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上海内陆集装箱运输

发展上海内陆集装箱运输

一、发展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论文文献综述)

陈炼[1](2021)在《“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上海内河水运发展的思考》文中提出"十四五"期间,上海需要继续推进内河水运建设和发展,从政策引导、行业扶持、基础设施等角度综合、全方位谋划好水运系统工程,提高水运在综合立体交通系统、现代物流体系中的比重,助力国内经济循环发展

张文瀛[2](2020)在《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优化及协同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一带一路”、“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公转水”、“公转铁”和“散改集”等政策的推行,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越发重视发展多式联运,强化集装箱运输的系统化应用,这一趋势为集装箱和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也促使内河集装箱铁水联运业务蓬勃发展。研究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优化和协同策略,不仅可以推动内河综合运输业务自身的变革,推进内河多式联运组织的优化与标准的建立,还可以实现内河运输与陆路运输、内河与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协同合作,实现集装箱在联运网络上的高效移动与系统优化。本文综合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不确定规划方法、排队论、博弈论等基础理论,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网络优化、货流分配、运输方案优化及组织协同四个方面的问题。(1)界定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提出了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内涵,并将其表达为“内河内部干线转运”和“内河外部支线分流”两个层面的系统构成,同时将轴辐式网络与其结合,给出了内河集装箱轴辐式多式联运网络框架,基于网络的边和节点的拓扑结构抽象原则,构建了多模式分层次立体化的拓扑结构模型。(2)研究整个内河集装箱联运系统的网络优化问题。利用不确定分布方法刻画了联运网络的多维不确定性,构建了基于不确定规划的双目标优化模型,推导出了期望值目标函数和机会约束的确定性等价形式;再结合Epsilon约束方法和文化基因算法,设计了混合智能算法;然后通过长江干线联运网络实例和TR网络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结合灵敏度分析,探讨了集装化系数和转运节点数量对最优时间和成本目标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集装化系数越小,集装化程度越高,单位运输时间所需要的运输成本越低,因此提高内河多式联运的集装化程度,有助于联运系统的降本增效。(3)研究集装箱在内河外部集疏过程中所形成的支线分流网络的货流分配问题。通过综合考虑分流枢纽、内河枢纽节点和运输通道的三重容量限制,利用minmax决策准则构建了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再引入线性化技术将原模型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并在分枝定界法的基础上采用切割平面方法,设计了分枝切割法进行求解;接着,以长江沿线集装箱集运分流网络为算例进行研究,通过灵敏度分析,探讨了不同容量限制对最优目标值和货流分配网络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路直运通道容量值的增加,内河在货流分配方案中承担的运输量越多,越能大幅度降低总运输费用,因此提高内河的通行能力,有助于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供求总量均衡、联运网络货源配置最优。(4)研究集装箱在内河干线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过闸拥堵、船舶通过时间长、运输效率低等运输方案优化问题。应用M/M/c排队论,描述了船舶在内河的过闸排队过程,采用两阶段建模思想分别建立了双目标路径优化模型和运输模式选择模型;并针对路径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的分枝定界算法进行求解,针对模式选择模型,利用时间成本对比分析法,进而得到优化的联运方案;再以长江干线的三峡枢纽港作为案例,结合灵敏度分析,探讨了排队等待时间对联运方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河干线运输过程中,可以通过多运输模式的选择降低船舶等待时间;最后,对翻坝联运、水水过驳模式与传统水运做了相关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式均能够减少船舶待闸时间,因此通过提高升船机数量及载运量,加强翻坝公路、铁路通道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内河干线转运效率。(5)研究非对称信息下的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协同策略问题。围绕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经营人和各承运人之间的协同关系,构建了基于期望和熵决策准则的不确定双层规划模型;再针对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设计了两步优化算法,以此分别获得了最优激励合同的清晰表达式;结合算例分析,探讨了非对称信息对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合同设计和收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励系数随风险规避水平增加而降低,信息价值随风险规避水平增加而增加,多式联运经营人(MTO)获取信息的意愿也随风险规避水平增加而变得强烈。因此,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MTO作为联运服务集成商及联运方案决策者,通过引入最优合同机制,对组织整体收益进行合理分配,是优化内河多式联运组织协同的较佳策略。论文图57幅,表38个,参考文献162篇。

王栋[3](2020)在《长江下游江海中转港口群竞合博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航运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内河运输的快速发展,江海联运在集装箱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江下游港口群作为连通江海联运重要节点,其重要性也愈发明显。同时,长江下游内河港口分布紧密,引发不同港口对共同辐射范围内货源的激烈竞争。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制定战略规划成立港口群,划分港口层次,从而引导港口与港口群有序发展。本文侧重对长江下游的江苏港口群和上海港口群的港口竞合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主要考虑港口群内港口合作和港口群间港口竞争,研究长江下游江海中转港口群竞合博弈问题,为港口群的港口竞合关系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如下:(1)本文首先归纳整理国内外关于多港口区域港口竞争与合作的相关研究,发现多港口区域港口竞争与合作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腹地集装箱市场对港口竞争与合作的影响。本文侧重考虑航运成本、港口收费、港口基础设施等因素分析海运集装箱货流对江海中转港口选择偏好,并刻画不同贸易链上海运集装箱货流对多港口区域港口竞争与合作的影响。根据文献综述可知,虽然有少数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多港口区域港口的竞合关系,但未发现有研究成果研究港口群港口的竞合关系。(2)本文针对长江下游港口,分析不同贸易链上海运集装箱货流对长江下游江海中转港口的选择偏好,并建立考虑港口收费、港口基础设施、航运成本的Logit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Logit选择的双港口群港口竞争博弈模型和双港口群港口竞合博弈模型,来深入研究长江下游江苏港口群与上海港口群关于江海中转港口收费的多港口竞争与合作博弈。(3)为了拟合Logit模型的参数,本文基于算例数据通过软件Biogeme进行拟合获得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博弈论中的迭代算法对提出的两个港口群博弈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博弈均衡状态下各港口的港口收费。算例结果表明,忽略港口群内港口合作,使得港口收益偏低。

王小强[4](2020)在《长江经济带内河集装箱枢纽港选址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集装箱航运公司在长江干线进行集装箱货物的运输业务,这些航运公司在长江航道各个港口之间都设有集装箱航线,造成某些航线过于拥挤,运力浪费,集装箱货量分散,船舶箱位利用率低,船舶公司收益不好等问题,航运公司集装箱业务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这就促使航运公司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航线挂靠港口即选择合适的集装箱枢纽港来整合集装箱资源,实现规模效益,解决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内河集装箱运输枢纽港选址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归纳了目前国内外枢纽选址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对经典网络枢纽选址理论和多目标优化的经典方法进行汇总;然后给出内河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对国内外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对长江经济带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现状进行说明,分析了促进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的因素以及集装箱运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根据长江经济带内河航运网络特点与实际情形,建立基于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网络的枢纽港选址双目标优化模型,并给出解决该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采用分支定界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利用Lingo软件求出长江经济带集装箱枢纽港选址问题的最优解,得出使得总成本最低的枢纽港的具体位置。本文研究的创新性成果为在对长江经济带内河集装箱枢纽港选址问题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去除传统的容量受限的单分配枢纽选址问题中枢纽容量的限制,引入第二个目标函数来度量枢纽处理流量所需的时间,弥补了经典容量约束的枢纽选址问题的局限性,从而得到更加符合航运公司偏好的枢纽选址的最优解。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类似内河航运枢纽港的选址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钟逸雯[5](2019)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国务院1995年作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战略决策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年来,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自1996年的16402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7.0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由1996年的197.1万TEU增长到2016年的3713万TEU,这是上海港软硬件基础设施全面发展提升,取得巨大成果的结果。上海港基础设施由2006年的1140个码头泊位发展到2015年的1238个码头泊位,上海港先后建成了临港产业区和自贸区,集运输体系日渐完善;软环境方面,航运市场发展井然有序,上海港发布了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并成立了中国港口网,20多年来上海港发展取得了重大性的进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国际航运竞争形势日趋紧张的今天,如何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上海港20余年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其发展成果,运用调查分析法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港目前所处环境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比国内外知名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现状,得出对上海港发展的经验启示,包括上海港的优势、差距与不足,然后提出上海港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上海港应从政策方面加以改进,提出促进上海港发展的政策、健全航运法律法规、加快人才培养;第二,上海港应完善物流集疏运体系建设;第三,上海港应重点建设航运软环境,包括加快航运金融和贸易的发展、加快港口腹地经济的建设、抓住自贸区发展的契机;第四,协调上海港与周围港口的发展关系。本文从四个不同角度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对策建议,对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乐肖穗[6](2019)在《宁波港内河集疏运系统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港口物流服务趋向多元化发展。完善与畅通的集疏运体系是现代港口发展的必备条件。无论是宁波港完善自身集疏运体系的需要,还是作为当前众多国际性大港的一种发展趋势,发展内河集疏运系统都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主要对宁波港内河集疏运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收集了大量集疏运系统、内河航运、港口规划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首先阐述内河集疏运系统的定义、构成要素、运输方式以及发展影响因素。其次分析宁波港内河集疏运系统发展现状,从内河集疏运系统构成要素的角度剖析目前宁波港内河集疏运系统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灰色模型,对宁波港主要内河集疏运通道——杭甬运河宁波段的货运量进行预测,进一步为宁波港内河集疏运系统的发展对策提供数据支持。接着比较国内外典型港口的内河集疏运发展现状和特点,为宁波港内河集疏运系统建设提供可借鉴经验。最后针对宁波港内河集疏运系统存在的设施、方式和管理三方面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宁波港内河集疏运系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作为国际大港,宁波港发展内河集疏运系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现,是未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选择,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公路集疏运压力,有力降低港口物流成本,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完善港口综合集疏运体系,全面提升宁波港的整体竞争力。

吴宏宇[7](2019)在《基于低碳经济的内河航道尺度估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建设交通强国、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背景下,具有运量大、成本低、排放少等众多优势的内河水运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新理念、新形势,满足区域内及跨区域的货物运输需求,支撑交通行业减排工作的开展,我国将继续加强内河干线与支线的航道建设工作,开展一系列航道整治工程。本文以此为背景,开展基于低碳经济的内河航道尺度估算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以内河航道尺度概念分析为基础,确定了本文航道尺度估算以航道水深估算为研究重点,并从驱动性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两方面提出了影响内河航道整治尺度规模需求的6个主要因素;其次,分析了低碳经济与内河航道尺度提升的关系,明确了内河航道尺度规模提升的目标与原则,理清了基于低碳经济的内河航道尺度估算思路,即:内河航道开发潜能估算、河段水运量预测、航道通过能力测算、航道尺度规模提升效益测算和航道尺度规模决策;再次,选取稳定航深估算法等方法估算内河航道开发潜能,选取弹性系数法等方法预测河段水运量,并以船型论证结果为基础预测河段通过船型、测算航道通过能力;从航道尺度的规模适应性、经济效益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适应性3个方面,选取航道利用率、经济效益成本比和碳减排效益等7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基于熵权TOPSIS的内河航道尺度规模决策模型;最后,以长江干线W至A河段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WA段航道及航运发展现状和WA段航道整治的必要性,通过所构建模型测算得到现阶段WA段航道尺度规模的最优尺度方案为6.0米,与WA段航道实际整治尺度一致。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套新背景条件下内河航道尺度估算的理论模型,丰富了本领域内的相关研究,为新形势下我国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确定航道合理尺度规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此外,论文研究内容符合国内政策支持方向,有力支撑了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完善内河水运网络,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合理制定航道发展规划。

李川[8](2019)在《江苏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江苏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外向型经济比重的稳健增长,集装箱运输成为外贸进出口的主要运输方式,而江苏内河网络体系纵横交错,水路、公路基础建设雄厚,推进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路径研究成为江苏港口集装箱运输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绿色港口概念的推行与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优化配置江苏交通运输资源,建设低碳型集装箱绿色航运通道也是集装箱运输规划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分析并梳理江苏集装箱运输现状,综述国内外关于路径选择、集装箱多式联运及低碳运输的研究现状,以运输成本、运输时间及碳排放为目标函数,建立江苏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提出引入偏好程度量化的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首先,调研、整理江苏港口集装箱现有运输方式与比重,总结江海直达河联运六大通道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其次,建立以运输成本最低、运输时间最短及碳排放最少为目标的江苏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引入偏好程度量化的遗传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模型,并代入算例中进行求解分析。算例选取定量集装箱货物从上海港外高桥港区出发,运往徐州港,途经多个节点码头或作业区,最终确定江苏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最优路径。

黄一展,马江浩,朱道立,王晓蕾[9](2019)在《上海港内河水-水中转集疏运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海港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缺乏后备土地、集疏运体系结构失衡、受城市可持续发展制约等发展瓶颈和问题,大力开展内河水-水中转集疏运对于上海港解决上述问题有重要意义。建立了Logit流量分配模型,并通过案例数值计算,得出内河水-水中转在整个集疏运体系中的分担率和流量,并揭示了内河水-水中转集疏运模式对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减少交通碳排放量和缓解上海港周边地区公路拥堵的重要作用。

徐进[10](2019)在《内河集装箱船舶全航线配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集装箱运输作为水上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以其高效率、高质量、高密集、高标准化等特点促进了水上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货物运输集装箱化趋势的形成。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内河集装箱运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内河运输船型由最初的百吨载重到现在的千吨载重,内河航线也由最初的点到点的运输发展为单点到多点的运输。作为集装箱运输的核心环节,集装箱船舶配载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是基于航线及实际待装箱信息确定集装箱与船舶物理空间的对应关系,以提高营运效益,保证船舶航行安全性。配载计划的合理制定在确保船舶安全航行、货物安全运输及营运效益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内河港口作业中,集装箱船舶船体小、单次运输箱量少、船舶装载率高,港方在基于船方给定的预配图制定贝内装载计划时往往会造成大量翻箱、集装箱装卸作业不均衡等问题,延长岸桥工作时间,降低泊位利用率。港方为提高码头装卸作业效率对预配计划做出较大调整时,往往也会损害船方的利益,如何制定综合考虑双方效益的配载模型在内河小船型集装箱运输中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内河集装箱运输中船舶全航线配载问题进行研究,考虑内河船舶配载中涉及的船方、港方利益,基于混合整数规划与组合优化等技术构建数学模型,实现内河集装箱船舶全航线配载有效决策。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概述如下:1.单视角下集装箱船舶全航线配载模型构建。分析内河集装箱运输流程及特点,构建满足船方、港方不同配载需求的数学规划模型,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集装箱装载位置的合理配置,在保证船舶航行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港航双方集装箱营运效益。并以Gurobi内置分支定界算法分别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2.集装箱船舶全航线配载组合优化研究。针对上述提出的配载模型,综合考虑集装箱营运双方效益构建内河船舶全航线配载组合优化模型。并设计启发式算法对配载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进行分析,验证了组合优化模型与启发式算法的可行性;3.基于粒度划分的船舶全航线配载问题研究。对配载组合优化模型进行分析,提出粒度划分策略,将船舶物理空间动态的划分为不同结构的装载单元。基于粒度的划分构建相应配载优化模型,设计优化过程。并以精确算法分析了各粒度下模型求解时间、求解目标及求解复杂度的变化,验证了粒度划分策略在优化集装箱船舶全航线配载问题中的可行性,阐述了优化过程设计的必要性;4.实验验证。基于内河集装箱运输船型、航线等因素设计集装箱运输案例,完成了如下两部分仿真实验:(1)单因子灵敏度分析。从多目标优化指标出发,对比结合优化过程的精确算法与启发式算法求解结果,验证了启发式算法求解内河全航线配载问题的有效性。此外,也描述了粒度划分策略下的优化模型与启发式算法对船型、航线及船舶装载率的灵敏度;(2)完全析因实验设计。基于析因实验设计分析了考虑粒度划分的启发式算法对因子间交互作用的灵敏度,验证了仿真输出的影响因子。

二、发展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论文提纲范文)

(1)“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上海内河水运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二、研究过程
    1.内河水运发展缓慢的原因
    2.欧洲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经验借鉴
        (1)重视内河集疏运主渠道作用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
        (3)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4)引导和鼓励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
        (5)建立健全市场法规体系并实时监管。
        (6)建立配套完善的内河集装箱运输与运输服务体系。
    3.上海“十四五”时期内河水运发展建议
        (1)完善规划布局。
        (2)研究采取必要的内河水运发展引导政策。
        (3)持续推进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2)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优化及协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论文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内河干线集装箱联运和货品研究
        1.3.2 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及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1.3.3 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货流分配研究
        1.3.4 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协同研究
        1.3.5 研究现状综述分析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内容结构
        1.4.3 论文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分析
    2.1 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概述
        2.1.1 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内涵
        2.1.2 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构成要素
    2.2 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研究
        2.2.1 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多模式网络结构
        2.2.2 网络拓扑结构抽象原则
        2.2.3 多模式分层立体拓扑结构模型构建
        2.2.4 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特点分析
    2.3 内河多式联运系统优化问题分析
        2.3.1 内河多式联运网络优化问题研究
        2.3.2 内河多式联运货流分配问题研究
        2.3.3 内河多式联运组织模式问题研究
        2.3.4 内河多式联运组织协同问题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不确定环境下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优化研究
    3.1 内河集装箱轴辐式多式联运网络描述
    3.2 问题描述
    3.3 模型构建
        3.3.1 不确定性理论
        3.3.2 双目标优化模型构建
        3.3.3 等价模型推导
    3.4 算法求解
        3.4.1 Epsilon约束方法
        3.4.2 文化基因算法
    3.5 算例分析
        3.5.1 长江干线联运实例分析
        3.5.2 大规模网络实验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考虑容量限制的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货流分配优化研究
    4.1 问题描述
    4.2 模型构建
        4.2.1 基本假设及参数定义
        4.2.2 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构建
    4.3 算法设计
        4.3.1 分枝切割法概述
        4.3.2 基于分枝切割法的求解策略
    4.4 算例分析
        4.4.1 算例数据
        4.4.2 算例求解
        4.4.3 灵敏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模式选择的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方案优化研究
    5.1 问题描述
        5.1.1 基于运输模式选择的内河联运路径优化问题
        5.1.2 影响因素分析
    5.2 模型构建
        5.2.1 基本假设与参数定义
        5.2.2 两阶段模型构建
        5.2.3 模型转换
    5.3 算法设计
        5.3.1 分枝定界法概述
        5.3.2 基于分枝定界法的求解策略
    5.4 算例分析
        5.4.1 长江三峡算例背景分析
        5.4.2 算例数据
        5.4.3 算例求解
        5.4.4 灵敏度分析
        5.4.5 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非对称信息下的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协同策略研究
    6.1 问题背景
        6.1.1 内河多式联运组织协同发展阶段分析
        6.1.2 战略联盟协同阶段组织主体关系分析
    6.2 问题描述
    6.3 模型构建
        6.3.1 假设及参数定义
        6.3.2 不确定双层规划模型构建
        6.3.3 两种信息情况下的模型转化
    6.4 算法设计
        6.4.1 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求解
        6.4.2 信息非对称情况下的求解
        6.4.3 信息非对称对联运组织协同策略的影响
    6.5 算例分析
        6.5.1 算例分析
        6.5.2 算例求解
        6.5.3 灵敏度分析
        6.5.4 多式联运协同管理启示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长江下游江海中转港口群竞合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港口竞争的定性评价
        1.2.2 港口竞争的定量评价
        1.2.3 基于博弈论的港口竞争
        1.2.4 多港口区域的港口竞合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港口群与港口竞争
        2.1.1 港口群的定义
        2.1.2 港口竞争力
        2.1.3 港口竞争模型
    2.2 离散选择模型
        2.2.1 Logit模型的定义
        2.2.2 Logit模型的类型
    2.3 博弈论简介
        2.3.1 博弈论的定义
        2.3.2 博弈的分类
        2.3.3 纳什均衡
3 长江港口与港口群分析
    3.1 长江集装箱运输概况
    3.2 长江港口布局分析
    3.3 长江下游港口群
        3.3.1 江苏港口群
        3.3.2 上海港口群
4 基于Logit选择的双港口群江海中转港口收费博弈模型
    4.1 问题描述
    4.2 双港口群博弈分析
        4.2.1 模型假设
        4.2.2 承运人行为分析
        4.2.3 港口群博弈决策空间
        4.2.4 港口群港口竞合分析
    4.3 双港口群博弈模型的建立
        4.3.1 双港口群竞争博弈模型
        4.3.2 双港口群竞合博弈模型
    4.4 模型求解
5 算例分析
    5.1 数据说明
    5.2 参数拟合及分析
    5.3 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迭代算法伪代码图
附录B: 问卷调查表
附录C: 核心算法代码
致谢
作者简历

(4)长江经济带内河集装箱枢纽港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网络枢纽选址理论和多目标优化方法概述
    2.1 网络选址相关理论概述
        2.1.1 枢纽中位问题
        2.1.2 枢纽中心问题
        2.1.3 枢纽覆盖问题
    2.2 多目标优化方法概述
        2.2.1 评价函数法
        2.2.2 交互规划法
    2.3 本章小结
3 长江经济带内河集装箱运输系统发展分析
    3.1 内河集装箱运输系统内涵及构成分析
        3.1.1 内河集装箱运输系统内涵
        3.1.2 内河集装箱运输系统构成分析
    3.2 国内外内河集装箱运输系统发展现状
        3.2.1 国外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沿革
        3.2.2 我国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沿革
    3.3 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发展分析
        3.3.1 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3.3.2 促进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发展因素
        3.3.3 长江集装箱运输发展的主要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长江航线集装箱枢纽港选址问题应用
    4.1 问题描述
    4.2 构建长江经济带内河枢纽港选址模型
        4.2.1 基本假设
        4.2.2 模型参数
        4.2.3 构建模型
    4.3 模型求解方法介绍
    4.4 本章小结
5 长江经济带内河集装箱枢纽港口选址实例分析
    5.1 模型相关数据准备
    5.2 求解方法
    5.3 软件求解结果
    5.4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Lingo程序代码
附录二 21个港口之间的集装箱流量/TEU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1.2.1 国际航运中心相关研究
        1.2.2 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相关研究
        1.2.3 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现状与问题
    2.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环境竞争力现状
        2.1.1 港口生产经营竞争力现状
        2.1.2 港口基础设施竞争力现状
        2.1.3 物流集疏运系统竞争力现状
        2.1.4 临港产业区竞争力现状
        2.1.5 航运业竞争力现状
    2.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竞争力现状
        2.2.1 政府性环境
        2.2.2 经济性环境
        2.2.3 信息环境
        2.2.4 人力资源环境
    2.3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2.3.1 调查目的
        2.3.2 调查对象的选择
        2.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2.3.4 调查结果对港口竞争力发展问题的启示
3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战略分析
    3.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优势分析
    3.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劣势分析
    3.3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机会分析
    3.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威胁分析
    3.5 SWOT分析矩阵
4 国际航运中心比较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借鉴
    4.1 国内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经验借鉴
        4.1.1 天津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竞争力分析
        4.1.2 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对比经验分析
    4.2 国外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借鉴
        4.2.1 国外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现状
        4.2.2 国外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经验分析
        4.2.3 国内外主要航运中心对上海港发展经验启示
5 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健全航运中心法律法规体系
    5.2 加快航运金融和贸易的发展
        5.2.1 加快航运金融的发展
        5.2.2 加快航运贸易的发展
    5.3 加快港口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5.3.1 扩大出口经济规模
        5.3.2 重点发展航运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
    5.4 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
        5.4.1 大力发展海铁联运
        5.4.2 促进内河集装箱水路运输的发展
    5.5 促进上海港与周边港口的协调发展
    5.6 抓住上海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机遇
    5.7 加快航运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宁波港内河集疏运系统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内河集疏运系统定义
    2.2 内河集疏运系统构成
    2.3 内河集疏运方式发展
    2.4 内河集疏运发展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宁波港内河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
    3.1 宁波港概况
    3.2 内河集疏运系统现状
        3.2.1 航道等级有待提升
        3.2.2 内河港口发展缓慢
        3.2.3 内河运输需求不断增大
    3.3 内河集疏运系统存在问题
        3.3.1 内河集疏运设施落后
        3.3.2 内河集疏运方式受限
        3.3.3 内河集疏运管理薄弱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灰色模型的宁波港集疏运航道货运量预测分析
    4.1 预测目的
    4.2 预测方法与思路
    4.3 预测步骤
        4.3.1 数据检验
        4.3.2 模型求解
        4.3.3 模型检验
    4.4 宁波港集疏运航道货运量预测
        4.4.1 预测结果
        4.4.2 预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内外港口内河集疏运系统典型经验借鉴
    5.1 国内外港口内河集疏运发展状况
        5.1.1 鹿特丹港内河集疏运现状
        5.1.2 上海港内河集疏运现状
        5.1.3 广州港内河集疏运现状
    5.2 典型经验借鉴
        5.2.1 以规划引导内河集疏运各要素建设
        5.2.2 将“绿色港口”理念融入内河集疏运建设
        5.2.3 提升内河航道的通航能力
        5.2.4 促进多种内河集疏运方式有效衔接
        5.2.5 利用“互联网+”完善内河信息化管理
        5.2.6 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宁波港内河集疏运系统发展对策
    6.1 内河集疏运设施建设
        6.1.1 分阶段提升航道通航能力
        6.1.2 整合内河港区功能布局
        6.1.3 推进内河船舶革新
    6.2 内河集疏运方式联动
        6.2.1 开展海河直达运输
        6.2.2 利用水水中转
    6.3 内河集疏运管理保障
        6.3.1 完善信息处理平台
        6.3.2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6.3.3 培育内河航运市场
        6.3.4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低碳经济的内河航道尺度估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低碳经济相关研究
        1.2.2 航道尺度估算相关研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范围界定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内河航道尺度规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1 内河航道尺度概述
    2.2 驱动性因素分析
        2.2.1 经济需求驱动
        2.2.2 节能减排驱动
    2.3 限制性因素分析
        2.3.1 航道自身条件限制
        2.3.2 生态环境影响限制
        2.3.3 工程技术限制
        2.3.4 其他因素限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碳经济下内河航道尺度规模估算路径
    3.1 低碳经济概念
    3.2 内河航道尺度规模提升目标与原则
        3.2.1 内河航道尺度规模提升目标
        3.2.2 内河航道尺度规模确定原则
    3.3 内河航道尺度规模估算思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碳经济下内河航道尺度规模估算模型
    4.1 内河航道开发潜能估算
        4.1.1 优良河段河相关系
        4.1.2 开发潜能估算模型
    4.2 河段水运量预测
        4.2.1 预测思路与方法
        4.2.2 运量预测模型
    4.3 内河航道通过能力测算
        4.3.1 航道通过能力概念界定
        4.3.2 河段通过船型预测
        4.3.3 航道通过能力测算模型
    4.4 内河航道尺度规模提升效益测算
        4.4.1 成本分析及效益识别
        4.4.2 经济效益测算模型
        4.4.3 社会效益测算模型
    4.5 低碳经济下内河航道尺度规模决策
        4.5.1 内河航道尺度规模决策原则
        4.5.2 内河航道尺度规模决策指标体系
        4.5.3 内河航道尺度规模决策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研究
    5.1 长江干线W至 A河段概况
        5.1.1 WA段航道发展现状
        5.1.2 WA段航运发展现状
        5.1.3 WA段航道整治的必要性
    5.2 低碳经济下WA段航道尺度规模估算
        5.2.1 WA段航道开发潜能估算
        5.2.2 WA段水运量预测
        5.2.3 WA段航道通过能力测算
        5.2.4 WA段各尺度方案效益测算
        5.2.5 低碳经济下WA段航道尺度规模决策
    5.3 估算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A
    A1本文中涉及的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附录B
    B1河段水运量预测相关附表
    B2通过能力测算相关附表
    B3效益测算相关附表
    B4尺度决策相关附表

(8)江苏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2.1 路径选择研究现状
        1.2.2 集装箱多式联运研究现状
        1.2.3 低碳运输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2 江苏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结构现状分析
    2.1 江苏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发展现状
        2.1.1 江苏内河航道现状
        2.1.2 江苏港口现状
    2.2 集装箱江海直达河联运发展现状
3 江苏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建立
    3.1 问题描述
    3.2 多目标优化模型建立
        3.2.1 目标的选择
        3.2.2 假设条件
        3.2.3 成本函数分析
        3.2.4 时间函数分析
        3.2.5 碳排放函数分析
        3.2.6 模型构建
4 江苏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求解
    4.1 多目标问题求解算法选择
    4.2 多目标问题求解算法设计
        4.2.1 权重系数分析
        4.2.2 基本运算
        4.2.3 求解步骤
5 计算结果分析
    5.1 工程概述
    5.2 数据收集
        5.2.1 运输成本相关数据
        5.2.2 运输时间相关数据
        5.2.3 碳排放相关数据
    5.3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
        5.3.1 算例求解
        5.3.2 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偏好组合下江苏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非劣解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上海港内河水-水中转集疏运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现有研究回顾
2 内河水-水中转流量分配模型
    2.1 包含内河水-水中转在内的上海港多式联运网络
    2.2 基于Logit模型的子网络流量分配模型
        (1) 运输总费用
        (2) 运输总时间
        (3) 其他参数
    2.3 公路运输流量转移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3 太仓港和安吉港案例数值分析
    3.1 太仓港案例分析
    3.2 安吉港案例分析
4 结论
    (1) 开展内河水-水中转对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有重要作用。
    (2) 开展内河水-水中转对减少社会物流碳排放量有重要作用。
    (3) 开展内河水-水中转对缓解上海港周围公路的拥堵状况有重要作用。

(10)内河集装箱船舶全航线配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集装箱配载研究现状
        1.2.2 集装箱船舶全航线配载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论文组织架构
第2章 单视角下集装箱船舶全航线配载模型构建
    2.1 引言
    2.2 配载问题描述
        2.2.1 模型假设
        2.2.2 变量及参数设计
    2.3 船方的优化配载
    2.4 港方的优化配载
    2.5 配载结果分析
        2.5.1 船方的配载优化分析
        2.5.2 港方的配载优化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集装箱船舶全航线配载组合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优化模型构建
        3.2.1 变量及参数设计
        3.2.2 数学模型构建
    3.3 多目标优化问题求解
        3.3.1 启发式算法设计
        3.3.2 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粒度划分的船舶全航线配载问题研究
    4.1 引言
    4.2 粒度划分策略
    4.3 数学描述
        4.3.1 模型假设
        4.3.2 变量及参数设计
        4.3.3 优化模型构建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4.4.1 优化过程设计
        4.4.2 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验证
    5.1 实验数据设计
    5.2 Pareto解评价准则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1 单因子灵敏度分析
        5.3.2 完全析因实验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发展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 [1]“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上海内河水运发展的思考[J]. 陈炼. 中国港口, 2021(05)
  • [2]内河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优化及协同策略研究[D]. 张文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长江下游江海中转港口群竞合博弈研究[D]. 王栋.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4]长江经济带内河集装箱枢纽港选址研究[D]. 王小强.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5]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D]. 钟逸雯.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6]宁波港内河集疏运系统发展研究[D]. 乐肖穗.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7]基于低碳经济的内河航道尺度估算研究[D]. 吴宏宇.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8]江苏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D]. 李川.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9]上海港内河水-水中转集疏运模式研究[J]. 黄一展,马江浩,朱道立,王晓蕾. 上海管理科学, 2019(02)
  • [10]内河集装箱船舶全航线配载研究[D]. 徐进.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发展上海内陆集装箱运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