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一、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何晓清,石岩,杨曦,崔轶,徐月仙,范新宇,王腾,徐永清[1](2021)在《骨间后动脉螺旋桨皮瓣修复腕背和手背部创面九例》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骨间后动脉螺旋桨皮瓣修复腕背和手背部创面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骨间后动脉螺旋桨皮瓣修复腕和手背部创面9例,其中手背缺损6例,腕背缺损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4 cm~3 cm×3 cm;合并掌骨骨折3例,指骨骨折1例,肌腱断裂1例。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骨间后动脉螺旋桨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大小:20 cm×5 cm~12 cm×3 cm,术中记录骨间后动脉螺旋桨皮瓣皮瓣大小并总结手术特点;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和供区、受区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 9例皮瓣均顺利切取,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皮瓣完全成活8例,末端部分坏死1例;并发伤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6~31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质地、外形良好;末次上肢功能(DASH)评分3~18分,平均9.3分;供区轻度瘢痕增生2例,皮瓣边缘轻度瘢痕增生1例。结论骨间后动脉螺旋桨皮瓣可能是一种修复腕背和手背部中、小创面的有效方法。

张凯,杨涛,熊颖杰,陈佳,仓飞成,邵留影,周明武,幸超峰[2](2021)在《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 我们采用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一期修复12例, 二期修复4例。手掌背侧7例, 虎口部7例, 手指背侧2例。缺损面积为4.0 cm×3.0 cm~9.5 cm×6.0 cm。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术后16例皮瓣均存活, 其中15例伤口Ⅰ期愈合, 1例皮瓣术后发生静脉危象, 拆除缝线积极处理, 经加强换药最终存活。术后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6~18个月, 平均13个月, 皮瓣外形不臃肿, 质地良好, 无明显色素沉着, 供受区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 操作相对简便, 可修复手部远端创面, 同时降低骨间后神经损伤的手术风险, 减少供区损害,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延玲,常艳,李三亮,王建国[3](2021)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采用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4年3月—2020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手足外科收治拇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19~5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10 h,创面缺损面积为1.5 cm×1.0 cm~5.0 cm×3.0 cm。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明确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的类型和走行等情况,以此设计拇指尺侧指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同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缺如者采用以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2.0 cm×1.5 cm~5.5 cm×3.5 cm。供瓣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同侧上臂内侧中厚皮移植覆盖。记录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的拇指尺侧指背动脉情况,比较术前探测的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类型、走行、分布范围与术中探查结果,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供受区外观,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拇指功能,依照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皮瓣移植部位感觉功能。结果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显示,2例患者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缺如,另41例患者保留有拇指尺侧指背动脉,其中起始于第1掌背动脉并在第1骨间背侧肌表面走行的1型20例;起始于桡动脉深支或拇主要动脉并在第1骨间背侧肌深面走行的2型16例,包含起始点位于第1掌骨基底区域的2a型10例、起始点位于第1掌骨头区域的2b型6例;起始于第1掌背动脉与拇主要动脉在第1掌指关节区域的交汇处的3型5例。拇指尺侧指背动脉起始处血管外径为(1.12±0.31)mm,伴行静脉起始处血管外径为(0.63±0.21)mm。拇指尺侧指背动脉主要集中在第1掌指关节尺侧和鼻烟窝区域。术中所见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类型、走行、分布范围和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结果一致。术后,43例患者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供瓣区仅留有线性瘢痕,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处质地及弹性好、无明显色素沉着、外形美观,拇指功能评价中优23例、良17例、可3例,皮瓣移植部位感觉功能达S4级者16例、S3级者22例、S2级者5例。结论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同指远端特别是指间关节以远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能明确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类型、分布,以便设计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术后供受区外观及拇指功能佳。

张国雷[4](2021)在《基于解剖学研究基础上的4种指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 指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目的:通过对手指指固有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了解了指动脉指背分支发出的位置、走形、数量、分布,并进行测量与记录,显微镜下观察其在指侧方及指背形成的毛细血管网。为临床中设计皮支皮瓣与皮支链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10双20只新鲜手标本,分别于前臂尺桡动脉灌注红色填充剂,待其凝固后,解剖寻找指动脉及其指背所有皮支血管,应用游标卡尺对双侧指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管径进行测量,记录指背皮支起点的位置,观察其走形分布情况及在指背的网联情况。解剖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血管的来源、走形及供养位置,了解手背第一骨间背侧肌处皮肤供养血管的组成与来源。结果:指固有动脉在手指近节、中节恒定的位置向指背方向发出4条较粗大的皮支,除了这些皮支,指固有动脉还发出多条肉眼可辨的指背方向的毛细皮支,这些毛细皮支位置不定、粗细不等、间距并非恒定(小于0.5cm)。指动脉指背皮支发出多条次级分支,在指侧方及指背形成毛细血管链。掌背桡侧皮肤的血供主要包括:第一掌背动脉发出的皮穿支;拇主要动脉发出的掌背皮支;示指桡侧指动脉的掌背皮支;虎口深部血管发出的肌皮穿支。其中以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为优势血管。结论:指背及掌背第一骨间背侧肌处的皮肤存在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其主要供养动脉均来自指动脉的背侧皮支。据此解剖学基础,可设计指背及掌背桡侧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第二章 手指皮支皮瓣及皮支链皮瓣的临床应用目的:基于对指动脉系统的解剖学研究,于指背、指侧方及掌背第一骨间背侧肌处设计皮支皮瓣、皮支链皮瓣用以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取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共33例,设计应用4种皮瓣予以修复,术后定期随访,根据多项评定指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3例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病例,皮瓣均成活,4例4指皮瓣局部血运差,经拆线、换药等处理,皮瓣血运好转。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随访13.5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感觉部分恢复,伤指屈伸活动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基于对指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根据手指创面的位置于指背及掌背桡侧设计皮支皮瓣或皮支链皮瓣,能有效覆盖手指创面。此系列皮瓣具有皮瓣外形美观,副损伤小,对手指活动影响较小等优点,手术操作简单,风险小,适宜推广。

赵光宗,张龙强,车力凡,李华壮,方军[5](2021)在《含皮神经的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畸形》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含皮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31例虎口中重度挛缩患者,彻底松解虎口挛缩后,以尺骨茎突上1.5~2.5 cm处为旋转点,根据虎口处软组织缺损面积设计含皮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皮瓣逆行转移。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2 cm~15 cm×6 cm,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2 cm~16 cm×6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3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无明显色素沉着、质地弹性好、外形美观,虎口挛缩均得到纠正,拇指对指、对掌、外展、内收功能均得到改善,腕部功能活动正常。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2例,良17例,可2例。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达S2~S3。供区仅遗留植皮瘢痕。结论含皮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皮瓣是修复虎口挛缩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案。

南利民,赵森,赵立宗,苏博义,刘靖华,孙跑顺,王雪峰,申明亮[6](2020)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6例合并骨、肌腱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中每块皮瓣均以骨间后动脉及其发出的穿支单独供血。皮瓣切取范围:2.0 cm×5.5 cm~3.5 cm×8.5 cm,切取后皮瓣分别与伤指重建血液血环,若皮瓣骨间后动脉穿支较纤细,采用皮瓣骨间后动脉穿支与手指掌侧一侧指固有动脉的分支行端-端吻合,皮瓣回流静脉与手指指背静脉或指掌侧静脉端-端吻合,皮瓣的神经与手指掌侧固有神经接合重建皮瓣感觉。结果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皮瓣外形良好,稍臃肿,无明显瘢痕及挛缩,肤色与受区接近,触压感恢复,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1 mm,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结论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在同侧肢体完成,不损伤主干血管,能一期较好地修复手指创面,可设计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满意,是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侯春林[7](2020)在《中国学者对世界显微外科的一些贡献》文中指出1963年,陈中伟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开创了显微外科的新纪元。几十年来,一代代中国显微外科学者为世界显微外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创新性贡献,使中国显微外科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本文阐述了中国显微外科学者在再植外科领域、再造外科领域、组织修复领域和周围神经领域这四个方面所做出的工作和一些贡献。回顾历史,中国显微外科的发展凝聚了老一辈的心血和智慧;展望未来,年轻一代应继承老一辈的事业,继续推动我国显微外科的普及和发展。

吕文涛[8](2020)在《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在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2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指创面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49例患者共53指,通过切取前臂静脉皮瓣进行桥接修复。其中男性37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为18~55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压砸伤22例,切割伤14例,机器绞伤6例,电锯伤5例,车祸伤2例。右手22例24指,左手27例29指。受伤指别:拇指2指,示指22指,中指20指,环指6指,小指3指。49例53指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指固有动脉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3cm×0.8cm~6.0cm×2.5cm;血管缺损长度1.0~6.5cm,平均2.6cm;53个手指中,桥接一侧指固有动脉46指,桥接双侧指固有动脉7指。53指中用于桥接断指18指,其中有4指桥接双侧指固有动脉,14指桥接一侧指固有动脉,18指均桥接了皮下静脉。采用皮瓣倒置修复受区26指,顺置修复受区27指。根据手指损伤严重程度、末梢循环情况我们将需要静脉皮瓣桥接修复的创面分为三型:Ⅰ型,创面伴有一侧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无明显障碍者;Ⅱ型,创面伴有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不足者;Ⅲ型,手指离断伴有创面及指动脉缺损者。根据创面的分型,设计三种形式的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分别予以修复。针对Ⅰ型创面采用单干输入型静脉皮瓣修复,并桥接单侧指固有动脉;针对Ⅱ型创面采用双干输入型静脉皮瓣修复,并桥接双侧指固有动脉;针对Ⅲ型创面采用双干或多干输入兼输出型静脉皮瓣修复,并桥接手指的动静脉。结果:本组49例53指,术后4指皮瓣发生动脉危象,2指皮瓣经保守治疗缓解,2指皮瓣经手术探查为桥接指固有动脉近端吻合口血栓栓塞所致,重新吻合后缓解;术后11指皮瓣于术后3天内出现张力性水疱,予刺破抽水、换药等对症治疗,7指皮瓣缓解,其中4指皮瓣术后水疱反复出现、肿胀严重,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1例为血肿压迫所致,予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后缓解,1例为吻合口血栓栓塞所致,桥接静脉后缓解,其中2指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换药后脱痂愈合。其余指体、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本组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4个月。5指皮瓣存在轻度色素沉着,4指皮瓣存在轻度色素缺失,其余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皮瓣质地均柔软,无明显萎缩,外形不臃肿。前臂皮瓣供区仅留有线状瘢痕,无明显增生、挛缩,腕关节及肘关节屈伸活动不受限。采用关节总活动度对患指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优:33指,良:12指,可:8指,优良率为85%。采用自制的静脉皮瓣功能评价表对本组皮瓣进行评定,优:12指,良:34指,可:7指,优良率87%。结论:将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根据手指损伤严重程度、末梢循环情况分成三型,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进行修复,可以做到精准的修复,在修复创面的同时,桥接了指固有动脉的缺损,覆盖了创面,又重建了远端指体的血供,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方杰[9](2020)在《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在新鲜上肢标本(天然乳胶灌注)上对骨间背动脉、桡动脉掌浅支、指固有动脉和前臂掌侧静脉进行解剖学研究。依据解剖学基础,开展应用骨间背动脉皮瓣、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指动脉皮瓣和前臂掌侧静脉皮瓣,flow-through桥接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创面,并收集相关数据,比较四种皮瓣修复伴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经济性,为修复伴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提供阶梯化选择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新鲜人体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分别测量骨间背动脉和桡动脉掌浅支动脉起、止点外径,其血管蒂长度,指固有动脉于近节指骨远1/3段内的外径和前臂掌侧近腕关节处皮下静脉的外径,并记录前臂远1/3段掌侧皮下静脉的数量。临床上分别选择这四种皮瓣修复合并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进行随访,观察皮瓣外观,测量皮瓣两点辨别觉和患指总关节活动度。皮瓣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患者对患指外观满意度和皮瓣成活率均纳入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应用邻指指动脉、骨间背动脉穿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各1例,静脉皮瓣修复18例(A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22例(B组)。结果1于近节指骨远1/3段区域内测量示指至小指的桡侧和尺侧指固有动脉外径,分别为(1.01±0.16)mm、(1.29±0.15)mm、(1.28±0.13)mm、(1.33±0.12)mm、(1.25±0.13)mm、(1.11±0.13)mm、(1.09±0.12)mm、(0.98±0.11)mm,骨间背动脉、桡动脉掌浅支动脉管径与指固有动脉接近,其近、远端外径分别为(1.45±0.10)mm、(0.80±0.09)mm和(1.28±0.32)mm、(1.10±0.32)mm;骨间背动脉蒂长为(13.2±1.5)cm,桡动脉掌浅支血管蒂长为(2.66±0.56)cm;前臂掌侧静脉平均外径为(1.68±0.29)mm,平均有(5.3±0.82)条静脉。2临床开展皮瓣和患指均顺利存活,无伤口感染。邻指指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术后6个月随访,外观满意,两点辨别觉为6 mm,患指关节活动度优。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后2个月随访,皮瓣外观臃肿,示指TAM=95°,示指关节活动度恢复差,患者满意度为不满意,指端两点辨别觉为9mm。A组和B组中40例皮瓣均获得随访,经统计分析,A组和B组手术时间和末次随访皮瓣两点辨别觉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皮瓣外观及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供区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1指固有动脉的管径匹配度高于其他三者,但可供皮瓣面积有限,且牺牲供指主干血管,经济性较其他三者低;2骨间背动脉管径与指固有动脉接近,血管主干较长,可修复大段缺损,但文献报道骨间背穿支蒂长度为(2.5±0.2)cm,皮瓣移植时易出现血管迂曲打折,影响皮瓣血液供应,且皮瓣臃肿,不利于手功能恢复,需再次手术整形的可能性大,经济性降低;3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桥接修复伴有动脉缺损的手部小面积创面,均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满意的临床疗效,经济性高于指固有动脉皮瓣和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4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可适用于修复指动脉缺损长度在2.6 cm的重建,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和静脉皮瓣可适用于修复缺损长度在5 cm以上的重建;5在这四种皮瓣中,推荐应用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作为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首选治疗方法,依据感觉恢复首选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依据操作难易程度,静脉皮瓣操作相对容易;邻指指动脉皮瓣和骨间背动脉皮瓣均因其具有固有的缺点,不推荐为首选方法。图35幅;表7个;参151篇。

王震,阙云端,史文涛[10](2018)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船员手背软组织缺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治疗手背软组织缺损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7月应用VSD结合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23例淡水螃蟹养殖员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所有患者经过清创后应用VSD 5~10 d,根据创面情况采用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结果应用VSD技术处理感染性创面后,23例采用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均成活,但1例皮瓣组织边缘出现坏死,经换药后治愈,所有皮瓣均未出现感染。随访4~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疗效。结论 VSD技术联合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海水感染性手背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选择。

二、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4)基于解剖学研究基础上的4种指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手指动脉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第一节 新鲜标本解剖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铸型标本的制作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指固有动脉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第一节 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
        1 引言
        2 研究方法
        3 资料与手术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指固有动脉指背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1 引言
        2 研究方法
        3 资料与手术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手指皮支链皮瓣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第一节 手指筋膜蒂指动脉皮支链皮瓣的临床应用
        1 引言
        2 研究内容
        3 资料与手术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指背皮支链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1 引言
        2 研究内容
        3 资料与手术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手指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综述
    一、皮瓣发展史
    二、皮瓣应用于手部的现状
    三、临床中常见皮瓣的特点
    四、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方法选择
    3.2 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解剖学基础
    3.3 皮瓣的优缺点
    3.4 手术注意事项及要点

(8)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二) 方法
        1. 手术方法
        2. 术后处理
        3. 疗效评定标准
三、结果
    (一) 皮瓣成活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二) 功能评定结果
四、典型病例
    (一) 典型病例1
    (二) 典型病例2
    (三) 典型病例3
五、讨论
    (一)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的成活机制
    (二) 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修复方法及分型
    (三) 静脉皮瓣的分型
    (四)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的分型
    (五) 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修复原则
    (六) 关于术后并发症方面
    (七) 关于术后功能评价问题
    (八) 前臂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的优点和缺点
    (九) 注意事项
六、总结
七、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修复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解剖学研究
    1.1 实验标本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方法
        1.3.1 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1.3.2 标本解剖
    1.4 统计学方法
    1.5 结果
    1.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2.1.2 一般资料
        2.1.3 手术方法
        2.1.4 术后处理
        2.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flow-through修复
        2.2.2 骨间背动脉皮瓣flow-through修复
        2.2.3 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flow-through修复
    2.3 讨论
        2.3.1 手指皮肤生理特点及修复要求
        2.3.2 皮瓣的疗效分析
        2.3.3 注意事项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 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损伤修复进展
    3.1 血管移植联合皮瓣修复创面
    3.2 指动脉转位修复
    3.3 Flow-through皮瓣桥接血管修复
        3.3.1 非生理性静脉皮瓣桥接修复
        3.3.2 生理性穿支皮瓣桥接修复
    3.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10)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船员手背软组织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一般资料
2 手术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四、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骨间后动脉螺旋桨皮瓣修复腕背和手背部创面九例[J]. 何晓清,石岩,杨曦,崔轶,徐月仙,范新宇,王腾,徐永清.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05)
  • [2]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J]. 张凯,杨涛,熊颖杰,陈佳,仓飞成,邵留影,周明武,幸超峰.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21(04)
  • [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效果[J]. 王延玲,常艳,李三亮,王建国. 中华烧伤杂志, 2021(06)
  • [4]基于解剖学研究基础上的4种指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国雷.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5]含皮神经的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畸形[J]. 赵光宗,张龙强,车力凡,李华壮,方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21(01)
  • [6]骨间后动脉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J]. 南利民,赵森,赵立宗,苏博义,刘靖华,孙跑顺,王雪峰,申明亮.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04)
  • [7]中国学者对世界显微外科的一些贡献[J]. 侯春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0(03)
  • [8]血流桥接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D]. 吕文涛. 苏州大学, 2020(02)
  • [9]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D]. 方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10]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船员手背软组织缺损[J]. 王震,阙云端,史文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92)

标签:;  ;  

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