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照临床研究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照临床研究

一、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凌云[1](2021)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固尔苏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O2升高、PCO2下降,且观察组PO2比对照组高,PCO2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效果佳,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熊若男[2](2021)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Fi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同步间歇指令机械治疗效果。

廖佩婵[3](2021)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分析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5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的患儿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吸入氧气浓度均改善,且观察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吸入氧气浓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24(96.00)高于对照组17(68.00),χ2=4.87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47,P<0.05。结论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确切。

李庆宏,刘建利[4](2021)在《常频呼吸机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常频呼吸机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通过常规方法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通过常频呼吸机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监测指标[心率(HR)、呼吸率(RR)、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呼吸力学指标情况[气道峰压正常值(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吸气阻力(Rins)、胸肺动态顺应性(Csat)、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气胸、慢性肺部疾病、脑室内出血)。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5);观察组患儿的HR、RR、PO2、PC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Ppeak、Pmean、Rins、Csat、VT、MV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3%)优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通过常频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监测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减少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张茂允,孟祥敏[5](2021)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某医院NICU住院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胸片恢复正常、氧疗及上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高频振荡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氧疗、胸片恢复正常及上机时间,促进患儿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耿培宏[6](2021)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沈阳积水潭医院出生且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21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常频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1 d时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百分比(FiO2)、氧合指数(OI)]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pH值、PaCO2、FiO2、O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时,观察组患儿的PaO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2、FiO2、OI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促进患儿恢复,且并发症发生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张亚维,王颍源,金娟,李明超[7](2021)在《猪肺磷脂注射液气管内滴入+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联合NHFOV或NCPAP应用于早产儿RDS的效果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猪肺磷脂注射液气管内滴入+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联合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入院后,两组患儿均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气管内滴入+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拔除气管插管后,观察组实施NHFOV,对照组实施NCPAP。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点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水平、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两组的SP-D、AQP-5水平和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观察组的SP-D、AQP-5水平及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0~T4时,两组的SP-D、AQP-5水平及PaO2呈升高趋势,PaCO2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气管内滴入+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联合NHFOV应用于早产儿RDS的效果显着,可有效降低SP-D、AQP-5水平,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郭梅,王奇伟,刘鼎立,王磊[8](2021)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采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能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是否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次数。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7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无创高频(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NHFV)组36例和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CPAP)组38例,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72 h的动脉血中含氧量、并发症发生率、使用呼吸机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给予相应的呼吸支持后12、24、48、72 h, NHFV组血氧分压(PO2)、肺泡动脉氧分压(A/APO2)、血氧饱和度(SaO2)均高于NCPAP组,PaCO2[(48.44±0.33)mm Hg(1 mm Hg=0.133 kPa)、(44.41±0.24)mm Hg、(40.49±0.29)mm Hg、(35.54±0.25)mm Hg)]均低于NCPAP组(均P<0.05)。2组患儿均治愈出院,相关并发症如漏气、持续性肺部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变、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FV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创高频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相比,可以显着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CO2滞留,提高氧合指数,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贾耀丽,赵惯军,张矿召[9](2021)在《不同通气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低体质量早产儿拔管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低体质量早产儿拔管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低体质量早产儿RDS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治疗。对比两组通气指标与无创呼吸支持治疗前(T1)、治疗24 h(T2)、治疗72 h(T3)时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72 h内撤机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比较,P>0.05;T2、T3时点,两组PaO2水平不断升高,PaCO2水平不断降低,且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两组时点、组间、时点与组间交互比较,P<0.05;观察组72 h内撤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频繁呼吸暂停、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鼻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体质量早产儿RDS患儿拔管撤机后,应用NIPPV、nHFOV治疗均可有效改善患儿通气状态,安全性相当,但nHFOV可更快恢复患儿血气状况,并提高72 h内撤机率。

冯俊芳[10](2021)在《分析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为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实施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的近远期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该院接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70例患儿,按照抽签法均分样本为高频振荡组和间歇指令组,间歇指令组选择间歇指令通气法,高频振荡组选择高频振荡通气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1年复发率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以及临床指标情况。结果高频振荡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着高于间歇指令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6,P=0.003);高频振荡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71%)明显低于间歇指令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6,P=0.011);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数据指标十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频振荡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数据指标均优于间歇指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振荡组氧疗时间、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间歇指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振荡组出院后1年的复发率(22.85%)低于间歇指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应用于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临床治疗中,高频振荡通气法的治疗效果更佳,产生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复发率更低可以明显改善血气指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2)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吸入氧气浓度比较
    2.2 总有效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4)常频呼吸机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儿临床监测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儿呼吸力学指标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5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5)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护理方法
        1.2.3 全面监护
        1.2.4 加强呼吸道管理
        1.2.5 体位护理
        1.2.6 安全管理
        1.2.7 PS应用的护理配合
        1.2.8 病情观察
        1.2.9 VAP的预防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6)肺表面活性物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 d时动脉血气指标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7)猪肺磷脂注射液气管内滴入+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联合NHFOV或NCPAP应用于早产儿RDS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血清SP-D、AQP-5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8)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通气方式
        1.2.2.1 NHFV模式
        1.2.2.2 NCPAP模式
        1.2.3 胸片诊断
        1.2.4 判断标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儿PO2、PaCO2、A/APO2、SaO2比较
    2.2 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2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4 胸片诊断比较
        2.4.1 肺野透明度
        2.4.2 水平和心影条件
        2.4.3 支气管充气征
        2.4.4 其他并发症
3 讨 论

(10)分析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2.5 对比复发情况
3 讨论

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高凌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23)
  • [2]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效果[J]. 熊若男. 中国民康医学, 2021(23)
  • [3]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 廖佩婵. 智慧健康, 2021(30)
  • [4]常频呼吸机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临床效果分析[J]. 李庆宏,刘建利. 世界复合医学, 2021(10)
  • [5]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效果分析[J]. 张茂允,孟祥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10)
  • [6]肺表面活性物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 耿培宏.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7)
  • [7]猪肺磷脂注射液气管内滴入+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联合NHFOV或NCPAP应用于早产儿RDS的效果比较[J]. 张亚维,王颍源,金娟,李明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27)
  • [8]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 郭梅,王奇伟,刘鼎立,王磊. 中华全科医学, 2021(09)
  • [9]不同通气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低体质量早产儿拔管撤机后的应用效果比较[J]. 贾耀丽,赵惯军,张矿召. 中国实用医刊, 2021(12)
  • [10]分析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效果[J]. 冯俊芳. 系统医学, 2021(11)

标签:;  ;  ;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照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