚烧电厂
        3.2.4 香港T-PARK污泥焚烧场
    3.3 可供参考的优化设计技术路线归纳
        3.3.1 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的转变
        3.3.2 注重与场地与文脉的在地关系
        3.3.3 注重建筑造型的个性化表达
        3.3.4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3.3.5 多样性绿色生态设计
        3.3.6 注重电厂的环保科普职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策略
    4.1 资源热力电厂的优化设计原则
        4.1.1 整体性原则
        4.1.2 地域性原则
        4.1.3 形象性原则
        4.1.4 科教性原则
        4.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4.2 厂区规划优化设计策略
        4.2.1 功能组合模式
        4.2.2 空间布局与界面处理
        4.2.3 交通规划策略
    4.3 主厂房形象优化设计策略
        4.3.1 主厂房形象的真实性
        4.3.2 表皮材料分析
        4.3.3 形象设计手法
        4.3.4 主厂房形象设计的切入点
        4.3.5 主厂房形象与厂区的协调
    4.4 外部景观优化设计策略
        4.4.1 资源热力电厂外部景观的含义
        4.4.2 因势利导的景观构建策略
        4.4.3 生态旅游模式的引入
    4.5 科教展览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4.5.1 资源热力电厂科教展览内容
        4.5.2 科普展览动线设计
        4.5.3 科教展览空间优化策略
    4.6 绿色生态优化设计策略
        4.6.1 绿色生态设计含义
        4.6.2 生态化开发模式
        4.6.3 资源的有效利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践总结——以花都第五热力资源电厂二期为例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场地分析
        5.1.2 公众参与方式定位
        5.1.3 设计概念...“高山流水、锦绣花都”
    5.2 厂区规划布局策略
        5.2.1 现状问题
        5.2.2 优化策略——景观化、集约化的整体布局
    5.3 主厂房形象设计策略
        5.3.1 造型处理手法
        5.3.2 立面与细部处理方式
    5.4 外部景观设计策略——就地改造的主题山水公园
    5.5 工业科普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
    5.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策略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全流程视角下A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困境及优化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 文献选取说明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 政府、政府职能和政府作用
        (二) 垃圾、生活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
        (三) 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管理
    二、理论基础
        (一) 协同治理理论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 利益相关者理论
        (四)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第二章 A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现状
    一、A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文件梳理
        (一) 国家级指导文件
        (二) 地方性指导文件
    二、A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 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职责
        (二) 总体思路和具体分类模式
        (三) 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
        (四) 收运体系及其处置方式
    三、A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 顶层分类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二) 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有所提高
        (三) 终端垃圾处置设施运行良好
第三章 A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顶层分类管理体系构建的困境
        (一) 政府治理理念滞后
        (二) 政策工具选择失衡
        (三) 管理主体权责不清
        (四) 必要配套机制缺失
    二、前端分类投放的困境
        (一) 宣传教育浮于表面
        (二) 居民配合差强人意
        (三) 投放准确率仍较低
    三、中端分类收运的困境
        (一) 混合收运现象尚未杜绝
        (二) 收运全过程监管不到位
        (三) 资源回收系统存在缺陷
    四、末端分类处置的困境
        (一) 分类处置方式及技术难关
        (二) 分类处置资金及设备紧缺
        (三) 垃圾处理的市场化水平低
第四章 国内外分类管理的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一、日本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的形成
        (一) 在生态和经济危机下产生
        (二) 末端处理到循环利用的转变
    二、台湾地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概况
        (一) 台湾生活垃圾分类的发展历程
        (二) 台湾垃圾分类处理的具体流程
    三、从成功案例中获得的经验启示
        (一) 立法先行政策跟进
        (二) 政府作用发挥到位
        (三) 强弱干预刚柔并济
第五章 A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顶层分类管理体系构建的优化路径
        (一) 多元主体参与——贯彻协同治理理念
        (二) 健全法规体系——科学运用政策工具
        (三) 厘清部门权责——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四) 完善配套机制——打破集体行动困境
    二、前端分类投放的优化路径
        (一) 明确投放原则——以政府规制为保障
        (二) 强化宣传教育——以社会组织为依托
        (三) 巩固群众基础——以社区治理为主力
    三、中端分类收运的优化路径
        (一) 混合收运全杜绝——鼓励全民监督
        (二) 收运过程全透明——规范政府购买
        (三) 资源垃圾全回收——发展循环经济
    四、末端分类处置的优化路径
        (一) 分类处置技术及资金——深化政社合作
        (二) 垃圾处理市场化水平——放松经济规制
        (三) 垃圾处理厂空间布局——化解邻避冲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
    附录一: 关于A市生活垃圾分类状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A市生活垃圾分类状况的访谈提纲

(10)常熟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1.1 问题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样本基本情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访谈法
    1.4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1.4.1 研究角度创新
        1.4.2 研究方法创新
        1.4.3 研究的不足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垃圾分类
        2.1.2 垃圾分类治理
        2.1.3 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政府干预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常熟市推进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3.1 常熟市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3.2 常熟市垃圾分类治理的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
        3.2.1 切实发挥资金保障的成效
        3.2.2 制定切实有效的指导政策
        3.2.3 确保落实强化督查的责任
        3.2.4 发挥好宣传引导的作用
        3.2.5 在分类收运与分类处置上双管齐下
    3.3 常熟市在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创新举措
    3.4 问卷调查情况及具体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常熟市垃圾分类治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常熟市垃圾分类治理存在问题
        4.1.1 城乡执行不均衡
        4.1.2 容易出现形式主义
        4.1.3 投放点位邻避效应落地难
        4.1.4 无物业小区城中村执行难
        4.1.5 群众分类垃圾时难以分类
    4.2 常熟市垃圾分类治理问题成因分析
        4.2.1 政府过度重视城市区域
        4.2.2 对公共机构以及社会成员缺乏约束力
        4.2.3 政策传达存在壁垒,具体内容难以落实
        4.2.4 缺乏专业人才
        4.2.5 垃圾分类标准的不统一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垃圾分类治理先进经验及做法
    5.1 德国对于垃圾分类治理的做法
    5.2 日本对于垃圾分类治理的做法
    5.3 上海市对于垃圾分类治理的做法
    5.4 广州市对于垃圾分类治理的做法
    5.5 启示与借鉴
        5.5.1 加大法律约束,严格执法
        5.5.2 明确责任主体,加大考核
        5.5.3 形成完整循环的垃圾处理流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常熟市垃圾分类治理对策建议
    6.1 从政府政策方面
        6.1.1 制定有效政策避免形式主义
        6.1.2 制定合理有效的分类标准
        6.1.3 重视并推动城市农村平衡发展
        6.1.4 重视创新提高效率
    6.2 在宣传方面
        6.2.1 加强宣传打通传达壁垒
        6.2.2 用“麻烦”来唤醒民众意识
    6.3 在具体执行方面
        6.3.1 建立联动体系形成有效约束
        6.3.2 建设高素质治理队伍
        6.3.3 发挥网格化优势,推动网格化管理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常熟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四、日本堺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区域统筹研究[A]. 殷展,宋兴龙,李学军,游俏.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三), 2021
  • [2]循环经济下城市生活垃圾逆向供应链网络研究[D]. 徐婕琼.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管理研究[D]. 盛雪峰.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公共价值视角下的邻避设施决策研究[D]. 韩金成.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5]垃圾焚烧发电厂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罗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6]稳定剂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研究[D]. 谷忠伟. 浙江大学, 2020(03)
  • [7]社会工作介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研究 ——以X机构垃圾分类项目为例[D]. 程雅竹.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8]公众参与视角下的新型资源热力电厂优化设计策略[D]. 朱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全流程视角下A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困境及优化路径[D]. 宋晓琪. 苏州大学, 2020(03)
  • [10]常熟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D]. 朱培能. 苏州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日本堺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