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全身麻醉时体温的变化及处理

儿童全身麻醉时体温的变化及处理

一、小儿全麻期间体温的变化及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荣[1](2021)在《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围麻醉期生命体征、焦虑情绪、镇静效果、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为提高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的苏醒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法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2020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纳入常规护理对照组,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纳入精细化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开展疾病知识教育、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干预组患者从麻醉前准备、麻醉诱导期、麻醉维持期、麻醉苏醒期四个时段给予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详细记录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患者不同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以及焦虑得分、镇静评分、躁动发生率、麻醉苏醒时间,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录入,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别。结果:(1)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患者围麻醉期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手术顺利完成。干预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患者T0、T1、T2、T3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均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可减弱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的焦虑情绪,对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有积极意义。干预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最佳镇静效果有正面作用。干预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镇静得分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干预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可缩短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干预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当患者发生躁动时,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尽快查明诱因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使躁动危害降至最小。在本文的研究中,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减弱围麻醉期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使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同时为加强医疗人文关怀和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张宇彤[2](2021)在《患儿围术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明确手术患儿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加温装置联合动态调控在全麻患儿围术期预防低体温发生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1.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综合医院手术室全年心脏手术患儿循环辅助后低体温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根据循环辅助后是否发生低体温,将患儿分为低体温组和体温正常组,分析循环辅助后发生低体温患儿特征。2.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20例手术患儿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棉被保暖干预。观察组在常规保暖基础上给予加温装置联合动态调控。测量围术期各时段鼓膜温度,手术开始后每30分钟测量一次。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在围术期各时段体温及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长、寒颤、躁动的情况。研究结果1.445例心脏手术患儿中,循环辅助后低体温发生率22.92%,其中以轻度低温为主占比80.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胸前体温、体外循环结束前体温、年龄、补液量、输入血制品与循环辅助后低体温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胸前体温、体外循环结束时体温、补液量、输入血制品是循环辅助后患儿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因素(P<0.01)。2.主动加温装置联合动态调控在预防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应用效果显示,两组患儿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显着(P>0.05)。两组鼓膜温度在麻醉至手术结束时各时间点上及出入恢复室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离开恢复室时体温(36.59±0.29℃)高于对照组(36.46±0.24℃)(P<0.05)。观察组术后患儿发生寒颤、躁动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4.54±1.60d)少于对照组(5.1±1.77d)(P<0.05)。研究结论1.学龄前患儿心脏手术循环辅助后低体温发生在开胸前保温、循环辅助后复温、输液、输血加温等环节,是预防心脏手术患儿术后发生低体温的重要干预措施。2.患儿围术期予以加温装置联合动态调控干预有效提高加温效果,减少低体温发生风险,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提高患儿手术治疗服务质量。

郑晓霞[3](2021)在《加速康复外科在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围麻醉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麻醉方案下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情况,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围麻醉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200例,年龄6个月~3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传统方法(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rgery,CTS)组,术前优化处理(preoperative optimization treatment,Pre OT)组(Pre OT组),术中优化处理(intraoperative optimization treatment,IOT)组(IOT组),术后优化处理(postoperative optimization treatment,Post OT)组(Post OT组),ERAS组,每组40例。CTS组围麻醉期实施常规处理,Pre OT组术前处理采用优化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措施,IOT组术中处理采用优化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措施,Post OT组术后处理采用优化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措施,ERAS组术前处理、术中处理及术后处理均采用优化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措施。观察记录五组患者苏醒即刻、术后2h、8h、16h、24h时血流动力学变化、躁动评分(五点躁动分级法)、镇痛评分(FLACC评分)、24h内是否需要进行补救镇痛、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伤口渗血的严重程度、住院天数。结果1、五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五组患儿在术后各时点生命体征HR、MAP、RR、Sp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五组患儿在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ERAS组比较,CTS组、Pre OT组、IOT组、Post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躁动评分较高、伤口渗血严重程度较严重、住院天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S组比较,Pre OT组、IOT组、Post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躁动评分较低、伤口渗血严重程度较轻、住院天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 OT组、IOT组、Post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躁动评分、伤口渗血严重程度、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ERAS组比较,CTS组、Pre OT组、IOT组、Post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FLACC评分和术后补救镇痛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OT组和Post OT组比较,CTS组和Pre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FLACC评分和术后补救镇痛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T组和Post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FLACC评分和术后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和Pre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FLACC评分和术后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能够降低唇腭裂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和伤口渗血的严重程度,减轻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儿术后快速康复。

吴少坪[4](2020)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对儿童隐匿型阴茎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对隐匿型阴茎儿童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下隐匿型阴茎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患儿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C组则不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两组在手术开始前由外科医生使用0.375%罗哌卡因3 ml进行阴茎背神经阻滞。1.比较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出血量、输液量、尿量;比较两组患儿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拔管时间。2.比较两组患儿苏醒后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拔管后30min疼痛情况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例患儿,患儿年龄在6~12岁,体重25~45kg,ASA分级为I级。两组患儿年龄(8.33±1.86 vs 8.40±1.61,P>0.05)、体重(31.90±3.44 vs 31.27±3.17,P>0.05)、手术时间(59.57±4.39 vs 59.36±4.5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出血量(12.83±2.55 vs 12.47±2.57,P>0.05)、输液量(233.26±6.70 vs 230.80±7.85,P>0.05)、尿量(54.63±2.03 vs 53.63±1.9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T组丙泊酚用量低于C组(189.33±45.06 vs 225.37±27.36,P<0.05),T组瑞芬太尼用量低于C组(215.83±58.20 vs 255.20±58.81,P<0.05),T组拔管时间低于C组(16.03±2.66 vs 18.97±3.81,P<0.05)。2.T组苏醒后躁动评分低于C组[2.00(1.00,2.00)vs 3.00(2.00,3.00),P<0.05],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16.7%vs 56.67%,P<0.05),T组拔管后30min FLACC疼痛评分低于C组[3.00(2.00,4.00)vs 4.00(3.00,4.25),P<0.05];两组术后24h不良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能降低隐匿型阴茎手术儿童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缩短拔管时间,不增加术区异常出血风险,有较好安全性,效果优于单用阴茎背神经阻滞。

肖文[5](2020)在《加温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患儿体温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在临床工作中,麻醉医生对于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重视程度高,而对体温的关注程度相对低。小儿由于自身解剖特点使其在术中极易发生低体温,故小儿术中体温保护是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部手术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腹腔镜手术较常规开腹手术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小儿腹腔镜中的体温管理更不容忽视,既要防止低体温又需避免保温过度。加温腹腔镜气腹在成人中使用较多,但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加温气腹效果如何尚不明确。目的:本实验针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采用加温腹腔镜气腹或暖风机对患儿进行保温,观察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不同保温措施的保温效果及对小儿心率、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儿120例,研究对象年龄6个月到6岁,ASA分级为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保温组、加温气腹组和暖风组,每组40人。三组患儿在入室后均采用相同的基础保温措施,包括调节室温在24℃,术中使用37℃的温盐水和消毒液进行冲洗或消毒,覆盖相同层数的手术单。在此基础上,常规保温组使用常规气腹机,CO2气腹的温度为21℃;加温气腹组使用加温气腹机,CO2气腹的温度为38℃;暖风组使用气体温度为21℃的常规气腹机,同时开启温度为38℃的暖风机。记录三组患儿在入室时(T1)、气腹建立时(T2)、气腹建立0.5h(T3)、手术结束时(T4)的体温、心率指标及患儿在麻醉恢复室内的中文版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EDIN)评分,同时记录三组患儿的术前晨起体温、年龄、体表面积、体重、手术时长指标及低体温、术后寒战、术后发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三组患儿的术前晨起体温、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手术时长、低体温例数及性别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儿体温组间比较:在气腹建立0.5h(T3)及手术结束时(T4),加温气腹组和暖风组体温高于常规保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气腹组与暖风组在入室(T1)至手术结束(T4)各时间点的体温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常规保温组在气腹建立0.5h(T3)和手术结束时(T4)体温低于入室时(T1)体温;加温气腹组和暖风组在手术结束时(T4)体温高于入室时(T1)、气腹建立时(T2)及气腹建立0.5h(T3)时的体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心率组间比较:在手术结束时,加温气腹组心率慢于常规保温组及暖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三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时心率慢于入室时心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保温组和暖风组在手术结束时心率快于入室时心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气腹组患儿在手术结束时心率与入室时心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4.三组在术后寒战、术后发汗及术后EDIN评分的比较,常规保温组寒战的例数高于加温气腹组和暖风组,暖风组发汗的例数高于其他两组,加温气腹组患儿在出PACU时的EDIN评分低于常规保温组和暖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需要采取加温气腹或暖风机等保温措施预防围术期体温降低,其中使用加温气腹既可以预防术中体温降低,同时有利于维持患儿术中心率平稳,减少常规气腹对机体的刺激,提高舒适度,从而更有效的保障患儿围术期安全。

王伟[6](2020)在《母亲录音唤醒对儿童全身麻醉苏醒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索母亲录音唤醒对儿童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苏醒期阶段时长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寻求更加简单、安全、有效、可行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2.明确相较于陌生人的声音,母亲的声音在全身麻醉患儿的苏醒期照护中是否更加具有优势。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4月-7月于长春市某三甲医院麻醉苏醒室行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的3-7周岁患儿,ASA I-II级。采用信封法将102名研究对象按照1:1:1随机分入母亲录音组、陌生人录音组和对照组。术前一日,在安静环境下采集母亲录音。患儿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即刻,根据分组给予播放相应的录音文件直至患儿拔除气管插管。调查工具采用儿童麻醉躁动量表(PAED)、FLACC疼痛评估量表、父母分离焦虑量表(PSAS)、客观监测生命体征(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及苏醒期阶段时长(恢复自主呼吸时长、睁眼时长、拔除气管插管时长及苏醒时长)。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主要结局:1.苏醒期躁动的严重程度:PAED评分母亲录音组(7.06±2.58)、陌生人录音组(9.18±2.49)、对照组(10.85±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与陌生人录音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母亲录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陌生人录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躁动发生率母亲录音组为17.6%,陌生人录音组为38.2%,对照组为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进行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母亲录音组与陌生人录音组相比,陌生人录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次要结局:1.FLACC疼痛评分:FLACC疼痛评分母亲录音组(1.53±1.05),陌生人录音组(1.68±0.77),对照组(1.71±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命体征:(1)心率(HR)的比较:在拔除气管插管时三组患儿心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49,p<0.001)。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陌生人录音组(p=0.045)和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收缩压(SBP)的比较:在拔除气管插管时,三组患儿收缩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56,p<0.001)。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陌生人录音组(p=0.003)和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拔除气管插管后5min,三组患儿收缩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4,p=0.024)。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3)舒张压(DBP)的比较:在拔除气管插管时,三组患儿舒张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43,p=0.002)。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陌生人录音组(p=0.009)和对照组(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拔除气管插管后5min,三组患儿舒张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1,p=0.024)。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血氧饱和度(SpO2)的比较:三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0.787,p=0.562)。3.苏醒期阶段时长:(1)睁眼时长的比较:三组患儿睁眼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72,p=0.001)。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陌生人录音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2)拔除气管插管时长的比较:三组患儿拔除气管插管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70,p=0.002)。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陌生人录音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1.母亲录音唤醒能够缓解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程度,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2.母亲录音唤醒能够有效维持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拔除气管插管时心率、血压的平稳。3.母亲录音唤醒能够缩短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睁眼时长、拔除气管插管时长。4.母亲录音唤醒对全身麻醉患儿的苏醒影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海容[7](2020)在《麻醉恢复期父母陪伴对患儿苏醒质量及父母焦虑程度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在患儿全麻术后恢复期由父母陪伴与传统的术后护理对患儿术后躁动、疼痛和苏醒程度的影响,以及对患儿家长自身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28例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儿及患儿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 14例。对照组患儿在麻醉恢复期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在麻醉恢复期采用干预措施为常规术后护理加父母的陪伴,父母一直陪伴在患儿身边,直到患儿意识清醒时,与患儿一起离开麻醉恢复室。本研究采用Steward苏醒评分、躁动量化评分量表(PAED)、FLACC疼痛评估量表(FLACC)来评估患儿术后麻醉恢复期的苏醒质量。采用焦虑状态量表(STAI-S)来评估两组患儿家长在患儿术后的焦虑状态,即陪伴在患儿身边和在麻醉恢复室等候区两个不同地方焦虑程度的比较。使用SPSS22.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及患儿家长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长、麻醉时长、滞留手术室时长、滞留麻醉恢复室时长;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期的血压、心率、呼吸和脉氧;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期的苏醒评分、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家长的焦虑评分。结果1.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长性别、年龄、家庭收入及学历等一般资料可比(P>0.05)。2.两组患儿手术时长、麻醉时长和滞留手术室时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滞留麻醉恢复室时间较对照组患儿滞留麻醉恢复室时间短(t=-2.535,P<0.05)。3.两组手术患儿呼吸(F组间=6.593,P<0.05)、脉氧(F组间=5.761,P<0.05)的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F组间=0.010,P>0.05)、舒张压(F组间=0.884,P>0.05)及心率(F组间=0.050,P>0.05)的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患儿的收缩压(F时间=6.872,P<0.01)、舒张压(F时间=4.097,P<0.01)、心率(F 时间=8.055,P<0.01)、呼吸(F时间=15.806,P<0.01)及脉氧(F 时间=50.863,P<0.01)的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患儿舒张压(F交互=3.926,P<0.01)及脉氧(F 交互=6.872,P<0.01)的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F交互=2.313,P>0.05)、心率(F交互=0.988,P>0.05)及呼吸(F交互=0.514,P>0.05)的交互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手术患儿苏醒评分(F组间=7.983,P<0.01)、躁动评分(F组间=60.855,P<0.01)及疼痛评分(F组间=13.142,P<0.01)的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患儿苏醒评分(F时间=528.268,P<0.01)、躁动评分(F时间=770.734,P<0.01)及疼痛评分(F时间=31.627,P<0.01)的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患儿苏醒评分(F交互=16.587,P<0.01)、躁动评分(F交互=22.334,P<0.01)及疼痛评分(F交互=3.856,P<0.05)的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5.干预组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为(41.65±6.35)分,对照组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为(48.32±10.70)分,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t=-5.721,P<0.05)。结论1.麻醉恢复期由父母陪伴可以减少患儿滞留麻醉恢复室时间,加快患儿恢复。2.麻醉恢复期由父母陪伴对患儿术后的血压、心率、呼吸和脉氧的影响效果不明显。3.麻醉恢复期由父母陪伴可以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减少躁动的发生、提高患儿苏醒质量。4.麻醉恢复期由父母陪伴可以降低患儿家长自身的焦虑程度,协助医护人员护理患儿,对患儿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曾慧[8](2019)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躁动的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全麻妇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并观察术后病人的躁动?镇静?疼痛等方面的评分。明确右美托咪定在全麻妇科腔镜手术术后病人躁动?减少镇痛药的用量等方面是否具有优越性,明确何种剂量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少,旨在减少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方法:患者80例,女性,年龄:40-55岁?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时间:1.5-3h?麻醉ASA分级1-2级?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对照组(C组):20例?观察组(D1组):20例(Dex 0.5ug/kg)?观察组(D2组):20例(Dex0.7ug/kg)?观察组(D3组):20例(Dex 1ug/kg)?患者术前30钟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接迈瑞9000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等指标,所有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给予咪唑安定2mg,舒芬太尼0.4u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托咪酯0.3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控制通气?呼吸参数设置:潮气量8-10ml/kg,频率10-12次/分钟,吸呼比1:2,氧流量2L/min,PETCO2维持在35-45mmh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D组开始分组泵注右美托咪定D1组0.5ug/kg(20ml)?D2组0.7ug/kg(20ml)?D3组1ug/kg(20ml),均60min泵完,C组则泵注20ml生理盐水60min泵完?同时维持麻醉使用得普利麻3-5mg/kg/h?瑞芬太尼0.15ug/kg/min?七氟烷1%-2%?间断(每隔30-40分钟)静注维库溴铵0.04mg/kg,手术结束前30分钟停止静注维库溴铵,手术结束前给予舒芬太尼0.15ug/kg,手术结束后病人转入复苏室进行复苏?在麻醉未清醒时吸净口咽及气管内分泌物,减少对咽喉及气道的刺激?当患者出现自主呼吸6-8ml/kg,频率15-20次/分钟;患者清醒?呼之能应并能做遵嘱动作(握手?点头等);咽喉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恢复;呼吸空气三分钟,血氧饱和度能维持95%以上可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观察半个小时,待病人完全清醒后送回病房?期间记录在复苏室SAS躁动评分?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分级?各组寒颤的发生率?手术后呕吐发生率?心率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在T1时间点D1?D2组心率慢于C组(P<0.05);T2时间点D1?D2?D3组心率慢于C组(P<0.05),D2组收缩压低于C组与D3组(P<0.05),D2组舒张压低于D3组(P<0.05);T3时间点D1?D2?D3组心率慢于C组(P<0.05),D2组收缩压低于C组与D3组(P<0.05),D2组舒张压低于D3组(P<0.05);T4时间点D1?D3组心率慢于C组(P<0.05),D2?D3组收缩压低于C组(P<0.05)?躁动评分方面C组的躁动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疼痛评分方面C组的疼痛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镇静评分方面C组评分为1分(焦虑?激动或不安)的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各两组间阿托品使用情况D3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D2组高于D1组?PACU期间各两组间追加镇痛药使用情况C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PACU滞留时间及气管导管拔出时间D3组长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本次研究发现术中使用DEX能减少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后躁动的发生,并能减少镇痛药的用量?但使用时会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与药物剂量的增加有相关性?研究发现Dex 0.5ug/kg?Dex0.7ug/kg使用较为安全,推荐使用?

曾睿峰[9](2019)在《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在小儿围术期的准确性和液体治疗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证明无创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SpHb)在小儿围术期应用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可为术前筛查和术中输血等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通过无创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持续监测术中血红蛋白的动态变化可用于研究输注液体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情况,可为临床输液提供指导。第一部分: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在小儿日间手术术前评估的应用目的:采用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用于小儿日间手术术前评估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的研究(正常范围Hb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2例拟行日间手术的小儿,记录其基本信息。试验在所有小儿做术前准备时进行。在稳定状态下,采用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检测小儿SpHb值和脉搏灌注指数PI值,同时抽取静脉血样送实验室检测相应的tHb值,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以及改良血红蛋白误差网格分析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设定tHb值9 g/dL为日间手术是否取消的阈值。结果:所有研究对象中未发现PI≤2%者,PI平均值为4.8%±2.1%。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SpHb与tHb的相关系数r=0.58(P<0.001),说明两种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无创SpHb与有创tHb差值的平均偏倚(准确性)为-0.44 g/dL,平均偏倚的标准差(精确性)为1.04 g/dL,95%一致性界限(LOA)为-2.5~1.6 g/dL,表明这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改良血红蛋白误差网格分析显示,无创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可以准确检测绝大部分数据(97%,118/122),但是无创数据集有4个“假阳性”值(无创观察值低于9 g/dL,而其相对应的有创值却高于9 g/dL),其中2例位于下部B区,1例位于A区峡部,1例位于下部C区,这4个SpHb值会对是否取消日间手术的临床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C区最严重。结论:本研究通过有创和无创两种方法对拟行日间手术的非贫血小儿的血红蛋白值的研究,发现无创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SpHb)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可以用于小儿日间手术术前评估的初筛检查,可以减少这些小儿的静脉穿刺需要。第二部分: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在小儿择期大手术术中监测的应用目的:采用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用于小儿择期大手术术中监测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的研究(低Hb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5例拟行择期大手术的小儿,记录其基本信息。记录麻醉前基准值和麻醉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以及术毕共5个时间点的SpHb值、PI值和对应的tHb值。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以及改良血红蛋白误差网格分析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设定tHb值7 g/dL为术中输血阈值。结果:共采集175对血红蛋白数据,其中8对数据因为PI<2%剔除,最后共有167对数据纳入统计分析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SpHb与tHb的相关系数r=0.92(P<0.0001),说明两种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无创SpHb与有创tHb差值的平均偏倚(准确性)为0.12 g/dL,平均偏倚的标准差(精确性)为0.75 g/dL,95%一致性界限(LOA)为-1.3~1.6g/dL,表明这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改良血红蛋白误差网格分析显示,无创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可以准确检测绝大部分数据(95%,158/167),但是无创数据集有2个“假阳性”值和7个“假阴性”值,这9个数据点均分布在A区和B区,无数据点在C区,这9个SpHb值会对是否需要术中输血的临床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都不是非常严重。结论:本研究通过有创和无创两种方法对行择期大手术、术中血红蛋白值出现降低的小儿的血红蛋白值的研究,发现无创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SpHb)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以7 g/dL为输血阈值,可以为术中输血和液体治疗提供实时准确的参考依据。第三部分: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用于小儿术中输注液体的分布与消除的研究目的:通过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SpHb)获得连续的无创Hb数据来计算和分析两个年龄组小儿(1-3岁,4-6岁)全麻下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情况。方法:共纳入28名拟行择期大手术的小儿,记录其基本信息。采用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术中持续监测SpHb,记录入手术室状态平稳时、开始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后每10分钟(直至120分钟)、手术结束时、4h共16个时间点的SpHb值、PI值、SpO2、HR以及即刻尿量。利用物质守恒定律动态分析输液产生的容量扩张过程。结果:血浆稀释变化趋势图显示,两个年龄组的血液稀释程度均有所增加,但是在试验结束时,年龄较大组(4-6岁)的稀释程度更加明显,达15%-20%,且个体差异较大。然而,两组之间的稀释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平均尿量曲线图显示年龄较大组(4-6岁)患儿产生的尿量更多,且个体差异更显着,但体内平均存留时间(MRT)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净容量的描绘图显示在输液后20分钟处出现一个转折点,此后净容量的累积速度变缓。结论:本研究是率先采用无创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SpHb)用于择期手术患儿全麻下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的容量动力学的研究,得到术中输注羟乙基淀粉后的血浆稀释曲线,发现两组(1-6岁)患儿输注羟乙基淀粉后均可产生一定的扩容效果,输注同比例的羟乙基淀粉后年龄较大组患儿的尿量产生更多排泄更快。研究证明采用无创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持续监测术中血红蛋白的动态变化来计算液体的分布和消除是可行的。此外,通过对液体输入和尿量排出的分析可以判断不同液体对小儿血容量的影响。

黄晨嘉[10](2019)在《不同剂量阿托品对学龄儿童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的预防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托品对学龄儿童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的预防作用,同时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为学龄患儿在斜视矫正术中合理应用阿托品预防眼心反射提供临床依据,并为相近年龄组患儿接受斜视矫正术时使用阿托品预防眼心反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择期全麻下斜视矫正术的学龄期斜视患儿100例,根据给予阿托品剂量不同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0例均不给予阿托品,B组30例均给予0.005mg.kg-1阿托品,C组40例均给予0.01mg.kg-1阿托品。根据给药时间不同,B组和C组又分为B1、B2组和C1、C2两个亚组。B1、C1组均为诱导时给药,B2、C2组均为手术开始前5-10分钟给药。所有患儿麻醉诱导时均经静脉顺序注射舒芬太尼0.3ug.kg-1、中长链丙泊酚2.5~3mg.kg-1和阿曲库铵0.5mg.kg-1,阿托品给予按前述方式进行,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吸入2.5%七氟烷维持麻醉深度15分钟以上开始手术。根据年龄和体重调节参数,术中维持PETCO2在27~32mmHg。待患儿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拔除气管导管。手术过程中如无特殊情况均不追加任何其他药物。本试验中气管插管的操作均由具有主治医师及其以上职称的医师操作,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观察并记录患儿入室时(TO)、插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5min(T3)、10min(T4)、15min(T5)、手术结束(T6)以及拔管时的生命体征,SpO2和MAP,记录麻醉开始时间、给药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现眼心反射的次数,最低心率,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际观察例数共100例,其中男性患儿为46例,女性患儿为54例。五组患儿在性别、体重、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点,心率的改变用正态分布进行方差分析(ANOVA),心率基线值、最低HR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除T0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时间点,T1、T2、T3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儿眼心反射(OCR)发生率不同,以未预防性使用阿托品组发生率为高,使用阿托品组均未出现严重的心动过速。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数据的改变用重复资料ANOVA分析,组间除T0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P<0.05,有统计学意义。C1组HR增快百分比明显大于A、B1、B2、C2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给药剂量为0.005mg/kg比0.01mg/kg术中心率更稳定。组间比较,B1和B2、C1和C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诱导时给药相比,术前5-10分钟静脉注射给药心率波动更小。术前五组A、B1、B2、C1、C2在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采用重复ANOVA分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时间<1h的学龄期患儿斜视矫正术,预防性使用阿托品可以降低眼心反射的发生率,术前5-10分钟静脉注射给药比诱导时给药对插管时心率影响更小,给药剂量为0.005mg.kg-1比0.01mg.kg-1术中心率更稳定。

二、小儿全麻期间体温的变化及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全麻期间体温的变化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结直肠癌相关背景
        1.2.2 腹腔镜手术
        1.2.3 苏醒期躁动
        1.2.4 精细化理念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现状
    1.6 相关名词
    1.7 数据处理
    1.8 技术路线图
    1.9 创新之处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选择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工具
    2.3 伦理问题
    2.4 干预方法
        2.4.1 常规护理对照组
        2.4.2 精细化护理干预组
    2.5 观察指标
    2.6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3.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结果分析
        3.2.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分析
        3.2.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分析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组内比较结果分析
        3.3.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的组内比较结果分析
    3.4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结果分析
        3.4.1 干预后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分析
        3.4.2 干预后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的心率分析
        3.4.3 干预后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的呼吸分析
        3.4.4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分析
        3.4.5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分析
        3.4.6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分析
        3.4.7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分析
4 讨论
    4.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4.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结果比较
        4.2.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比较
        4.2.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比较
    4.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组内比较结果
        4.3.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的组内比较结果
    4.4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结果比较
        4.4.1 干预后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4.4.2 干预后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的心率比较
        4.4.3 干预后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的呼吸比较
        4.4.4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比较
        4.4.5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比较
        4.4.6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比较
        4.4.7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比较
5 结论
    5.1 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概述
    5.2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麻醉期生命体征的影响
    5.3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5.4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5.5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
    5.6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效果
6 总结
    6.1 小结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患儿围术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围术期低体温概述
        1.2 预防患儿围术期低体温的重要性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患儿心脏手术循环辅助后低体温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方法
        2.2 体温监测方法
        2.3 评价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2.5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心脏手术患儿循环辅助后低体温发生率
        3.2 心脏手术患儿循环辅助后低体温单因素分析结果
        3.3 学龄前心脏手术患儿循环辅助后低体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 研究讨论
        4.1 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与低温手术治疗
        4.2 影响心脏手术患儿循环辅助后发生低体温因素分析
        4.2.1 开胸前体温及体外循环结束时体温影响
        4.2.2 输液量及输入血制品影响
        4.2.3 术后低体温的其他影响因素
        4.3 预防心脏手术患儿循环辅助后发生低体温建议
    5 研究结论
第三章 加温装置联合动态调控预防患儿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应用
    1 研究对象
        1.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随机分组方法
        2.3 干预方法
        2.3.1 对照组
        2.3.2 观察组
        2.4 测量工具及评价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儿围术期各时间点核心体温比较
        3.3 两组患儿术中发生低体温及体温过高情况
        3.4 两组患儿各时间点心率比较
        3.5 两组麻醉苏醒期情况比较
        3.6 两组患儿术后体温、术后平均住院时长比较
    4 研究讨论
        4.1 两组核心体温在手术初期呈下降趋势
        4.2 加温装置联合动态调控对患儿体温影响
        4.3 加温装置联合动态调控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4.4 加温装置联合动态调控术后体温及并发症
    5 研究结论
本研究总结
    1.1 主要研究结论
    1.2 研究创新之处
    1.3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婴幼儿术中体温变化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手术患儿信息资料表

(3)加速康复外科在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围麻醉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1.五组患儿一般情况的比较
    2.五组患儿术后各时点生命体征的比较
    3.五组患儿术后康复指标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麻醉管理在加速康复外科策略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成果

(4)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对儿童隐匿型阴茎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器械耗材和设备
    2.3 主要药品和实验试剂
    2.4 研究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患儿一般资料
    3.2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3.3 两组患儿出入量的比较
    3.4 两组患儿镇静镇痛药量和拔管时间的比较
    3.5 两组患儿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和FLACC疼痛评分的比较
    3.6 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儿童隐匿型阴茎的手术治疗
    4.2 隐匿型阴茎手术围术期麻醉镇痛管理要点
    4.3 苏醒期躁动的防治
    4.4 酮咯酸氨丁三醇预处理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加温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患儿体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患者准备
        1.3 器具准备
    2 实验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术前准备
        2.3 麻醉方法及体温监测
        2.4 观察指标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三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2 三组患儿手术中体温变化比较
    3 三组患儿手术中心率变化比较
    4 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5 三组患儿EDIN评分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体温的生理调节
    2 体温的监测
    3 腹腔镜手术研究
    4 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
    5 小儿腹腔镜手术体温下降的因素
    6 低体温的危害
    7 保温措施进展
    8 结语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母亲录音唤醒对儿童全身麻醉苏醒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身麻醉苏醒期相关研究概况
        1.1.2 苏醒期躁动概况
        1.1.3 儿童苏醒期躁动的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试验设计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4 样本量的估计
    2.5 随机分组方法
    2.6 分配隐藏和盲法实施
    2.7 录音文件的制作
    2.8 干预过程
    2.9 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
    2.10 测量工具
        2.10.1 一般资料
        2.10.2 儿童麻醉躁动量表
        2.10.3 父母分离焦虑量表
        2.10.4 FLACC疼痛评估量表
        2.10.5 其他测量工具
        2.10.6 患儿拔除气管插管评判标准
        2.10.7 Steward苏醒评分
    2.11 统计学方法
    2.12 质量控制
    2.13 伦理原则
    2.1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主要结局
        3.2.1 苏醒期躁动的严重程度
        3.2.2 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3.3 次要结局
        3.3.1 FLACC疼痛评分比较
        3.3.2 生命体征比较
        3.3.3 苏醒期阶段时长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母亲录音唤醒对苏醒期躁动的干预效果分析
    4.2 母亲录音唤醒对生命体征影响的分析
    4.3 母亲录音唤醒对苏醒阶段时长影响的分析
    4.4 母亲录音唤醒对疼痛的影响
    4.5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型与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页
作者简介
致谢

(7)麻醉恢复期父母陪伴对患儿苏醒质量及父母焦虑程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非药物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2.1 小儿麻醉恢复期躁动的机制
    2.2 小儿麻醉恢复期躁动的诱因
    2.3 小儿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危害
    2.4 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措施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干预内容
    3.4 质量控制
    3.5 伦理考虑
    3.6 资料收集与录入
    3.7 统计分析方法
    3.8 技术路线图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4.2 患儿家长一般资料的比较
    4.3 患儿临床数据的比较
    4.4 患儿术后苏醒、躁动及疼痛评分的比较
    4.5 两组患儿家长焦虑程度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患儿及家长的一般资料分析
    5.2 父母陪护对患儿临床症状的影响
    5.3 父母陪伴对患儿苏醒程度的干预效果分析
    5.4 父母陪伴对患儿术后躁动干预效果分析
    5.5 父母陪伴对患儿术后疼痛的干预效果分析
    5.6 父母陪伴对父母焦虑程度的干预效果分析
    5.7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第6章 结论
第7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7.1 本研究的创新性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8)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躁动的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操作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评分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2.2 各时间点生命体征比较
    2.3 T4时间点各组躁动?疼痛?镇静评分两两比较
    2.4 阿托品使用情况
    2.5 PACU期间镇痛药的追加情况
    2.6 PACU停留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2.7 术后患者寒颤情况
3 讨论
    3.1 术后躁动对患者的影响
    3.2 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患者生理、心理状况的影响
    3.3 全麻下腹腔镜术后躁动的原因
    3.4 手术影响
4 DEX对躁动的影响
    4.1 DEX作用机理
    4.2 DEX较其他药物的优越性
    4.3 在寒颤方面的影响
    4.4 不同剂量的研究
5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主要英文缩略词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各类麻醉中的应用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在小儿围术期的准确性和液体治疗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在小儿日间手术术前评估的应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在小儿择期大手术术中监测的应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用于小儿术中输注液体的分布与消除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液体输注的容量动力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不同剂量阿托品对学龄儿童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的预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创新性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小儿全麻期间体温的变化及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应用研究[D]. 周荣.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患儿围术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研究[D]. 张宇彤.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3]加速康复外科在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围麻醉期的应用研究[D]. 郑晓霞. 汕头大学, 2021(02)
  • [4]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对儿童隐匿型阴茎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D]. 吴少坪. 汕头大学, 2020(02)
  • [5]加温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患儿体温的影响[D]. 肖文. 青岛大学, 2020(01)
  • [6]母亲录音唤醒对儿童全身麻醉苏醒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D]. 王伟. 吉林大学, 2020(08)
  • [7]麻醉恢复期父母陪伴对患儿苏醒质量及父母焦虑程度的研究[D]. 海容. 长江大学, 2020(04)
  • [8]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躁动的观察研究[D]. 曾慧.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脉搏血红蛋白监测仪在小儿围术期的准确性和液体治疗的应用研究[D]. 曾睿峰. 苏州大学, 2019(07)
  • [10]不同剂量阿托品对学龄儿童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的预防作用[D]. 黄晨嘉.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标签:;  ;  ;  

儿童全身麻醉时体温的变化及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