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群: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途径

企业集群: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途径

一、企业集群: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杨宝平[1](2017)在《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许多企业走出国门,开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外投资,其中“集群式”对外投资变得更加重要,在我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如果他们采取“集群式”对外投资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在东道国实现自身的价值,使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势发挥出来。在理论上,“集群式”对外投资是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是中小企业在国际上发挥自身优势的体现。但现实中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以何种具体模式来实现,从理论优势变为现实能力,使这种模式成为解决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具体途径,这是一个急需考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从已有的“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出发,找出他们的优缺点,构设新的“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以解决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相关理论,阐明了“集群式”对外投资的现实性,并且分析了现有的不太完善的“集群式”对外投资初级模式,指出了其缺陷,如其中的境外大卖场模式主要是功能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链,而境外经贸合作区模式主要是联络机制不完善,处于价值链的末端。为此,构设了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新模式,并按照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新模式的界定、主体、特征功能和结构及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新模式的形态这样一个思路开展研究。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新模式的三种新形态分别是商贸型“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工业型“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和综合型“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本文认为,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的构建需要理论上的指导与实践的不断创新,在新模式的不断总结中,才能动态性找到符合实际的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最后,从国际、国家、地方和社会及企业自身层面提出了建议,为实现这种模式提出了促进措施。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发挥集群的作用;中小企业只有采取“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才能发挥对外投资的集群优势和效应;中小企业在实现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对“集群式”对外投资这种模式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创新,以适应东道国的要求和环境的变化,动态性更好地发挥“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的功能;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三种新形态的构设是解决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实现方式的新尝试,是解决中小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难”的有效途径。

刘纳新[2](2017)在《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集群环境能扩大企业融资的规模边界,具有信用、成本、资金循环速度、协同创新、规模效益、风险分担等方面优势,故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能提高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对称性,形成战略性关系网络,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因规模小、抵押物少、项目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资金回流缓慢、财务管理不完善等原因所带来的融资困境。本文以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集群融资效率和效益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现有文献,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独立融资的困境,考虑信息成本和声誉成本,设计博弈模型比较科技型小微企业独立融资和集群融资的融资收益,论证集群融资的有效性;并梳理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现有模式,分析其影响因素,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为集群融资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小世界网络NW模型,通过融资风险传导网络特征路径长度、集聚系数、顶点度和知识交流频率等统计参量分析,揭示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风险传导过程的内在机理和规律;构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收益分配模型,,从核仁理论、Shapley值法和纳什谈判解法模型、信息熵法等不同方法测算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集群融资收益分配额;最后针对如何防范风险、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影响力以增加其收益分配额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集群融资有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对企业的失信或欺诈行为形成网络化的约束机制。科技型小微企业和银行的博弈策略选择分别为“还款”和“贷款”,有助于企业和银行之间建立长期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第二,现有集群融资模式多基于中小微企业的规模和信用特点,进行信用增级和“捆绑”融资,未将集群整体技术要素资源和现有政策性资源融入集群融资范畴,缺乏“科技”要素的相关融资方法渗入。因此,对于技术创新性和政策导向性较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环境更应放大其技术融资效应,将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集群融资模式的核心主体,以此充分发挥其技术和政策优势,构建多元化的集群融资渠道。第三,应用小世界网络NW模型,通过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风险传导过程分析,发现科技型小微企业必须加强与金融机构、其他行业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强联系和弱联系,建立较短的融资风险传导特征路径长度与较大的供应链网络聚类系数,降低融资风险传导时滞,提升共享信息量,接受关键节点的引导,加大协同合作力度,增强自身的融资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第四,相比独立融资,集群融资给科技型小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量收益。但横观科技型小微企业、核心企业和中小银行的合作分配额,可以发现科技型小微企业仍处于劣势,因此科技型小微企业必须要考虑如何强化自身在集群环境的影响力,提升其在集群融资活动中的贡献度,以求获得更多的集群融资收益额,满足其融资需求。第五,要扩大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研发项目的影响力,强化其在集群内部的技术溢出效应,扩展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模式选择,提高其在集群融资收益的分配份额,需要外部政策环境和集群组织联合发力,从集群信用评估体系建设、集群风险投资体系构建、基于技术链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模式优化等方面发挥作用,促使科技型小微企业最大限制的获取集群融资红利。

于众[3](2016)在《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美国是最杰出的代表。美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创建主要是依靠市场的力量。市场可以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等中小企业集群中的重要组成要素,自动磨合集群内部的不和谐。而政府则本着间接参与者的身份,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去扶持集群的发展,而非主导集群的创建。企业依托集群内部提供的中介、技术、上下游产业链等要素,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在技术溢出效应下提升自身效用。虽然美国各州立政府遵循自己的法律,不同的中小企业集群又拥有自己独特的内部规章安排,但美国国家层面对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是统一的。正是在这种以市场为主导,结合政府部门制定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进行扶持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美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自身乃至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首先,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升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分工与合作的发展可以大幅降低集群内企业的综合成本,扩大集群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内部信息的充分流动又更容易催生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新产品。集群所带来的正面经济效应,以及集群使企业具有规避负面效应的能力,令集群内企业更具生命力。其次,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增强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一方面,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组织模式,具有增强群内企业信用等级、降低金融机构向群内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风险及成本、提高群内企业融资便利性的作用,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融资约束。另一方面,美国在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安排,例如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立法、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金融制度创新的形成与激励机制等。第三,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一是群内企业可感知强烈的创新激励,如果一家企业在某项创新上领先一步,群内竞争对手将最先知道并快速做出反应。二是集群形成网络促进创新,技术和市场信息在群内企业间便捷传播,企业能快速采用新的技术。三是群内企业可方便地获取创新所需物品和条件,相关合作方也易于参与创新过程,能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及需求。美国中小企业集群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三个发展机制的成功建立:创业机制、创新网络机制以及集体学习机制。创业机制主要包含风险投资机制、企业孵化器机制以及创业教育机制三个部分。在创建风险投资机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风险资本的层次性,此外,一个风险企业最好可以拥有多个外部投资者,这样他们可以互相监督。企业孵化器是创业机制中另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孵化器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一定要有一个公平的收益分配政策。创业教育机制的核心体现在对自我效能的提高上。自我效能的高低对一个人相信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某些行为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自我效能的提高也会提高成就动机意识。美国中小企业集群的第二个发展机制是创新网络机制。创新网络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是这些个人团体做了什么,而是他们以什么方式做的,而这种做事的方式才是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得以高效运行的基础。同时,为了实现区域创新功能的持续增强和经济活力旺盛,避免由于区域网络封闭导致的“技术锁定”,就必须要求区域创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区域内各行为主体在区域内相互协同、交互作用的同时,也不断地构建区域外的创新网络,与区域外的创新主体进行连接,特别是与更宽泛的全球以及国家创新网络连接。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容易产生大量创新、创业的重要原因是整个集群内部形成了集体学习机制。集体学习机制与创新网络机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创新网络框架强调非企业机构和组织的重要性,而集体学习机制强调企业之间连接的强度和网络。集体学习机制需要企业在三个领域发展共享知识:一是,关于学习的先决条件,需要建立谈论技术和组织问题的共同语言,这对于创新协作是不可或缺的。二是,更严格的技术或工程分类排序的共享知识,从而使不同公司在技术项目上进行有效合作。第三种共享知识是组织上的,即在不同的职业或服务中如何划分责任,或哪些程序需要保证集体决策的一致性。在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已被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很多指导意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总的看,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有了相当的改善。但不容忽视的是,影响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诸如竞争力不强、融资渠道不畅、创新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亟需解决。国内外实践证明,集群化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因此,研究美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运行机制和作用机理,借鉴其经验和教训,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对于培育和壮大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建立健全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李瑞雪[4](2016)在《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工信部等四部委于2011年7月颁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对小微企业正名以来,小微企业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对象。小微企业在活跃市场经济、提供就业岗位、弥补社会服务缺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存在着诸多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因素是融资障碍。而小微企业融资障碍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又成为了目前学界集中研究的选题,相关学术成果颇丰。但是,关于小微企业另一项融资障碍,即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问题却很少受到关注。目前,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融资时并没有受到同等对待。同时,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也并没有得到应受的重视。诚然,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表现。但是,两者不可以等同。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与否直接关涉社会正义是否实现的问题,后者更为根本。良法本身蕴含公平正义的理念,依照良法治理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问题是有效的路径。基于上述思想,本文以金融公平为价值理念,主要研究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相关问题。目的在于通过蕴含金融公平理念的法律制度的构建,保障小微企业可以与大中型企业公平地分享金融资源。除了引言和结论,本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主要阐释了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相关的概念。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分析了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并详细阐释了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在现实中的主要表现及其制度原因。第三部分为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其中,第三章探讨了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基本原则,并且,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的整体思路。而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探讨了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条件公平和结果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问题。从以上三个层面,为保障小微企业公平地获得金融资源提供了具体的法律完善建议。第一章,小微企业的融资公平。主要探讨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内涵和外延,是全文的逻辑起点,为后文分析小微企业融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法律完善建议提供理论支撑。建国后,我国颁布了多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本文界定小微企业概念,以最新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为主要依据。并且,本文构建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金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微企业,并不包括具有国有资本身份以及属于集团总公司性质的小微企业。同时,本文也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到了广义的小微企业的概念中。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确立依据,可以从法学、经济学以及伦理学三个角度进行阐释,具体是指,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以均等的机会获得融资、以相同的市场条件获得融资,以及融资需求满足度不能相差悬殊。以罗尔斯的现代公平正义观为基础,以融资环节为区分点,可以将小微企业融资公平分为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条件公平和结果公平。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是准入公平,是指,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具有相同的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小微企业融资条件公平是过程公平,是指,与对大中型企业提供融资相比,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时,必须依照相同的市场条件发放贷款和确定利率。而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是结果公平,是指,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满足度不能相差悬殊。第二章,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主要表现及其制度原因。通过调研等形式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进行考察后发现,我国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较多不公平现象。小微企业融资机会不公平的表现包括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过窄和小微企业缺少具有层次性的融资渠道两个方面。从制度层面讲,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方面的法律制度缺位。第二,现行相关规则缺少顶层设计且具体内容也存在缺陷。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的表现包括:强迫购买理财、保险产品;要求以贷转存或者存贷挂钩;要求购买配套承兑汇票;不当要求小微企业主个人提供连带保证等。从制度层面讲,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法律制度应对金融市场结构性失衡问题存在局限性。第二,法律制度回应实质不平等地位问题力度不足。第三,现有规则存在治理失灵现象。小微企业融资结果不公平的表现为,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满足度过低。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多数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满足度低于60%,而现有融资渠道基本可以满足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从制度层面讲,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条件公平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第二,法律制度在规范政府倾斜保护小微企业方面力度不足。第三章,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思路。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基本原则是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后文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时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尊重市场规律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以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为核心。二是,政府应定位为金融市场发展的引导者和服务者。综合保障融资公平原则,一方面,要求综合实现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条件公平和结果公平。另一方面,要求利用多种手段确保小微企业融资公平。坚持金融创新促进融资公平原则,要求金融创新必须服务实体经济,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适度监管。强化金融监管保障融资公平原则,强调应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为一体的监管体系。保障融资公平法治化原则,强调保障融资公平以法律制度为基础,并且,重视非正式金融制度的作用,将其作为法律制度的补充,共同服务于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公平。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整体思路部分,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四个层面探讨了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治路径的整体要求,并构建了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法律制度框架。第四章,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为了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应分别构建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法律制度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法律制度。同时,应针对小微企业特点,依法为其搭建多元化、具有层次性的融资渠道是保障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的主要路径。在融资平台方面,应依法为小微企业搭建全国性、区域性和民间性三层融资平台。重点探讨了三层融资平台的定位和职能、挂牌标准、股权和债权融资法律制度等内容。并且,为各层融资平台之间转板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在融资机构方面,应构建小微金融机构法律制度,规范专门或者主要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中小型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健康运行。在融资工具方面,应推行和规范公开发行的小微企业集合债券业务以及非公开发行的小微企业私募债券业务。总之,比照大中型企业现有融资渠道,针对小微企业自身特点,通过构建法律制度,为其搭建具有针对性的多层次融资渠道,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第五章,小微企业融资条件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为了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依照相同的市场条件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第一,应将小微企业融资基本利益,即自主选择的利益和公平交易的利益进行权利化,依法建立小微企业条件公平融资权利,增强保障力度。第二,应利用约束性和激励性法律规制的相关理论,分别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条件公平约束性法律制度和激励性法律制度。前者的主要内容为通过赋予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相应的义务、职责以及法律责任,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平等对待小微企业。后者主要包括推行行政指导手段、行政奖励手段以及合同菜单规范手段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等内容。第三,应构建法律救济机制,将投诉机制定位为前置救济机制、将金融申诉专员机制定位为核心机制、将诉讼机制定位为补充救济机制。第六章,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依法提升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满足度是保障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的主要路径。构建融资结果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保障的对象是在金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但自身努力并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通过现有融资渠道无法获得融资,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下,应对其进行救济。具体而言,应明确政府保障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的主导性定位,完善目前政府推行的帮扶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措施。主要包括构建扶持资金运用绩效评价法律制度、构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证券监管法律制度、构建政府投资小微企业引导基金法律制度、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法律制度以及构建支小再贷款法律制度等内容。

薛文广[5](2016)在《供应链金融视阈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创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产业发展呈现出集群化特征,中小企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并向现代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客观上要求有与之对应的集群融资服务新模式。目前,困扰和阻碍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集群内企业正处于“资金饥渴”状态,面临着集群融资优势与融资困境、融资需求与供给的双重矛盾。虽然政府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改进金融服务,但融资问题始终无法缓解。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新推出的融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将核心企业与链属中小企业进行关联,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进行充分结合,商业银行可充分掌握中小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跳出单个企业传统的融资局限,使原先高风险的“零售”信贷业务转化为低风险的“批发”信贷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有效介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本文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等知识,在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以及供应链金融等问题的研究文献、列举了近几年来我国实践中已经出现的几种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新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概念与内涵、性质与特征、优势与条件等基础性理论问题。然后,文章结合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尝试使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供应链金融对接,创设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新模式体系,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分析了在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中应用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融资新模式的效果。最后,文章构建了探究供应链金融能够缓解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约束的结构方程,揭示了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融资规律,并试图通过本研究,为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扩张与升级中的“融资困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政策参考。

原春芬[6](2016)在《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模式资研究》文中提出三农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问题,而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和农民的增收,更关系着新型城镇的发展进程。农业中小企业因其弱质性等在融资方面出现融资模式传统、融资路径单一、融资效率低等问题,最终导致农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农业中小企业依靠集群整体力量进行融资是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方法,而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创新又是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模式,以缓解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提供内在的金融支持。首先,论述了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必由性。从土地流转为农业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路径、单个农业中小企业的弱质性要求集群融资和既有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为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提供了经验三个方面来阐述。其次,设计了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基本框架。在总体上对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概念、主体、渠道和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再结合农业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将农业中小企业集群分为:专业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综合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和供应链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针对这三类不同的农业中小企业集群,又设计了与之对应的三种不同的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具体形态。再次,分析论证了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效用评价。从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运作节点和流程及其融资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对其运行机制作了分析。从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融资可得性、提高融资效率、共享融资利益和转移融资风险等方面对其效用评价进行了探讨。最后,还分别对专业型的、综合型的、农业供应链型的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萌芽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梁敏[7](2015)在《产业集群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集群是合理运用产业要素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客观要求,发展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因为产业集群不仅提升了区域的竞争力,而且构建了很高的社会化协作体系。当前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十分之九以上,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产业集群又以中小企业为主,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并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然而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容忽视,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因此,本文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上述,本文以芜湖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主要基于三个层面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论述,其一,对我国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融资难的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此外,就我国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几个成功模式进行了概述;其二,以芜湖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和融资方式进行了研究,为推动其他区域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可借鉴性:其三,基于对我国产业集群范围内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不足以及芜湖汽车零部件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论述层面上从强化政策力度、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创新融资方式以及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四个层面对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融资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为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融资做好借鉴,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新途径,是一种融资的创新。集群不仅促进企业间的物质交流,而且促进了信息交流,因此大大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培养了集群内企业的信任和合作,从而提升了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另外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经济,会对本地的产业集群提供政策支持,从而使得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获得较好的金融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林泓[8](2015)在《企业集群视角下1+N供应链金融模式应用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同样也面临着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这极大地制约着企业集群的发展,而企业集群却是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探讨企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企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正是以1+N供应链金融模式在企业集群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模式在企业集群中的创新应用,以期能为企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1+N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基于企业间供应链贸易而形成的一种融资模式。文章从集群中核心企业“1”(即A公司)的视角,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探析1+N供应链金融模式在企业集群中的有效运作。通过对模式具体应用的剖析,本文认为企业集群内的共生理念是保证1+N供应链金融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本文强调,基于共生理念机制,以产业链信息化管控平台为运营载体,通过大数据下供应链信用合作来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这是1+N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应用的核心思路。文章在充分借鉴A公司主导的集群供应链金融应用的基础上,从集群环境、信息共享、风险管控以及制度法律等方面进一步提出1+N供应链金融创新应用的建议,期望能为企业集群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运作范式,并实现企业集群的共生发展。

王晓丽[9](2015)在《基于社会资本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然而,许多小企业由于自身信用资产不足、抵押资产缺乏、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能力弱等原因,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存在较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尽管一定程度上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依靠民间融资等非正规金融渠道缓解融资难题,但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区域性、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导致其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撑作用非常有限。为破除麦克米伦缺口,创新性的融资模式不断出现,源自孟加拉国的集群融资模式就在国内外掀起了一阵热潮。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融资实践,认为阻碍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问题,在于中小企业自身风险较高与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需求之间的矛盾。相对于游离在外分散经营的单个企业,产业集群提供了中小企业共生的平台,由此形成的社会资本为集群企业融资提供了信用增级工具。本文构建了基于社会资本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概念模型,运用重复博弈分析了声誉机制对社会资本的形成与积累存在的影响及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融资的影响;并以山东省枣庄市信用共同体为案例,研究了集群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性。具体而言,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1)社会资本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通过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三个机制嵌入集群网络,强化集群企业间的合作关系。(2)作为社会资本的核心机制,社会网络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了信息的透明程度,有效降低了银企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维护自身社会资本的需要,经济活动主体会约束自己的借贷行为。(3)社会资本对集群融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违约率、提高银行的参与度,对于抵押物缺乏的企业,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软担保”的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索融资模式创新,要从其生存的集群环境出现。

武真[10](2014)在《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在许多地区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中小企业集群,目前这些集群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它们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按照经典的产业集群理论来说,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比单个游离态的中小企业在融资和专业化的分工合作上具有显着地比较优势,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集群在现实融资中不应该有融资困难问题,但是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仍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集群依然存在很大的融资缺口,集群转型升级也很困难,但这并不是理论上的错误,而是在现实经济中,缺乏让中小企业集群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有效融资的模式。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从直接融资的角度积极地探索了一种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新模式—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以集群整体到我国境内的资本市场来进行直接融资,以缓解集群融资困难的问题,把集群融资的理论优势转化为现实融资的能力。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是以集群内部的资本市场和集群外部的资本市场为基础,以集群内部成立一个集群财务公司为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内生于中小企业集群的网络化金融组织,它属于一个正规化的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为集群内各个中小企业提供筹集资金、集中交易、监督管理、咨询、中介、担保等各种综合性服务。这种新模式是依靠集群财务公司这个网络化的金融组织作为集群内各个中小企业的利益代表和担保者,联合集群内外的丰富的资源,将中小企业集群理论上的融资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集群融资优势,从而进一步缓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初步构建和探索了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这一新模式。本文第一章是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文献和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然后提出所研究的思路方法,第二章阐述了中小企业集群特性和集群融资的基础理论,并重点阐述了集群融资存在的优势,第三章在首先介绍了了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及融资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难的问题所在,认为克解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难的一种新的方式就是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第四章比较了这种新的集群融资模式与其他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异同,并揭示出它的比较优势所在;随后在第五章把集群融资和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结合起来,设计出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这一新模式,以试图解决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困难;然后详细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的涵义、框架和运行机制,;然后在第六章针对这种模式的应用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它所带来的效用以及存在的风险问题;最后在第七章里针对它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是对集群融资模式的丰富和发展;集群财务公司是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中的关键性组织;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是适合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新模式,因为它所融得的资本金比其他融资模式多,并且是长期的,具有稳定性,另外这种新模式还能降低集群融资成本,促进集群内专业化分工合作,使集群向规范化发展,提高集群的知名度,用来缓解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难的问题。本文最后,分别从集群内中小企业、集群财务公司、政府、资本市场以及中介机构这五个层面提出了对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

二、企业集群: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集群: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意义
    (二)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
        1. 研究思路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论文的创新之处
二、国内外有关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 对于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早期研究
        2. 对于中小企业“集群式”研究的新进展
    (二)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 “集群式”对外投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2. “集群式”对外投资的模式研究
三、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相关理论
    (一) 国际投资理论
        1. 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
        2. 国际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二) 产业集群理论
    (三)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1. 传统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2. 新型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四、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既有模式及缺陷
    (一) 境外大卖场模式
        1. 境外大卖场模式的现状
        2. 境外大卖场模式的类型
        3. 境外大卖场模式的缺陷
    (二) 境外经贸合作区模式
        1.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现状
        2.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种类和功能
        3.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缺陷
五、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新模式的构设
    (一) 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新模式的框架
        1. 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的界定
        2. 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主体
        3. 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特征与功能
        4. 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结构
        5. 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的运行过程
    (二) 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新模式的形态
        1. 商贸型“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
        2. 工业型“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
        3. 综合型“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
    (三) 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新模式的优势及效应
        1. 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新模式的优势
        2. 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新模式的效应
六、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的促进措施
    (一) 国际层面
    (二) 国家层面
    (三) 地方和社会层面
    (四) 企业层面
七、总结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存在问题及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
        1.2.2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1.2.3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边界
        1.2.4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特点
        1.2.5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风险类型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小微企业独立融资难的症结
        1.3.2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优势
        1.3.3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影响因素与风险
        1.3.4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理论
        2.1.1 资本结构理论
        2.1.2 融资次序理论
        2.1.3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2.1.4 信贷配给理论
    2.2 集群理论
        2.2.1 分工协作理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2.3 产业区位理论
        2.2.4 增长极理论
    2.3 科技金融理论
        2.3.1 科技金融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2.3.2 科技金融的相关主体
        2.3.3 知识产权融资
    2.4 信息社会学理论
        2.4.1 信息分化理论
        2.4.2 信息公平理论
        2.4.3 信息共享理论
        2.4.4 信息主用理论
第3章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有效性分析
    3.1 不考虑声誉成本和信息成本的融资“囚徒困境”
    3.2 考虑声誉成本和信息成本的独立融资博弈模型
        3.2.1 引入声誉损失的模型扩展
        3.2.2 引入信息成本的模型扩展
    3.3 考虑声誉成本和信息成本的集群约束
    3.4 独立融资与集群融资的博弈收益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实践模式及影响因素
    4.1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实践模式
        4.1.1 集群信贷融资模式
        4.1.2 集群债券融资模式
        4.1.3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融资
        4.1.4 鸟巢模式
        4.1.5 园区融资模式
    4.2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影响因素
        4.2.1 集群外部环境
        4.2.2 集群内部环境
        4.2.3 企业自身条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风险传导特性及机理
    5.1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风险传导阶段性划分
    5.2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风险传导特性分析
        5.2.1 小世界网络模型概述
        5.2.2 特征路径长度
        5.2.3 集聚系数
        5.2.4 顶点度与平均度
        5.2.5 交流频率
    5.3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风险传导特性的数值分析
    5.4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风险传导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收益分配模型构建
    6.1 合作博弈模型设定
        6.1.1 局中人
        6.1.2 特征函数
    6.2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收益分配模型构建
        6.2.1 核仁理论模型
        6.2.2 Shapley值法
        6.2.3 纳什谈判解法模型
        6.2.4 信息熵法
        6.2.5 模型构建
    6.3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收益分配模型案例
        6.3.1 调研实例
        6.3.2 基于不同分配方法的融资收益分配过程分析
        6.3.3 基于信息熵法的利润再分配过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优化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政策建议
    7.1 完善集群信用评估体系
        7.1.1 构建集群增信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集群信用增级水平
        7.1.2 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在集群信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7.1.3 建立健全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集群信用担保机制
    7.2 构建集群风险投资体系
        7.2.1 扩大风险资本来源
        7.2.2 构建科学的集群风险投资决策评价体系
        7.2.3 明确集群风险投资股权分配和退出方案
    7.3 基于技术链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模式优化
        7.3.1 建立集群技术链金融模式
        7.3.2 开展集群知识产权融资模式
        7.3.3 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争取科技项目政策融资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3)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相关文献综述
    1.4 主要创新及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主要不足
第2章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专业化分工理论
    2.2 外部规模经济理论
    2.3 区域经济理论
    2.4 竞争优势理论
    2.5 知识管理理论
    2.6 企业网络理论
第3章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
    3.1 美国中小企业的界定
    3.2 美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3.3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
        3.3.1 硅谷微电子产业集群
        3.3.2 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
        3.3.3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3.4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特点
        3.4.1 尊从市场力量
        3.4.2 企业交流合作
        3.4.3 专业化分工与品牌建设
        3.4.4 集群环境建设
        3.4.5 产学研用结合
        3.4.6 集群政策制定
        3.4.7 中介组织建设
    3.5 美国扶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
        3.5.1 美国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
        3.5.2 美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3.5.3 奥巴马政府支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联邦政策
第4章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竞争力的影响
    4.1 影响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4.1.1 企业竞争力的涵义
        4.1.2 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4.1.3 影响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4.2 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
        4.2.1 有效的竞争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2.2 价格和产品差异化竞争有利于企业发展
        4.2.3 中小企业集群导致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4.2.4 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通过外部经济显现
    4.3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4.3.1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与成本优势
        4.3.2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与市场需求
        4.3.3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与创新能力
        4.3.4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与核心能力
    4.4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案例分析
        4.4.1 硅谷简介
        4.4.2 中小企业集群对硅谷竞争力的影响
    4.5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4.5.1 产业集聚的测量方法
        4.5.2 数据说明与分析结果
第5章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融资能力的影响
    5.1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5.1.1 资本结构理论
        5.1.2 金融抑制论
        5.1.3 金融缺口论
        5.1.4 信贷配给理论
        5.1.5 关系型贷款理论
        5.1.6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5.2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5.2.1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5.2.2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5.2.3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5.3 美国促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制度安排
        5.3.1 有关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立法
        5.3.2 美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5.3.3 金融制度的创新过程与激励政策
    5.4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
        5.4.1 产业集群与融资优势
        5.4.2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与融资能力
第6章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6.1 基于集群视角的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影响因素
        6.1.1 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况
        6.1.2 集群视角下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6.2 中小企业集群对技术创新影响的作用机理
        6.2.1 产业集群的学习效应
        6.2.2 产业集群的吸收能力
        6.2.3 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扩散的途径
    6.3 中小企业集群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数理模型
        6.3.1 模型设定
        6.3.2 模型的构成
    6.4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在技术创新层面的实例
        6.4.1 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6.4.2 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区产业集群
第7章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形成与发展机制
    7.1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创业机制
        7.1.1 风险投资机制
        7.1.2 企业孵化器机制
        7.1.3 创业教育机制
    7.2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网络机制
        7.2.1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组成部分及运作机制
        7.2.2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组成及作用
        7.2.3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开放性
    7.3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的集体学习机制
        7.3.1 集体学习机制的理论框架
        7.3.2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集体学习的前提
        7.3.3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集体学习过程
        7.3.4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集体学习过程与“机构厚度”
第8章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8.1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
        8.1.1 发展规模
        8.1.2 行业分布
    8.2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特点
        8.2.1 技术创新力不足
        8.2.2 地域性倾向明显
        8.2.3 总体发展水平低
    8.3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8.3.1 政府作用定位模糊
        8.3.2 人力成本比较优势锐减
        8.3.3 获利能力薄弱,品牌建设滞后
        8.3.4 自主创新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利
    8.4 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经验及借鉴
        8.4.1 减少政府行政参与,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市场化发展
        8.4.2 加强群内合作,摈弃“业绩观”的集群建设理念
        8.4.3 加强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提升品牌建设力度
        8.4.4 加强集群内环境建设,形成内部网络化运作
        8.4.5 推动集群内部的产、学、研、用的结合
        8.4.6 细化国家层面的产业集群政策制定
        8.4.7 加强集群内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第9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和研究不足
第一章 微企业的融资公平
    第一节 小微企业的制度意蕴
        一、我国企业划型标准的历史简述及评析
        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对小微企业的界定
        三、融资公平视阈下的小微企业
    第二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确立依据
        一、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法学理论基础
        二、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三、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伦理学理论基础
    第三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内涵阐释与构成要素
        一、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内涵阐释
        二、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微企业融资不公平主要表现及其制度原因
    第一节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一、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调研实施情况
        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情况
        四、小微企业融资规模、融资需求量与融资需求满足情况
        五、政府帮扶小微企业融资情况
    第二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相关政策与法律规范
        一、中央政府为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公平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二、地方政府为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公平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以重庆市政府为例
    第三节 小微企业融资机会不公平
        一、小微企业融资机会不公平的表现
        二、小微企业融资机会不公平的制度原因
    第四节 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
        一、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的表现
        二、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的制度原因
    第五节 小微企业融资结果不公平
        一、小微企业融资结果不公平的表现
        二、小微企业融资结果不公平的制度原因
        三、政府保障融资结果公平手段存在缺陷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 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思路
    第一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市场规律原则
        二、综合保障融资公平原则
        三、坚持金融创新促进融资公平原则
        四、强化金融监管保障融资公平原则
        五、保障融资公平法治化原则
    第二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整体思路
        一、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法治路径
        二、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法律制度框架
第四章 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
    第一节 构建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法律制度
        一、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内涵与模式
        二、小微企业集群融资保障融资机会公平的原理
        三、促进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法律对策
    第二节 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法律制度
        一、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
        二、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方式
    第三节 依法构建小微企业三层融资平台
        一、建立全国性股权、债权交易中心
        二、建立区域性股权、债权交易中心
        三、构建小微企业网络融资平台
        四、制定小微企业三层融资平台转板规则
    第四节 构建小微金融机构法律制度
        一、明晰小微金融机构的内涵和定位
        二、明确小微金融机构最低注册资本、民间投资人投资比例
        三、建立多元化的小微金融机构融资渠道
        四、建立小微金融机构转制法律制度
    第五节 构建小微企业债券法律制度
        一、明晰小微企业债券的内涵、性质和定位
        二、确定小微企业债券的融资额度和发行主体条件
        三、确立小微企业债券发行监管方式
        四、建立小微企业债券合格投资者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
        五、规范小微企业债券发行平台
第五章 微企业融资条件公平保障法律制度
    第一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条件的权利化
        一、小微企业融资公平条件权利化的理论阐释
        二、小微企业融资基本利益的类型
    第二节 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的约束性法律规制
        一、约束性法律规制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的总体思路
        二、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三、明确金融监管机构的职权、职责和法律责任
    第三节 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的激励性法律规制
        一、激励性法律规制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的理论阐释
        二、推行行政指导手段保障融资条件公平
        三、运用行政奖励手段保障融资条件公平
        四、利用合同菜单规制手段保障融资条件公平
    第四节 构建条件公平融资权利法律救济机制
        一、构建法律救济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整体思路
        二、健全融资条件不公平纠纷投诉机制
        三、引入金融申诉专员机制
        四、健全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纠纷诉讼机制
第六章 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保障法律制度
    第一节 政府保障融资结果公平中的主导性定位
        一、政府主导性定位的含义及其理论依据
        二、现实中政府保障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存在错位
        三、明确政府主导性定位的整体思路
    第二节 构建扶持小微企业融资资金运用绩效评价法律制度
        一、构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二、确定绩效评价的内容
        三、明确绩效评价的程序
        四、建立绩效评价公开法律制度
    第三节 构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监管法律制度
        一、建立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资金监管法律制度
        二、制定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防范制度
        三、提升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市场流动性
        四、健全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信息披露制度
    第四节 构建政府投资小微企业引导基金法律制度
        一、协调创业投资企业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
        二、降低引导基金委托代理风险
        三、完善政府投资退出法律制度
    第五节 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和支小再贷款法律制度
        一、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法律制度
        二、构建支小再贷款法律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供应链金融视阈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思路、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框架结构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相关研究综述
    2.1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研究现状
    2.2 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研究
        2.2.1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2.2.2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研究
        2.2.3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关系研究
    2.3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的简评与展望
        2.3.1 研究文献简评
        2.3.2 研究展望
3 供应链金融视阈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基础理论研究
    3.1 相关理论研究
        3.1.1 供应链金融理论
        3.1.2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理论
    3.2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及融资现状
        3.2.1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3.2.2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概况
    3.3 中小企业集群运用供应链金融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供应链金融视阈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实践新模式
    4.1 供应链金融视阈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实现机制分析
        4.1.1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集群的耦合关系分析
        4.1.2 中小企业集群利用供应链金融融资的优势分析
        4.1.3 供应链金融视阈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路径分析
    4.2 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创新模式构想
        4.2.1 供应链金融“1+N”集合票据融资模式
        4.2.2 供应链金融“1+N”集合票据融资模式的可行性
        4.2.3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新模式效果的AHP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供应链金融对集群内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分析:模型设计
    5.1 模型选择及研究假设
        5.1.1 模型选择
        5.1.2 研究假设
    5.2 实证研究设计
        5.2.1 融资约束指标构建
        5.2.2 变量定义与实证模型设计
6 供应链金融影响集群内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分析:实证过程
    6.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1.1 样本选择
        6.1.2 数据来源及处理说明
        6.1.3 相关指标计算
    6.2 融资约束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描述性统计分析——基于2014 年截面样本数据
        6.2.1 中小企业集群与融资约束的关系
        6.2.2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6.3 回归结果及分析
        6.3.1 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回归结果及分析
        6.3.2 融资约束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回归结果及分析
        6.3.3 供应链金融的集群融资约束效应回归结果及分析
    6.4 供应链金融的集群融资约束效应——基于2010-2014 年的面板样本数据
        6.4.1 数据描述性统计
        6.4.2 基于面板数据的供应链金融集群融资约束效应回归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本文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模式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相关研究综述
        1. 农业产业集群研究
        2.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
    (三) 概念的界定
        1. 农业中小企业
        2.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
        3.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
    (四)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 研究思路及内容
        2. 所要解决的问题
        3. 研究的方法
        4. 研究的创新点
二、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形成的必由性
    (一) 土地流转为农业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路径
    (二) 单个农业中小企业的弱质性要求集群融资
    (三) 既有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为其提供了经验
三、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设计
    (一)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框架
        1.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界定
        2.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主体
        3.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结构
        4.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特点
    (二)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具体形态
        1. 专业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
        2. 综合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
        3. 供应链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
四、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运行机制
    (一)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运作节点和流程
        1. 农业集群财务公司融资基金的构成
        2. 农业集群财务公司组织机构设置
        3. 农业集群财务公司组融资基金的管理
        4.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流程
    (二) 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信用风险管理
        1. 融资信用评估
        2. 风险防范机制
五、对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效用评价
    (一) 降低了群内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 增强了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可得性
    (三) 提高了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效率
    (四) 集群内农业中小企业融资利益得以共享
    (五) 集群内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得以转移
六、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萌芽
    (一) 专业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萌芽-以鄢陵花木为例析
        1. 鄢陵花木概况
        2. 鄢陵花木产业化过程
        3. 鄢陵花木集群融资模式及效用
    (二) 综合型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萌芽-以商丘梁园区为例
        1. 商丘梁园区农业概况
        2. 梁园区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及效用
七、总结和展望
    (一) 结论
    (二) 政策建议
    (三)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主要参考资料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产业集群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2.1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其表现
        2.1.1 直接融资难度较大,以内部融资为主
        2.1.2 正规渠道设限,银行贷款难
        2.1.3 民间融资成本费用高,管理不规范
    2.2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 政策原因分析
        2.2.2 经济体制原因分析
        2.2.3 企业金融市场原因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小企业融资新思路—集群合作融资
    3.1 产业集群的含义和特征
        3.1.1 产业集群的含义
        3.1.2 产业集群的特征
    3.2 集群合作融资行为优势—企业信用实现
    3.3 国内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成功融资模式
        3.3.1 互助融资担保模式:以太仓为例
        3.3.2 信用联合融资模式,以湖南汨罗再生工业园区为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芜湖汽车产业及零部件集群发展状况
    4.1 芜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简介
    4.2 芜湖汽车零部件产业特点
    4.3 芜湖汽车及零部件集群内的企业融资方式
    4.4 芜湖汽车及零部件集群内企业融资优势
    4.5 芜湖汽车及零部件集群内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建议
    5.1 创新政策环境,支持集群发展
        5.1.1 政府创造融资环境
        5.1.2 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5.2 增强信用建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5.2.1 企业树立信用意识
        5.2.2 集群内建立健全信用评级系统
        5.2.3 加强银行与各个机构间的合作
    5.3 创新产业融资方式,加快企业发展
        5.3.1 加快产业集群内民营金融的发展
        5.3.2 加快设立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金
        5.3.3 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融资
        5.3.4 建立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互助基金
    5.4 提升自身综合水平,提高融资效率
    5.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企业集群视角下1+N供应链金融模式应用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基础理论
    第一节 企业集群的相关概念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二、企业集群理论
    第二节 企业融资理论
        一、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二、MM理论
        三、权衡理论
    第三节 供应链金融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交易成本理论
第二章 企业集群供应链金融发展机理
    第一节 企业集群与供应链金融的相互关系
        一、企业集群是供应链金融运作的平台
        二、供应链金融为企业集群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节 企业集群供应链金融的效用分析
        一、基于中小企业视角
        二、基于企业集群视角
        三、基于银行视角
第三章 1+N供应链金融模式
    第一节 1+N供应链金融模式简介
        一、1+N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发展背景
        二、1+N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成员结构
    第二节 1+N供应链金融的优劣势分析
        一、1+N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分析
        二、1+N供应链金融的劣势分析
第四章 企业集群视角下1+N供应链金融模式应用
    第一节 Z市LED企业集群概况
        一、Z市LED企业集群介绍
        二、集群企业1+N供应链金融应用背景
    第二节 企业集群中1+N供应链金融模式应用
        一、企业集群中1+N供应链金融
        二、企业集群中1+N供应链融资模式
    第三节 企业集群中1+N供应链金融模式应用问题
        一、核心企业方面
        二、中小企业方面
        三、产品方面
        四、供应链整体效率方面
        五、资金方面
第五章 企业集群视角下1+N供应链金融模式应用建议
    第一节 构建共荣共生的集群环境
        一、发挥核心企业作用
        二、增强中小企业的根植性培育
    第二节 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一、搭建集群内信息共享平台
        二、加强与集群外信息交流
    第三节 建立企业集群风险管控机制
        一、集群信用制度建设
        二、加强核心企业的监督管控
    第四节 完善相关制度及法律建设
        一、完善集群内制度建设
        二、完善相关法律建设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社会资本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
    2.2 集群融资的相关理论
    2.3 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
    2.4 融资创新相关理论
第三章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现状分析
    3.1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状况
    3.2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分析
    3.3 集群融资的基本方式
    3.4 影响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因素
第四章 基于社会资本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概念模型的构建
    4.1 集群社会资本的概念
    4.2 中小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的构成
    4.3 基于社会资本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概念模型构建
第五章 社会资本在产业集群内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5.1 集群社会资本形成的声誉模型
    5.2 集群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5.3 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融资抵押物的影响
第六章 案例分析—以山东省枣庄市信用共同体为例
    6.1 山东枣庄信用共同体发展概况
    6.2 基于社会资本的枣庄信用共同体分析
    6.3 枣庄信用共同体发展的启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综述
        2. 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文献综述
    (三)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可能创新点和研究难点
        1. 可能创新点
        2. 研究难点
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相关理论
    (一)中小企业集群特性
        1. 集群学习性
        2. 创新性
        3. 资源共享性
        4. 专业化分工合作
        5. 根植性
    (二)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概念与内涵
    (三)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比较
        1.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集群外独立中小企业融资对比
        2.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主要优势
三、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及融资现状
    (一)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及融资现状
    (二)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存在的问题
        1. 融资手段少且落后,融资能力有限
        2. 集群内专业化协作不够,影响集群融资效率
        3. 集群内金融服务机构发展落后
        4. 集群对资本市场融资的利用不够充分
        5. 集群融资模式供给严重不足
    (三) 克解集群融资上述问题的新途径—集群境内上市融资
四、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与其他集群融资模式的比较
    (一) 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与其它模式对比
    (二) 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的主要优势
        1. 更为广泛的使用范围
        2. 所得的融资资金更为长期和稳定
        3. 发展更为规范化
        4. 集群潜在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大的挖掘和发挥
五、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的构建
    (一) 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的界定
        1. 集群境内上市融资的涵义
        2. 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界定
    (二) 新模式中集群财务公司的定位
        1. 集群财务公司—新的金融组织
        2. 集群财务公司的竞争优势
    (三) 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的框架
    (四) 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的运行机制
六、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的应用性分析
    (一) 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的效用分析
        1. 有助于中小企业资本积累,促进资本共享
        2. 促进集群内部构建良好的经济秩序
        3. 促进集群内部的资源整合、重组
        4. 提高集群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 集群境内上市融资面临的风险问题
        1. 产权的风险
        2. 泄露商业机密及股东背叛的风险
        3. 股票价格下跌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七、总结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建议
        1. 对集群内部中小企业的建议
        2. 对集群财务公司的建议
        3. 对政府的建议
        4. 对境内资本市场的建议
        5. 对中介机构的建议
    (三) 研究缺陷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企业集群: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研究[D]. 杨宝平. 浙江师范大学, 2017(07)
  • [2]科技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研究[D]. 刘纳新. 湖南大学, 2017(06)
  • [3]美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D]. 于众. 吉林大学, 2016(08)
  • [4]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 李瑞雪. 西南政法大学, 2016(10)
  • [5]供应链金融视阈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创新研究[D]. 薛文广. 江苏师范大学, 2016(01)
  • [6]农业中小企业集群融模式资研究[D]. 原春芬. 浙江师范大学, 2016(02)
  • [7]产业集群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梁敏. 东南大学, 2015(08)
  • [8]企业集群视角下1+N供应链金融模式应用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林泓.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2)
  • [9]基于社会资本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研究[D]. 王晓丽. 天津理工大学, 2015(02)
  • [10]中小企业集群境内上市融资模式研究[D]. 武真. 浙江师范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企业集群: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