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课程改革与人文教育

中文课程改革与人文教育

一、语文课程改革与人文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田影[1](2021)在《我国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科学传播的要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传播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高中阶段语文教育是其中一个阶段。现有的传播要素存在着传播主体科学素质不足、传播内容安排不合理、传播渠道不完善以及受众对传播内容重视不足等问题。本研究立足科学传播的角度去审视高中阶段语文教育,论文主体内容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梳理了科学传播和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分析了高中阶段语文教育为传播途径的科学传播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了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选题意义和创新与特色。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科学传播要素的相关概念、科学传播要素的组成并确定了本研究所采用的模型。第二部分是基于科学传播四个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传播受众)来分析高中阶段语文教育中科学传播现实情况。首先以语文课本文章作者作为第一传播主体,并以教师作为中介传播主体分析传播主体这一要素的现状;其次,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对象,分析整理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具体传播内容;再次,以教材、多媒体应用、实践为对象分析了传播渠道。最后,分析了学生为对象研究高中阶段语文教育传播受众对科学传播内容的兴趣以及传播受众所具备的传播知识。同时,基于贝罗传播理论的模型中影响传播要素的因素对各个要素分析并评价。第三部分基于第二部分的分析,对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科学传播虽体现广泛,但是其中存在问题。首先,教师这一传播主体存在传播态度不积极、知识储备不足以及社会背景与传播内容不匹配等问题;其次,科学传播内容结构安排不合理以及内容单薄;再次是传播渠道中视觉渠道安排不合理,对于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味觉渠道不重视;最后,学生作为传播传播受众传播态度不积极,并且不具备与教材中传播内容相匹配的知识水平。第四部分基于以上问题针对性提出了要素提升的简明对策,以期高中阶段语文教育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研究不足以及进行了未来规划。

周建彬[2](2021)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以部编本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现当代散文的教学,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教材中收录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这些散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同时2017年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所有学生在之前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人文修养,为未来的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作用。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重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利用好现当代散文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笔者针对此,提出了“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以部编本教材为例”这一论题,以探寻目前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问题、原因及改善方法。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理论层面的教材研究,首先从利于人文教育的层面上,对比分析部编本与人教版中所收录的高中现当代散文的特点。其次从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个方面对选编入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的现当代散文篇目中的人文教育资源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第二章是实践层面的教学现状研究,对目前的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反馈中发现问题所在,并分析问题的原因。第三章主要研究高中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和必要性。第四章是针对当前的培养现状提出相应的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主要从课程资源的利用、课堂教学的安排、教师的素养提升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高中现当代散文的教学提供借鉴,为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发展提供帮助,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

解光穆[3](2021)在《语文课程人文属性观评述》文中研究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至今,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课程属性问题的学术探讨与学理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在激烈争执与鲜明对峙中也没有得出有广泛共识的结论。但如从语文课程发展史看,自语文独立设科之后就时断时续存在着的"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之争""文道之争""言意之辩"等独有课程现象,实际上都直接折射出或具体反映出对这门课程的性质之争。在对语文课程属性的多方分析探讨与尖锐论辩中,人文属性观作为重要一极历来就有着极大影响,且在一定意义上与传统工具属性观彼此辩难、相互对峙而成为语文课程性质观的主要代表之一。具体剖析语文课程人文属性观内部逐步分化出的不同主张与观点,即可看出把人文属性这一语文课程重要属性认定(界定)为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存在着明显不足与缺陷。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性质观会引发或导致课程目标不甚明确、实施方式不甚科学、基本路径不甚清晰等诸多问题,因此就需对其再加学理分析、深刻反思与及时归正,在守正创新中来推动语文课程健康发展。

贾林茹[4](2020)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指出语文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母语运用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显然新课标更加强调关注人的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便是以人为本,这就为我们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选材丰富、写法多样、结构自由、情感真挚、感悟深刻,其中蕴含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特别适宜学生丰富人生体验、开阔眼界、培养情操、提升审美。同时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了明显的自我意识,个性发展逐步完善。所以,在现代散文的教学中,构建充满人文情韵的语文课堂,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本论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这一论题的选题意义,从课标的要求、教材的人文内涵、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三个角度进行阐释。第二部分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分析语文教材中现代散文文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阐释其教学价值。第三部分对实验中学现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分析探寻中学语文教学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将上述问题归类分析,然后从创设课堂教学环境、制定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构建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文化几方面提出实施策略。本论文的写作期望能利用语文课程熏陶感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并自觉传承中华文化。

沈欣[5](2020)在《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以榆林市绥德县农村初中为例》文中提出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学不应该止步于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其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更应该以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熏陶、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不断强化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的传授,忽视美感渗透与学生人格培养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最终导致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极度缺失。本论文从语文学科属性出发,立足实际,通过对榆林市绥德县农村初中学校的调查问卷,分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并进一步从教师、教材、教学、环境四个维度提出相关建议,力图为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包含了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缘由、研究价值、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人文教育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出发,通过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关怀这三个核心要素来阐述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的内涵。并从课程标准、语文教育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人格修养四个角度归纳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分析绥德县三所农村学校人文教育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归纳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问题的成因,即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缺失、教师权威意识过浓、语文教学方法传统落后、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僵化、学校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第四部分是本篇论文的重点,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以及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的三个核心要素,提出加强农村初中学校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策略,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人文教育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践行爱的教育;其次就教师合理挖掘统编版教材中的人文知识提出了五点策略:在教学中注意选文的丰富性,将经典与时代结合,密切单元结构与“补充”的关系,妥善处理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再次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对人文教育进行挖掘和渗透,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最后营造充满人文性的环境,包括尊重多元化解读,落实人文关怀、打破语文与生活的厚障壁、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第五部分为结语,在结语处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徐小凤[6](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人文素养培养在语文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2017年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可见“人文性”构成了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因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高中小说作为文学的精华,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高中小说蕴含的人文素养对于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对其价值并没有引起重视。本文着重立足于新课标日益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对高中小说中蕴含的人文素养及其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够推动学界在这一研究向度的深入,整个论文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从研究的缘起出发,分析研究的现状,阐明研究的意义,陈述清楚研究中的核心概念。第二部分以新课标为依据,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分析新课标涉及的人文因素,包括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视等,揭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第三部分立足于高中语文教材,从课本与读本中分析小说所蕴含的人文因素。在这些小说作品中大多体现了人文关怀、人道主义思想、硬汉性格、反抗精神以及自由主义思想,这些思想是塑造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资源。第四部分为了更好地把握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笔者在实习的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指出现有高中小说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提供借鉴。第五部分论述在高中小说教学中如何落实人文素养培养这一目标。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个人的教学实践,论文提出了高中小说教学实施人文素养培养的几点建议:第一,置身小说语言情境,感悟小说中的人文内涵。第二,重视民主教育,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条件。第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把握小说的人文内涵。第四,触动学生情感体验,为培养人文素养奠定基础。第五,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小说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应注意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以及防止小说人文教育说教化倾向的问题。

陆凤仙[7](2020)在《穆济波国文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穆济波(1892-1987)是我国二十世纪初期国文教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民国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中学白话语文教科书推动者。穆济波自1918年投身教育,便一直致力于中学国文教育的研究和改革,他在从教期间提出的教育主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他的教育实践对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学国文教育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穆济波的生平及其国文教育思想的研究意义,并对研究穆济波的学术成果进行分类和述评。第一章论述穆济波的国文课程观。课程性质上,穆济波提出语文是工具,并且关注语文的人文性;课程目标上,穆济波提出包括了人生教育、国家教育、民族教育、社会观察和协同精神在内的五项目标;课程设置上,穆济波对中学六年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完善。第二章论述穆济波的国文教材观。穆济波提出文言文、白话文分编的方法,解决了文白混编混教教材难处理的矛盾,他亲自参与编写教材,并在教材中引进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为当时的中学生提供了两套完备的教材。第三章论述穆济波的国文教法观。穆济波提出研究国文的方法、在道尔顿制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力的方法以及分解课文的方法。第四章对穆济波国文教育思想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并结合当今的语文教学现状,探究穆济波的国文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黄琪[8](2020)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科普性内容的研究 ——以部编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兼具有科学教育的功能,这些科普类课文不仅蕴含一定的科学知识,而且文采斐然,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科普类课文的分析,归纳其科学教育内容,研究其呈现方式,有利于更大限度地发掘其优势,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本研究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分析对象,对相关课文中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技术进行频度统计和分析,发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重视学生科学知识的积累,并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同时,论文发现教科书存在忽视分类、比较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探究兴趣和合作分享的科学态度的问题。最后,论文在前面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部编版教科书通过多种方式体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运用多种体裁呈现科普性内容。除此之外,部编版教科书非常重视科学知识教育,也很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最后,论文建议,为更好地在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科普文教学时加强对学生生命科学教育;同时,增加“分类”、“比较”科学思维方法方面的内容;增加“实事求是”、“合作分享”科学态度方面的内容。

林晨霞[9](2019)在《以龙岩方言为载体的龙岩地方文化在本土中职人文教育中的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文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龙岩市新罗区的中职生人文素养水平普遍不高。近年来,龙岩市新罗区对于龙岩地方文化,特别是龙岩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越来越重视。基于以上现状和条件,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龙岩新罗本土的人文教育资源,开发以龙岩方言为载体的龙岩地方文化,以改善本土中职的人文教育。本文的龙岩特指龙岩市新罗区,龙岩方言特指通行于龙岩市新罗区的闽南语,龙岩地方文化亦特指流行于龙岩市新罗区的地方文化。本文综合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概述了龙岩的历史沿革,以及龙岩方言和龙岩地方文化的概况与关系,阐述了以龙岩方言为载体的龙岩地方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并分析了龙岩新罗地区中职人文教育的现状,以及在本土中职开发以龙岩方言为载体的龙岩地方文化的可行性;其次,本着价值性、适用性和可行性的开发原则,本文详细介绍了与龙岩方言密切相关、适用于本土中职人文教育且具有代表性的龙岩地方文化,主要包括龙岩方言中的龙岩地方文学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族文化;最后,根据上述开发现状的开发内容,本文提出了将这些文化资源与中职语文课程、德育课程、公共艺术课程、专业课程相结合,以及开展地方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发策略,并思考了开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在龙岩新罗地区的中职人文教育中得到借鉴和应用。

王时兵[10](2019)在《选文文学形象对人文教育渗透影响的研究 ——以200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为例》文中认为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思维开始从简单的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比较复杂的抽象思维,他们表现出来的人文素养也更加全面。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减少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在语文课堂上进行高效的人文教育渗透势在必行。文章从语文学科的教材选文文学形象入手,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实践、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分析,正视了教材选文文学形象对人文教育渗透的影响,同时也从中挖掘出了一些高效的课堂教育教学策略。绪论主要陈述了论文研究的缘起和研究意义,结合人文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文献综述,同时说明了论文研究的方法和在文中出现的核心概念。第一部分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其中,大语文观和儿童心理学理论对论文的指导意义尤为明显。正是因为这些理论的指导和影响,教材选文中的文学形象才能更好地对学生人文教育进行渗透。第二部分,专门论述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选文文学形象的内涵、内容和特征。文学形象主要分为人物形象、动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类,根据选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文学形象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数量大,内涵深厚;景物形象美感足,价值明确;动物形象数量少,但趣味性强。同时,根据文学形象的内容和编排形式,我们可以发现它包含了明显的民族性、历史继承性、均衡性和层次性等特征。其中,人物形象占比较大,在进行各个要素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时,主要侧重于年龄层次、性别、社会角色、年代及国别等方面。第三部分则简述了教材选文文学形象对学生人文教育影响的现状。在学生的问卷调查基础上,从学生的道德认识、情感体验和道德行为实践三个层面上进行研究,发现文学形象不但能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夯筑人文教育的基础,而且还可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感悟人文教育的本质所在。只是在道德行为实践上受到了极大限制,阻碍了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步伐。综合以上内容,第四部分便有目的地开展了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具体的文学形象撰写读后感或阅读记录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问卷调查,以对比实践效果。在此过程中,实验班级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视野更开阔,心胸更宽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等有了明显改善。第五部分,根据学生及教材选文的实际情况,结合前文所进行的教学实践,在文学形象课堂教育教学及教材编写上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首先,利用文学形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时必须遵循双主体原则、科学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其次,文学形象对人文教育合理渗透的教育教学策略主要包括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策略、教学途径多样化策略以及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其中包括挖掘文学形象的人文教育内涵、灵活处理教材、引进其它课程资源、强化道德行为实践、坚持将文学形象分析作为建构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课外阅读中使用“阅读记录卡”、实施榜样教学,等等。最后,对本课题的研究实践过程进行了反思,发现人文教育的渗透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相得益彰,教材的选文编排值得商榷,希望教材编写者能给予关注,从而推进教材改革进程。如女性形象过少的现象依然存在,自然界中的动物、景物形象在高年级选文中植入过少,学生阅读视野太窄,等等。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文教育发展,离不开语文课堂的人文教育渗透。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选文中的文学形象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过程中的“知”、“情”两要素有很好的正面影响。景物形象和动物形象数量相对要少,其作用对于抽象思维还在起步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很明显,但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人文教育的升华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为了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为了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目标,将影响人文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考虑在教材编排之中是值得教材编写者们注意的,将挖掘课程资源、重视人文教育课堂教学途径分享给一线教师也应当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语文课程改革与人文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文课程改革与人文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科学传播的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科学传播
        二、科学传播与教育
        三、科学传播与语文教育
        四、评价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或特色
第一章 科学传播要素
    第一节 科学传播要素的内涵
        一、“要素”概念的来源
        二、科学传播要素的定义
        三、传播要素的构成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分析模型
        一、贝罗传播模型的构成
        二、贝罗传播模型的机制
第二章 科学传播的要素现状
    第一节 传播主体
        一、研究对象
        二、分析
        三、小结
    第二节 传播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分析
        三、小结
    第三节 传播渠道
        一、研究对象
        二、分析
        三、小结
    第四节 传播受众
        一、研究对象
        二、分析
        三、小结
第三章 科学传播的要素内涵欠缺
    第一节 传播主体
        一、态度不积极
        二、社会背景不匹配
    第二节 传播内容
        一、结构安排不合理
        二、内容单薄
    第三节 传播渠道
        一、视觉渠道安排不合理
        二、听觉、触觉和嗅觉渠道不受重视
    第四节 传播受众
        一、态度不积极
        二、知识储备不足
第四章 科学传播的要素提升
    第一节 传播主体
        一、改善传播态度
        二、营造合理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传播内容
        一、优化结构
        二、深化内容
    第三节 传播渠道
        一、注重内容与渠道的匹配
        二、注重渠道间的配合
    第四节 传播受众
        一、养成积极的态度
        二、提升传播技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2)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以部编本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
    三、选题的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现当代散文篇目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分析
    第一节 部编本与人教版高中现当代散文编选比较研究
        一、选文数量方面
        二、编排分布方面
        三、选文内容方面
    第二节 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篇目梳理
        一、必修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篇目
        二、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篇目
    第三节 部编本高中现当代散文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分析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要求
        二、具体散文篇目中的人文教育内容
        三、散文课堂教学中对于人文教育内容的安排
第二章 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现状及原因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方法
    第二节 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一、师生的兴趣态度不高
        二、师生的认知程度不足
        三、师生的期待目标不当
        四、散文中的人文教育不到位
    第三节 现当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兴趣认知偏差,漠视散文人文情感
        二、教师教育理念固化,忽略课程人文资源
        三、教师专业素养落后,散文教学因循守旧
第三章 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和必要性
    第一节 新课标倡导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第二节 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的迫切性
        一、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现实环境对高中教育的要求
第四章 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
    第一节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解读内化人文精神
        一、以必修教材为主体,挖掘人文内涵
        二、以选择性必修为辅助,延伸人文内涵
        三、以课外资源为补充,拓展人文内涵
    第二节 科学处理课堂教学,重视陶冶人文情感
        一、创设氛围,激发人文情感体验兴趣
        二、重视讲授,优化人文情感交流方式
        三、多元评价,提升人文情感品读水平
    第三节 注重提升教师素养,更新人文教育理念
        一、促进教师素养人文化
        二、更新现当代散文教育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语文课程人文属性观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回溯:人文属性观的历史源流与多样表现
    (一)20世纪20年代的人文目标观与形式目标观之争。
    (二)20世纪60年代前后发生的“文道之争”。
    (三)在语文课程发展进程中时时出现的“言意之辨”。
二观点评述:人文属性观的学术主张与逻辑依据
    (一)人文属性观的提出与发展脉络。
    (二)人文属性观的逐步发展与观点分化。
三学理辨析:人文属性观的学理缺陷与应然批判

(4)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一、槪念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1.散文
        2.人文精神
        3.人文教育
        4.人文知识
    (二)相关理论
        1.“文以载道”的文章学理论
        2.教育传播学理论
二、初中语文课程人文教育内容分析及解读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人文教育内容的阐释
        1.人文知识在课程目标和阶段内容中的呈现
        2.人文精神在课程目标和阶段内容中的呈现
    (二)初中语文文本教材中关于人文教育内容的剖析
        1.人文教育内容在课文中的呈现及分析
        2.教材编制者对人文教育内容的引导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人文教育内容的理解
        1.课堂教学中教师预设的人文教育内容
        2.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人文教育内容
三、中学现代散文中的人文精神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学生对散文的兴趣调查,统计情况如表3-1至表3-3
        2.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查
        3.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活动情况如表 3-8 至表 3-10
        4.学生对散文的认知及学习情况如表3-11至表3-15
    (四)现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学取得的成绩
    (五)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1.现行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弱化了人文精神教育
        2.课堂教学内容解读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泛化
        3.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四、建构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课堂
    (一)教学目标立足学情,彰显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立足文本,多元解读人文精神
    (三)教学过程立足学生,多渠道培养人文精神
        1.诵读中领悟人文精神
        2.自主学习中体验人文精神
        3.讲授中整合人文精神
        4.评价中体现人文精神
        5.课外延伸引导人文阅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5)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以榆林市绥德县农村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内涵
    (二)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二、农村地区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归因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三)初中语文人文教育问题的成因
三、加强农村地区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二)充分挖掘统编版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三)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人文教育
    (四)营造充满人文性的教育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关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1.2.2 关注小说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1.3 研究的意义
        1.3.1 对高中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
        1.3.2 对高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
    1.4 关键概念的界定
        1.4.1 人文
        1.4.2 人文素养
        1.4.3 人文知识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人文素养的要求
    2.1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人文素养的重视
    2.2 新课标中高中小说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
第3章 高中小说教材中的人文内容—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
    3.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小说的篇目汇总及其选文特点
        3.1.1 高中小说的篇目汇总
        3.1.2 小说选文的特点
    3.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小说所蕴含的人文内容
        3.2.1 小说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3.2.2 小说中塑造的硬汉性格
        3.2.3 小说中礼赞的反抗精神
        3.2.4 小说中蕴含的人道精神
        3.2.5 小说中高扬的自由思想
第4章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4.1 高中小说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不足及分析
        4.1.1 学生版问卷调查内容的构成
        4.1.2 调查结果
        4.1.3 结果分析
    4.2 高中小说教学中教师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2.1 教师版问卷调查的内容构成
        4.2.2 调查结果
        4.2.3 结果分析
第5章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5.1 高中小说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5.1.1 置身小说语言情境,感悟小说中的人文内涵
        5.1.2 重视民主教育,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条件
        5.1.3 进行研究性学习,把握小说的人文内涵
        5.1.4 触动学生情感体验,为培养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5.1.5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
    5.2 在高中小说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应注意的问题
        5.2.1 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不要有失偏颇
        5.2.2 避免过犹不及,防止小说人文教育说教化倾向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穆济波国文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穆济波生平经历概述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穆济波的国文课程观
    第一节 穆济波的国文课程性质论
        一、注重工具性
        二、重视人文性
    第二节 穆济波的国文课程目的论
        一、“五四”前后关于国文课程目标的讨论
        二、穆济波国文课程目标内容
        三、穆济波与朱自清课程目标的比较
    第三节 穆济波的国文课程设置论
        一、自主分配学分,比重合理
        二、精简教学内容,逐级设置
        三、完善选科课程,重视常识
第二章 穆济波的国文教材观
    第一节 穆济波的国文教材编纂理念
        一、教材编纂要切近教学目的
        二、教材要实行文白分编
    第二节 穆济波的国文教材编纂实践
        一、《高级国语读本》(1925年)
        二、《高级古文读本》(1925-1927年)
    第三节 穆济波国文教材的编纂特色
        一、增加了助读系统,便于自学
        二、增加了作业系统,便于自查
        三、选文兼顾时代性和经典性
第三章 穆济波的国文教法观
    第一节 研究国文的方法
    第二节 道尔顿制下培养学生思想力的教学方法
        一、启迪学生思想力的方法
        二、助成学生思想力发展的方法
    第三节 分解课文的方法
第四章 穆济波国文教育思想评价及启示
    第一节 穆济波国文课程观的评价与启示
        一、穆济波国文课程观的特点
        二、穆济波国文课程观对当代课程改革的启示
    第二节 穆济波国文教材观的评价与启示
        一、穆济波国文教材观的特点
        二、穆济波国文教材观对当代教材编辑的启示
    第三节 穆济波国文教学法的评价与启示
        一、穆济波国文教学法的特点
        二、穆济波国文教学法对当代教法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科普性内容的研究 ——以部编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语文教科书中科普性内容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对象
        三、分析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中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历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教育的描述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借助语文学科进行科学普及
        二、教育大革命时期,加强与语文学科的结合
        三、十年动乱之后,重视科学精神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期,重视科学素养
    第二节 历年小学语文教材中科学教育的体现
        一、小学自然学科设立以前
        二、小学自然学科设立以后
第二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科普性内容的选文研究
    第一节 篇目设置情况
    第二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科普性内容的频度分析
        一、科学知识
        二、科学思维方法
        三、科学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五、小结
第三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科普性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
    第一节 体裁
        一、科学诗歌
        二、科学童话
        三、科学散文
        四、科学说明文
        五、小结
    第二节 插图
        一、按插图的组合类型分类
        二、按插图的抽象程度分类
        三、按插图的嵌入方式分类
    第三节 练习
        一、知识积累型练习
        二、巩固课文型练习
        三、理解分析型练习
        四、拓展延伸型练习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教科书更加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
        二、教科书缺少“分类”、“比较”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容
        三、教科书缺少“实事求是”、“合作分享”的科学态度的内容
    第二节 建议
        一、教师在科普文教学时应当重视生命科学教育
        二、增加“分类”、“比较”科学思维方法方面的内容
        三、增加“实事求是”、“合作分享”科学态度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以龙岩方言为载体的龙岩地方文化在本土中职人文教育中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龙岩地方文化在本土中职人文教育中的开发价值与现状
    第一节 龙岩方言与龙岩地方文化概说
    第二节 龙岩地方文化的人文价值
    第三节 开发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第二章 龙岩地方文化在本土中职人文教育中的开发内容
    第一节 遵循价值性、适用性、可行性的开发原则
    第二节 龙岩方言中的文学艺术、民俗、宗族文化
第三章 龙岩地方文化在本土中职人文教育中的开发策略与注意事项
    第一节 龙岩地方文化走进本土中职学校的路径探索
    第二节 开发注意事项
结论
附录: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选文文学形象对人文教育渗透影响的研究 ——以200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发展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2.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人文教育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外文学形象与人文教育研究情况
        2.国内文学形象与人文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
        1.文学形象
        2.人文教育
一、文学形象对人文教育渗透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大语文观对教材文学形象的教学指导
    (二)语文主题学习对教材文学形象研究的启示
    (三)儿童心理学理论是人文教育研究的基础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的指导意义
    (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二、教材选文文学形象内涵及其分析
    (一)文学形象内涵
        1.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
        3.动物形象
    (二)教材选文文学形象的具体内容及分析
        1.人物形象数量多,内涵深厚
        2.景物形象美感足,价值明确
        3.动物形象数量少,趣味性强
    (三)文学形象特点鲜明
        1.民族性
        2.历史继承性
        3.均衡性
        4.层次性
三、教材选文文学形象对学生人文教育影响的现状
    (一)提升学生道德认识能力,夯筑人文教育之基
        1.人物形象蕴含的价值是学生道德认识的基础
        2.景物形象、动物形象巩固了学生道德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二)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感悟人文教育之质
        1.人物形象蕴含的情感价值指导学生道德情感体验
        2.文学形象促进学生道德情感体验走向实践
    (三)限制道德行为实践及创新能力,有碍人文教育发展之度
        1.人物形象选文编排不合理,人文教育实践开展艰难
        2.动物形象过少,人文教育趣味性、创新性不足
        3.轻视文学形象分析的课堂教学影响着人文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文学形象对人文教育渗透影响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一)班级层面的课堂教学实验
        1.重视对文学形象中蕴含的人文内涵进行教学
        2.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形象的道德行为实践
    (二)课堂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1.实践前后的纵向比较
        2.实验班级与平行班的横向比较
五、指向人文教育合理渗透的文学形象教育教学策略及反思
    (一)利用文学形象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双主体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适度性原则
    (二)文学形象对人文教育渗透的教育教学策略
        1.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策略
        2.教育教学途径多样化策略
        3.建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文学形象对人文教育渗透影响的教学实践反思
        1.紧密结合小学语文的常规教学,相得益彰
        2.充分考虑学生感受,快乐施教
        3.教材文学形象选文编排值得商榷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语文课程改革与人文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科学传播的要素研究[D]. 刘田影.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以部编本教材为例[D]. 周建彬.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语文课程人文属性观评述[J]. 解光穆.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2)
  • [4]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D]. 贾林茹. 延安大学, 2020(12)
  • [5]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以榆林市绥德县农村初中为例[D]. 沈欣. 延安大学, 2020(12)
  • [6]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D]. 徐小凤. 集美大学, 2020(08)
  • [7]穆济波国文教育思想研究[D]. 陆凤仙. 扬州大学, 2020(02)
  • [8]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科普性内容的研究 ——以部编版为例[D]. 黄琪. 扬州大学, 2020(05)
  • [9]以龙岩方言为载体的龙岩地方文化在本土中职人文教育中的开发[D]. 林晨霞.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选文文学形象对人文教育渗透影响的研究 ——以200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为例[D]. 王时兵.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中文课程改革与人文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