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客源市场定位分析

延边客源市场定位分析

一、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范亚楠[1](2021)在《高铁时代延边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陆保一[2](2020)在《云南边境地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关系及动力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旅游产业系统与旅游环境系统是区域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间互为关联的耦合共生关系不仅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旅游产业作为综合性与关联性较强的“朝阳产业”,通过带动住宿、餐饮、商贸、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改善旅游地相关环境要素的发展提供重要动力;而旅游环境作为包含社会、经济、生态、服务等诸多环境要素的复杂系统,其相关要素的优化升级能够丰富旅游有效供给并逐步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为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云南省边境地区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促进旅游产业及相关环境要素健康发展是其务实参与国家沿边开发开放战略的重要实践内容,因而在推动区域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其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内在动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云南省边境地区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增加优质旅游供给,探寻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路径,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47)的支持下,以位于云南省边境地区的八个市州为研究案例,在对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耦合发展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进展、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耦合作用机理等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基于2007—2017年的相关数据及调研资料,从量化角度细致分析了云南省边境地区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及其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的分维度发展现状,并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熵值—功效评价法、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重心耦合模型、灰色预测分析等多种模型与方法,对其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发展态势、协调发展趋势预测进行综合探究,结合障碍度模型与地理探测器系统剖析其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并根据其分析结果提出相应优化策略。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方面:1)2007—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总体发展形势向好,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其绝对差异均表现为逐步拉大,相对差异均表现为渐趋缩小,其各自发展结构均较为合理,相关发展要素在区域内集中适当;2)旅游产业系统发展的极化态势较为显着,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式空间结构,旅游环境系统发展总体形成了红河—文山、德宏—保山两大高值集聚区,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为双核布局态势。2、在两大系统重心耦合测评结果方面,云南省边境地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的发展重心在研究期内均位于普洱市境内,且二者重心在研究初期与研究末期的空间距离均呈现为渐趋缩短,均衡化发展态势明显,但二者重心的迁移方向却明显相异,其中旅游产业系统重心总体表现为向西北方向迁移,偏移速度渐趋减慢,旅游环境系统重心总体表现为向东北方向迁移,偏移速度逐渐加速,这与相关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聚集过程关系密切。受两大系统发展重心迁移方向和偏移速度的综合影响,二者间的空间耦合性相对较弱。3、在两大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方面:1)2007—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两大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渐趋提升,绝对差异在渐趋扩大,相对差异在渐趋缩小,其耦合协调度在边境地区内部结构相对合理、集中适当;2)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格局与其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具有较好的地域耦合性,高度及较高协调层级市州呈现多极核分布态势,一般协调层级的市州则主要表现为“趋同俱乐部”分布态势;3)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特征较弱,相关旅游要素流在边境地区内部的扩散与渗透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时间演化,耦合协调度的总体空间异质性在渐趋缩小;4)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的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相对不明显,局部空间结构的稳定性也在持续降低。4、在两大系统协调发展趋势预测方面,2018—2022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仍会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且呈现出渐趋加速增长的特征,其空间格局将会相对稳定,“核心—边缘”式的空间结构特征仍较为显着,耦合协调度在边境地区内部的空间发展差异未有明显改善。5、在两大系统耦合发展动力机制方面,云南省边境地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受到多种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不同驱动力间存在较强的交互驱动效应,主要包括经济发展驱动力、资源禀赋驱动力、区域交通驱动力、旅游需求驱动力、旅游设施驱动力、城镇化驱动力、市场规模驱动力、人才支撑驱动力等,而政策调控力度、对外开放程度、科技信息化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因素目前则主要发挥阻滞作用,正向驱动效应尚不明显。6、提出了统筹边境地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一带、三圈、四廊、六轴)、加强边境地区旅游环境相关要素建设(经济、生态、社会、服务)、合理开展政策调控,提升旅游对外开放水平、强化旅游科技成果运用,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推动边境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优化策略。

汪南江[3](2020)在《浙江遂昌旅游客源市场拓展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行业内部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旅游景点建设同质化、旅游过度资本化的问题日渐显现,旅游景点、旅游城市之间争夺客源市场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旅游产业的发展就需要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旅游景点则需要根据游客的需求不断的优化景点的建设及旅游服务的供给,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旅游景点持续的关注自身的客源市场及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根据客源市场的现状判断游客需求,并积极的制订策略拓展旅游景点的客源市场,避免在市场竞争中投入过多的宣传及市场拓展费用造成资源浪费。在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旅游资源管理者盲目的拓展市场及发展旅游产业,造成其旅游特色不明显、游客满意度不高等问题突出。在当前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背景下,旅游景点加强对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对于旅游质量的提升已经至关重要。本文以浙江遂昌县为案例,对其旅游客源市场拓展进行深入的研究,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及问卷调查法分析其中影响旅游客源市场拓展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市场拓展优化的发展策略及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在旅游客源市场拓展方面的主要观点,介绍了研究的技术路线及方法;其次,界定了旅游客源市场等基本的概念,阐述了研究中使用的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与旅游流理论;再者,介绍了浙江遂昌县的旅游赋存资源,分别从自然资源、古村落及民俗人文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分析了其当前的客源市场发展现状,分别从客源结构中的分布进行研究;而后,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浙江遂昌县游客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总结调查的结论,并分析其中反映的问题;最后,提出浙江遂昌县在市场拓展的发展策略,包括建议以农家乐+民宿为主导的旅游特色定位、建立针对城市居民及白领等人群的市场细分策略,并针对在客源市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浙江遂昌县旅游发展中的市场拓展水平提升,为其发展旅游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李立[4](2020)在《海南省入境旅游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入境旅游是旅游业三大市场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缩小贫富差距、优化产业结构、平衡国际收支、传播中华文化等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发展状况是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海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热带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已成为推动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期,海南被赋予国际旅游岛、全域旅游示范省、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自由贸易港等战略定位,具有发展入境旅游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有机会成为我国对接东南亚的窗口。然而目前海南省入境旅游规模较小,2010年以来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比重均不足1%,在全国位于21-25位之间,经营秩序较混乱、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区域合作意识淡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海南省入境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分析海南省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格局,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细分客源市场和优化省内旅游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年(2010-2018年)中国及海南旅游统计、相关网站等多渠道收集整理海南省及其18个市县的相关入境旅游人数、收入及客源市场等方面的基础数据,运用年际变动指数、旅游月均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亲景度、竞争态、首位度、相对发展率、重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海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和目的地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化的影响因素,依此提出海南省入境旅游发展的优化对策。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海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特征:海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以国外市场为主,港澳市场入境旅游人数变化幅度较小,台湾市场、国外市场入境旅游人数变化幅度较大。海南省入境旅游淡旺季差异显着,旺季较短(11月、12月),淡季较长(2月、5月、6月、7月、9月),3月是东南亚市场的旅游旺季,4月是欧美市场的旅游旺季,7、8月是港澳市场的旅游旺季。俄罗斯、台湾、韩国均为亲景市场,且市场占有率、增长率较高,入境旅游发展较稳定,是重点客源市场;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除港澳外均为亲景客源市场,且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增长率较慢,是主要客源市场;印度尼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由弱亲景市场发展为强亲景市场,其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增长率上升明显,是潜力客源市场;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市场占有率及增长率双低,是机会客源市场。(2)海南省入境旅游目的地时空特征:入境旅游人数与旅游外汇收入同步变化,呈“升-降-升”态势,入境旅游发展较不稳定,容易受到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社会公共安全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海南省五大旅游区入境旅游人数呈南北高、东中西低的特点,且内部发展较不平衡,内部差异中部>南部>北部>西部>东部。海南省入境旅游呈中度首位分布,规模空间层次显着,呈明显“双核聚集”,以三亚为中心的南部旅游区和以海口为中心的北部旅游区发展较好,双核心的聚集优势极为显着,各市县入境旅游差距有所缩小。入境旅游客流重心与资源丰度重心整体表现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迂回移动趋势;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偏西北、东北方向,资源丰度重心偏西南、东北方向,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体现了知名度、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入境旅游形成的影响。(3)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进入性、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水平、突发事件是海南省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交通可进入性对海南省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最大。经济发展水平、实际利用外资额、对外开放程度、旅游接待能力是日韩市场的共性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水平、物价水平是东南亚市场的共性影响因素。交通可进入性、对外开放程度、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是欧美市场的共性影响因素。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水平是港澳台市场的共性影响因素。

黄俐琴[5](2019)在《赣闽毗邻省域间客家文化旅游政策与绩效比较研究 ——以宁化、石城为重点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的一大产业,它是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能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民俗旅游发展,因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游客们的欢迎,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热点转向民俗旅游。我国从单纯的旅游资源大国逐渐发展成为亚洲旅游大国。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客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客家热”兴起,人们对于客家这一族群显得饶有兴趣,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应运而生,而后风生水起。赣闽粤边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民俗文化底蕴丰厚,民俗旅游资源多彩纷呈,有发展民俗旅游先天的优势。将民俗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是发展此区域旅游业的最优途径,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石城县和宁化县分属于江西(赣)、福建(闽)两省,同为纯客县,两处地缘接近、民俗文化类似,具有共通的心理素质和文化情感,历史渊源颇深,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优渥,红色旅游资源颇多,但两地因省域旅游政策、发展方向的不同,旅游发展状况不同、旅游发展成效也有显着的区别。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客家民系、民俗旅游)概念解析、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旅游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区位比较和旅游现状的对比。第三章主要是两地的发展情况对比,包括精品旅游线路分析、宣传策略分析和旅游活动分析三方面。第四章是旅游绩效对比,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方面加以说明。第五章是两地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方向探讨,从资源整合、旅游线路规划、营销方案创新、加强保护开发和引进人才方面加以探讨。本文以客家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赣闽两地的客家文化,通过田野调查采集数据,以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两地的旅游现状、旅游发展成效和旅游发展中各自的优劣势加以分析,对比两处发展旅游的异同,提出旅游发展的方向,以及两地整合发展的新思路。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吴珊珊[6](2019)在《铁路/航空出游交通成本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以八个典型城市为例》文中提出旅游交通是联系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物质纽带。旅游交通成本不仅是旅游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成本产生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学界对于旅游交通成本的研究薄弱。以客源地为中心研究出游交通成本的空间变化特征,对于认识客源地居民的出游空间范围大小,理解客源地居民的出游行为和目的地选择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出游交通成本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本研究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长春、昆明、成都等八个城市为案例客源地,以中国大陆拥有A级景点的直辖市和地级行政单位为目的地,以客源地(Origin)和目的地(Destination)(O-D对)之间的铁路线/航线为连接构建出游系统,研究出游系统的平均出游交通成本随出游半径的变化特征和O-D对之间的绝对出游交通成本的空间分布特征。出游交通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两种类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客源城市的铁路/航空平均出游交通成本均随出游半径的扩大呈指数增长。在距离客源城市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平均出游交通成本随出游半径的扩大增速较快,超过一定空间范围后,增速放缓。不同交通方式,不同客源城市,平均出游交通成本增速放缓的空间范围不同。铁路平均出游交通成本增速放缓的空间范围在球面距离600km-1400km之间,航空平均出游交通成本增速放缓的空间范围在球面距离1000km-1700km范围内。(2)O-D对之间的绝对出游交通成本呈现以客源地为中心同心圆状向四周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但是,无论是铁路还是航空,绝对出游交通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空间分布图中均存在个别成本较高的“飞地”。铁路绝对出游交通时间成本沿铁路干线延伸的特点更加显着。(3)在球面距离900km范围内,八个客源城市铁路平均出游交通成本非常接近,其中铁路平均出游交通经济成本均在150元以内,铁路平均出游交通时间成本,除西安、成都外,均在7h以内。在球面距离1600km范围内,八个客源城市航空平均出游交通成本也非常接近,航空平均出游交通经济成本,除昆明外,均在2000元以内,航空平均出游交通时间成本均在5h以内。(4)八个案例城市中,北京、上海的铁路和航空出游条件最好,昆明、长春的铁路和航空出游条件均最差,武汉的铁路出游条件较好,但是航空出游条件较差,成都相反,广州、西安的铁路和航空出游条件中等。(5)无论铁路还是航空,2小时以内的出游空间均为高等舒适空间。2-6h出游空间为铁路出游中等舒适空间,2-3h出游空间为航空出游中等舒适空间。超过6小时的出游空间为铁路出游疲惫空间,超过3小时的出游空间为航空出游疲惫空间。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提出了以客源地为中心研究出游交通成本空间变化特征的思路,并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长春、昆明、成都等八个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2)首次对国人乘坐火车和飞机旅行体感舒适时间和疲惫时间进行了调查,首次按照旅游交通舒适度对出游交通成本空间进行了类型划分。

吴红[7](2018)在《延边地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其耦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需求越来越丰富,旅游成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3月9日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市场需求的提升凸显了旅游交通便捷度在旅游客源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交通可达性就越发的促进了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的协同发展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延边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交通网络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根据交通网络结构特征将交通网络演变阶段划分为五个:交通类型单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87年)、低等级公路占主导阶段(1987年-1998年)、高速公路兴盛阶段(1998年-2003年)、交通网络初级阶段(2003年-2009年)、高铁时代阶段(2009年-2016年-今后)。通过交通网络可达性数据处理,总结出延边地区交通网络演变的两个特征,一具有“核心-边缘”倾向,二典型的“一极两核区”。运用地理集中指数、赫芬达尔系数、区位商对延边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整理分析,进行旅游资源类型及旅游资源片区的划分,将延边地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风光类、历史人文类、民俗旅游类、冰雪旅游类、休闲度假类、节庆会展类及口岸旅游类七种基本类型,基于七种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分县市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根据延边地区旅游资源类型的地区分布及各县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将延边地区旅游发展划分为“一极两核”三个片区,其中“一极”为延吉-龙井-图们旅游发展极,“两核”分别为敦化-安图-和龙核心区和珲春-汪清核心发展区。最后,基于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延边地区2016年交通网络可达性与旅游经济收入构建评价模型,对延边地区八县市交通网络与旅游业发展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延吉、敦化属于高度耦合协调度,D值取值0.5<D≤0.8,珲春、龙井、图们、安图属于中度协调耦合区,其中四县市基本属于“一极两核”的中心带动节点城市,而和龙、汪清属于交通网络与旅游经济低度协调耦合区。综合上述研究,提出延边地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措施及协同演化战略,并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姜丽[8](2018)在《甘肃陇东南寻根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以天水伏羲庙景区为例》文中指出陇东南是国家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拥有深厚的根祖文化资源和优质的自然资源,为发展寻根旅游奠定了资源基础。本文对陇东南寻根旅游资源进行了梳理,将其划分为华夏考古文化根、人文始祖文化根、周祖农耕文化根、秦先祖文化根、民族文化根和中医药文化根,分析得出它们具有空间集聚、分布广泛;脉络清晰、整体性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情感浓厚、原真性强等特点,对该区域寻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天水市拥有丰富的伏羲文化、女娲文化、轩辕文化等以文献记载、历史传说、遗址遗迹为载体的始祖文化资源,是陇东南始祖文化的典型集聚区,也是陇东南根祖文化的核心。尤以伏羲庙为代表的根祖文化景区拥有独特的建筑文化、祭祀文化、生态文化以及海内外知名的伏羲文化旅游品牌节会等资源,成为寻根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因此,为开发该区域寻根旅游客源市场,激发其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潜力,本文以伏羲庙景区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客源市场调查研究,对其客源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伏羲庙景区及陇东南寻根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在分析伏羲庙景区产品供给的基础上,以查阅文献、实地勘察、调查问卷、社区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对伏羲庙景区的寻根旅游客源市场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总量特征和基本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人口特征、行为特征、消费特征、对旅游资源的偏好、对旅游活动的评价),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伏羲庙景区2017-2022年寻根旅游人次和寻根旅游收入进行预测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陇东南区域未来发展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寻根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进行判断和预测,为陇东南旅游产品的设计和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策略提供依据。进而,对陇东南寻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战略定位、形象定位与市场定位,基于4Ps理论有针对性的提出陇东南寻根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策略。寻根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主题旅游,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陇东南寻根旅游市场的开发正是基于满足这一大的市场发展背景下的新时代需求,寻根旅游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文化性、参与性、体验性、情感性的多元融合发展,提高其品牌知名度,构建完整的寻根旅游产业链,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实现对其资源的活态传承、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王园园[9](2018)在《高铁对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旅游业是当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朝阳及可持续发展产业,它的最大特点为关联性大、牵引性强、投入产出高,21世纪朝气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交通是旅游地域系统重要组成要素,高铁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它的开通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因此研究高铁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对实现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且各地区独具特色,旅游业发展基础好,但受限于落后的交通,旅游业并未实现快速发展。随着哈大高铁与长珲高铁的开通,为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将会发生新的变化。本文以吉林省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以高铁对吉林省交通通达性的直接影响为出发点,探讨高铁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高铁对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一系列影响。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接着总结国内外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论述研究内容及方法、基础理论和相关概念;最后,勾勒出本文的主体框架。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章,这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及核心。首先从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旅游流及旅游收入空间结构四个方面对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为后文研究做铺垫;其次,从高铁最直接的作用对象——交通通达性入手,选取非高铁条件下的2010年及高铁条件下的2016年,利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定量衡量吉林省交通通达性的变化,发现高铁产生了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明显提升了高铁沿线地区的通达性及景区的可进入性,扩大了一日交流圈范围;在此基础上,从旅游目的地区位条件、旅游流的空间流动、旅游客源市场格局三个方面分析了高铁对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作用;最后,应用首位度和位序-规模法则分别测算高铁对旅游中心性及空间凝聚程度的影响。总之,高铁对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1)吉林省旅游中心性减弱;(2)单核心集聚型旅游空间结构趋于分散,空间结构朝向均衡方向发展,对吉林省旅游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3)一级旅游发展轴形成,将沿线旅游节点紧密连接在一起;(4)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区位优势显着提升,迅速发展形成新的旅游增长极;(5)预测未来形成东中西旅游圈。第三部分为第七章内容,为本文的总结部分。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并说明文章写作过程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黎小萍,孙雯雯[10](2016)在《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指出近年来,延边州的旅游业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快速发展。本文详细分析延边州国内外客源市场规模和旅游收入的基础上,提出了延边旅游客源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发展对策。

二、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云南边境地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关系及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边境旅游已成为国家沿边开放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促进边境旅游发展是助推沿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1.3 优化旅游环境是推动云南边境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综合分析法
        1.5.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法
        1.5.3 时空地理分析法
        1.5.4 GIS空间辅助分析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边境地区
        2.1.2 边境旅游
        2.1.3 旅游产业
        2.1.4 旅游环境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核心—边缘”理论
        2.2.2 旅游供需理论
        2.2.3 旅游区位理论
        2.2.4 协调发展理论
    2.3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作用机理
        2.3.1 旅游产业发展助推旅游环境优化
        2.3.2 旅游环境优化保障旅游产业升级
        2.3.3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效应
第3章 云南边境地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发展测评
    3.1 研究区概况
    3.2 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3.2.1 区位条件
        3.2.2 自然环境
        3.2.3 人文环境
        3.2.4 旅游资源
        3.2.5 社会经济
        3.2.6 政策保障
    3.3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3.3.1 测评维度、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3.3.2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3.3 旅游环境发展现状分析
第4章 云南边境地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发展关系
    4.1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
        4.1.1 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1.2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历时性分析
        4.1.3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演化特征
    4.2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发展态势
        4.2.1 研究方法
        4.2.2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重心耦合动态
        4.2.3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历时性分析
        4.2.4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演化特征
    4.3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预测分析
        4.3.1 研究方法
        4.3.2 灰色预测结果分析
第5章 云南边境地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5.1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潜在动力因素遴选
    5.2 研究方法
        5.2.1 障碍度模型
        5.2.2 地理探测器
    5.3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5.3.1 动力因素的表征指标判定
        5.3.2 动力因素的负向驱动效应分析
        5.3.3 动力因素的正向驱动效应分析
        5.3.4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动力机制阐释
第6章 云南边境地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策略
    6.1 统筹边境地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6.1.1 一条边境跨境旅游经济辐射带
        6.1.2 三大跨境旅游合作圈
        6.1.3 四条国际旅游走廊
        6.1.4 六大旅游发展轴线
    6.2 加强边境地区旅游环境相关要素建设
        6.2.1 经济环境方面
        6.2.2 生态环境方面
        6.2.3 社会环境方面
        6.2.4 服务环境方面
    6.3 合理开展政策调控,提升旅游对外开放水平
    6.4 强化旅游科技成果运用,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6.5 推动边境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7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浙江遂昌旅游客源市场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基本概念及研究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旅游流与旅游客流
        2.1.2 旅游客源市场
        2.1.3 旅游客源市场结构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2 旅游流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浙江遂昌县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3.1 浙江遂昌县简介
    3.2 遂昌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3.2.1 自然旅游资源
        3.2.2 人文旅游资源
    3.3 浙江遂昌县旅游客源市场特征
        3.3.1 旅游客源市场总规模
        3.3.2 旅游流的时间分布特征
        3.3.3 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分布特征
    3.4 浙江遂昌县旅游客源市场拓展现有措施
        3.4.1 旅游客源市场宣传现状
        3.4.2 吸引旅游客源市场促销优惠现状
4 浙江遂昌县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游客感知调查与分析
    4.1 问卷设计与发放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旅游客源市场游客消费结构分析
        4.3.1 游客旅游情况分析
        4.3.2 游客消费情况分析
    4.4 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4.4.1 旅游需求方影响因素分析
        4.4.2 旅游供给方影响因素分析
        4.4.3 旅游媒介方影响因素分析
    4.5 旅游客源市场的主要问题分析
        4.5.1 对外宣传力度不足,缺乏对中远程游客的吸引力
        4.5.2 景区的路线规划不完善,缺乏对游客长期停留的吸引力
        4.5.3 游客消费水平整体较低,消费的内容比较单一
        4.5.4 缺乏淡旺季的差别经营,旺季游客过于集中
5 浙江遂昌县旅游客源市场拓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中远程游客比例
        5.1.1 增加对中远程旅游客源市场宣传力度
        5.1.2 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宣传
    5.2 进一步的统筹景区路线规划,增加游客停留时间
        5.2.1 提供长、中、短期旅游时间路线规划
        5.2.2 统筹遂昌县内旅游资源利用规划,增加游客停留时间
    5.3 丰富旅游商品体系,促进旅游人均消费及满意度增加
        5.3.1 根据旅游客源市场需求丰富旅游商品体系
        5.3.2 旅游商品开发中增加产品附加值
    5.4 推出淡季优惠政策,均衡旅游收入的时间分布
        5.4.1 推出淡季旅游客源市场拓展策略,拓展淡季旅游客源市场
        5.4.2 适当利用促销优惠措施吸引潜在市场游客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海南省入境旅游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3.4 创新点
    1.4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
        1.4.2 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
    2.3 模型设定
        2.3.1 客源市场的模型设定
        2.3.2 目的地的模型设定
        2.3.3 影响因素的模型设定
第三章 海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演变
    3.1 时间变化特征
        3.1.1 年度变化
        3.1.2 月度变化
    3.2 空间结构特征
        3.2.1 地理集中度
        3.2.2 亲景度
        3.2.3 竞争态
        3.2.4 亲景度-竞争态
    3.3 小结
第四章 海南省入境旅游目的地的时空演变
    4.1 时间变化特征
        4.1.1 海南省
        4.1.2 海南省五大旅游区
        4.1.3 海南省18个市县
    4.2 空间结构特征
        4.2.1 首位度
        4.2.2 相对发展速度
        4.2.3 空间分布特征
        4.2.4 重心轨迹演变
    4.3 小结
第五章 海南省入境旅游的影响因素
    5.1 指标体系
        5.1.1 构建原则
        5.1.2 指标选取
    5.2 相关性分析
    5.3 实证结果
        5.3.1 整体入境旅游的影响因素分析
        5.3.2 区域客源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海南省入境旅游发展优化对策
    6.1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优化对策
        6.1.1 扩大重点客源市场
        6.1.2 发展主要客源市场
        6.1.3 挖掘潜力客源市场
        6.1.4 把握机会客源市场
    6.2 入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化对策
        6.2.1 整体优化对策
        6.2.2 区域优化对策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5)赣闽毗邻省域间客家文化旅游政策与绩效比较研究 ——以宁化、石城为重点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解析
        一、客家民系
        二、民俗旅游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二、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第一节 区位分析
    第二节 旅游现状分析
        一、石城、宁化旅游形象定位分析
        二、石城、宁化旅游资源分析
        三、石城、宁化旅游市场分析
第三章 旅游发展情况对比
    第一节 精品旅游线路分析
        一、石城旅游精品线路
        二、宁化旅游精品线路
    第二节 宣传策略分析
        一、活动营销
        二、全媒体广告营销
    第三节 旅游活动分析
        一、石城系列活动
        二、宁化系列活动
第四章 旅游绩效对比
    第一节 经济效应
        一、增长旅游人次及收入
        二、优化经济结构
        三、带动旅游扶贫
    第二节 社会效应
        一、推进城镇化建设
        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三、推动旅游村的兴起
    第三节 文化效应
        一、增强文化自信
        二、加强文化传承和交流
第五章 旅游发展方向探讨
    第一节 增进两旅游合作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
        二、加强两地的旅游合作
    第二节 完善旅游线路设计
        一、完善旅游要素
        二、点线面相结合
    第三节 优化拓展旅游市场
        一、精准对接旅游市场
        二、推广旅游电子商务
        三、加强智慧旅游建设
        四、做好全媒体营销
    第四节 培养人才持续发展
        一、谋求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人才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铁路/航空出游交通成本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以八个典型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案例地选择
        1.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旅游交通
        2.1.2 旅游交通成本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旅游交通研究进展
        2.2.2 旅游交通成本研究进展
    2.3 理论基础
        2.3.1 旅游系统理论
        2.3.2 距离衰减理论
        2.3.3 旅游区位理论
第三章 出游系统平均出游交通成本空间变化特征
    3.1 铁路出游系统平均出游交通成本空间变化特征
        3.1.1 铁路出游系统平均出游交通时间成本
        3.1.2 铁路出游系统平均出游交通经济成本
    3.2 航空出游系统平均出游交通成本空间变化特征
        3.2.1 航空出游系统平均出游交通时间成本
        3.2.2 航空出游系统平均出游交通经济成本
第四章 O-D对绝对出游交通成本空间分布特征
    4.1 O-D对铁路/航空绝对出游交通成本空间分布特征
        4.1.1 O-D对铁路绝对出游交通时间成本
        4.1.2 O-D对铁路绝对出游交通经济成本
        4.1.3 O-D对航空绝对出游交通时间成本
        4.1.4 O-D对航空绝对出游交通经济成本
    4.2 O-D对铁路/航空绝对出游交通成本空间划分
        4.2.1 O-D对铁路绝对出游交通时间成本
        4.2.2 O-D对铁路绝对出游交通经济成本
        4.2.3 O-D对航空绝对出游交通时间成本
        4.2.4 O-D对航空绝对出游交通经济成本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及创新之处
        5.1.1 研究结论
        5.1.2 创新之处
    5.2 研究讨论及展望
        5.2.1 研究讨论
        5.2.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7)延边地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其耦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理论基础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旅游空间结构
        2.2.2 交通可达性
        2.2.3 耦合关系
    2.3 理论基础支撑
        2.3.1 旅游发展理论-旅游交通
        2.3.2 旅游发展理论-全域旅游
        2.3.3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点轴开发
        2.3.4 交通运输理论-交替推拉
第三章 延边地区交通网络结构演变过程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选取
    3.2 延边地区交通网络结构演变过程
        3.2.1 延边地形与交通空间结构特征
        3.2.2 延边地区交通网络演变阶段划分
    3.3 延边地区交通路网可达性时空演化特征
    3.4 延边地区交通连接度的旅游效应分析
第四章 延边地区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选取
    4.2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开发情况
        4.2.1 延边地区旅游资源概况
        4.2.2 延边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及片区划分
    4.3 延边地区旅游业发展演化阶段及特征
第五章 延边地区交通网络结构与旅游空间结构耦合关系分析
    5.1 交通网络可达性与旅游经济水平耦合协调度
        5.1.1 交通网络可达性分析
        5.1.2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5.1.3 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收入耦合协调度分析
    5.2 延边地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措施
    5.3 延边地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协同发展演化战略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甘肃陇东南寻根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以天水伏羲庙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综述
        2.1.1 寻根旅游研究综述
        2.1.2 客源市场研究综述
        2.1.3 陇东南寻根旅游研究综述
        2.1.4 天水伏羲庙景区研究综述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甘肃陇东南
        2.2.2 寻根旅游
        2.2.3 客源与客源地
        2.2.4 旅游客源市场
    2.3 相关研究理论
        2.3.1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
        2.3.2 旅游流理论
        2.3.3 灰色系统理论
        2.3.4 旅游产品营销组合理论
第三章 甘肃陇东南寻根旅游资源概述
    3.1 陇东南寻根旅游资源概论
    3.2 陇东南寻根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3.2.1 华夏考古文化根
        3.2.2 人文始祖文化根
        3.2.3 周祖农耕文化根
        3.2.4 秦先祖文化根
        3.2.5 民族文化根
        3.2.6 中医药文化根
    3.3 寻根旅游资源评价
        3.3.1 空间集聚,分布广泛
        3.3.2 脉络清晰,整体性强
        3.3.3 历史久远,文化厚重
        3.3.4 内容丰富,类型多样
        3.3.5 多元融合,特色鲜明
        3.3.6 情感浓厚,原真性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水伏羲庙景区寻根旅游市场供给现状
    4.1 资源概况
        4.1.1 建筑文化
        4.1.2 祭祀文化
        4.1.3 生态文化
    4.2 交通状况
        4.2.1 城市道路交通
        4.2.2 航空运输服务
        4.2.3 铁路运输服务
        4.2.4 公路运输服务
        4.2.5 交通区位分析
    4.3 接待设施现状
        4.3.1 景区本身接待服务
        4.3.2 景区辅助接待设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水伏羲庙景区寻根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5.1 总量特征
    5.2 基本特征
        5.2.1 时间特征
        5.2.2 空间特征
        5.2.3 人口特征
        5.2.4 行为特征
        5.2.5 消费特征
        5.2.6 对旅游资源的偏好
        5.2.7 对旅游活动的评价
    5.3 客源市场目标定位
        5.3.1 区域市场定位
        5.3.2 功能定位
        5.3.3 目标细分市场的选择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天水伏羲庙景区寻根旅游客源市场预测分析
    6.1 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建立与检验
        6.1.1 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建立方法
        6.1.2 检验和判断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精度
    6.2 天水伏羲庙景区寻根旅游人数的预测
        6.2.1 寻根旅游总人次的预测模型
        6.2.2 寻根旅游总人次的预测模型的检验
    6.3 天水伏羲庙景区寻根旅游收入的预测
        6.3.1 寻根旅游收入的预测模型
        6.3.2 寻根旅游收入的预测模型的检验
    6.4 预测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陇东南寻根旅游客源市场战略定位与开发策略
    7.1 战略定位
        7.1.1 产品创新战略
        7.1.2 精品发展战略
        7.1.3 区域联动战略
        7.1.4 国际品牌战略
    7.2 形象与市场定位
        7.2.1 形象定位
        7.2.2 市场定位
    7.3 开发策略
        7.3.1 产品策略
        7.3.2 价格策略
        7.3.3 渠道策略
        7.3.4 促销策略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结论
    8.2 展望
附表
附图
    附图1 陇东南区位分析图
    附图2 人文始祖文化根分布示意图
    附图3 周祖农耕文化根分布示意图
    附图4 秦先祖文化根分布示意图
    附图5 民族文化根分布示意图
    附图6 陇东南寻根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
附件1 国内外旅游者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致谢

(9)高铁对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1.2.2 旅游交通研究综述
        1.2.3 高铁与旅游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应用方法
        1.4.3 数据来源
        1.4.4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旅游空间结构
        2.1.2 高铁
    2.2 理论基础
        2.2.1 中心地理论
        2.2.2 点-轴理论
        2.2.3 核心-边缘理论
        2.2.4 交通通达性理论
        2.2.5 增长极理论
3 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3.1 吉林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3.2 旅游流及旅游收入空间结构
    3.3 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
    3.4 吉林省高铁发展情况
4 高铁对吉林省交通通达性影响分析
    4.1 对吉林省在东北地区交通通达性的影响分析
    4.2 对省内交通通达性的影响分析
        4.2.1 通达性变化分析
        4.2.2 一日交流圈演变特征分析
    4.3 高铁对吉林省景区可进入性的影响分析
5 高铁对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提升沿线旅游目的地区位优势
        5.1.1 增强旅游吸引力与竞争力
        5.1.2 加强沿线旅游景区联系与合作
    5.2 对旅游流的空间流动产生锁定效应
    5.3 改变旅游客源市场格局
        5.3.1 增加东北地区客源市场份额
        5.3.2 增加中远程客源市场规模,扩大客源市场半径
6 高铁对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影响分析
    6.1 吉林省旅游中心性减弱
    6.2 单核心集聚型旅游空间结构趋于分散
    6.3 强化一级旅游发展轴线
    6.4 催生新的旅游增长极
    6.5 预测形成东中西三大旅游圈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一) 国内客源市场现状
        1. 国内游客人数。
        2. 国内旅游收入。
    (二) 海外客源市场现状
        1. 海外游客人数。
        2. 海外旅游收入。
二、延边州旅游客源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 国内外客源市场发展不平衡, 海外客源市场增速较慢
    (二) 客源分布不平衡, 且分布差距悬殊
    (三) 海外客源市场发展不平衡且结构单一, 过度依赖韩国市场
三、延边旅游客源市场发展对策
    (一) 打造国际旅游品牌, 扩大海外客源市场
    (二) 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 将延边打造成全域旅游目的地
    (三) 优化客源市场结构, 正确定位海外客源市场

四、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铁时代延边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范亚楠. 延边大学, 2021
  • [2]云南边境地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耦合关系及动力机制研究[D]. 陆保一.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浙江遂昌旅游客源市场拓展研究[D]. 汪南江.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海南省入境旅游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立.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赣闽毗邻省域间客家文化旅游政策与绩效比较研究 ——以宁化、石城为重点的考察[D]. 黄俐琴.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6]铁路/航空出游交通成本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以八个典型城市为例[D]. 吴珊珊. 陕西师范大学, 2019(12)
  • [7]延边地区交通网络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其耦合关系研究[D]. 吴红. 延边大学, 2018(01)
  • [8]甘肃陇东南寻根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以天水伏羲庙景区为例[D]. 姜丽.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1)
  • [9]高铁对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 王园园.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1)
  • [10]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J]. 黎小萍,孙雯雯.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24)

标签:;  ;  ;  

延边客源市场定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