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

一、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杜润帮[1](2021)在《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研究 ——以川渝稻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是川渝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方式为单季中稻。除成都平原外,均以山地稻田为主,其地形、气候极为复杂,水稻病虫害发生危害较重,稻田肥料流失较为普遍。旱育(秧)、直播、免耕、机栽秧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轻型栽培技术在川渝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发生较大变化。部分病虫有加重发生的趋势。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水稻纹枯病Thanatcphorus cucumcris(Frank)Donk、稻瘟病pyricutaria oryzae Cav等发生面积扩大、爆发频度较高。由于农药化肥施用不合理,甚至滥用导致水稻病虫草害抗药性增强、稻田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本研究基于昆虫种群生态学原理与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调查了水稻栽培方式的改变对应的水稻害虫种群数量变化,采用灯光诱捕、田间调查、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大田试验示范等方法,以探索水稻农药化肥减量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优化水稻病虫草害农药化肥减量综合治理和在川渝稻区全面推广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明确了川渝稻区种植方式改变对越冬代螟虫发生数量的影响分析了四川省5个重点测报区县2010-2019年间插秧方式的改变、稻田种养方式的变化以及历年二化螟越冬及冬后一代、二代发生数量。在此基础上结合2019年川渝稻区15个区县不同免耕类型田二化螟发生情况及螟虫种群组成,分析水稻不同栽培模式对川渝稻区螟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稻区各区县传统手工插秧面积逐年减少,机插秧逐年上升,稻渔、稻鸭立体种养稻田逐年增加。二化螟越冬虫量及一代、二代二化螟虫量与插秧方式及稻田种养(鸭、渔)面积逐年增加有关。以传统手工插秧且常年面积不变,则二化螟冬前、冬后、一代、二代虫量逐年上升,以机插秧及稻田种养(鸭、渔)面积逐年增加的稻区,冬前、冬后、一代、二代二化螟虫量呈平稳或下降趋势,虫量逐年减少。四川稻区整体比重庆稻区二化螟越冬数量多,水稻螟虫越冬以二化螟为主,占比88.36%,大螟占比10.14%,三化螟占比1.40%;几种免耕+稻草还田类型田二化螟越冬数量分别为直播田>传统种收>冬闲田>机械种收>稻渔共育>稻鸭共育,特色类型田“再生稻>冬种榨菜”。插秧方式的变化及稻田种养面积的增加对二化螟越冬数量减少具有协同效用,对大螟数量上升有正反馈作用,不同免耕类型田二化螟越冬数量不同,水稻机械种收及稻渔(鸭)共育的免耕类型田二化螟越冬数量量相对较少。2.明确了重庆稻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习性2018-2019年灯下诱虫情况和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重庆稻区主要虫害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2018-2019年秀山县灯下始见期均为4月中下旬,年均迁入峰次为2-3次。白背飞虱和褐飞虱4月下旬灯下有零散虫源逐步迁入,5月下旬-7月下旬持续迁入重庆稻区。稻纵卷叶螟6月下旬-8月上旬持续迁入,但2019年较2018迁入高峰早7-10d;白背飞虱虫量爆发期分别在6月上旬、下旬,7月上旬和下旬。2108年较2019年灯下高峰期白背飞虱推迟20d,褐飞虱推迟13d,田间系统调查白背飞虱持续峰期缩短20d,褐飞虱持续峰期基本一致,但2018年褐飞虱整体呈高爆发趋势。稻纵卷叶螟灯下诱捕与大田赶蛾时间基本一致,2018年较2019年灯下始见期晚22d,灯下诱捕持续时间缩短15d。二化螟灯下诱捕时间两年基本相同,但2019年仍偏早。爆发虫量与迁入、繁殖和气候因素有关;重庆4-7月积雨是导致7月下旬虫量爆发的关键因素。4-7月累计雨期、雨量是导致2019年整体较2018年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早、且虫源多的主要原因。2018年4-7月下雨天数较2019年少9天。3.提出以重庆稻区“两迁害虫”通道为界限的水稻病虫轻发生区和重发生区重庆地区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导致病虫害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渝东南、渝南稻区的秀山、涪陵、南川等区5县分别处于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等“两迁害虫”迁入重庆稻区的“武陵山通道”和“大娄山通道”,水稻病虫害常年发生程度和危害较重。重庆稻区其他区县水稻病虫害常年发生程度和为害较轻。根据田间发生情况,提出以秀山、南川、涪陵等渝南、渝东南为病虫害重发生区,江津、万州、开州等渝西、渝东北为病虫害轻发生区。4.形成了重庆稻区农药化肥减量综合防治技术方案通过两年的稻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方案,明确重庆水稻病虫重发生区“稻鸭(生物农药)除草+秧苗施药+生物农药+助剂激健+高效低毒低残留复配农药+4次统防统治”的防控方案;重庆水稻病虫轻发生区以二化螟性诱剂+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1-2次统防统治+生物化学农药复配的防治方案。综合形成技物结合的“种、肥、药、机、技”一体化药肥双减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5.化肥、农药减量综合试验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核心实验区结果表明:2019年秀山、涪陵、南川、江津、万州、开州6个病虫害防治区县农药减量为8%-53.08%;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90%以上,亩产增收5.78-158.18元。2020年秀山县、南川区、綦江区、江津区、万州区、合川区、垫江县、涪陵区8个农药化肥核心示范区县,农药减量31.99%-80.37%,肥料减量14.29%-52.39%情况下,水稻增产7.37%-19.39%。肥药减量从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施药方式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优于施肥方式,减量施肥施药对病虫害控制在重发生区明显,轻发生区不明显。肥料核心实验区以增产不增肥、减肥不减产,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降低农药用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童庆蒙[2](2020)在《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江汉平原水稻生产为例》文中认为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农业具有强烈的自然生产属性,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而且这种关联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农业部门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农业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和严重的产业。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也是响应气候变化的行为决策单元。农户对气候的响应,基于减排视角,表现为低碳生产行为;基于适应视角,则表现为气候适应行为。理清农户对气候响应的行为逻辑与影响机理、明确气候响应行为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对于推进气候约束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尝试解决如下问题:第一,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机理有哪些?基于不同农户异质性情境下,这些影响因素有何不同?第二,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对其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如何?第三,为推动农户对气候的响应,应该建立怎样的政策体系?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将基于“减排-适应-技术效率”的逻辑主线,以江汉平原水稻生产为例,对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展开系统性分析与论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基础与现状解析(第1、2、3章);第二部分,基于减排与适应视角的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分析(第4、5章);第三部分,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第6章);第四部分,推进农户对气候响应的政策体系(第7、8章)。通过系统研究,形成以下结论:(1)受气候变化影响,江汉平原的平均温度有显着的上升趋势,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江汉平原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的比例和程度不高,但相对而言,农户实施气候适应行为比低碳生产行为更积极。1988~2017年间,江汉平原的年平均温度具有显着的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0.0246摄氏度;每年总降水量虽然在均值附近波动,但年内分布极不均匀,每年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旱涝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较为严重。基于对江汉平原地区1011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发现,分别有37.09%、36.50%和17.21%的农户实施了水旱轮作、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种植绿肥的低碳生产行为;分别有59.84%、58.36%和32.15%的农户实施了使用新品种、改善排灌条件以及调整农药化肥使用的气候适应行为。相对而言,气候适应行为的实施比例和程度较低碳生产行为更高。此外,就低碳生产而言,农户对三种行为的选择之间存在显着的互补关系;就气候适应而言,农户实施改善排灌条件分别与使用新品种、调整农药化肥使用存在显着的互补关系。(2)对于实施种植绿肥、水旱轮作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这三种低碳生产行为,农户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受到农户个体特征、环境认知与风险态度、家庭禀赋特征与农业经营特征的影响。对江汉平原水稻种植户的低碳生产行为选择与行为强度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在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选择的影响上,从事非农工作、更偏好风险、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越多、养殖畜禽的农户更倾向于实施种植绿肥;女性、从事非农工作、环境健康认知程度更高、更偏好风险、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越多、养殖畜禽以及种植单季稻的农户更有可能实施水旱轮作;而女性、受教育程度偏低、从事非农工作、健康状况不佳、环境污染认知和环境健康认知程度更高、得到农技推广部门帮助、家庭拥有互联网和摩托车、种植单季稻的农户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可能性更大。(2)在对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强度的影响上,女性、从事非农工作、健康状况不佳、环境健康认知程度更高、更偏好风险、家庭农业劳动力越多、拥有互联网和摩托车、养殖畜禽、种植单季稻的农户行为强度更高。(3)低碳生产行为的实施受农户异质性影响明显,对不同农业依赖度和水稻经营规模的农户而言,农户低碳生产行为选择与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通过考察农户异质性情境下低碳生产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按照农业依赖度进行划分后的分组研究表明,环境污染认知只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影响显着;环境健康认知对高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三种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均显着为正,但只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影响显着;风险态度只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种植绿肥和水旱轮作的影响显着且方向为负;种植多季稻对高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三种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均显着为负,而仅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与此同时,性别、健康状况、风险态度、获得农技推广部门帮助、拥有摩托车、养殖畜禽以及稻田面积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强度影响显着,而对高农业依赖度农户影响不显着。(2)按照水稻经营规模进行划分后的分组研究表明,健康状况对小规模农户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影响显着为正,但对大规模农户种植绿肥的影响显着为负;风险态度只对大规模农户种植绿肥的影响显着且方向为负;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只对大规模农户实施种植绿肥和水旱轮作的影响显着且方向为正;养殖畜禽对小规模农户实施水旱轮作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影响显着且分别为正和负。与此同时,健康状况、拥有互联网和摩托车、养殖畜禽和稻田面积均只对小规模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强度影响显着;而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只对大规模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强度影响显着且方向为正。(4)对于实施使用新品种、改善排灌条件以及调整农药化肥使用这三种气候适应行为,农户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受到农户个体特征、气候感知与风险态度、家庭禀赋特征与农业经营特征的影响。对江汉平原水稻种植户的气候适应行为选择与行为强度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在对农户气候适应行为选择的影响上,受教育年限越长、健康状况较好、感知到病虫害更频繁、越厌恶风险、拥有互联网以及不养殖畜禽的农户更有可能使用新品种;年龄越大、受教育年限越长、感知到降雨越来越不规律和病虫害更频繁、能够获取气候信息、不养殖畜禽以及种植单季稻的农户改善排灌条件的可能性更大;感知到病虫害更频繁、家庭农业劳动力越多、未加入合作社、获得农技推广部门帮助以及不养殖畜禽的农户更有可能通过调整农药化肥使用来适应气候变化。(2)在对农户气候适应行为强度的影响上,受教育年限越长、感知到降雨越来越不规律和病虫害更频繁、获得农技推广帮助、能够获取气候信息、拥有互联网以及不养殖畜禽的农户行为强度更高。(5)气候适应行为的实施受农户异质性影响明显,对不同农业依赖度和水稻经营规模的农户而言,农户气候适应行为选择与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通过考察农户异质性情境下气候适应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按照农业依赖度进行划分后的分组研究表明,受教育年限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使用新品种和改善排灌条件影响显着,而对高农业依赖度农户调整农药化肥使用影响显着;健康状况只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使用新品种和调整农药化肥使用的影响显着;加入合作社和获得农技推广部门的帮助只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调整农药化肥使用的影响显着。与此同时,受教育年限、获得农技推广部门的帮助、获取气候信息、拥有互联网、养殖畜禽均只对低农业依赖度农户实施气候适应行为的强度影响显着;种植多季稻则对高农业依赖度农户影响显着。(2)按照水稻经营规模进行划分后的分组研究表明,受教育年限对小规模农户实施三种气候适应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对大规模农户的影响均不显着;感知到病虫害更频繁对小规模农户实施三种气候适应行为的影响均显着为正,但只对大规模农户调整农药化肥使用影响显着;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农技推广部门的帮助只对小规模农户调整农药化肥使用影响显着且方向为正;家庭总收入和气候信息获取只对小规模农户改善排灌条件的影响显着。与此同时,受教育年限、获得农技推广部门的帮助只对小规模农户实施气候适应行为的强度影响显着。(6)江汉平原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以及气候响应行为强度均能够显着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但是对“减排-适应型”农户而言,同时实施较多的低碳生产和气候适应行为可能会导致效率损失。基于江汉平原一季中稻种植户的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得到的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7,数据包络分析测算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平均分别为0.65、0.72和0.91;两种方法的测算结果关联度较高。因此,江汉平原地区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无论实施低碳生产行为还是气候适应行为,均能够显着提升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此外,农户低碳生产或气候适应行为强度也能显着改善技术效率。整体而言,“减排-适应型”农户实现较高技术效率的可能性更大。对于“减排-适应型”农户而言,同时实施过多的低碳生产和气候适应行为,则有可能导致技术效率损失。最后,研究还发现,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也存在农户异质性。整体而言,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对低农业依赖度和小规模农户而言更加明显。(7)江汉平原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受到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与农业生产经营特征的影响。同时,不同气候响应行为类型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通过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个体特征中的男性、年龄、受教育年限、更好的健康状况能够提升农户的技术效率,而农户的风险规避态度则显着降低了技术效率;家庭特征中,家庭拥有摩托车和互联网能够改善农户技术效率;农业生产经营特征中,农业收入占比能够提高技术效率,而稻田离家的距离及水稻经营总面积降低了技术效率。研究还发现,从事非农工作显着提高了“减排型”农户的技术效率;健康状况不佳则降低“适应型”农户的技术效率;气候信息获取、拥有互联网分别对“减排型”和“适应型”农户技术效率产生显着正向影响;稻田块数和水稻经营总面积均对“减排型”农户的影响显着。(8)推进农户对气候响应的立体化政策体系包括复合型的政策目标,多元化的政策实施原则以及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基于实证分析所得到的结论,结合政策制定的现实要求,本研究认为,为推进农户对气候响应,应该确立以推广农户应用低碳生产技术为重点,促进农业部门的温室气体减排;以提升农户对适应气候变化资源的获取能力为核心,推动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以改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为突破,全面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复合型政策目标。同时,政策实施时要把握兼顾复合性、注重差异化和坚持优先序的原则。推动农户对气候响应的政策措施包括切实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公共服务、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个方面。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构建了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在对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影响因素与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减排”和“适应”的双重视角,对农户气候响应行为的发生机理与实践效果展开实证研究。这与现有文献中的同类研究相比,拓展了大多只从单一视角来探讨农户的减排或适应行为的内容。(2)诠释了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无论是低碳生产行为,还是气候适应行为,均能显着地改善农户的技术效率。这和现有农户技术效率研究相比,较大程度地弥补了人们对气候响应行为作用效果关注不足的缺陷。与此同时,本文将农户的气候响应行为与技术效率联系起来开展研究,一定程度地拓宽了农业突破“气候锁定”、提高生产率的理论路径,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3)构建了推进农户对气候响应的立体化政策体系。基于实证研究结论,融合促进农业生产“减排-适应-技术效率”的多重目的,提出推进农户对气候响应的立体化政策体系。这与现有文献中的研究相比,弥补了大多因为忽视减排与适应的同等重要性、忽略了气候响应行为对效率提升的作用潜力,从而导致提出的政策建议在兼容性和整体性上的欠缺。

汪诗琴[3](2019)在《基于知识图谱的水稻病害防控模型构建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作为水稻生产大国,水稻生产肩负着我国粮食稳定的重任,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而水稻病害一直在危害水稻的安全稳产、增产。随着对水稻病害防治的研究,在水稻病害区域性综合防治、专家系统等各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缺少结合气象因素等非侵染性因素构建的水稻病害防控模型。为此,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就非侵害因素对水稻病害防控模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非侵染性因素对水稻病害的影响。本文通过数据初筛分析影响水稻病害发生的气候等主要非侵染性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进而根据累计贡献率提取出主成分;其次,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输入提取出的主成分,为得出最佳参数,应用网格划分算法、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准确地分类预测出水稻病害非侵染性因素数据集。同时,对水稻及其病害进行知识抽取、融合、加工与更新操作,构建水稻病害的知识图谱;然后以构建影响水稻病害非侵害因素为自建索引,根据非侵害因素对各水稻病害的影响程度添加权重值,对水稻病害防控方案进行检索。在上述基础上,构建水稻病害推理模型,将支持向量机的预测值与知识图谱的案例索引进行检索匹配,对匹配出的数值进行病害相关性计算和病害准确率计算,得到准确的病害类型。最后,应用最短路径算法对病害检索路径进行优化,进一步得到水稻病害防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前期数据处理建立的预测模型泛化效果较好,结合支持向量机分类预测的基于知识图谱(非侵染性因素)的水稻病害防控模型实现了为水稻病害提出防治方案,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程家安,祝增荣[4](2017)在《中国水稻病虫草害治理60年:问题与对策》文中提出自第一次绿色革命以来,随着感性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显着提高产量的同时,严重削弱了稻田系统的自然调控功能,导致病虫草危害加重。为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危害,防治技术和治理策略已经历了从化学防治、初级综合防治和综合治理进而生态治理等多个阶段的发展。然而,尽管在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对当季作物危害上取得了良好成绩,每年挽回稻谷损失数千万吨,但小虫成大灾、多病共发、杂草群落演变、重要病虫草害抗药性突出等问题,仍严重地威胁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确保水稻生产的可持续集约发展,植物保护研究必须从建设健康稻田系统总体目标出发,加强与相关学科合作,努力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和稻田生态系统自然调控功能,并完善管理和政策保障体系,以确保绿色防控、生态治理技术的成功实施。

陈杰华[5](2017)在《水稻主要害虫生态调控系统的构建及功能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害虫种类多且为害严重,众多研究表明,农药的连续施用使水稻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利用害虫生态调控方法防治水稻害虫的技术必然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根据生态调控的原则,2015年开始我们在广东省新会区,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出合理有效的生态调控措施,形成“推-拉”相结合的生态调控系统。该系统构建如下,驱避植物烟草、紫苏置于稻田一侧,形成“推力”系统,而诱虫植物香根草、诱虫灯和性诱剂置于稻田另一侧,形成“拉力”。对照区除了无以上措施外,施药和水肥条件相同。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的调查,得到以下结果:(1)稻田种植烟草和紫苏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有驱避作用,室内测定显示,白背飞虱(Y型管嗅觉反应)选择“烟草+水稻”为30.12%,选择“水稻”的为69.88%,选择“紫苏+水稻”为38.70%,选择“水稻”的为61.30%;(笼罩试验)选择“烟草+水稻”为34.74%,选择“水稻”的为65.26%,选择“紫苏+水稻”为33.90%,选择“水稻”的为66.10%;褐飞虱(Y型管嗅觉反应)选择“烟草+水稻”为39.65%,选择“水稻”的为60.35%,选择“紫苏+水稻”为33.87%,选择“水稻”的为66.13%;(笼罩试验)选择“烟草+水稻”为39.00%,选择“水稻”的为61.00%,选择“紫苏+水稻”为38.10%,选择“水稻”的为61.90%。可以看出,“烟草+水稻”“紫苏+水稻”组比例低于“水稻”组。另外,田间调查发现,距烟草和紫苏1-4m的稻株虫口数飞虱数量显着低于对照区;且随着距离的增长,飞虱类虫口数呈递增。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烟草和紫苏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有一定的驱避作用。烟碱是烟草中生物碱的主要成分,我们对烟碱进行了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在各处理中,白背飞虱选择烟碱(25mg/L)的为16.7±0.9aB头,对照为22.0±1.2b A头;烟碱(50mg/L)为14.7±0.9bB头,对照为22.7±1.8b A头;烟碱(75mg/L)为12.3±1.2a B头,对照为26.0±1.0bA头;烟碱(100mg/L)为7.0±1.0a A头,对照为31.0±0.6b B头;烟碱(125mg/L)为6.7±1.5a A头,对照为31.3±1.2bB头。褐飞虱选择烟碱(25mg/L)的为18.4±1.0aB头,对照为21.0±0.7b A头;烟碱(50mg/L)为15.3±0.8a B头,对照为23.9±1.6bA头;烟碱(75mg/L)为13.3±1.5aB头,对照为24.7±1.2bA头;烟碱(100mg/L)为8.0±0.9a A头,对照为31.0±0.3b B头;烟碱(125mg/L)为7.7±0.9a A头,对照为30.7±0.9bB头。研究表明,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选择烟碱的数量显着低于选择对照的,可认为烟碱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其中,烟碱100mg/L的浓度最适宜。(2)香根草对蜘蛛有引诱作用,室内测定显示,(Y型管嗅觉反应)选择“香根草+水稻”为67.55%,选择“水稻”的为32.45%,(笼罩试验)选择“香根草+水稻”为66.07%,选择“水稻”的为33.93%,可以看出,“香根草+水稻”组比例高于“水稻”。稻田边种植的香根草能为蜘蛛提供产卵和栖息场所,田边种植的香根草的稻田和对照区的蜘蛛平均数量(头/百丛)分别为237.33±74.92b和133.33±56.37a,可以看出调控田蜘蛛数量显着高于对照区。研究表明,稻田边种植香根草对蜘蛛有引诱作用,能增加稻田蜘蛛数量。(3)诱虫灯和性诱剂可明显减少稻田白背飞虱、褐飞虱、蛀茎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利用诱虫灯和性诱剂的调控田和对照区的白背飞虱平均虫口数(头/百丛)分别为229.33±73.42a和322.67±82.00b,褐飞虱平均虫口数(头/百丛)分别为216.00±61.75a和246.67±38.59b,平均枯心率(%)分别为6.80±0.80a和11.60±0.82b,平均卷叶率(%)分别为8.80±1.50a和12.60±3.21b,可以看出,调控田的飞虱类虫口数、枯心苗和卷叶数显着低于对照区。研究表明,诱虫灯和性诱剂对稻田白背飞虱、褐飞虱、蛀茎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发生有一定防治作用。以上室内测定和大田试验的研究表明,以烟草、紫苏、香根草、诱虫灯和性诱剂为主要措施所构建的水稻“推-拉”生态调控系统,可为保护天敌,减少水稻主要害虫白背飞虱、褐飞虱、蛀茎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数量提供科学依据。

孙莲[6](2016)在《水稻穗期稻曲病和灰飞虱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稻是宁波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发生状况复杂,年度间为害差异大。据统计,在不开展药剂防治的情况下,常年水稻病虫害造成的自然损失率为15~25%,严重发生年份危害损失率高达40%以上。因此,在严密监控水稻病虫消长动态的基础上,结合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准确开展预测预报,及时组织开展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是争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本文根据试验地区对晚稻穗期灰飞虱、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曲病等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研究,分析成灾原因及控害减灾的关键点,开展防治试验,筛选出高效低毒防治药剂,明确用药适期和用药方法,形成一套水稻穗期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有效控制水稻穗期主要病虫的危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研究取得以下几点主要成果:1、探明影响稻曲病发病主要因子,明确高肥条件下水稻稻曲病发病严重,日平均温度低于28℃时利于稻曲病菌孢子的释放,而降雨量对孢子的释放影响不大,在孢子量开始增多的阶段,田间零星出现稻曲病,在孢子侵染时期降雨量多则有利于病菌侵染水稻发病。2、目前我市推广的甬优系列杂交稻多为感病品种,破口前7天施药是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最佳适期,第一次施药后7-10天施第二次药。30%爱苗乳油、43%好力克悬浮剂、复配剂MJ2006为推荐药剂,33%己唑醇·稻瘟灵微乳剂和45%丙环唑水乳剂为备选药剂。3、对于穗期灰飞虱,根据灰飞虱的发生规律,9月中下旬的发生高峰在穗部危害,推荐防治穗期灰飞虱适期在抽穗后7天左右,吡蚜酮是目前防治灰飞虱的首选对口药剂。4、明确毒源、介体、感病品种是水稻两大病毒病发病流行的3个必要条件。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大小麦、玉米及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寄主范围广,毒源广泛存在,当毒源积累到一定程度,有足够的传毒介体和适宜的感病品种就会造成大面积发病流行。5、根据灰飞虱种群基数、虫口密度和灯诱数量,结合水稻品种与生育期、气象资料和历年发生资料,分析灰飞虱发育进度以及带毒率估测,可以预测当年灰飞虱和水稻两大病毒病发生危害趋势。建立两大病毒病预测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0.3%:Y=1.6595X-1.6856(式中,X为灰飞虱带毒率%;Y为水稻两大病毒病株发病率)。6、水稻穗期病虫害的防治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强化监测预报的基础上,推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措施。

艾尼瓦尔·阿卜杜哈力克[7](2015)在《基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把大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之一,在我们的餐桌上基本上上顿顿离不开大米饭。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广,种植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水稻病虫害问题,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病虫害种类。近几年以来,我国一直在控制农药的使用,那么,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基于水稻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成为了一大难题。本文从我国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水稻生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病虫害以及在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最后对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病害以及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提出了建议。

刘占山,刘爱中,肖启明,刘年喜[8](2009)在《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在总结"十五"期间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水稻生产因稻米消费市场变化引起的结构调整、品种多元化、增效简化栽培等重大变革带来的病虫害新问题,按照生产无公害稻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等协调并重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突破点的建议。

章烈辉,刘占山,肖启明,康听东,刘年喜[9](2009)在《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总结"十五"期间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水稻生产因稻米消费市场变化引起的结构调整、品种多元化、增效简化栽培等重大变革凸现的病虫害新问题,按照生产无公害稻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等协调并重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突破点。

陆瑞庄[10](2008)在《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刍议》文中研究指明对水稻病虫害的主要类型、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等作了阐述,并按照生产无公害稻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产值等协调并重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的突破点。

二、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研究 ——以川渝稻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水稻生产现状
    2.水稻主要害虫生物生态学特征
        2.1 水稻螟虫
        2.1.1 水稻螟虫生物学及生态学习性
        2.1.2 耕作栽培制度与螟虫演变关系
        2.2 水稻两迁害虫
        2.2.1 稻飞虱类
        2.2.2 稻纵卷叶螟
        2.3 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
    3.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3.1 水稻化肥农药减量
        3.2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3.2.1 物理防治
        3.2.2 化学防治
        3.2.3 生物防治
        3.2.4 应用生态工程控制水稻病虫害
引言
    1.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二章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川渝稻区二化螟越冬种群数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1.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1.1.2 虫情资料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1.2.1 调查内容
        1.2.2 调查方法
        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四川稻区部分区县历年水稻插秧方式与稻田种养方式变化分析
        2.2 四川稻区部分区县历年二化螟越冬数量与分析
        2.3 插秧方式及稻田种养方式与二化螟越冬代相关分析
        2.4 重庆市螟虫越冬种类及分布
        2.5 水稻不同类型田二化螟越冬虫源分析
    3.小结和讨论
第三章 重庆秀山县水稻主要虫害发生规律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1.1.1 稻飞虱田间系统调查
        1.1.2 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调查
        1.1.3 水稻螟虫田间光诱调查
        1.2 虫情资料与气象资料
        1.3 调查时间
        1.4 调查地点
        1.5 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稻飞虱发生情况分析
        2.1.1 稻飞虱灯下发生动态分析
        2.1.2 稻飞虱田间系统调查分析
        2.1.3 稻飞虱发生规律分析
        2.2 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分析
        2.3 二化螟灯下诱捕数量分析
        2.4 气候条件与水稻迁飞害虫发生动态分析
    3.小结和讨论
第四章 重庆稻区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应用
    1.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地设计方法
        1.2 病虫害调查区域及方法
        1.2.1 二化螟调查方法
        1.2.2 稻飞虱调查方法
        1.2.3 稻纵卷叶螟调查方法
        1.2.4 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调查方法
        1.2.5 农药减量效果
        1.2.6 增益效果
    2.结果与分析
        2.1 示范区用药结果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期
        2.2 重庆稻区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及防治效果
        2.2.1 重庆稻区水稻病虫害重发生区县发生程度及防治效果
        2.2.2 对水稻病虫害轻发生区县防治效果
        2.3 减量用药的减药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
    3.小结和讨论
第五章 不同肥药双减组合对水稻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规划
        1.3 试验材料
        1.4 试验方法
        1.4.1 试验设计
        1.4.2 水肥管理
        1.4.3 产量测定
        1.5 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情况比较
        2.2 施药情况比较
        2.3 病虫害发生情况比较
        2.4 水稻主要经济性状及增产效果
    3.小结和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江汉平原水稻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回顾与评述
        1.3.1 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研究
        1.3.2 农户气候适应行为研究
        1.3.3 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
    2.1 理论基础
        2.1.1 农户行为理论
        2.1.2 外部性理论
        2.1.3 生产前沿面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低碳生产行为
        2.2.2 江汉平原稻农典型的低碳生产行为
        2.2.3 气候适应行为
        2.2.4 江汉平原稻农典型的气候适应行为
    2.3 农户气候响应行为的分析框架
        2.3.1 农户气候响应行为的理论模型
        2.3.2 农户气候响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机理分析
    2.4 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的特征
    3.1 江汉平原的气候变化特征
        3.1.1 江汉平原的基本情况
        3.1.2 江汉平原的气候特征与变化趋势
        3.1.3 气候灾害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3.2.1 问卷设计
        3.2.2 抽样原则与调查实施
        3.2.3 样本描述
    3.3 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的现状与特征
        3.3.1 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的总体现状
        3.3.2 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的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减排视角的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分析
    4.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4.1.1 农户低碳生产行为选择模型
        4.1.2 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强度模型
        4.1.3 变量定义与统计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风险态度实验测量结果
        4.2.2 农户低碳生产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4.2.3 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基于农户异质性的低碳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3.1 基于家庭农业依赖度的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分析
        4.3.2 基于水稻经营规模的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适应视角的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分析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1.1 农户气候适应行为选择模型
        5.1.2 农户气候适应行为强度模型
        5.1.3 变量定义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农户气候适应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5.2.2 农户气候适应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5.3 基于农户异质性的气候适应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3.1 基于家庭农业依赖度的农户气候适应行为分析
        5.3.2 基于水稻经营规模的农户气候适应行为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气候响应行为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6.1 研究对象与数据说明
    6.2 基于参数方法的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6.2.1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6.2.2 变量定义与统计
        6.2.3 结果与讨论
    6.3 基于非参数方法的气候响应行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6.3.1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6.3.2 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及比较
        6.3.3 结果与讨论
        6.3.4 气候响应行为对异质性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推进农户对气候响应的政策体系
    7.1 政策目标
    7.2 政策实施原则
        7.2.1 兼顾复合性原则
        7.2.2 注重差异化原则
        7.2.3 坚持优先序原则
    7.3 政策措施
        7.3.1 切实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
        7.3.2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公共服务
        7.3.3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附表
    附录 B: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知识图谱的水稻病害防控模型构建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主成分分析概述
    2.2 支持向量机概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处理
    3.1 水稻病害主要原因分析
        3.1.1 影响水稻病害的因素分析
        3.1.2 水稻病害主要影响因素筛选
    3.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水稻病害影响因子数据提取
        3.2.1 数据准备
        3.2.2 模型建立
    3.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稻病害影响因子预测
        3.3.1 数据准备
        3.3.2 模型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知识图谱的构建
    4.1 数据来源
    4.2 知识图谱的架构
    4.3 知识图谱的构建
        4.3.1 信息抽取
        4.3.2 知识融合
        4.3.3 知识加工
        4.3.4 知识更新
        4.3.5 知识存储
        4.3.6 知识图谱可视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稻病害防控模型的构建
    5.1 整体模型框架
    5.2 推理模型构建
        5.2.1 推理算法
        5.2.2 模型输入
        5.2.3 推理单元
        5.2.4 确诊病害
    5.3 模型输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水稻病虫草害治理60年: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稻田病虫治理技术和策略的发展
    1.1 传统化学防治 (20世纪50—60年代前期)
    1.2 初级综合防治 (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前期)
    1.3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20世纪70年代中期—21世纪初)
    1.4 绿色防控, 生态治理 (21世纪初起)
2 稻田病虫草害发生及其调控功能演变
    2.1 小虫成大灾
    2.2 多病共发
    2.3 杂草群落演变
    2.4 重要病虫草种群遗传适应性进化
    2.5 稻田系统自然控制功能下降
3 水稻病虫草害治理的发展对策
    3.1 提升稻田生态系统调控功能
    3.2 提升科技协同创新实施功能
    3.3 提升社会经济政策保障功能
    3.4 完善和强化稻田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和管理体系

(5)水稻主要害虫生态调控系统的构建及功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国水稻主要害虫研究现状和防治对策的演变
    1.2 水稻害虫生态调控对策及其主要措施
        1.2.1 “推”策略的主要措施
        1.2.1.1 烟草的生态功能
        1.2.1.2 紫苏的生态功能
        1.2.2 “拉”策略的主要措施
        1.2.2.1 香根草的生态功能
        1.2.2.2 诱虫灯的生态功能
        1.2.2.3 性诱剂的生态功能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烟草和紫苏在生态调控系统中的功能评价
        2.2.1.1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选择反应的测定
        2.2.1.2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稻田试验小区和对照区上的数量对比
        2.2.2 香根草在生态调控系统中的功能评价
        2.2.2.1 捕食性天敌在稻田试验区的种类和数量
        2.2.2.2 拟水狼蛛选择反应的测定
        2.2.2.3 蜘蛛在香根草植株上的发生情况
        2.2.3 诱虫灯和性诱剂在生态调控系统中的功能评价
        2.2.3.1 诱虫灯和性诱剂诱捕的害虫种类和数量
        2.2.4 “推-拉”策略稻田试验区害虫综合防治的整体评价
        2.2.4.1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推-拉”策略稻田试验区和对照区上的数量对比
        2.2.4.2 蜘蛛在“推-拉”策略稻田试验区和对照区上的数量对比
        2.2.4.3 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在“推-拉”策略稻田试验区和对照区上的数量对比
    2.3 数据统计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烟草和紫苏在水稻生态调控系统中的功能评价
        3.1.1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选择反应的测定
        3.1.2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烟草和紫苏试验小区和对照区上的数量对比
    3.2 香根草在水稻生态调控系统中的功能评价
        3.2.1 捕食性天敌在稻田试验区的种类和数量
        3.2.2 拟水狼蛛选择反应的测定
        3.2.3 蜘蛛在香根草植株上的发生情况
    3.3 诱虫灯和性诱剂在水稻生态调控系统中的功能评价
        3.3.1 诱虫灯和性诱剂诱捕的害虫种类和数量
    3.4 “推-拉”策略稻田试验区害虫综合防治的整体评价
        3.4.1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推-拉”策略稻田试验区和对照区上的数量对比
        3.4.2 蜘蛛在“推-拉”策略稻田试验区和对照区上的数量对比
        3.4.3 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在“推-拉”策略稻田试验区和对照区上的数量对比
4 讨论
    4.1 “推-拉”策略在害虫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4.2 本试验研究总结及存在问题
    4.3 完善害虫生态调控系统的其他措施
    4.4 国内外对害虫生态调控的相关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水稻穗期稻曲病和灰飞虱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稻穗期病虫简介
        1.1.1 水稻穗期的概念
        1.1.2 水稻稻曲病简介
        1.1.3 水稻灰飞虱简介
        1.1.4 水稻条纹叶枯病简介
        1.1.5 水稻黑条矮缩病简介
    1.2 水稻穗期病虫害综合防控情况概述
        1.2.1 水稻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
        1.2.2 水稻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1.2.2.1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重要性
        1.2.2.2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1.2.2.3 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1.2.3 稻曲病、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具体防治方法
    1.3 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 稻曲病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1 稻曲病的分布与寄主
        1.3.1.2 稻曲病的危害
        1.3.1.3 稻曲病的病级划分标准
        1.3.1.4 稻曲病的侵染及病害循环
        1.3.1.5 稻曲病的流行规律
        1.3.1.6 稻曲病的防治
        1.3.2 灰飞虱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1 灰飞虱的分布与危害
        1.3.2.2 灰飞虱的种群消长
        1.3.2.3 灰飞虱的传毒机制
        1.3.2.4 灰飞虱的抗药性
        1.3.2.5 灰飞虱的综合防治
        1.3.2.6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1.3.2.7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
        1.3.3 研究进展
        1.3.3.1 稻曲病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1.3.3.2 灰飞虱的研究进展
        1.3.3.3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研究进展
        1.3.3.4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前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技术流程
    2.4 主研究区概况
        2.4.1 地理位置
        2.4.2 自然条件
        2.4.3 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章 稻曲病
    3.1 田间稻曲病菌孢子量监测及与气象的初步拟合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田间孢子捕捉
        3.1.1.2 田间样品荧光定量PCR检测
        3.1.1.3 气象数据的收集
        3.1.1.4 田间播种试验及发病情况调查
        3.1.2 结果分析
        3.1.2.1 水稻生育期稻曲病菌孢子释放动态
        3.1.2.2 气象数据分析
        3.1.2.3 气象与病害的关系
        3.1.2.4 稻曲病菌孢子、气象因子及病害三者间的内在联系
    3.2 稻曲病防治适期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分析
    3.3 筛选稻曲病防治药剂
        3.3.1 材料与方法
        3.3.1.1 药剂防治研究材料
        3.3.1.2 田间管理及调查方法
        3.3.2 结果分析
    3.4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田间抗病性评价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分析
    3.5 稻曲病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3.5.1 材料与方法
        3.5.1.1 供试水稻品种
        3.5.1.2 考种方法
        3.5.1.3 稻米品质测定
        3.5.2 结果分析
        3.5.2.1 稻曲病粒在稻穗中的分布
        3.5.2.2 病位和产量因子间相关性分析
        3.5.2.3 病粒枝梗对邻近枝梗产量的影响
        3.5.2.4 稻曲病产量损失测定
        3.5.2.5 稻曲病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3.5.2.6 稻曲病粒与产量因子及稻米品质因子相关性分析
    3.6 田间影响稻曲病发生的主要因子
        3.6.1 材料与方法
        3.6.2 结果分析
第四章 灰飞虱
    4.1 灰飞虱田间发生规律的研究
        4.1.1 材料与方法
        4.1.1.1 田间监测
        4.1.1.2 测报灯监测
        4.1.2 结果分析
        4.1.2.1 灰飞虱在水稻生育期间的发生规律
        4.1.2.2 水稻穗期灰飞虱的防治适期
    4.2 灰飞虱防治药剂筛选
        4.2.1 材料与方法
        4.2.1.1 供试药剂与用量
        4.2.1.2 防治药效调查方法
        4.2.2 结果分析
        4.2.2.1 田间试验结果分析
        4.2.2.2 其他
    4.3 灰飞虱毒率情况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分析
    4.4 水稻品种抗两大病毒病田间抗性评价
        4.4.1 材料和方法
        4.4.2 结果分析
    4.5 两大病毒病药剂防治研究
        4.5.1 材料和方法
        4.5.1.1 药剂防治研究材料
        4.5.1.2 调查方法
        4.5.2 结果分析
    4.6 两大病毒病发生规律与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4.6.1 材料和方法
        4.6.1.1 水稻两大病毒病与介体灰飞虱发生调查
        4.6.1.2 影响发生因子调查
        4.6.2 结果分析
        4.6.2.1 两大病毒病发生流行与灰飞虱种群数量消长规律
        4.6.2.2 影响发病流行的主要因子
        4.6.2.3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理论抽样技术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果
        5.1.1 初步探明影响稻曲病的发病因子及品种抗性差异
        5.1.2 提出稻曲病的综合防治要点
        5.1.3 初步探明灰飞虱的种群消长规律
        5.1.4 提出灰飞虱的综合防治要点
        5.1.5 建立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预测模型
    5.2 对策与建议
        5.2.1 稻曲病防控对策与防治技术
        5.2.2 灰飞虱与两大病毒病防控对策
        5.2.3 灰飞虱与两大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5.2.4 灰飞虱与两大病毒病药剂防治重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基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我国基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
二、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
三、对我国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的建议
四、结束语

(8)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概况
2 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面临的新挑战
    2.1 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伴随出现新的病虫害
    2.2 水稻品种多元化对病虫害的影响
    2.3 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引起病虫害种类变化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有新突破
    2.5 水稻面积迅速扩大需要加大植保技术改进的力度
    2.6 超级稻及相应的病虫防治技术
    2.7 新形势下病虫检疫技术要有新突破
3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关键环节
    3.1 加强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
    3.2 利用生态调控技术实现病虫害区域治理
    3.3 选育转基因抗病虫品种
    3.4 生物防治
    3.5 应用物理防治
4 完善水稻病虫害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的建议
    4.1 明确解决病虫害新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4.2 加强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4.3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植保工作的首位
    4.4 开展前瞻性的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

(9)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概况
2 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3 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面临的新挑战
    3.1 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伴随出现病虫害新情况
    3.2 水稻品种多元化对病虫害的影响
    3.3 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引起病虫害种类变化
    3.4 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有新突破
    3.5 水稻面积迅速扩大需要加大植保技术改进的力度
    3.6 超级稻及相应的病虫防治技术
    3.7 新形势下病虫检疫技术要有新突破
4 当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4.1 加强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
    4.2 利用生态调控技术实现病虫害区域治理[8]
    4.3 选育转基因抗病虫品种
    4.4 生物防治
    4.5 应用物理防治
5 关于完善水稻病虫害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的建议
    5.1 明确解决病虫害新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5.2 加强无公害植保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5.3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植保工作的首位
    5.4 开展带前瞻性的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

(10)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主要病虫害类型
    1.1 主要病害类型
        1.1.1 纹枯病。
        1.1.2 稻曲病。
        1.1.3 水稻绵腐病。
        1.1.4 水稻恶苗病。
        1.1.5 水稻稻瘟病。
    1.2 主要虫害类型
        1.2.1 二化螟。
        1.2.2 稻纵卷叶螟。
        1.2.3 稻飞虱。
2 综合防治对策
    2.1 加强预测预报
    2.2 利用生态调控技术实现病虫害区域治理
3 综合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3.1.1 选择优质、抗性强的品种。
        3.1.2 肥料使用技术。
        3.1.3 水分管理。
    3.2 生物防治
    3.3 物理防治
    3.4 化学防治
4 水稻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的突破点
    4.1 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4.2 加强无公害植保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4.3 创建以水稻为主的区域性重要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
    4.4 提出解决病虫害新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4.5 加强对输入性水稻病虫害灭治技术研究
    4.6 开展带前瞻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四、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研究 ——以川渝稻区为例[D]. 杜润帮. 西南大学, 2021(01)
  • [2]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江汉平原水稻生产为例[D]. 童庆蒙.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3]基于知识图谱的水稻病害防控模型构建与研究[D]. 汪诗琴.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4]中国水稻病虫草害治理60年:问题与对策[J]. 程家安,祝增荣. 植物保护学报, 2017(06)
  • [5]水稻主要害虫生态调控系统的构建及功能评价[D]. 陈杰华.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6]水稻穗期稻曲病和灰飞虱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孙莲. 浙江大学, 2016(09)
  • [7]基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艾尼瓦尔·阿卜杜哈力克. 福建农业, 2015(04)
  • [8]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 刘占山,刘爱中,肖启明,刘年喜. 中国种业, 2009(02)
  • [9]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 章烈辉,刘占山,肖启明,康听东,刘年喜. 中国稻米, 2009(01)
  • [10]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刍议[J]. 陆瑞庄.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1)

标签:;  ;  ;  ;  ;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