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138例总结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138例总结

一、小针刀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38例小结(论文文献综述)

段瑞瑞[1](2020)在《傍针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傍针刺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差别,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及思路。方法:课题组共纳入60例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患者,采用随机信封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即傍针刺组和对照组即普通针刺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4天。评分表采用疼痛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关节活动度评分(ROM)来评估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和肩关节活动度改善状况。结果:研究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脱落1人。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ROM评分,经统计分析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结束后,两组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ROM评分,经统计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表明两组有差异。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9.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3%。4.本课题操作过程中未出现不安全事件。结论:治疗组的傍针刺法与对照组的普通针刺法对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均有治疗效果,而前者在缓解肩部疼痛及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方面疗效较好。

王梦琦[2](2019)在《傍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凝症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傍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肩凝症的疗效。方法:60例肩凝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傍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经过两个疗程后,通过VAS视觉模拟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定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总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除肌力外均有差异(P<0.05),其中在疼痛、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显着(P<0.01)。2.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愈显率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愈显率33.3%,P<0.05,两组有显着差异。结论:傍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凝症疗效确切,在缓解疼痛,增加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尤为显着。

杜正山(To Ching Shan)[3](2019)在《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采用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以常规针刺组和巨刺中封穴组为对照,通过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观察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和探讨其治疗机理,为治疗肩周炎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将9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常规针刺组(A组),中封穴平衡针组(B组)和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疗组(C组),每组30例。西医诊断标准可参考《临床疼痛治疗学》中的肩周炎诊断标准,中医辩证分型参考《风湿病的中西医诊治》中的“肩痹”的辨证分型,三组针刺疗法在相同的基础治疗的情况下,A组主穴:患侧的肩髃、肩贞、肩髎、肩前、阿是穴;瘀血阻络型加合谷、血海;风寒阻络型加风池、合谷;寒湿凝滞型加阴陵泉、足三里;气血亏虚型加足三里、气海。B组主穴:健侧下肢中封穴。C组主穴:取穴与A组相同,并结合健侧下肢中封穴为主穴。三组针刺疗法均有针灸专业医师负责实施,在临床试验开始之前进行统一操作规范。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共计4个疗程。4疗程后统计疗效。对三组患者的一般性临床资料进行可比性分析。通过统计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定表”、“McGill疼痛问卷”量表评分、生存质量表、生活质量表和焦虑自测表,来观察中封穴平衡针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一)不同组别的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比较在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前屈、外旋、内旋活动度和疼痛度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三种针刺疗法都能够提高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P<0.05)。表明三种针刺疗法均能有效地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在治疗后,三组组间进行比较,在这三组治疗方法中,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或许存在叠加效应,其中在前屈、外旋、内旋活动度和疼痛度改善中治疗优势更加明显,所以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疗法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针刺和巨刺中封穴针刺(P<0.05),常规针刺和巨刺中封穴疗法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虽然巨刺中封穴疗法方法步骤便利,但是需要结合常规针刺进行治疗才能发挥更佳疗效,因此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是值得肯定和推广。(二)不同组别的McGill问卷评分在疼痛评级指数(PRI)方面,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评级指数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感觉项疼痛得分和情感项疼痛得分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治疗方法的PRI评分均有降低(P<O.05),说明三种针刺疗法均有缓解患者肩周炎疼痛的作用。经过治疗后,三组组间进行比较,在改善PRI方面,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或许存在叠加效应,其中在感觉项疼痛得分和情感项疼痛得分中治疗优势更加明显,所以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组患者的PRI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和巨刺中封穴组(P<0.05),但是常规针刺组和巨刺中封穴组患者的PRI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虽然巨刺中封穴疗法方法步骤便利,但是需要结合常规针刺进行治疗才能更好降低PRI。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面,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疼痛程度变化得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之,三种治疗方法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说明三种针刺方法均有缓解肩周炎疼痛的作用,在治疗后,三组组间进行比较,在改善VAS方面,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或许存在叠加效应,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由剧痛逐渐缓解为轻度疼痛,在改善疼痛方面治疗优势明显,所以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和巨刺中封穴组(P<0.05),而常规针刺组和巨刺中封穴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在疼痛强度(PPI)方面,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PPI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疼痛程度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治疗方法的PPI评分均降低(P<0.05),说明三种针刺方法均有缓解肩周炎疼痛的作用。经过治疗后,三组组间进行比较,在改善PPI方面,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或许存在叠加效应,患者疼痛程度由极为痛苦逐渐缓解为不适等情况,在PPI中治疗优势更加明显,所以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组患者的PPI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和平衡针组(P<0.05),但是常规针刺组和巨刺中封穴组患者的PPI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在McGill疼痛问卷总得分方面,治疗结束后,三种治疗方法的McGill疼痛问卷总得分评分均降低(P<0.05),三组针刺疗法治疗后McGill疼痛问卷总得分均降低(P<0.05),说明三种方法均有缓解肩周炎疼痛的作用,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组患者的McGill疼痛问卷总得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和巨刺中封穴组(P<0.05),但是常规针刺组和巨刺中封穴组患者的McGill疼痛问卷总得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不同组别的生存质量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总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经过治疗后,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P<0.05)。结果显示,常规针刺组能够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和健康状况主观感觉(P<0.05),其中生理领域的改善幅度最高(P<0.05),但是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变化不明显。巨刺中封穴则同样在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其他4个领域在治疗后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组能够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和社会关系(P<0.05),但是环境领域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不同组别的生活质量的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三种针灸疗法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健康变化自评的得分(P<0.05),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组在该9个方面中的得分高于常规针刺和中封穴平衡针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不同组别的焦虑水平的比较在治疗前,三组患者的SAS评分均值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三组患者的焦虑水平相近,因此三组患者的焦虑水平具有可比性。经过不同针法治疗后,三组SAS评分均下降,下降程度较治疗前显着(P<0.05),表明三种针刺疗法能明显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焦虑心理状况。虽然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组SA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和中封穴平衡针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不同组别的整体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结束后,常规针刺组的临床疗效显示治愈共2例(6.67%),显效共7例(23.3%),有效共12例(40%),无效共9例(30%),总有效率共21例(70%);巨刺中封穴组的临床疗效显示治愈共3例(10%),显效共8例(26.7%),有效共11例(36.7%),无效共8例(26.7%),总有效率共22例(73.3%);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组的临床疗效显示治愈总共有9例患者(30%),显效共有13例患者(43.3%),有效共有5例患者(16.7%),无效共有3例患者(10%),总有效率共有27例患者(90%)。三组均能有效治疗肩周炎,但是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和巨刺中封穴疗法,但是常规针刺和巨刺中封穴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没有差别,因此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可体现疗效叠加、强化治疗的效果。结论:1.常规针刺、巨刺中封穴和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均能有效治疗肩周炎,三种针刺疗法法不但可以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而且还能恢复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肩周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缓解患者焦虑状况。2.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以巨刺中封穴可以增强治疗效果,中封穴对肩周炎有一定疗效作用,并且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可产生疗效叠加的作用。3.中封穴及常规针刺均可以治疗肩周炎,且疗效明显,其中,巨刺中封穴和常规针刺在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和疼痛程度的效果相当。4.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对肩周炎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为治疗肩周炎疾病提供临床依据。

聂小峰[4](2018)在《刺络拔罐放血疗法结合针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以单纯针刀为对照,探讨刺络拔罐放血结合针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有效性,为肩周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即针刀结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组)和针刀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刀组患者根据肩关节解剖及压痛点(阿是穴,阳性反应点)进行针刀操作,1周1次,共治疗2周。针刀结合刺络拔罐放血组则在针刀操作基础上,加用刺络拔罐放血,在沿疼痛部位所属的经络穴位或穴位,用三棱针(或5号采血针)点刺之后拔罐放血。1周1次,共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采用目测类比定级法评分(VAS)和Melle评分,分别对患者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以判断疗效。结果:1.基本资料:纳入的60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肩关节疼痛评分、Melle评分等各项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2.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2.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t=3.972,P=0.000<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t=11.273,P=0.000<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表明两组疗法均能减轻患者疼痛。2.2两组治疗后组间疼痛评分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t=2.322,p<0.05,有统计差异,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止痛效果更好。3.治疗前后Melle评分比较3.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t=14.722,P=0.000<0.0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t=13.11,P=0.000<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表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3.2两组治疗后组间功能评分比较,t=2.391,p=0.203>0.05,差异无统计意义。表明两组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具有类似的疗效。4.两组治疗的有效率比较在治愈率和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治愈率70.0%,显效16.7%,有效6.7%,无效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率43.3%,显效30%,有效6.7%,无效20%,总有效率为80%。两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针刀组。结论:两组在有效率方面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疼痛缓解情况方面,针刀加放血组优于单纯的针刀组。在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方面,两组都体现出较好疗效。

胡中本[5](2017)在《推拿结合肩三针温针治疗肩凝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推拿结合肩三针温针治疗肩凝症的临床观察,并对此方法与肩三针温针治疗对肩凝症的客观疗效进行总结比较,以期对此做出科学、客观、系统、可靠的疗效评价,试图寻找一个行之有效、经济安全的治疗肩凝症的最好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肩凝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肩凝症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推拿结合肩三针温针治疗,对照组予肩三针温针治疗,经过2周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定表评估治疗效果,及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1)推拿结合肩三针温针和肩三针温针治疗肩凝症都有良好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疗效结果经Ridit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采用的方法在提高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方法。(2)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VAS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推拿结合肩三针温针更能有效缓解肩凝症患者疼痛症状。(3)两组患者治疗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提高(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推拿结合肩三针温针更能有效改善肩凝症患者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1)本研究证明,推拿结合肩三针温针及肩三针温针治疗肩凝症疗效确切,均可有效缓解肩凝症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推拿结合肩三针温针组和肩三针温针组两组间的疗效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着降低,且治疗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着提高,结果说明,推拿结合肩三针温针治疗肩凝症较肩三针温针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谢嘉亮[6](2016)在《蜂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运用蜂针疗法与电针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从整体疗效、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评分对蜂针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进行观察与评价,综合判定蜂针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以期对此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并为治疗肩周炎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人及广东省老年干部大学志愿者,符合诊断标准的肩周炎病患60例。运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肩周炎病患以1:1的比例分配至治疗组(蜂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治疗组采取蜂针点刺法,穴位选取:肩髃、肩前、肩贞、阳陵泉、中平穴(除中平穴取健侧,其余四穴均取患侧);利用活蜂蛰刺法,患者取坐位,在针刺的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消毒后用镊子夹持蜜蜂的腰部,使其腹部末端与穴位皮肤接触,而后蜷曲腹部将尾针蛰入穴位,刺入后立即将针拔出。每次治疗蜂针用量5针。对照组采取电针法,穴位选取同治疗组。两组均隔日治疗一次,每周治疗三次,总共治疗4周,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完成后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临床研究结束后,汇总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采用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蜂针和电针治疗肩周炎都有良好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85.72%,两组疗效结果经Ridit分析,两组比较P>0.05,表明蜂针与电针在治疗肩周炎上疗效相近。(2)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着降低(P<O.05)。蜂针组与电针组相比,两组病例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的差值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蜂针与电针都能有效的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与电针相比,蜂针缓解疼痛效果更佳。(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病例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提高(P<0.05)。蜂针组与电针组相比,两组病例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蜂针与电针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效果相近。(4)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前举分数比较,两组患者病例治疗后肩关节前举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升高(P<0.05),蜂针组与电针组相比,两组病例前举分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在改善肩关节前举功能方面,蜂针比电针更佳。(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外展分数比较,两组患者病例治疗后肩关节外展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升高(P<0.05),蜂针组与电针组相比,两组病例外展分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蜂针与电针在改善肩关节外展功能方面效果相近。(6)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外旋分数比较,两组患者病例治疗后肩关节外旋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升高(P<0.05),蜂针组与电针组相比,两组病例外旋分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在改善肩关节外旋功能方面,蜂针比电针更佳。(7)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内旋分数比较,两组患者病例治疗后肩关节内旋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升高(P<0.05),蜂针组与电针组相比,两组病例内旋分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蜂针与电针在改善肩关节内旋功能方面效果相近。结论:(1)蜂针疗法及电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均可有效的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2)在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前举、外旋功能方面,蜂针比电针更有优势。

马诗凝[7](2014)在《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或者称作粘连性关节囊炎、冻结肩、凝肩等。高发年龄在40-60岁之间,因此又称“五十肩”。通常认为肩周炎有一定的自愈倾向,自然病程一般为6个月至3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我国肩周炎的发病率在所有肩部疾病中约占42%,而在骨科疾病中约占8%。肩周炎患者以女性为多,有夜间疼甚的特点。倍利胶囊(萘普生钠属于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主要成分是芳香烃类药物的钠盐,适用于缓解各种轻、中度的疼痛,它比萘普生的吸收起效更快,而其抗炎镇痛的作用也更强,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治疗,是肩周炎的一线用药。尽管倍利胶囊是临床一种较新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起效时间快的有点,但其疗效持续时间短,因此在肩周炎治疗中疗效欠理想。针刀疗法是经皮微创软组织松解术,自从1989年开始面向全国推广,因其对于疼痛类疾病的卓越疗效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推广,肩周炎是针刀的优势病种之一。然而现有临床研究中单独报道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较多,而以随机对照法开展临床观察较少,因此开展本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观察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将80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肩周炎患者按照纳入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针刀组40例,采用针刀治疗,每6天治疗一次,3次为一疗程;西药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倍利胶囊治疗,每天口服倍利胶囊,每次0.22g(1粒),每天3次,14天一个疗程。于首次治疗前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史等进行记录,填写CRF表。参照肩关节活动度ROM.Melle量表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从肩关节VAS.ROM.Melle综合评价量表、疗效四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所有数据都应用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用(x士s)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法或行×列表作卡方检验,组间构成比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两两秩和检验,并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肩部疼痛程度VAS评分改善程度西药组自身治疗前后VA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肩部疼痛程度VAS评分改变有显着性差异。针刀组自身治疗前后VAS评分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肩部疼痛程度有显着性差异。针刀组和西药组两组之间在VAS差值的改变上,两组数据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即两组治疗后在肩部疼痛程度VAS评分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且针刀组优于西药组。(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lle评分改变比较针刀组治疗前后Melle评分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肩部功能活动Melle评分有显着性差异。西药组治疗前后Melle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肩部功能Melle评分改变有显着性差异。针刀组和西药组两组之间比较在Melle评分的差值改变上,两组数据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即两组治疗后在肩部功Melle评分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且针刀组优于西药组。(3)两组患者外展活动度比较针刀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外展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外展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西药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外展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肩关节外展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针刀组和西药组两组在肩关节外展功能活动度改变差值上两组数据存在显着性差异,即两组治疗后在肩关节外展功能活动度改变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P<0.01),且针刀组优于西药组。(4)两组患者前屈活动度比较针刀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前屈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前屈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西药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前屈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针刀组和西药组两组在肩关节前屈功能活动度改变差值上两组数据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即两组治疗后在肩关节前屈功能活动度改变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且针刀组优于西药组。(5)两组患者后伸活动度比较针刀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后伸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后伸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西药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后伸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肩关节后伸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针刀组和西药组两组在肩关节后伸功能活动度改变差值上,两组数据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即两组治疗后在肩关节后伸功能活动度改变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且针刀组优于西药组。(6)两组患者外旋活动度比较针刀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外旋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外旋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西药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外旋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肩关节外旋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针刀组和西药组两组在肩关节外旋功能活动度改变差值上,两组数据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即两组治疗后在肩关节外旋功能活动度改变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且针刀组优于西药组。(7)两组患者内旋活动度比较针刀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内旋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内旋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西药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内旋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即治疗后肩关节内旋功能活动度改变有显着性差异。针刀组和西药组两组在肩关节内旋功能活动度改变差值上,两组数据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即两组治疗后在肩关节内旋功能活动度改变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且针刀组优于西药组。(8)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西药组与针刀组疗效(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方面)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即治疗后两组疗效均有显着性差异,且针刀组优于西药组。针刀组和西药组之间比较,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1,针刀组和西药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且针刀组优于西药组。研究结论:(1)针刀及西药均能治疗肩周炎,均能改善肩周炎的局部症状,减轻疼痛,改善活动能力、增加关节活动度且安全可靠。(2)针刀较西药能更迅速的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但对于重度肩周炎,针刀和西药的效果都不好。建议临床上治疗重度肩周炎时,医者可考虑其他方法联合治疗。(3)针刀较倍利胶囊均能改善肩周炎的局部症状,减轻疼痛,改善活动能力、增加关节活动度且安全可靠,但是针刀的治愈率更好且在总有效率上也存在着显着差异。在随访结果中,两者在远期效果的保持上没有差异。(4)针刀及西药均能改善肩周炎的外展、前屈、后伸、内旋、外旋,但是针刀较西药对于肩部外展功能活动度的改善最为明显,其次为前屈活动度的改善较明显,再次为内旋活动度的改善,最后为外旋和后伸活动度的改善最不明显。

陈慧如[8](2013)在《靳三针与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和循证医学研究的原则,以靳三针组、关节松动术组作为对照组,通过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探讨靳三针、关节松动术这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治疗机理、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此作出系统、客观、科学的疗效评价,为该病寻找一种疗效可靠的综合疗法。研究方法:病例来源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台湾永泰中医诊所病人,共收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患者95例,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靳三针组、关节松动术组,其中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32例,靳三针组为32例,关节松动术组为31例。肩周炎西医参照全国第二届肩周炎学术讨论会(1991·湖北)制定的肩关节周围炎诊断标准;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中的“肩痹”诊断标准。靳三针、关节松动术隔天治疗一次,10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疗效指标为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肩功能Constant—Murley评定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SES肩关节功能评价表)、肩关节前屈、外展、指耳间距、指椎间距。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标准》之肩周炎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肩周炎整体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制定发行,1997年第三辑)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结果:一、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95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53例。分为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靳三针组、关节松动术组。三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中医辨证分型等基线因素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基线条件一致,具有可比性。二、疗效比较(一)肩部疼痛评定(McGill疼痛量表)比较经统计学分析,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后McGill疼痛量表总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靳三针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cGill疼痛量表总分差异也明显减少;关节松动术组患者McGill疼痛量表总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McGill疼痛量表总分评定方面,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疼痛总分情况与靳三针、关节松动术组相比得分减少,三组经方差分析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分级指数、患病情感(软弱无力、厌烦、害怕等)、视觉模拟定级、现有疼痛强度等,三种疗法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可以减少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评定(McGill疼痛量表)得分。但相比之下,以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疗法尤佳,尤其以改善肩周炎患者的PRI感觉分、视觉模拟定级评定(VAS)、PPI改善最为明显。(二)肩功能运动功能评定(肩功能Constant—-Murley评定法)比较经统计学分析,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运动功能评定(肩功能Constant—Murley评定法)总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靳三针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 ey评定总分差异也有所提高;关节松动术组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定总分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肩关节功能运动功能评定(肩功能Constant—Murley评定法)总分评定方面,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肩关节运动功能总分情况与靳三针、关节松动术组相比得分减少,三组经方差分析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可以较好地缓解局部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情况,增强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上举、外旋等活动幅度,提高患者上肢肌力,有利于肩周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其两种联合疗法的协同作用比单一疗法更为明显。而关节松动术在改善肩周炎患者关节活动度方面具有较好优势,但整体肩关节功能活动不如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效果好。(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SES肩关节功能评价表)比较经统计学分析,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SES肩关节功能评价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显着(P<0.01);靳三针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治疗前也有改善,经配对样本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松动术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SES肩关节功能评价表)评分方面,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SES肩关节功能评价表)评分总分情况比关节松动术组相比得分明显提高,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靳三针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对于改善肩周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SES肩关节功能评价表)评分方面,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能明显改善肩周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梳头、上厕所、举物等,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之下,靳三针组也有一定疗效,但关节松动术组的改善情况不甚明显,结合之前的研究,关节松动术对于肩周炎的关节活动度有较好的疗效,但是镇痛效果不如结合针灸疗效明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肩周炎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四)肩关节活动功能比较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肩关节前屈、外展、指耳间距、指椎间距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指耳间距改善情况比靳三针组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与关节松动术组肩关节活动功能情况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五)中医证候疗效比较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靳三针组及关节松动术组治疗后经秩和检验,H=4.28,P=0.065,三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为临床痊愈18.8%,显效为43.7%,有效为25.0%,无效为12.5%,总有效率为87.5%;靳三针组临床痊愈为12.9%,显效为32.3%,有效为16.1%,无效为38.7%,总有效率为61.3%;关节松动术组临床痊愈为9.7%,显效为38.7%,有效为19.3%,无效为32.5%,总有效率为67.7%。提示: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治疗肩周炎患者与靳三针组及关节松动术组相比较,对于改善患者的肩周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效果较显着,临床疗效较佳。(六)肩周炎临床疗效比较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靳三针组及关节松动术组治疗后经秩和检验,H=11.34,P=0.021,三组肩周炎整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治愈为18.8%,显效为46.9%,有效为25.0%,无效为9.4%,总有效率为90.6%;靳三针组临床痊愈为16.1%,显效为29.1%,有效为16.1%,无效为38.7%,总有效率为61.3%;关节松动术组临床痊愈为12.9%,显效为35.5%,有效为22.6%,无效为29.0%,总有效率为70.9%。提示:在改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整体比较方面,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组与靳三针组、关节松动术组相比较,能明显缓解肩部疼痛症状,促进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提高肩周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疼痛和活动障碍是肩周炎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和生活质量的最大影响因素。如何更好地提高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减轻其病痛,对我们传统医学是一个挑战。本课题研究结果初步提示,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此疗法可将针刺镇痛消炎、腧穴刺激和经络传导,与关节松动术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松解粘连有机结合,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转运和降解、缓解炎性水肿及改善组织营养障碍等起作用的。靳三针结合关节松动术方法简便、安全,具有中医特色,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无毒副作用的疗法。

邱宗鑫[9](2010)在《小针刀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小针刀和普通针刺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并通过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种疗法对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疗效,从而为肩周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诊断标准,纳入39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病程>2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针刀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针刀组依据课题前期所做的关于肩周炎的针刀手术入路研究结果,采用朱汉章小针刀操作的“四步”规程,行针刀松解剥离术,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普通针刺组穴位用:肩髃、肩贞、肩前、臂臑、合谷、曲池、外关、阿是穴。隔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针刀和针刺治疗对患者肩关节疼痛度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者的疗效差别。结果:(1)针刀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积分及关节活动度积分进行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意义(P<0.01)。(2)针刺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积分及关节活动度积分进行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3)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的关节疼痛积分降低幅度及关节活动度积分提高幅度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意义(P<0.01)。(4)针刀组和针刺组经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1)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均能改善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及提高关节活动度。(2)针刀治疗在降低冻结期肩周炎患者关节疼痛及提高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针刺治疗。(3)针刀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较针刺治疗好,两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4)针刀治疗冻结期肩周炎患者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的特点,是肩周炎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赵昭和[10](2008)在《针刺与推拿归位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提出肩周炎Periarthritis(全称肩关节周围炎)是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肩关节囊、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腱及滑囊)的退行性变和慢性无菌性炎症。俗称冻结肩(frozen shoulder)、喙突炎、漏肩风、五十肩,是常见和多发性疾病,多为单侧发病,左侧较右侧多见,少数可双侧同时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稍高于男性。这类患者常常感到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而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中年以后突发性的肩关节疼痛及关节挛缩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肩部疼痛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针灸与推拿治疗本病有良好的疗效。本论文对有关肩周炎起源、病因病机及其临床应用等方法,从文献综述进行了探讨。并从临床上以针灸法,推拿归位手法等综合运用治疗本病,针对本病主症疼痛和关节挛缩进行对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文献综述本文对中西医关于肩周炎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近十多年来中西医对本病的分期、病因病理、诊断的认识,临床常用治疗应用方法等。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源远流长。常有“肩胛周痹”、“肩痛”、“漏肩风”、“锁肩风”等不同的称谓。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病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因素:内因包括肝肾亏损、气血虚衰,外因包括六淫、劳伤和外伤等。现今对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很多,除中药治疗外,针灸推拿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尤其是推拿治疗对肩周炎有活血化瘀、通络、理筋、止痛,恢复韧带的弹性、松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剥离、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针刺的治疗方法也很多,如毫针刺法中就有许多特殊针法,巨刺法、动刺法、阻力刺法、平衡刺法、齐刺法、透刺法、傍刺法、滞针法等,以及耳针、腕踝针延长法、眼针法等。特殊针法中有:针刀疗法、新九针、火针、芒针、皮内针、小宽针、挑针法、蜂针法、指针法等。艾灸治疗中有用直接灸、温针灸、太乙神针灸等。其他还有穴位注射、穴位中药贴敷、电针、激光、电磁波穴位照射等,也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据报导均有良好的效果。虽然中医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诸多,但其中以单一方法治疗的报道较少,以2-3种以上的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报道则较为常见,临床疗效未见明显的差别,有高有低。大多数观点认为多种疗法效果优于单一疗法。针灸推拿疗法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在治疗许多疾病上,针灸推拿疗法都以其独到之处博得了广大患者的欢迎。推拿疗法为无创痛的疗法,常用于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若单独使用能将疾病治好更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2.临床研究本文对采用针灸加推拿归位手法治疗肩周炎进行了临床对照分组观察。用区组随机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针刺加推拿归位手法组和针灸组、归位法推拿组和常规推拿手法组各30名。临床结论:(1)四组病例初诊时疼痛程度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初诊时四组病人的肩关节功能评定的差异无显着性(P>0.05),说明不同疼痛程度的病例在四组中得以均衡分布,组间具有可比性。(2)针刺与推拿归位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着。治疗后肩关节总体指标比较可见,治疗3次后针灸加归位法推拿组有效率和肩功能均有好转,而其他三组无明显好转,说明针灸加归位法推拿组疗效优于其他三组。治疗6次后四组治疗方法均有疗效,且疗效相当。治疗10次后针灸加归位法推拿组疗效优于单纯针灸和单纯推拿组。而针灸组与推拿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说明针灸组与推拿组疗效相当。有效率均达100%,但显效率针灸加归位法推拿组疗效优于其他三组,也说明针灸推拿结合治疗本病比单一治疗方法疗效更好。(3)针刺与推拿归位手法治疗肩周炎有明显的镇痛效应。治疗后肩关节疼痛指标比较:四种治疗方法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单纯推拿对本病的疼痛治疗效果较其他两种治疗方法起效时间较慢。且常规推拿组起效时间更长。说明本手法优于常规推拿手法。(4)针刺与推拿归位手法治疗肩周炎能明显改善肩关切的活动功能。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指标比较:四种治疗方法均有良好的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效果,但单纯针灸、常规推拿组对本病的关节活动度改善效果较其他两种治疗方法起效时间较慢。(5)治疗后肩关节肌力:四组治疗方法对肌力无明显影响(6)年龄、病程、病情的有效治疗次数比较:患者年龄、病情对本病的治疗无明显影响。患者病程对本病的治疗有明显影响。病程越短治疗起效时间也越快。推拿归位手法是我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总结出来,自创的治疗肩周炎的一种推拿手法,归位是为了让肩关节恢复原来的状态,恢复原来的正常功能。肩周炎的病患,其肌腱.轫带或关节处及其肩胛骨皆可能稍微移位或张力改变,若我们将其移位处归位,张力改变归位回到正常,其疼痛及活动度将可後原。这一手法配合针灸治疗既可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又能提高及恢复患者的的受限功能。手法具有舒筋活血,通经止痛,滑利关节,拨离粘连的良好作用。研究证明针灸与推拿归位手法治疗肩周炎有良好的效果。

二、小针刀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38例小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针刀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38例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1)傍针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内容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针具选择
        2.3 选穴
        2.4 操作方法
        2.5 不良反应及处理
        2.6 质量控制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3.1 疼痛评分(VAS)
        3.2 关节活动度评分(ROM)
        3.3 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
        3.4 其他指标
        3.5 疗效评价标准
    4 统计方法
    5 流程图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VAS评分比较
    3 关节活动度ROM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4 整体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于肩周炎的研究概况
        1.1 肩周炎的历史沿革
        1.2 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1.3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
    2 西医对肩周炎的研究概况
        2.1 肩周炎的源流
        2.2 肩周炎的发病因素
        2.3 肩周炎的西医治疗
    3 傍针刺法用于治疗肩周炎的相关研究
        3.1 傍针刺法的概念
        3.2 傍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机制
        3.3 傍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4 研究分析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治疗效果分析
        4.3 选穴分析
        4.4 安全性评价
    5 不足与展望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2)傍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凝症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结果比较
讨论
    1 中医对肩凝症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经络分型
    2 现代医学对肩凝症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
        2.2 病程分期
        2.3 常见压痛点解剖学特点
    3 影响肩凝症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因素
    4 针刺取穴及治疗方法选择依据
        4.1 穴位的选择
        4.2 治疗方法的选择
    5 机制探讨
        5.1 傍针刺法治疗肩凝症的探讨
        5.2 运动疗法治疗肩凝症的探讨
    6 安全性分析
    7 结果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近几年治疗肩凝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3)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1.1.1 肩周炎的流行病学资料
        1.1.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1.1.3 肩周炎的临床分期
        1.1.4 肩周炎的病理变化
        1.1.5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研究
    1.2 中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1.2.1 肩周炎的病名
        1.2.2 中医学对肩周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1.2.3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1.2.4 中医学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研究
    1.3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现代概况
        1.3.1 针灸方法的选用
        1.3.2 选穴概况
        1.3.3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理研究
    1.4 肩周炎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1.5 肩周炎疗效评价方法
    1.6 巨刺法的起源及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一般资料
        2.1.3 盲法
        2.1.4 诊断标准
        2.1.5 纳入标准
        2.1.6 排除标准
        2.1.7 剔除标准
        2.1.8 脱落标准及脱落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疗效判定标准
        2.2.5 不良事件处理(随时记录)
        2.2.6 统计学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临床资料
        2.3.2 治疗结果
    2.4 讨论与分析
        2.4.1 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机理分析
        2.4.2 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详细摘要

(4)刺络拔罐放血疗法结合针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一、中医学对其病名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肩周炎的相关中医治疗方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和研究
        一、肩关节发病的解剖基础
        二、肩周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三、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
    第三节 刺络拔罐放血法
        一、放血疗法的渊源
        二、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机制探讨
        三、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操作
    第四节 针刀理论
        一、针刀理论概述
        二、针刀与肩周炎关系探讨
        三、针刀操作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临床分组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及方法
    第三节 常见意外及处理
        一、晕针
        二、皮下瘀斑
        三、皮肤过敏
        四、皮肤起水泡
    第四节 统计分析
    第五节 研究结果
        一、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二、疼痛评分比较
        三、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四、有效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第一节 统计结果分析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改善VAS疗效分析
        三、改善肩关节Melle评分分析
        四、总体疗效分析
    第二节 治疗机理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推拿结合肩三针温针治疗肩凝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肩凝症的认识
        一、中医对肩凝症病名的认识
        二、历代医家对痹症的相关论述
        三、中医对痹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肩凝症与经络的关系
        五、中医对肩凝症的论治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肩凝症的认识
        一、现代医学对肩凝症病名的认识
        二、肩关节的解剖学结构
        三、肩关节的活动形式及范围
        四、现代医学对肩凝症病因的认识
        五、现代医学对肩凝症病理机制的认识
        六、肩凝症的病理变化及分期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八、现代医学对肩凝症的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六、退出标准
        七、脱落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案
        三、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四、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治疗结果比较
        三、分析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6)蜂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1.2 肩周炎的流行病学
        1.2.1 肩周炎发病率及人群分布
        1.2.2 肩周炎的病因
        1.2.3 肩周炎发病机理
    1.3 肩周炎的治疗
        1.3.1 口服药物治疗
        1.3.2 非口服药物治疗
第2章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2.1 古代医家对肩周炎的论述
    2.2 中医病因病机
    2.3 治疗
        2.3.1 中药内服
        2.3.2 中药外用
        2.3.3 蜂针疗法
        2.3.4 推拿疗法
        2.3.5 针刺疗法
        2.3.6 其他疗法
第3章 蜂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3.1.2 中医诊断标准
        3.1.3 证侯分类
        3.1.4 纳入标准
        3.1.5 排除标准
        3.1.6 剔除标准
        3.1.7 脱落标准
    3.2 临床研究实施方案
        3.2.1 临床研究设计
        3.2.2 治疗方法
    3.3 观测指标
        3.3.1 疗效判定标准
        3.3.2 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3.3.3 肩关节功能评定
        3.3.4 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
    3.4 临床研究结果与分析
        3.4.1 一般资料
        3.4.2 治疗结果与分析
        3.4.3 不良反应
    3.5 讨论
        3.5.1 蜂种的选择
        3.5.2 蜂针方法
        3.5.3 蜂针疗法作用机制探讨
        3.5.4 研究结果分析与临床体会
        3.5.5 选穴依据
        3.5.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西医对肩周炎的理论认识与研究
        1 祖国传统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1.1 祖国传统医学对肩周炎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肩周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肩周炎的症候分型
        1.4 传统中医学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病名的认识
        2.2 肩周炎的分型
        2.3 根据病情程度的肩周炎的临床分型
        2.4 肩周炎的分期
        2.5 肩周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程
        2.6 肩周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2.7 现代医学的临床常用治疗方法
        3 小结
    综述二 针刀松解法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1 针刀的作用机制
        1.1 松解粘连和组织减压
        1.2 经络调节与疏通
        1.3 调节阴阳平衡
        2 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操作
        2.1 定位
        2.2 操作
        2.3 针刀型号
        2.4 麻醉与否
        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3.1 有效率评价
        3.2 疼痛评定
        3.3 功能评定
        3.4 综合评定
        4 临床应用
        4.1 单纯针刀治疗
        4.2 针刀配合功能锻炼
        4.3 针刀配合药物注射
        4.4 针刀配合推拿
        4.5 针刀结合其他疗法
        5 小结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情轻重分型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中止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患者依从性保证
    3 观察内容
        3.1 疗效指标
        3.2 不良反应观察
    4 数据整理和统计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病例中断及脱落情况
        5.2 基本资料分析
        5.3 不良反应观察
    6 讨论
        6.1 一般资料
        6.2 视觉模拟评分情况
        6.3 肩功能综合评分情况(Melle评分)
        6.4 肩功能活动度改善情况(ROM)
        6.5 治愈率的分析
        6.6 治疗前后病情程度改变的分析
        6.7 远期效果保持率
    7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附件

(8)靳三针与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肩周炎的现代医学研究
        一、肩关节的解剖基础
        二、现代医学对肩周炎定义的认识
        三、肩周炎发病机制研究
        四、肩周炎的临床分期
        五、肩周炎的分类诊断与治疗
        六、肩周炎的西医疗法
    第二节 肩周炎的中医学研究
        一、中医学对肩周炎病名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肩周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肩周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四、肩周炎的中医治疗
    第三节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剔除或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随机方法
        (二) 治疗方案
        (三) 疗效评定
        (四) 统计学处理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结果
        (三)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一、本文研究目的
    二、针灸治疗肩周炎近况
    三、靳三针治疗肩周炎机理分析
    四、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机理分析
    五、研究结果探讨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八、设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小针刀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肩关节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应用解剖
    附录2 综述文献
    附录3 作者简历

(10)针刺与推拿归位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第1节 肩周炎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特点
        1.1 肩周炎的概念
        1.2 肩周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第2节 肩周炎的诊断与分期
        2.1 肩周炎诊断标准
        2.2 肩周炎分期
    第3节 肩周炎的病因病理
        3.1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病因病理的认识
        3.2 中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第4节 肩周炎(冻结肩)的治疗概况
        4.1 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
        4.2 中医学治疗概况
    第5节 针灸治疗肩周炎概况
        5.1 穴位的选取
        5.2 针灸治疗方法
第2章 临床研究
    第1节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肩周炎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0628发布)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中止和剔除标准
    第2节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方法
        2.2 治疗设施
        2.3 治疗方法
        2.4 临床观察项目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第3节 研究结果
        3.1 病例基本情况
        3.2 治疗总体结果
        3.3 治疗后各单项指标比较
        3.4 各年龄级别有效治疗次数比较
        3.5 病程有效治疗次数比较
        3.6 病情的有效治疗次数比较
    第4节 讨论
        4.1 论文设计动机及研究目的
        4.2 病因病机探讨
        4.3 治则治法
        4.4 取穴依据
        4.5 针灸加归位法推拿对肩周炎有良好疗效
        4.6 针刺与推拿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4.7 推拿归位手法的要点
        4.8 治疗肩周炎的体会
    第5节 结论
附治疗照片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小针刀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38例小结(论文参考文献)

  • [1]傍针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段瑞瑞.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2]傍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凝症疗效观察[D]. 王梦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3]巨刺中封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D]. 杜正山(To Ching Sha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刺络拔罐放血疗法结合针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临床观察[D]. 聂小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5]推拿结合肩三针温针治疗肩凝症的临床研究[D]. 胡中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6]蜂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谢嘉亮.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1)
  • [7]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马诗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靳三针与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对比研究[D]. 陈慧如.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 [9]小针刀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 邱宗鑫.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0(04)
  • [10]针刺与推拿归位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对照研究[D]. 赵昭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138例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