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德法并举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略论德法并举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一、浅论德法并举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旭[1](2022)在《探究传统礼治文化对当代乡村治理的借鉴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传统治国理论以礼治文化为基础,礼治文化以道德约束为核心。在我国,礼治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基因,同时在我国乡村地区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当今德治模式与我国传统礼治有诸多相通之处,同时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实际情况以及法治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德治模式在当前我国乡村治理具有较强社会需求,应该充分发挥道德约束对乡村治理的促进作用,积极推进国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实现"德法并举",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陈成玉[2](2021)在《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提出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提升人们道德水平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道德建设,从毛泽东“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等道德原则要求的提出,到邓小平“四有新人”、江泽民“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及胡锦涛“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习近平“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无不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道德建设极大地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成效,如果不能抓好道德建设或背离其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他建设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次谈到道德建设,并以“引领”“支撑”“保证”等词语形容道德,凸显了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本论文以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为主题,以道德建设为主线,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文本研究与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为什么要对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进行研究”“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有哪些内容、特色及价值”“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等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论述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从现实境遇、理论基础及形成脉络三个方面展开,其中,现实境遇主要包括思想领域各种社会思潮和错误论调的泛起、资产阶级道德的不断渗透和侵袭、中华传统美德遭受冲击及各种道德问题的出现;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理论、列宁的社会主义道德学说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理论;而其形成脉络可作萌芽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的大致划分。其次,阐述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架构。该部分从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四个方面的论述展开,不仅系统回答了当前要对哪些道德予以加强建设及为什么要对其加强建设等问题,而且对四个主要方面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进行了阐释。再次,对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与本质要求进行提炼总结。就理论特色而言,该重要论述呈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广泛性和层次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以及思维系统化、内容大众化、方式生活化、视野国际化等鲜明特色;在本质要求上,“四个要求、三个理念、四个指向”贯穿该重要论述的始终,为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落实提供了原则指向。复次,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贡献和价值意蕴。从重要贡献来看,该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实践指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就价值意蕴看,该重要论述不仅蕴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价值标准,而且体现出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为建立健全新时代道德建设评价标准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最后,就如何践行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展开探讨。这部分重点阐述新时代贯彻落实该重要论述的主要路径,具体从加强理想信念建设、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抓住“最大公约数”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如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及论调、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遵循“双创”原则方针、加强道德教育引导、提升德法合治能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及发挥制度保障作用,等等。

赵传海[3](2021)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道德底蕴》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中国语境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深厚的道德底蕴。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道德底蕴,集中体现在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德才兼备的法治队伍,营造崇德向善的法治环境等系列重大论断上。实施良法善治,弘扬美德义行,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神髓。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的道德底蕴。

贾真[4](2021)在《论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路径》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首先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法治意识",培养公民法治意识已经成为关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首要问题。根据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经验及借鉴西方国家进行法治建设的教训,结合我国政治体制结构特点,把握意识生成规律,确定公民法治意识培养路径。

肖群忠[5](2021)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全新的历史认识高度,这首先要求我们要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其作为推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价值引领。这些核心价值理念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义利统一的价值原则;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而社会秩序整合与政治治理的精神原则则主要是:仁义为本的立人之道;恭敬谦让的礼仪之邦;权责统一的现代精神;德法并举的治国方略。对主体修养与安身立命的精神滋养同样体现为:理想信仰的崇高追求;崇德向善的君子人格;修身为本的主体实践;心安身健的幸福人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必然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与强大精神动力。

李煜[6](2021)在《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理论探赜》文中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中外历史上主流的两大治国方略,二者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法治与德治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新时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党在深刻总结中国传统的治国理政经验,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批判借鉴西方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治国方略。基于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关系,新时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应从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运用,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双向实践等路径出发,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肖金明,白玉荣[7](2021)在《新时代中国法治的理念和形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中国法治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由复兴法治理念引领,以复合法治形态呈现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新常态。复兴法治理念就是聚焦民族复兴目标,面向实现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急需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和法治需求,推进党内法治、国家法治和社会法治合成全面依法治国的完整实践体系,协调推进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法治理念。复合法治形态则以复兴法治理念为引领,坚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同构法治,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推进常态法治与应急法治同塑法治,公法制度与私法制度同筑法治;坚持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复兴法治理念实践与复合法治形态发展将带来中国法学的历史性变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的主线。

李志强[8](2021)在《历史发展、理论辩难与实践聚焦:论当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之路》文中指出当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之路是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对其进行解读,"礼法合治"是我国古代治国理政思想及实践的核心内容,提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之治国方略的历程,既是对上述传统的继承,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遵循;从理论辩难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要说明作为社会规范的法律与道德在现象上和本质上的规定及要求,作为治理手段的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及其地位,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法德互彰的意义;从实践聚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要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发挥法律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中的作用,促进法律与道德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共同发力。

孙晓梅[9](2021)在《先秦儒家德刑观及其现实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崔守滨[10](2021)在《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认为

二、浅论德法并举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德法并举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1)探究传统礼治文化对当代乡村治理的借鉴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礼治的概念界定
2 乡村治理现状及对德治模式的需求
    2.1 当前乡村治理现状
    2.2 对德治模式的需求
3 德治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1 德治模式的可行性
        3.1.1 历史文化悠久
        3.1.2 乡村基础深厚
    3.2 德治模式的必要性
        3.2.1 道德自身优势
        3.2.2 法治自身局限性
        3.2.3 乡村治理的要求
4 德治模式的展望
    4.1 德治模式的局限
    4.2 德法并举,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2)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理想信念
        (二)爱国主义
        (三)中华传统美德
        (四)社会主义道德
        (五)道德建设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境遇
        一、思想领域各种社会思潮和错误论调的泛起
        二、资产阶级道德的渗透和侵袭
        三、中华传统美德遭受冲击及各种道德问题的出现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理论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道德学说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理论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脉络
        一、萌芽阶段:十八大以前
        二、初步形成阶段:十八大至十九大
        三、发展阶段:十九大之后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构架
    第一节 理想信念:道德建设的“定盘星”
        一、将“理想信念”提升到“精神之钙”“总开关”的战略高度
        二、赋予理想信念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三、将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国梦”相结合
        四、提出理想信念的客观衡量标准
    第二节 爱国主义:道德建设的“主旋律”
        一、爱国主义的本质体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二、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之外兼具“人类关怀”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
    第三节 中华传统美德:道德建设的“精神根脉”
        一、将中华传统美德当成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二、拓展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
        三、形塑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四、“双创”:中华传统美德继承弘扬的原则方针
    第四节 社会主义道德:道德建设的“重要工程”
        一、将社会主义道德提升至“兴国立人”的战略位置
        二、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德法并举提升社会主义道德水平
        四、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和本质要求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
        一、基本特征:“四个统一”
        (一)民族性和时代性统一
        (二)广泛性和层次性统一
        (三)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
        (四)继承性和创新性统一
        二、鲜明特色:“四化”
        (一)思维系统化
        (二)内容大众化
        (三)方式生活化
        (四)视野国际化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本质要求
        一、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四个要求”
        (一)坚持对中华传统美德批判地继承弘扬是基本要求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核心要求
        (三)占领网络道德建设新阵地、提升道德传播能力是重要要求
        (四)加强党对道德建设的领导是根本要求
        二、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三个理念”
        (一)“最大公约数”理念
        (二)“协同育人”理念
        (三)“弘扬正能量”理念
        三、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四个指向”
        (一)加强顶层规划,明确道德建设的战略地位
        (二)强调全方位,科学谋划推进创新
        (三)关注多层次,循序渐进提升育人实效
        (四)注重宽领域,各战线多场域协同发力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贡献和价值意蕴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道德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二)对中国共产党道德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二、新时代推进道德建设的实践指南
        (一)深化了党对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
        (二)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念
        (三)揭开了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新篇章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有力保障
        (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道路指引
        (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支撑
        (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力量泉源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一、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价值标准
        (一)人民对美好道德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二)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体
        (三)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工作的最终评判者
        二、蕴含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
        (一)强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二)体现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
        三、蕴含道德建设实效性的价值评判标准
        (一)蕴含了对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评判标准
        (二)体现了领导干部的政德标准
        (三)包含了教师的师德标准
        (四)强调了青少年的道德标准
第五章 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路径
    第一节 加强理想信念建设,把握道德建设的方向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学习
        二、加强对理想信念渺茫论、共产主义过时论等思潮的批判力度
        三、区分对象进行有层次有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
        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中践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第二节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推进道德建设深入发展
        一、教育引导人民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历史和文化
        二、通过“两个共同体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三、抓住重点对象并注重发挥仪式礼仪的爱国育人作用
        四、疏堵结合营造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赋予道德建设以深厚的精神滋养
        一、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在遵循“双创”方针下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继承弘扬
        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弘扬
        四、以家庭美德建设和世界美德传播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弘扬
    第四节 抓住“最大公约数”,增强道德建设的践行成效
        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以个人品德建设为重要着力点开启公民道德建设新征程
        三、注重发挥重点阵地和群体的道德育人作用
        四、在国家治理中推动法治和德治协同发展、相得益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道德底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的道德意蕴
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道德取向
三、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道德追求
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的道德要求
五、营造崇德向善法治环境的道德指归

(4)论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大普法教育,提升公民法治认知
    (一)突出公民法治主体意识培养
    (二)把国家模式和社会自发性模式结合起来
    (三)区分不同群体、层次组织
二、严格法治实践,增强公民法治信心
三、营造法治氛围,推进公民认知内化
    (一)加大法制宣传
    (二)要树立好典型
    (三)要德法同宣
四、完善制度机制,保证培养有效落实
    (一)领导机制
    (二)评估机制
    (三)监督机制
    (四)奖惩机制

(5)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理念
    1.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2. 义利统一的价值原则
    3. 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
    4. 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
二、社会秩序整合与政治治理的精神原则
    1. 仁义为本的立人之道
    2. 恭敬谦让的礼仪之邦
    3. 权责统一的现代精神
    4. 德法并举的治国方略
三、主体修养与安身立命的精神滋养
    1. 理想信仰的崇高追求
    2. 崇德向善的君子人格
    3. 修身为本的主体实践
    4. 心安身健的幸福人生

(6)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理论探赜(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理论基础
    (一)历史传承:中国传统法治和德治思想
    (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与德治思想
        1.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与德治思想
        2. 中国共产党人的法治与德治思想
    (三)批判借鉴:西方法治和德治思想
二、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逻辑分析
    (一)德法并举历史传统的承继
    (二)德法辩证统一关系的本质要求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路径方法
    (一)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
    (二)坚持法治手段和德治手段的辩证运用
    (三)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双向实践

(7)新时代中国法治的理念和形态(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治转型升级
    (一)新时期肇始的法治
    (二)新阶段转型的法治
    (三)新时代升级的法治
二、复兴法治理念
    (一)聚焦一个目标
    (二)侧重两个维度
    (三)拓展三条战线
    (四)重塑“四个全面”
    (五)融入“五位一体”
三、复合法治形态
    (一)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同构法治
    (二)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三)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四)常态法治与应急法治同构法治
    (五)公法制度与私法制度共筑法治
    (六)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
四、法学创新发展

(8)历史发展、理论辩难与实践聚焦:论当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发展中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之路
    (一)“礼法合治”是传统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二)当代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历程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之路凸显中国特色
二、理论辩难中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之路
    (一)作为社会规范的法律与道德
    (二)作为治理手段的法治和德治
    (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德互彰
三、实践聚焦中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之路
    (一)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
    (二)发挥法律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中的作用
    (三)促进法律与道德在国家治理进程中共同发力

四、浅论德法并举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究传统礼治文化对当代乡村治理的借鉴意义[J]. 王晨旭. 衡水学院学报, 2022(01)
  • [2]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D]. 陈成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道德底蕴[J]. 赵传海.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1(06)
  • [4]论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路径[J]. 贾真.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1(17)
  • [5]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J]. 肖群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1(05)
  • [6]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理论探赜[J]. 李煜. 新经济, 2021(09)
  • [7]新时代中国法治的理念和形态[J]. 肖金明,白玉荣. 法学论坛, 2021(05)
  • [8]历史发展、理论辩难与实践聚焦:论当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之路[J]. 李志强. 社会主义研究, 2021(04)
  • [9]先秦儒家德刑观及其现实价值研究[D]. 孙晓梅.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10]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研究[D]. 崔守滨.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略论德法并举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