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想观探析

邓小平理想观探析

一、邓小平理想观论析(论文文献综述)

龚小丽[1](2021)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未来发展由青年决定,世界的未来发展与青年自身的成长成才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历代主要代表人十分重视青年一代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重视把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中国青年工作实践,与中国青年实际联系在一起,对青年与青年工作问题形成了理论化、系统化的观点和看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其着作中对于青年问题以及如何开展青年工作问题进行过大量的重要论述,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渊源。自从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引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之后,就始终坚持将其同中国青年工作的具体实践紧密联系,在青年地位作用、青年教育培养、青年职业理想、青年工作以及青年对外交往等问题上都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青年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中国化发展。每一代青年人都有每一代青年人的际遇和机缘,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需要将青年一代看作中流砥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青年一代为之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人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青年学理论,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视域和空间。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它为新时代中国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新时期青年教育者高效开展青年工作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激励青年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尹航[2](2021)在《马克思理想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指出马克思本人一直在哲学的道路上寻找着解放人类的路径,一直寻觅着让人成为更自由的人的方法,马克思从没放弃过他对于理想的追求,同样马克思将自己的理想与全人类的理想相结合,他的不断探索,批判和追问为我们找到了一个可行的路径,马克思理想观的萌芽发展和最终的形成,为共产国际建构了一个科学的社会蓝图。马克思理想观所研究和探寻的问题不再是以往的理想观那样高高在上,不可实现,而是用严谨的批判。科学的实践向全人类证实了理想的可实现性和可实践性。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革命到共产主义革命,从思辨形而上学到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中得出了马克思理想观。因此马克思理想观是闪耀着科学光芒的理想观,是顶天立地的理想观,是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理想观。马克思站在人的现实角度思考哲学问题,探寻哲学路径。同样,马克思理想观的出发点是人,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实现人的理想,马克思用辩证的方法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上阐述理想问题的观点。领悟马克思理想观的思想精髓,对于今天正处于发展新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主要涉及马克思理想观的理论内容和当代价值的研究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和其余四章内容。第一章的绪论主要阐述的是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内容是叙述马克思理想概念及其与其他范畴之间的关系,这一章的内容是在把握马克思理想观的基础,厘清马克思的理想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探寻马克思理想观的深刻内涵。第三章的内容是马克思理想观的理论来源及发展历程,这是阐述马克思理想观的重要理论根源,主要包括理论来源和发展历程两个部分。第四章的内容是马克思理想观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这一章的内容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和核心之处,主要包括内容和特征两个部分。第五章是阐述马克思理想观的价值,这一章是本文的第二大部分即当代价值研究部分,主要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部分的内容。从理论价值来看它是唯物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丰富和完善了历史辩证法。从实践意义来看,马克思理想观的在当代中国的突出价值就表现在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观,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所要把握的重要理想观点。

郝丹梅[3](2020)在《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张闻天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张闻天早年投身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经过五四时期先进思想的洗礼,张闻天在“五卅”运动的革命风暴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他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和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革命生涯。延安时期是张闻天革命生涯中的重要时期。张闻天领导和参与党的各项重大工作实践,为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为这些历史贡献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撑,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宝库。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思想来源、时代的实践需求和良好的个人条件。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加强党员队伍思想建设、清除“左”右倾路线错误,实现全民族抗战的理论武器,是张闻天长期坚持理论学习和担任领导工作丰富经验积累的必然结果。张闻天的思想认识在经历遵义会议前的重要转变的基础上,经过延安整风运动的进一步反思,最终转变到以毛泽东为代表和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正确轨道上来。张闻天的思想转变为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张闻天在党内职务的变动促成了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心转变。遵义会议至六届六中全会前,张闻天在党内“负总责”,决定了这一阶段其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主要围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展开;六届六中全会后,张闻天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和干部教育处处长,因而这一阶段其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主要以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为中心来进行。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主要依托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马列学院等干部院校,借助《斗争》《解放》《共产党人》等报纸刊物,采用报告发言,利用《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马列经典着作、中级读物和辅助读物等教材文本为实践载体,在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理论原则、党的绝对领导的党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原则下,运用说服教育、实践锻炼、自我批评等重要方法,形成了以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内容,解决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为根本出发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心任务,坚持路线和策略教育为主线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丰富内涵。延安时期张闻天不仅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理论,而且将其贯穿于党建工作、军队工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文化运动、青年运动等诸多重要实践领域,为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呈现出科学性、务实性、前瞻性的理论特色。这一理论不仅在丰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充实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宝库、推进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三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而且对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今天,在经济全球化越发深入,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国际背景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内背景下,立足新的时代要求,借鉴延安时期张闻天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守党的中心任务,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从而为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施晓逸伦[4](2020)在《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的理论诠释和实现路径》文中指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哲学的终极关怀。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是在努力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基础上而创新铺展的,并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基于现有物质文化生活实然样态前提下,而提出的新的生活愿景,涵盖了新时代人民群众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现实需求,是人的内在需要同理想生活样态的统一体。对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的研究必将为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起到重要的启发和促进作用。本文认为,人性的形而上、圆满诉求是人们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哲学动因。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来,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既是社会发展和主要矛盾运动变化的产物,也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美好生活愿景的预期和规划。作为一种现存社会生活基础上的价值理念,具有异常丰富的理论渊源:本文指出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的扬弃,是对西方优秀文化传承中的幸福观的借鉴,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幸福观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数十年来对幸福生活、美好生活的发展、创新、凝练和提升。在上述基础上,本文进而凝练和提升出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三个维度上的理论内涵:一是物质生活富裕、精神文化生活富足;二是社会生活体面、有尊严;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充分的内涵、价值和特色阐发基础上,针对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的实践路径,本文重点从五个方面给予建议即: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以人民为中心;二是协同推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三是坚持文化自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关注民生和提升法治;五是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的亮点在于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客观现实两大维度出发,聚焦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追求内涵的动态性和实践路径的系统性,较全面、深刻地指出,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在思想观念上、内涵价值上是对既往幸福观、美好生活论述的扬弃,并不断回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新时代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愿景提供建设性方案。

李青青[5](2020)在《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通过指出私有制条件下,无产阶级不光要承受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的高强度工作任务,并且用于个人发展的剩余劳动时间也被剥夺的事实,揭示了资本家以雇佣劳动方式对无产阶级进行全面剥削的本质,并为无产阶级打破现存秩序、追寻理想生活指明了现实路径。因此,马克思理想生活观是在对资本主义雇佣制下无产阶级的悲惨生活状况进行详细考察和研究后,孕育并构建的以无产阶级为主体、以自由时间为核心的理想生活观。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产生既充分汲取了以往哲学家关于人类理想生活构建的思想精华,又深刻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它的形成既经历了对资本主义异化生活的伦理道德批判阶段,又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了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现实转向,共产主义的理想生活方式是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充分展开阶段。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界为理想生活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无所有的、具有革命彻底性的无产阶级为创造主体,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作出判决,以劳动实践为基础,从而建立真正人道的新社会,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与自由,展现了阶级性、实践性、客观现实性、历史具体性等特征。同时,马克思理想生活观以科学社会主义理想愿景为重要维度,与马克思整体体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不仅为当时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而且为新时代中国人民继续追寻美好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赋予了强大的实践动力。中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入挖掘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精神要义,不仅有助于清除潜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反马克思主义势力与共产主义虚无思想,同时能够为新时期人民群众奋斗美好生活、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价值指引。

赵青青[6](2019)在《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青年的发展与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青年的重要论述,形成了适应新时代、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新时代青年观。本文通过系统整理、局部分析、全面归纳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对今后党领导青年工作,对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渊源、形成过程、主要内容、主要特征、当代价值等,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等。第二章为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渊源与形成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论证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基础,从时代背景、习近平的家风教育以及其个人实践经历等方面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形成条件。第三章为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主要内容及特征,从青年理想观、青年奋斗观、青年创新观等方面展开研究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主要内容。从创新性、时代性、实践性等方面深入分析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主要特征。第四章为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当代价值,分别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方面进行系统总结。总之,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引领时代的发展,引领青年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引领新时代青年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本选题紧扣新时代和当前社会的基本状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殷玲[7](2019)在《习近平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尤为重要,这是关系能否顺利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千秋伟业的战略工程。论文坚持历史与逻辑相一致原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加强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产生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的理论渊源,较为系统地建构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青少年理想教育观的理论体系,剖析了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区分了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的层次,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春梦想。指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途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补好精神的钙、充足成才的电、正心修身、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以及用实干写出人生精彩等,提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少年理想教育观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华优秀传统有关立德树人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开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境界,是新时代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遵循,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敏[8](2019)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从严治党,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八大之后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同时,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当中针对这一战略做了专题讨论,这一战略被赋以了新的时代内涵,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坚定中国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石。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思想、行动上的先进分子、活跃分子,是党最重要的后备军,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坚守理想信念的基础性教育,是防止理想信念滑坡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当前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研究是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和党的思想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正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主要界定了几个概念,一是理想信念、二是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三是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其次,论述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所依据的主要理论。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评价。明确了实效性评价的重要性,根据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及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第三部分是在结合问卷调查、座谈访谈方式下对当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实际情况的分析,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在实效性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目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方面还有待解决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以及教育条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提出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奠定了基础。第五部分是基于前面两个部分的基础上,提出增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主要从五个方面提出对策。论文认为提高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然后要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最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粟锋[9](2018)在《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表明邓小平理论是读懂中国道路、解决中国问题一把重要的钥匙。深入细致地研究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需求、实践要求。邓小平社会理想观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术界对邓小平社会理想思想的探讨涉及面广,但对邓小平社会理想观还未形成系统性知识图谱。因此,搞清楚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历史分期,依据翔实的史料呈现并建构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形成过程尤有必要。邓小平社会理想观随着其个人成长与历史发展而日臻完善,来源于邓小平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理想社会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致力于回答“立足于当下,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和“着眼于未来,怎么样建设理想社会”。本研究把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形成、发展作为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一是把邓小平的人生历程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结合起来。“要大处着眼,可以粗一点,每个细节都能弄清不可能,也不必要”,“所以我们总是说,宜粗不宜细”。由此考察邓小平社会理想观注意抓主要矛盾,抓重大历史事件。二是把邓小平的人生历程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结合起来,“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法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用作采集的辅助工具……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由此考察邓小平社会理想观注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结合又尤其突出社会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依据“宜粗不宜细”的分期标准和“实践唯一性”的分期原则,本研究把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形成历程大致划分四个阶段,与之对应的是四个紧密联系、逐递演进的理想观类型即以实业改良为主题的工读社会理想观、以武装革命为主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想观、以集体生产为主题的社会主义社会理想观、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想观。

佘明薇[10](2018)在《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理想观是人们对于理想问题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是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本质的鲜明表现。理想观研究的意义并非在于就理想而谈理想,而是要看以何种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对待和解决理想问题,能否指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判定某一种理想观意义的核心在于是否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理想,是否以全人类的解放与幸福为旨归。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理想形成、发展、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对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想学说的一门整体性学问,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者有关理想的总的论述和根本观点,具体来说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看待理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问题的基本原则。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人类历史上其他理想观来看,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是顶天立地的理想观,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最崇高、最科学的理想观,实现了人类理想观的伟大变革,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并且是不断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同时也变革了人的理想观,实现了对人类理想精神家园的重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党立国的理论基础,更是解决个人理想信念问题的理论支柱。马克思主义理想观以科学的方式来理解、认识理想信念,并通过科学的途径来解决理想的实现问题,把理想信念所依托的个人价值、生命不朽和终极关怀奠立在历史发展的不朽,并强调个人通过自我超越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现实性,在此基础上归结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归结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归结为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既向人们展示了未来理想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应有之景,又为人们指明了通往这一理想社会的科学路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科学的理想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一系列重大胜利和辉煌成就的精神密码。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既将理想上升为全人类解放的最高境界,又关注每一个人的需要和理想的实现;既将对理想的认识放置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高度,又能将理想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解决理想信念问题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问题的真正出路在于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全面确立。本论文涉及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研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综合体,由导论和六章内容组成。导论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研究提出的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概述,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研究的首要任务,主要是界定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基本概念,提炼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重要特征,把握其基本要求。第二章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出场与展开,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研究的重要基础,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形成与发展的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继承与发展。第三章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解剖,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重要视阈。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和功能范畴是揭示其内部的构成方式和外部的动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并要求从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上去考察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第四章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观面临的现实挑战,从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问卷调研入手,分析当今社会人们理想观的特点与对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基本认识。进而结合当今中国理想领域的现状,归纳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在全社会确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阻力与面临的问题,并对这些主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培育机制研究。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应对种种挑战的破解之策,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中国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其内在机制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人民的理想认识与理想实践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机理,主要由创设机制、内生机制、保障机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组成,共同作用并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培育与发展的进程。第六章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当代价值突出表现为作为观察当代理想问题和解决当代理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价值熔铸于指导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的生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为理想引领、理想激励和理想推进三个方面。

二、邓小平理想观论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邓小平理想观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的产生及其主要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
        (二)列宁、斯大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的主要内涵
        (一)青年地位作用论
        (二)青年教育培养论
        (三)青年职业理想论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历代主要代表人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一、在青年地位作用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一)毛泽东在青年地位作用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二)邓小平在青年地位作用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三)江泽民在青年地位作用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四)胡锦涛在青年地位作用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五)习近平在青年地位作用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二、在青年教育培养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一)毛泽东在青年教育培养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二)邓小平在青年教育培养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三)江泽民在青年教育培养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四)胡锦涛在青年教育培养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五)习近平在青年教育培养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三、在青年职业理想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一)毛泽东在青年职业理想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二)邓小平在青年职业理想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三)江泽民、胡锦涛在青年职业理想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四)习近平在青年职业理想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四、在青年工作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一)毛泽东在青年工作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二)邓小平在青年工作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三)江泽民在青年工作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四)胡锦涛在青年工作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五)习近平在青年工作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发展
    五、在青年对外交往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创新性发展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发展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发展的理论价值
        (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青年学
        (三)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发展的实践价值
        (一)为新时代青年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为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三)激励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马克思理想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注释
第二章 马克思理想概念及相关范畴
    一、马克思理想概念的含义
        (一)理想是一种建立在唯物史观上的科学思想
        (二)理想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理论
        (三)理想是关注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想
    二、马克思理想概念的相关范畴
        (一)理想与信念
        (二)理想与实践
        (三)理想与现实
    注释
第三章 马克思理想观的理论来源及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理想观的理论来源
        (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未来社会观
        (二)黑格尔的理想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
        (三)费尔巴哈的感性现实观
    二、马克思理想观的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理想观的萌芽阶段(1830—1841)
        (二)马克思理想观的形成阶段(1842—1846)
        (三)马克思理想观的确立阶段(1847—1856)
        (四)马克思理想观的完善阶段(1857—1883)
    注释
第四章 马克思理想观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一、马克思理想观的主要内容
        (一)实现人自由自觉的活动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
        (三)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统一
    二、马克思理想观的特征
        (一)马克思理想观的现实性
        (二)马克思理想观的社会历史性
        (三)马克思理想观的实践性
    注释
第五章 马克思理想观的价值
    一、马克思理想观的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理想观成为唯物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马克思理想观丰富和完善了历史辩证法
    二、马克思理想观的实践价值
        (一)马克思理想观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马克思理想观有利于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观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张闻天研究成果的介绍
        1.2.2 关于张闻天思想的研究述评
        1.2.3 关于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重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2 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条件
    2.1 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
        2.1.1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
        2.1.2 直接来源: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理论
    2.2 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成的时代需求
        2.2.1 实现全民族抗战时代任务的需求
        2.2.2 加强党员队伍思想建设的需求
        2.2.3 清除“左”右倾路线错误的需求
    2.3 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成的个人因素
        2.3.1 扎实的理论功底
        2.3.2 丰富的实践经验
3 延安时期张闻天的思想转变及其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发展
    3.1 延安时期是张闻天个人思想转变的主要时期
        3.1.1 遵义会议前后张闻天思想的重要转变
        3.1.2 延安整风运动是实现张闻天思想重大转变的关节点
    3.2 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发展的两个侧重点
        3.2.1 六届六中全会前聚焦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路线的确立
        3.2.2 六届六中全会后集中于理论宣传和干部培养
4 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要载体
    4.1 干部院校是集中有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
        4.1.1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4.1.2 陕北公学
        4.1.3 延安马列学院
    4.2 报纸刊物是进行广泛宣传、鼓动群众的锐利武器
        4.2.1 《斗争》
        4.2.2 《解放》
        4.2.3 《共产党人》
    4.3 报告发言是进行时政教育的主要形式
        4.3.1 理论深刻、主题明确的会议报告
        4.3.2 文本简短、观点鲜明的总结发言
    4.4 教材文本是进行深入学习、系统教育的重要读本
        4.4.1 编着《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
        4.4.2 领导编译马列经典着作
        4.4.3 指导中级读物与辅助读物的编辑出版
5 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基本内涵
    5.1 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是核心内容
        5.1.1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地位
        5.1.2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目标和基本原则
    5.2 解决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是根本出发点
        5.2.1 党的领导是解决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的核心力量
        5.2.2 民主是解决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的组织保障
        5.2.3 教育引导是解决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的重要方法
    5.3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心任务
        5.3.1 两条战线的斗争是主要武器
        5.3.2 中国共产党与红军领导权的争取是核心要素
        5.3.3 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是重要方式
    5.4 坚持路线和策略教育是主线
        5.4.1 党的策略路线的宣传教育
        5.4.2 革命前途的宣传动员
        5.4.3 同错误路线作坚决斗争
6 延安时期张闻天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与方法
    6.1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6.1.1 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理论原则
        6.1.2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党性原则
        6.1.3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原则
    6.2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6.2.1 说服教育的方法
        6.2.2 实践锻炼的方法
        6.2.3 自我批评的方法
7 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实践运用
    7.1 党建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7.1.1 培养能够统一理论与实际的干部
        7.1.2 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认识
        7.1.3 党组织机构的建立
        7.1.4 党内民主建设
    7.2 军队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7.2.1 取得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7.2.2 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大基本任务
        7.2.3 强化政治教育,规范军队政治行为
    7.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7.3.1 上层统一战线与下层统一战线的辩证关系
        7.3.2 “抗日反蒋”向“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转变
        7.3.3 抵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左”倾关门主义
        7.3.4 批评王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右倾错误
    7.4 文化运动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7.4.1 文化运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7.4.2 肯定文化人与知识分子在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7.4.3 重视文化人,培养文化人
        7.4.4 正确指导文化团体,保障文化人利益诉求的实现
    7.5 青年运动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7.5.1 青年团的改造与优化
        7.5.2 青年救国组织的指导
        7.5.3 青年理想观的培养
8 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启示
    8.1 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主要特色
        8.1.1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科学性
        8.1.2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务实性
        8.1.3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前瞻性
    8.2 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历史贡献
        8.2.1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8.2.2 充实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宝库
        8.2.3 推进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
    8.3 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现实启示
        8.3.1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8.3.2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
        8.3.3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守党的中心任务
        8.3.4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的理论诠释和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二)文献资料法和哲学分析法
        (三)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四、拟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五、可能的创新点、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因探赜
    一、美好生活的内在人性要求
    二、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现实诉求
    三、新时代党对美好生活愿景的描绘与追求
第二章 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的理论溯源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一)儒家幸福观——修齐治平的天人之乐
        (二)佛教幸福观——清净自在的涅盘之乐
        (三)道家幸福观——自然逍遥的避世之乐
    二、西方优秀文化传承中的幸福观
        (一)古希腊罗马思想文化中的幸福观
        (二)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中的幸福观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幸福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幸福的观点
        (二)列宁关于幸福的论述
    四、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好生活、幸福观
        (一)毛泽东的美好生活、幸福观
        (二)邓小平的美好生活、幸福观
        (三)江泽民的美好生活、幸福观
        (四)胡锦涛的美好生活、幸福观
第三章 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的价值、内涵与理论特色
    一、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基本含义和价值意蕴
        (一)“美”与“好”的双重价值旨趣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升
    二、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的丰富内涵
        (一)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生活
        (二)体面、有尊严的社会生活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
    三、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的理论特色
        (一)历史性、现实性与未来性相统一
        (二)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三)全方位与宽领域相统一
        (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五)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
第四章 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的实现路径
    一、政治层面: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永续发展
        (一)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劳动和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初心使命扞卫美好生活奋斗目标
        (三)坚定“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确保发展的持续发力
    二、经济层面:协同推进,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一)提升生产力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产业协同高效发展
        (二)提升人民“获得感”: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三)提升人民“幸福感”:加强节能减排低能耗,促进绿色发展模式转变
    三、文化层面:坚持文化自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厚植文化传统,创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文化
    四、社会层面:全面深化改革,关注民生和提升法治
        (一)聚焦民生重点,大力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和建设
        (二)全面深化改革,法治与文明共推美好社会生活
    五、生态层面:坚持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命运共同体”
        (一)培育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观念
        (二)以技术创新,力促消费变革
        (三)抓重点“战役”和促长效治理齐头并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追求与理想生活观
    (一)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追求
        1.“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2.“自由人联合体”的组织形态
        3.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高度发展
    (二)马克思以自由时间为核心的理想生活观
        1.理想、生活观、理想生活观
        2.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与生活理想
        3.马克思理想生活观
二、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渊源
    (一)马克思理想生活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1.马克思个人经历
        2.社会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理想生活观产生的理论溯源
        1.古典希腊生活观开启理想滥觞
        2.空想社会主义构建理想蓝图
三、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确立
    (一)萌芽阶段——对资本主义异化生活的伦理道德批判
        1.抗诉资本逻辑下的异化劳动
        2.破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教壁垒
        3.消灭私有制下的雇佣关系
    (二)形成阶段——唯物史观指导下理想生活观的生成
        1.理想生活以“现实的人”为前提出发点
        2.理想生活以劳动实践为构建手段
        3.理想生活以共产主义为价值旨归
    (三)确立阶段——共产主义的理想生活模型
        1.理想生活是享有自由时间与自由空间的生活
        2.理想生活是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生活
        3.理想生活是以形成平等的家庭伦理为导向的生活
四、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逻辑与特征
    (一)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理论逻辑
        1.理想生活观的前提—自然界
        2.理想生活的创造主体—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人民大众
        3.理想生活的实现路径—无产阶级革命
        4.理想生活的根本保证—大力发展生产力
        5.理想生活的应然状态—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基本特征
        1.强烈的阶级性
        2.鲜明的实践性
        3.客观现实性
        4.历史具体性
五、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理论定位与意义
    (一)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理论定位
        1.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前提
        2.以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异化为批判依据
        3.以科学社会主义理想愿景为重要维度
    (二)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历史意义
        1.组织和凝聚无产阶级队伍的理论推力
        2.支持和鼓舞各压迫民族反抗的行动指南
        3.指导和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纲领
六、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社会指引价值
        1.增强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信仰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引领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
    (二)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的个人激励价值
        1.拨开影响个人理想实现的认识迷障
        2.激励个人为理想而奋斗
        3.创新个人良好生活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渊源与形成过程
    2.1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渊源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
        2.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2.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教育思想
    2.2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形成条件
        2.2.1 时代背景
        2.2.2 习近平的家风教育
        2.2.3 习近平个人实践经历
第三章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3.1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3.1.1 青年理想观
        3.1.2 青年奋斗观
        3.1.3 青年创新观
    3.2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主要特征
        3.2.1 创新性
        3.2.2 时代性
        3.2.3 实践性
第四章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当代价值
    4.1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理论价值
        4.1.1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发展
        4.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1.4 青年工作的理论基础
    4.2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实践价值
        4.2.1 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行动指南
        4.2.2 做好青年工作的基本遵循
        4.2.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习近平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
        1.3.1 重点和难点
        1.3.2 创新或特色之处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2.1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提出的背景
        2.1.1 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
        2.1.2 青少年理想信念堪忧
        2.1.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2.2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想信念观
        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观
        2.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思想
第三章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3.1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3.1.1 革命理想信念高于天
        3.1.2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要求
        3.1.3 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
    3.2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3.2.1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2.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2.3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3.3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3.3.1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3.2 补好精神的钙
        3.3.3 充足成才的电
        3.3.4 正心修身
        3.3.5 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
        3.3.6 用实干写出人生精彩
    3.4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
        3.4.1 增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性
        3.4.2 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3.4.3 确立青少年正确的奋斗观
第四章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的主要特点和重要价值
    4.1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的主要特点
        4.1.1 鲜明的时代特质
        4.1.2 鲜活的话语体系
        4.1.3 强大的使命担当
    4.2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的理论价值
        4.2.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思想
        4.2.2 开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新境界
    4.3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的实践价值
        4.3.1 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导向标
        4.3.2 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
        4.3.3 新时代青少年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强大武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导论
    0.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相关文献综述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2.3 研究现状评析
    0.3 研究思路和方法
        0.3.1 研究思路
        0.3.2 研究方法
    0.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0.4.1 研究的创新点
        0.4.2 研究的不足
1.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相关概述
    1.1 概念界定
        1.1.1 理想信念
        1.1.2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1.1.3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1.2 理论基础
        1.2.1 马克思恩格斯理想观
        1.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思想
2.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
    2.1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必要性
        2.1.1 是衡量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2.1.2 是探索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
        2.1.3 是高校党组织科学管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依据
    2.2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评价依据
    2.3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
        2.3.1 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评价
        2.3.2 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评价
3.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调查
    3.1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调查
        3.1.1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情况
        3.1.2 教育形式实施状况
        3.1.3 教育方法采用情况
        3.1.4 教育队伍建设情况
    3.2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现状分析
        3.2.1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彰显
        3.2.2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存在不足的表现
4.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4.1 教育主体因素的影响
        4.1.1 教育队伍
        4.1.2 教育方法
    4.2 教育客体因素的影响
        4.2.1 大学生党员自身综合素质差异
        4.2.2 主体意识
    4.3 教育条件因素的影响
        4.3.1 教育内容
        4.3.2 教育环境
5.增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5.1 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和方法
        5.1.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5.1.2 创新教育方法
    5.2 加强专业教育队伍建设
        5.2.1 提高教育者思想素质
        5.2.2 提升教育者专业知识水平
    5.3 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5.3.1 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性
        5.3.2 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5.4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5.4.1 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5.4.2 营造校园民主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价与展望
第一章 邓小平以实业改良为主题的工读社会理想观(1911—1922)
    第一节 以实业改良为主题的工读社会理想观发轫于保路运动
        一、地主家庭的长子:从邓先圣到邓希贤
        二、“保路运动”历史情境中的邓小平
    第二节 以实业改良为主题的工读社会理想观形成于五四运动
        一、青年邓小平融入爱国运动历史潮流
        二、“五四运动”与劳工神圣的“工读主义”
    第三节 、以实业改良为主题的工读社会理想观破灭于“巴耶中学退学”
        一、巴黎玫瑰浸染着落后国家人民和无产阶级劳工的鲜血
        二、“巴耶中学退学”:邓小平的彷徨
第二章 邓小平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观的早期探索:以武装革命为主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想观(1923—1949)
    第一节 以武装革命为主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想观开端于五卅运动
        一、另一条道路:加入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
        二、五卅运动在法国的回响
    第二节 以武装革命为主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想观形成于左右江起义
        一、邓小平相遇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
        二、左右江起义:成长在武装斗争中的革命家
    第三节 以武装革命为主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想观成熟于晋冀鲁豫根据地时期
        一、红七军的失败与邓小平长征
        二、晋冀鲁豫根据地:成熟革命家的苦心经营
第三章 邓小平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观的艰辛开拓:以集体生产为主题的社会主义社会理想观(1950—1974)
    第一节 以集体生产为主题的社会主义社会理想观开端于主政西南期间
        一、解放西南:肃清反动派才能安心建设
        二、“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作准备”
    第二节 以集体生产为主题的社会主义社会理想观形成于党的八大期间
        一、“私营经济不能一棍子打死”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以集体生产为主题的社会主义社会理想观成熟于郑州会议期间
        一、邓小平面对大跃进的兴起
        二、“社会主义都还没建成,怎么就是共产主义呢?”
第四章 邓小平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观的成功推进: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想观(1975—1997)
    第一节 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想观发轫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一、两次复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二、打倒四人帮: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二节 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想观形成于南方谈话期间
        一、改革开放的战略设计
        二、共同富裕的初步构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与存在不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概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概念界定
        一、理想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要义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本质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重要特征
        一、意识形态的指向性
        二、社会发展的导向性
        三、美好生活的引领性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基本要求
        一、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二、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三、全社会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出场与展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形成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形成与发展的思想资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理想的核心思想阐述
        二、西方文化中有关理想的代表性思想阐述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继承与发展
        一、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二、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三、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四、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五、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
        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二、现实理想与长远理想
        三、个体理想与群体理想
        四、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功能
        一、理想教育与教育理想
        二、人生理想与理想人生
        三、伦理理想与理想伦理
        四、科学理想与理想科学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决定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功能反作用于结构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确立的现状调查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问卷调查设计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观问卷调查样本回收与判断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观问卷调查结果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确立的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人们对理想的主流认识是积极向上的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挑战
        三、人们的理想观与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确立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来自市场资本逻辑与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
        二、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非科学态度与封建迷信思想的困扰
        三、来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期与全球化时代的干扰
        四、来自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与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培育机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创设机制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培育的物质创设机制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培育的精神创设机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内生机制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启迪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培养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践行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保障机制
        一、以培育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人才资源保障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践为平台保障
        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为制度保障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理想引领价值
        一、祛除人类理想观的积弊
        二、引领对理想的科学认识
        三、引领科学的理想实践之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理想激励价值
        一、以关怀人民的现实理想需要为基本激励
        二、以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有机结合为重点激励
        三、以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激励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理想推进价值
        一、推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二、推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三、推进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
后记

四、邓小平理想观论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发展研究[D]. 龚小丽. 大理大学, 2021(09)
  • [2]马克思理想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尹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D]. 郝丹梅.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的理论诠释和实现路径[D]. 施晓逸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5]马克思理想生活观研究[D]. 李青青. 长安大学, 2020(06)
  • [6]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研究[D]. 赵青青.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7]习近平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研究[D]. 殷玲.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8]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D]. 陈敏.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9]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历史考察[D]. 粟锋.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10]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研究[D]. 佘明薇. 苏州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邓小平理想观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