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积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可积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一、可集成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鲁强[1](2021)在《基于BfP的智能喷杆喷雾机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植物保护作业在农林业生产过程中,对植物病虫草害的预防与整治、保障农林产品的丰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喷杆喷雾机是重要的植物保护机具之一,因其可以高效、大面积进行喷雾植保作业而被广泛的应用,一直是国内外植保机械研究的热点,其结构与性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与完善。然而,随着农林产品的多元化发展,现有的喷杆喷雾机只针对大田作物进行常规参数的植保作业,难以通过自身的变形来适应多种植物培育形式的农林植保需求。与此同时,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特别是人工智能发展对智能农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国家在对智能农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喷杆喷雾机的研究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市场越来越需要能够根据大田、篱架、林木等作物形态来调节姿态、并进行处方施药的智能喷杆喷雾机。因此,寻求一种在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实现喷杆喷雾机的多功能及智能化,并满足绿色制造要求的智能喷杆喷雾机,逐渐成为喷杆喷雾机的发展趋势。智能喷杆喷雾机应可通过自身软/硬件模块的重构,来实现适应不同作业环境与对象的精准、变量施药/肥作业,通过强调对喷杆喷雾机企业现有资源的重用与优化配置来适应绿色制造的要求,在实现降低产品总成本,提升产品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品始于设计,为发挥产品优势,实现绿色制造目标,开展智能喷杆喷雾机整机设计过程研究,引导资源的重用与优化配置,适应绿色制造要求,进而形成智能喷杆喷雾机绿色设计方法,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智能农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Brownfield Process是以Design Research Methodology为指导,研究面向模块化产品族的、以大批量定制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方法,该方法注重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复利用,继承了Design Research Methodology的科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本文在以可重构理论、模块化技术与标准化技术为理论基础,明晰了智能喷杆喷雾机的内涵、特点与组成模块。以智能喷杆喷雾机内涵与特点为基础,对利用Brownfield Process设计智能喷杆喷雾机进行适用性分析。在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公理化设计作为设计过程的主要优化支撑理论,以关键路线法与ECRS法为辅助优化理论,对Brownfield Process开展优化研究工作,进而形成适应智能喷杆喷雾机设计开发要求的Preferable Brownfield Process设计过程,并对Preferable Brownfield Process各部分的确立,及各部分之间的沟通机理展开了研究。以智能喷杆喷雾机构成模块为基础,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各组成模块之间的关系构建模型,以分析其系统层次结构。运用系统动力学对Brownfield Process与Preferable Brownfield Process的活动过程进行动态建模,并用Vensim PLE对动态模型进行仿真以分析其差异。运用Visual Studio2017与Creo4.0以智能喷杆喷雾机多级递阶有向结构为理论指导,开发产品设计引导过程;以Preferable Brownfield Process为理论指导,进行产品数据系统的开发,进而形成初步的开发设计平台,并对智能喷杆喷雾机控制策略进行简要分析。最后,运用Brownfield Process的Business Impact Analysis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智能喷杆喷雾评价指标体系。在明晰一般喷杆喷雾机的机构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喷杆喷雾机与喷杆喷雾机的差异性分析,智能喷杆喷雾机应具有为企业获得基于时间、质量与成本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有效适应多种地理环境进行施药作业,提升农药利用率并降低农药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实现对多种培育形式的农作物进行施药作业,通过对模块的革新、替换等手段延长产品生命周期,通过开放体系结构实现模块的拓展与升级,通过共享经济的调节,降低农民使用产品的经济负担,帮助农民减负等一系列竞争优势。通过Brownfield Process与Preferable Brownfield Process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Preferable Brownfield Process较Brownfield Process更适合智能喷杆喷雾机可重构系统的开发设计。与Brownfield Process相比,Preferable Brownfield Process设计效率提升约40%,人员培训时间可节省约50%。Preferable Brownfield Process设计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为Preferable Brownfield Process适应不同的设计环境及优化提供了一种方法与思路。本文以智能喷杆喷雾机喷杆模块为例说明了Preferable Brownfield Process设计过程,并展示了研发的开发设计平台对设计过程的促进作用,以多功能变喷杆喷雾机为评价对象说明了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实用性与有效性。论文的研究丰富了喷杆喷雾机整机设计的理论体系,发展了Brownfield Process理论及其应用领域,进而形成了适于智能喷杆喷雾机可重构模块化设计的P-BfP绿色设计方法,探索开发了智能喷杆喷雾机的快速重构绿色设计平台,构建了智能喷杆喷雾机可重构性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指导智能喷杆喷雾机以及相似于智能喷杆喷雾机可重构的产品进行快速开发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魏小宁[2](2020)在《基于ISM的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搭设式钢管支架具有通用性强、施工方便、整体刚度好、承载能力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在高净空、大跨度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然而,由于目前工程建造过程中搭设式钢管支架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技术,使得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鉴于此,本文将解释结构模型(ISM)应用到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体系中,考虑钢管支架安全管理隐患的重大危险因素的影响,建立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事故佐证和德尔菲法,确定了事故隐患清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钢管支架事故隐患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设计、材料、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环境五个方面的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指标体系,为下文建立安全管理模型奠定了基础。其次,基于德尔菲法,确定了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各指标的相关性,结合ISM技术理论,构建了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的解释结构模型,进而把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形成三阶层次结构的因素梯级:搭建钢管支架,即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的根本因素;构件数量情况和生态环境是其直接因素;其余的因素为间接因素,为预防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基于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解释结构模型,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以筒仓漏斗钢管支架为例,对筒仓漏斗钢管支架安全管理隐患进行模糊综合评判与分析,得出筒仓漏斗案例在钢管支架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验证了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解释结构模型在钢管支架安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为该类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方法提供一定指导。

熊尧,李弼程,王子玥[3](2020)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舆论引导效果评估》文中认为[目的/意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监测与引导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针对具体舆论事件主体的定量引导效果评估的研究较少。网络舆论引导的目的就是,降低网络舆论对事件主体的威胁指数,因此,可以利用威胁指数的变化值来评估引导方法的优劣。[方法/过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舆论引导效果评估方法。首先,构建网络舆论威胁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权重;其次,对网络舆论态势指标进行威胁等级模糊化,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合成威胁等级模糊集;然后,对威胁等级模糊集解模糊化,得到网络舆论对事件主体的威胁指数;最后,利用网络舆论引导前后威胁指数的变化量评估引导效果。[结果/结论]从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对舆论引导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估,完全吻合经验判断。

郑晓飞[4](2020)在《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商履约评价研究 ——以河南MM地产公司Y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行之有效的履约评价能够更好地帮助地产企业正确、科学地对承包商履约进行评价、选择优质的承包商。履约评价在地产企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作为地产项目重要的承包商——施工总承包商,对其履约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的履约评价存在诸多问题,特别表现在评价指标选择不科学、不具代表性,评价指标权重依赖主要领导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履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设置不合理且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受考核者的主观影响比较大,难以保证履约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对履约评价相关理论进行概述,立足地产公司的角度,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筛选初步履约评价指标。然后,编制李克特5级量表并通过两轮德尔菲问卷调研,结合专家意见最终确定23项评价指标。同时,运用SPSS25数据处理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并通过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3项指标数据进行信息浓缩,形成6个概括性指标即一级指标,并对6个一级指标加以命名。最终构建本文履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常用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和履约评价方法发现,粗糙集理论客观性强,可定量评价不确定信息,在指标权重配置上可解释性强。但粗糙集配置权重存在区分度不明显的缺陷,往往出现评价指标权重相等的情况,不能很好的区分每项评价指标的重要度。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引入熵权法。熵权法据各指标信息熵的差异大小进行赋权,是一种综合考虑各指标提供的信息量配置权重的客观赋权法,且具有指标权重区分性明显的优点。但是,熵权法并未考虑整个决策表,而是孤立地计算子指标的权重,忽略了子级指标与父级指标间的联系。鉴于粗糙集和熵权法两种方法的特点,本着优势互补的思想将这两种方法结合,确保评价指标权重配置的可解释性和区分度。另外,履约评价是一个层次复杂的多目标综合评价过程,整个评价过程呈现模糊性特点。模糊综合评价在不完全信息评价中有良好的应用,而且能够把定性评价问题转化为定量评价问题,综合考虑各个因素间联系、影响,很好地解决模糊以及各种非确定性问题,从而实现对事物的客观综合评价,鉴于此本文履约评价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最后,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履约评价体系进行运用和验证,并提出了履约评价的进一步建议。本文通过科学的方法选取和确定履约评价指标,运用客观、合理的方法配置履约评价指标的权重,选用有效的履约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最终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商履约评价体系,并将该履约评价体系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本文可以为地产企业和相关企业在履约评价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舒梦迪[5](2020)在《多能互补条件下分布式能源投资效益分析及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实现不同能源间的优势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问题,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项目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实现多能互补已经成为我国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多能互补的分布式发电项目走向规模化,投资额度和投资效益成为项目能否有效运作的关键因素,项目投资方式和商业模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考虑到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的关键技术成本还没有下降到具有竞争力的水平,设备成本依然较高,在整体经济性上优势不显着,其投资效益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是否能抓住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的投资效益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有效评价分析,成为投资效益提升的关键。目前我国能源投资公司多为对单一的分布式能源进行投资,对多能互补项目的投资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社会资本越来越多的进入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领域的现实发展趋势,本文对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投资效益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阅读和整理分析大量的文献、能源相关政策等基础上,本文首先对分布式能源及多能互补进行了基本概念界定和国内外发展现状梳理,总结了投资效益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优化研究的五种方法;构建了基于投资特性分析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投资效益影响因素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验证其相关关系,进行进一步筛选;基于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研究,构建了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投资效益分析指标体系及分析模型,并对Z公司投资H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案例分析;基于协同熵,对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影响投资效益的主体进行协同评价,并对H项目相关主体的协同度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投资效益优化建议。本文从经济性、环境性及社会性投资效益方面进行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投资效益评价,并以示范工程作为实例验证了投资效益评价模型及多主体协同模型的有效性,为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投资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优化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本文紧密结合了多能互补条件下的分布式能源项目探索应用这一现实背景,考虑政府侧、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多维度因素,将主成分分析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结合,利用示范项目的实际数据,对影响投资效益的因素进行筛选,结合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并基于协同熵进行协同评价,从政府、电源、电网、用户四个主体层面提出投资效益的优化策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黄达[6](2020)在《某EPC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是目前建筑行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之一,而工程总承包模式(EPC)的推广与发展为此提供了契机。首先,EPC模式的核心与智慧工地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提高效率。其次,EPC模式对设计施工的统一管理能够更合理的根据项目需求与重难点,建立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机制,包括能够制定统一的BIM应用方案、建立BIM协同工作团队等。但以往的大多数EPC项目中,并没有充分发挥EPC的优势,关键在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并未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各自的BIM实施方案、标准、管理体系和智慧工地建设体系等都是沿用以往项目的经验。这往往导致项目的智慧建设脱离需求,更没法形成合力。同时,在以往的项目中,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的综合效益是很难评估的,存在着许多无法量化的指标,如管理人员的体验感、沟通效率等;能够量化的指标之间也难以设定统一的单位,如进度和成本指标;质量和安全管理效益也无法客观计算,这与太多的因素关联和重合。本文以某高校国际校区(EPC)项目的智慧工地建设为研究对象,研究在EPC模式下,如何充分结合EPC和BIM的优势,开展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工作,并基于整个项目的效果,通过对项目管理人员和专家的会议打分,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分析法所建立的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为项目的智慧工地建设做出效益综合评价。本文EPC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工作开展如下:首先,建立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WBS结构和管理体系,确定实施目标、全过程BIM实施规划、搭建组织架构、编制BIM实施方案、制定流程管理体系;从而完成构建思路和效益评价指标确认,构建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其次,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实施,将BIM技术应用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设计阶段,包括设计方案优化、正向设计、装配式设计、多专业协调与碰撞检查、深化设计、成本控制等;第二,是施工阶段,包括质量安全管理、装配化管理、进度管理、三位场布等;第三,是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运维,包括建立CIM、竣工模型。最后,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效益评价,包括效益综合评价指标权重与评价集的确定、项目实际评分汇总分析和项目综合效益多层次模糊评价。研究发现,第一,设计主导的EPC模式对此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有优势;第二,项目前期应做好充分的需求和特征分析,根据工作内容编制WBS分解结构。根据WBS建立完整的建设体系,包括统一的目标、全过程的规划、组织架构、实施方案和流程管理体系;第三,在设计、施工、和运维准备阶段都应按照实施方案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紧紧围绕管理目标,将工作落实在实处。第四,建立评价体系对项目进行评价,最终的综合评价格计算结果为此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有59.1%的可能为优,根据模糊综合评估的一个原则,即最大隶属度为优即为可行,因此得出该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评价为优。该高校国际校区项目的工程实践证明,本次EPC项目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管理体系有利于项目智慧工地建设的实施,并且所建立效益综合评价体系能够符合项目对BIM和智慧工地建设工作的评价,对EPC项目如何基于BIM实施智慧工地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王孝通[7](2020)在《基于用户行为的视频内容质量评价和推荐算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线学习视频网站为用户提供了海量的教学视频资源。推荐算法可以帮助用户从海量的视频资源中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提高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因此,推荐算法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的热门课题。针对传统视频推荐算法中,用户观看视频过程描述不详细导致推荐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基于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视频内容质量评价和推荐算法。首先,采集用户观看视频过程中行为的发生和时间点,提取用户对所观看视频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然后,构造神经网络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判定用户对所观看视频的态度,分析用户的兴趣倾向;最后,综合用户对视频的态度和兴趣倾向对用户兴趣倾向进行聚类和相似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Top-N视频推荐。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用户观看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和个人兴趣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FBP(Fast Backward Partial)的用户观看过程描述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用户观看过程中的行为和时间点,得出快进次数、后退次数和播放时长比,用于分析用户对所观看视频的态度和个人兴趣的关系。(2)针对视频网站缺乏用户观看过程中行为分析和视频内容质量客观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视频内容质量评价算法。该算法首先采集用户观看视频过程中行为的发生和时间点,使用FBP模型对用户建模,然后构造用于判定用户对所观看视频态度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出用户观看态度,最后根据所有观看某视频的用户态度来客观评价该视频的质量。(3)针对传统视频网站对用户观看过程描述不细致导致所得用户兴趣模糊和推荐粒度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个性化视频推荐算法。该算法首先将用户行为数据预处理,运用FBP模型对用户建模,其次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判定用户对视频的态度,分析用户兴趣和观看意图,再次通过C&S模型将用户聚类,使用Jaccard系数计算用户相似度,寻找相似用户间不重叠的视频进行Top-N推荐,最后搭建教学视频网站,采集用户行为数据,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用户行为的视频推荐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评价指标下,本文算法优于传统的视频推荐算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解欢[8](2019)在《陕北大纪汗沙地治理的节水特性分析及土地质量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耕地资源受社会经济发展的竞争与挤占成为常态,对此制定了强制保住农耕用地红线的国策,在保住耕地面积的同时,还要提高土地质量。受水土流失、固废物、废水、废气排放、农药化肥大量使用、污废水灌溉等影响,土地质量下降,质量问题更为重视,2016年国家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土十条》成为土地整治的行动指南。土地整治在提高质量前提下,补充耕地面积法和坚持保面积法是开发利用沙地资源的有效探索方向。沙化土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8.38%,在毛乌素沙地农牧交错带采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已经有了大面积推广,近几年已经建成农田13.56万亩,针对这种沙地治理技术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新土壤质量、生态环境影响等,开展节水特性分析及土地质量评价对这项工作有重要的支撑和指导意义。针对陕北榆林市榆阳区大纪汗沙地开发技术及工程,综合考虑水土资源、土地质量、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以《土十条》作为沙地治理的定性评价规制与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作为土地定量评价准则,结合沙地治理措施,用评价提出改进,在沙地治理的过程化中融入效果评价流程,把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用过程化、流程化评价强化了土地质量管理,让质量评价贯穿于沙地治理过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办法诊断问题及提高质量,及时发现沙地治理改良过程中每个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问题导向,改进治理方法及措施,以期实现沙地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毛乌素沙地自然环境等条件,分析了大纪汗地区土地类型及利用情况,特别是支撑治理的水资源条件;介绍了砒砂岩与沙成土工程技术及工程实施情况,将砒砂岩与沙以1:2的比例混合形成耕作层,以及相关机井、输配水、道路等配套工程建设,说明了在这一生态脆弱区的技术推广的工程建设及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如节水及高效用水、质量保证、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利用等。(2)研究了砒砂岩与沙成土造地过程中的节水特性。就地取材的砒砂岩是天然的“保水剂”,是持水保水的重要介质,可调节土壤结构改善土地通透性;针对特殊土地,对比喷灌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研究了不同作物在节水条件下的灌溉技术;试验了不定期和换茬式轮作对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等。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让节水及高效用水落到实处。(3)依据《土十条》规定,定性分析了沙地治理过程中,在十个方面的响应程度。在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的水平下,结合当地自然与社会要素特点,生态系统也要良性循环。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从工程设计、施工、耕种、运行期和可持续利用等过程环节及方面,以生态环境质量和工程保障能力为主题分别对土地质量开展了定量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推荐了确权方法和评价方法,提出了过程评价流程及针对关键问题的主题评价。(4)采用知识可视化综合集成平台及组件化技术,建立了沙地治理工程措施及治理效果评价的质量跟踪系统。在治理过程及流程中,对设计、施工、耕种、灌溉、质量稳定、质量提高等方面,开发了过程及效果的评价流程及可视化评价过程,实现了跟踪治理工程进度及措施实施的不同阶段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方法等,对基础信息、措施应用、评价结果集成表示,在过程中强化了问题因子识别,动态适应变化条件,为措施改进和质量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姜昊[9](2019)在《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球大数据是集地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基础上的交叉融合学科方向,以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方法研究地球科学数据和信息的相关关系,从而发现地球系统圈层相互作用的知识。本文是以地球大数据为对象、以服务知识发现为目标、以信息服务方法为手段,按照数据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全生命周期模型,从数据信息内容服务和知识发现过程服务的角度出发,研究地球大数据的信息服务模型、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方法、元数据关联检索方法以及信息服务可信度评价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理论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方法,实现了数据云服务系统建设,解决了面向地球大数据知识发现的信息服务流程模型问题以及云服务系统架构问题,能够为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提供基础服务平台。构建地球大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的数据闭环、信息闭环和知识闭环及其步骤流程,根据SWOT分析研究并提出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的总体模型、方法流程和标准规范。研究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系统对专业用户、决策用户和公众用户的服务模式,以及内容处理类和过程管理类的11种服务功能。提出利用“面向服务的架构”和“综合系统架构”的混合型架构理念来设计地球大数据信息云服务系统的整体架构,采用数据库集群分类存储的方法设计系统的数据服务架构,采用微服务的方法设计系统的分析服务架构。支撑数据云服务系统的建设并作系统性能比较,结果显示该系统性能基本可满足需求,搭建方法具备性价比优势。(2)提出了一种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元数据关联模型,实现了以科学目标、应用领域和服务方向为内容关键词的关联,解决了地球大数据元数据模型的通用性和关联性的问题,能够服务于知识发现内容的检索。按照“核心元数据+内容关键词+语义映射”的思路,从“子集、实体、元素”三级层次关系,设计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属性维度、状态维度、关联维度5个子集,共16个实体和42个元素作为核心元数据模型,并制作核心元数据模型的UML图和数据字典。利用跟踪矩阵方法研究元数据的知识关联、应用关联和服务关联等关联维度的内容关键词;建立核心元数据模型与其他元数据国际标准之间的语义映射互操作。对数据云服务系统作扩展开发,实现地球大数据研究湖泊面积变化案例中数据源的检索。(3)首次提出了一种面向知识发现的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可信度评价方法,实现了数据信息内容和知识发现过程的一体化评价,解决了以全生命周期角度评价信息服务可信度的问题,能够服务于知识发现内容和过程的验证。结合数据监护概念,从数据质量、模型和信息可用性及知识满意度三个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地球大数据研究湖泊面积变化的成果为对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从数据完整性、数据准确性、数据一致性、模型可用性、模型结果可用性出发,构建1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31个二级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等级,通过模糊评价矩阵计算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作验证。

唐一鸣[10](2019)在《BJ航化公司ER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ERP系统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BJ航化公司也认知到了ERP系统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意识到ERP系统项目的成败对公司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加强ERP项目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结合,BJ航化公司ERP项目实际,综合分析评价项目存在的风险,并针对性提出风险防控建议,以最终实现BJ航化公司ERP项目的顺利推进的目的。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主要是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BJ航化公司ERP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风险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进行了权重的确定。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并结合专家打分对BJ航化公司ERP项目的风险情况进行了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大的部分,总体围绕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防控展开。其中风险识别部分主要是通过项目风险因素收集列出项目风险源清单,进而对项目筹备、企业规划、项目实施、最后筹备以及系统上线与支持五个阶段分别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部分主要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风险强度的综合评判。风险防控部分主要是结合前一部分结果针对性提出应对策略,并进一步提出风险的防范建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研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得到的项目总体风险水平S为2.8886,表明BJ航化公司ERP项目的风险处于较低风险等级,所以此工作能够如期执行,适时地对风险进行有力的监管,就可以有效地规避ERP项目风险。为了把项目风险降到最低,提出了要加强BJ航化公司ERP系统软件选型以应对二次开发的风险,加强部门协作以应对项目实施的组织风险,加强流程管理、数据风控、动态监管以应对进度和质量管理等建议。

二、可集成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集成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fP的智能喷杆喷雾机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喷杆喷雾机研究现状
        1.2.2 可重构模块化技术研究现状
        1.2.3 Brownfield Process研究现状
        1.2.4 现有喷杆喷雾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2.5 利用Brownfield Process方法进行IBS可重构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试验方案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试验方案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多功能智能喷杆喷雾机可重构框架分析
    2.1 一般喷杆喷雾机及其结构特征分析
        2.1.1 喷杆系统
        2.1.2 喷雾系统
        2.1.3 底盘系统
        2.1.4 一般喷杆喷雾机特点分析
    2.2 多功能智能变喷杆喷雾机结构特点分析
        2.2.1 智能变喷杆喷雾机功能分析
        2.2.2 智能变喷杆喷雾机特点分析
        2.2.3 现有智能变喷杆喷雾机设计方法及其局限性
    2.3 多功能智能喷杆喷雾机可重构设计思路
        2.3.1 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思路
        2.3.2 智能喷杆喷雾机模块化分析
        2.3.3 智能喷杆喷雾机可重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喷杆喷雾机及设计引导过程
    3.1 IBS可重构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3.1.1 IBS可重构系统的内涵
        3.1.2 IBS可重构系统的特征
    3.2 IBS可重构系统的ISM构建
        3.2.1 ISM实施过程
        3.2.2 基于ISM的IBS开发平台结构模型
        3.2.3 IBS结构模型的分析
    3.3 可重构IBS与一般喷杆喷雾机的比较
        3.3.1 IBS与一般喷杆喷雾机的差异
        3.3.2 可重构IBS的优势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喷杆喷雾机的P-BfP过程
    4.1 IBS的BfP设计
        4.1.1 BfP设计步骤
        4.1.2 BfP对IBS设计的适用性及其干扰分析
    4.2 IBS的P-BfP设计及实现过程
        4.2.1 IBS的P-BfP设计过程
        4.2.2 IBS的P-BfP过程实现
    4.3 P-BfP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4.3.1 SD模型构建
        4.3.2 BfP与P-BfP的SD模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喷杆喷雾机的可重构性模糊综合评价
    5.1 智能喷杆喷雾机可重构性评价指标分析
        5.1.1 BfP的BIA模型
        5.1.2 IBS可重构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5.3 有效性检验过程
    5.4 指标权值确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能喷杆喷雾机的开发平台构建与控制策略
    6.1 IBS开发平台构建的算法
    6.2 IBS设计引导过程实现
        6.2.1 IBS设计引导过程实现的理论依据
        6.2.2 IBS设计引导过程的实现流程
    6.3 IBS设计数据支持系统实现
        6.3.1 数据支持系统实现的理论依据
        6.3.2 数据支持的实现流程
    6.4 IBS控制策略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多功能变喷杆智能喷雾机P-BfP过程实现
    7.1 智能喷杆喷雾机喷杆模块P-BfP过程的实现
    7.2 喷杆模块的动态特性仿真
        7.2.1 喷杆模块的软件导入及参数设置
        7.2.2 喷杆模块的仿真分析
    7.3 多功能变喷杆智能喷雾机模糊综合评价
        7.3.1 综合评价向量的确定与评价
        7.3.2 评价结果有效性检验
    7.4 评价结果分析与优化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性结论
        8.1.1 主要研究工作
        8.1.2 创新性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1 英文缩写与参数表
附录2 仿真与开发程序图

(2)基于ISM的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搭设式钢管支架研究现状
        1.2.2 钢管支架安全指标研究现状
        1.2.3 解释结构模型(ISM)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理论
    2.1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相关理论
        2.1.1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规范
        2.1.2 ISM在钢管支架安全管理原理
    2.2 ISM方法的相关理论
        2.2.1 ISM的相关概念
        2.2.2 ISM方法在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2.2.3 ISM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建模步骤
    2.3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相关理论
        2.3.1 模糊综合评判法原理
        2.3.2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步骤
    2.4 本章小结
3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隐患因素的识别与确定
    3.1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事故隐患
        3.1.1 事故隐患理论和原理
        3.1.2 事故隐患辨别方法
    3.2 事故佐证下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隐患因素的初选
        3.2.1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事故整合
        3.2.2 典型搭设式钢管支架事故案例及隐患分析
    3.3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隐患因素的修正
    3.4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的隐患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ISM在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模型的构建
    4.1 建立邻接矩阵
    4.2 建立可达矩阵
    4.3 对可达矩阵进行等级划分
    4.4 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解释结构模型的应用
    5.1 工程概况
    5.2 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的综合评判
    5.3 基于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解释结构模型的案例分析
    5.4 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的预防措施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致谢

(3)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舆论引导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舆论引导方法简介
    1.1 引导时机
    1.2 引导平台
    1.3 引导方法
        1)舆论领袖发言引导
        2)官方辟谣
        3)虚假掩盖:控评
        4)删除事件信息
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舆论引导效果评估方法
    2.1 方法流程
    2.2 网络舆论态势分析
        2.2.1 话题重要性分析模式
        2.2.2 公众反应分析模式
        2.2.3 话题热度分析模式
    2.3 模糊综合评判
        2.3.1 模糊综合评判基本原理
        2.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值确定
        2.3.3 网络舆论威胁等级评估
3 实例事件分析有效性
    3.1 太原师范学院“校园暴力”事件
        3.1.1 事件描述
        3.1.2 事件引导分析
    3.2 高铁父亲猥亵女童事件
    3.3 高考答题卡掉包事件
4 方法必要性分析
5 结论

(4)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商履约评价研究 ——以河南MM地产公司Y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1.2.2 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方法及领域现状概述
    2.1 地产项目概述
        2.1.1 地产项目的概念
        2.1.2 地产项目的特点
    2.2 施工总承包商概述
        2.2.1 施工总承包商的概念
        2.2.2 工程承包模式及特点
        2.2.3 施工总承包商的特点
    2.3 履约评价及方法概述
        2.3.1 履约评价的概念
        2.3.2 履约评价的方法
        2.3.3 现有主要评价方法评析
        2.3.4 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性分析
    2.4 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商履约评价现状概述
        2.4.1 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商履约评价结构体系
        2.4.2 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商履约评价现状
    2.5 本章小结
3 履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履约评价指标的确定
        3.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1.2 初步评价指标的获取
        3.1.3 最终评价指标的确定
    3.2 问卷设计
        3.2.1 问卷设计过程
        3.2.2 问卷防偏措施
        3.2.3 问卷样本的选取
    3.3 问卷数据处理
        3.3.1 样本特征
        3.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3 信度与效度分析
        3.3.4 因子分析
    3.4 履约评价指标体系
    3.5 本章小结
4 履约评价模型的构建
    4.1 粗糙集赋权概述
        4.1.1 粗糙集赋权原理
        4.1.2 粗糙集赋权步骤
    4.2 熵权法赋权概述
        4.2.1 熵权法赋权原理
        4.2.2 熵权法步骤
    4.3 评价指标组合权重的确定
        4.3.1 粗糙集赋权优劣分析
        4.3.2 熵权法赋权优劣分析
        4.3.3 粗糙集和熵权组合赋权法
    4.4 模糊综合评价法
    4.5 履约评价模型适用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项目背景
    5.2 实例运用
    5.3 履约评价结果反馈应用及效果
        5.3.1 履约评价结果反馈及应用
        5.3.2 履约评价效果
    5.4 履约评价作用及评价体系应用建议
        5.4.1 履约评价的作用
        5.4.2 履约评价体系应用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第一轮德尔菲调研
附录B 第二轮德尔菲调研
附录C 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商履约评价指标重要性问卷
附录D 案例评价指标打分表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多能互补条件下分布式能源投资效益分析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论文框架
        1.3.3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多能互补及分布式能源概述
        2.1.1 分布式能源界定及分类
        2.1.2 多能互补界定及分类
    2.2 投资效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2.2.1 投资效益概念
        2.2.2 主成分分析法
        2.2.3 多元线性回归法
    2.3 投资效益分析及优化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
        2.3.2 模糊综合评价
        2.3.3 协同熵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投资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3.1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发展历程与现状
        3.1.1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发展历程
        3.1.2 分布式能源发展与应用现状
        3.1.3 多能互补发展与应用现状
    3.2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投资特点
        3.2.1 投资主体分析
        3.2.2 投资特性分析
        3.2.3 投资模式分析
    3.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3.3.1 影响因素识别
        3.3.2 样本基本概况
        3.3.3 主成分分析
        3.3.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投资效益分析
    4.1 投资效益分析指标体系构建
        4.1.1 投资效益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投资效益分析指标体系
    4.2 投资效益分析模型构建
        4.2.1 投资效益分析指标权重确定
        4.2.2 投资效益分析模型
    4.3 投资效益案例分析
        4.3.1 基本概况
        4.3.2 基本数据
        4.3.3 投资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主体协同的投资效益优化策略研究
    5.1 多主体协同关系分析
    5.2 多主体协同熵构建
    5.3 多主体协同案例分析
        5.3.1 基本概况
        5.3.2 协同熵分析
    5.4 投资效益优化策略
        5.4.1 政府层面投资效益优化策略
        5.4.2 电源层面投资效益优化策略
        5.4.3 电网层面投资效益优化策略
        5.4.4 用户层面投资效益优化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某EPC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BIM与智慧工地建设相关理论
        2.1.1 BIM相关理论
        2.1.2 BIM技术特点及优势
        2.1.3 BIM的价值
        2.1.4 智慧工地建设相关概念
        2.1.5 BIM与智慧工地建设的关系
    2.2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2.2.1 EPC模式的定义
        2.2.2 EPC模式的特点
        2.2.3 EPC模式的优势
    2.3 效益综合评价
        2.3.1 层次分析法概述
        2.3.2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2.3.3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项目建设概况及重难点分析
    3.1 项目概况
        3.1.1 设计概述
        3.1.2 施工概述
        3.1.3 工程特点
        3.1.4 项目管理目标
    3.2 EPC模式与BIM技术的互补分析
        3.2.1 EPC对 BIM实施的促进
        3.2.2 BIM对 EPC管理的促进
    3.3 项目建设重难点及BIM对策分析
        3.3.1 总承包管理重难点
        3.3.2 施工阶段重难点及对策
        3.3.3 设计阶段重难点及对策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体系
    4.1 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WBS结构
    4.2 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建立
        4.2.1 确定实施目标
        4.2.2 全过程BIM实施规划
        4.2.3 搭建组织架构
        4.2.4 编制BIM实施方案
        4.2.5 制定流程管理体系
    4.3 构建效益综合评价体系
        4.3.1 构建思路
        4.3.2 效益评价指标确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实施
    5.1 设计阶段综合应用
        5.1.1 基于BIM的方案设计优化
        5.1.2 基于BIM的正向设计
        5.1.3 基于BIM的装配式设计
        5.1.4 基于BIM的多专业协调与碰撞检查
        5.1.5 基于BIM的深化设计
        5.1.6 基于BIM的数据统计
    5.2 施工阶段综合管理
        5.2.1 质量安全管理
        5.2.2 装配化管理
        5.2.3 进度管理
        5.2.4 三位场布
    5.3 基于BIM的数字化运维
        5.3.1 竣工模型的建立
        5.3.2 CIM模型的建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综合效益评价
    6.1 效益综合评价指标权重与评价集的确定
        6.1.1 基于AHP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6.1.2 建立评价集
    6.2 项目实际评分汇总分析
        6.2.1 效益综合评价指引表
        6.2.2 评价信息统计
    6.3 项目综合效益多层次模糊分析
        6.3.1 项目效益准则层指标模糊评价
        6.3.2 项目综合效益模糊评价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基于用户行为的视频内容质量评价和推荐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用户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推荐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推荐系统及相关方法
    2.1 引言
    2.2 推荐系统概述
    2.3 用户喜好程度判定
        2.3.1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2 深度神经网络判定法
    2.4 相似度评价方法
        2.4.1 余弦相似度
        2.4.2 编辑距离
        2.4.3 Jaccard Similarity
    2.5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2.5.1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2.5.2 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2.5.3 基于模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用户行为的视频内容质量评价
    3.1 引言
    3.2 用户喜好程度判定和视频内容质量评价
    3.3 视频内容质量评价模型建立
    3.4 用户数据预处理
        3.4.1 数据采集
        3.4.2 数据过滤
        3.4.3 数据降维
        3.4.4 标签化
        3.4.5 综合评价
    3.5 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搭建与训练
    3.6 实验与分析
        3.6.1 实验环境
        3.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用户行为的个性化视频推荐算法
    4.1 引言
    4.2 基于用户行为的视频推荐流程
    4.3 基于FBP模型的用户建模
    4.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判定用户喜好程度
    4.5 基于C&S模型的用户聚类
    4.6 基于Jaccard系数的用户相似度评价
    4.7 基于用户行为的协同过滤推荐
    4.8 实验与分析
        4.8.1 实验环境
        4.8.2 实验结果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用户行为的视频推荐算法应用
    5.1 引言
    5.2 教学视频网站设计
    5.3 基于用户行为的推荐算法原理
    5.4 基于Django的教学视频网站特性
    5.5 教学视频网站功能介绍
        5.5.1 系统模块
        5.5.2 用户行为采集与分析
        5.5.3 教学视频网站展示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奖情况

(8)陕北大纪汗沙地治理的节水特性分析及土地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条件
        2.1.4 水资源条件
        2.1.5 土地类型及利用
    2.2 砒砂岩复配成土技术应用情况
        2.2.1 工程技术
        2.2.2 技术应用
    2.3 存在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的节水特性分析
    3.1 砒砂岩材料节水特性及措施
        3.1.1 节水特性
        3.1.2 节水措施
        3.1.3 适用范围及条件
    3.2 节水灌溉技术
        3.2.1 节水灌溉方式特点
        3.2.2 节水灌溉方式优选
    3.3 耕作轮作制度
        3.3.1 耕作制度与方式
        3.3.2 轮作制度与方式
        3.3.3 耕、轮作技术节水
    3.4 综合节水管理
    3.5 节水技术推广应用
    3.6 本章小结
4 大纪汗沙地治理过程土地质量评价
    4.1 大沙纪沙地治理过程化效果评价流程
    4.2 定性评价
    4.3 定量评价
        4.3.1 数据采集
        4.3.2 评价内容
        4.3.3 指标体系建立
        4.3.4 评价方法
        4.3.5 评价结果
    4.4 过程化评价
        4.4.1 工程设计过程评价
        4.4.2 施工过程评价
        4.4.3 耕种过程评价
        4.4.4 运行期过程评价
        4.4.5 可持续过程评价
    4.5 主题性评价
        4.5.1 生态环境主题
        4.5.2 工程保障能力主题
    4.6 本章小结
5 土地质量可视化评价的技术实现
    5.1 可视化实现的技术支撑
        5.1.1 数据仓库
        5.1.2 组件技术
    5.2 知识可视化综合集成支持平台
        5.2.1 平台总体构架
        5.2.2 平台功能
    5.3 动态评价及选择
        5.3.1 组件库建立
        5.3.2 土地质量评价可视化展示
    5.4 措施改进及发展
        5.4.1 措施改进
        5.4.2 治理发展前景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范式的演变
        1.1.2 地球科学数据特点和知识发现的需求
        1.1.3 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的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研究问题
        1.2.1 空间信息服务的概念
        1.2.2 空间信息服务系统
        1.2.3 空间信息服务的元数据
        1.2.4 空间信息服务可信度评价
        1.2.5 研究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模型
    2.1 地球大数据的特点
        2.1.1 数据规模
        2.1.2 数据类型
        2.1.3 数据流转
        2.1.4 数据真实性
        2.1.5 数据价值
    2.2 地球大数据生命周期模型
        2.2.1 生命周期模型案例分析
        2.2.2 地球大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的设计
    2.3 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参考模型
        2.3.1 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SWOT分析
        2.3.2 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总体模型
        2.3.3 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方法流程
        2.3.4 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标准规范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方法
    3.1 信息服务系统用户服务模式
    3.2 信息服务系统服务功能
        3.2.1 内容功能类服务
        3.2.2 过程管理类服务
        3.2.3 服务用户需求
    3.3 信息云服务系统架构
        3.3.1 系统整体设计
        3.3.2 数据服务子系统
        3.3.3 分析服务子系统
    3.4 数据云服务系统搭建和性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的元数据关联方法
    4.1 方法设计思路
    4.2 核心元数据模型
        4.2.1 案例分析
        4.2.2 核心元数据模型设计
    4.3 内容关键词关联
    4.4 语义互操作关联
        4.4.2 数据集类词汇映射
        4.4.3 数据资源类词汇映射
    4.5 元数据关联方法应用实验
        4.5.1 实验目的和案例分析
        4.5.2 关联矩阵关键词
        4.5.3 关联检索测试
    4.6 本章小节
第5章 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可信度评价方法
    5.1 信息服务可信度评价流程
        5.1.1 数据监护方法
        5.1.2 评价内容和流程设计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5.2.1 数据质量指标
        5.2.2 信息和模型可用性指标
        5.2.3 知识满意度指标
    5.3 信息服务可信度的评价方法
        5.3.1 评价方法分类
        5.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5.3.3 指标权重赋权法
    5.4 信息服务可信度评价实验
        5.4.1 案例分析
        5.4.2 建立评价指标集
        5.4.3 计算评级指标权重
        5.4.4 建立评价等级和模糊评价矩阵
        5.4.5 计算评价结果
        5.4.6 评价结果判定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INSPIRE系统、EOSDIS系统和GEOSS系统比较分析
附录2 《变化星球的繁荣发展:空间地球观测十年战略》主要内容
附录3 GEO社会受益领域和在研项目
附录4 哥白尼计划信息服务
附录5 评价打分单因素指标统计表
附录6 信息服务可信度评价的指标权重调查表(部分)
附录7 地球大数据湖泊面积变化研究的成果评价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BJ航化公司ER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2.1.1 项目的概念
        2.1.2 风险的概念
        2.1.3 项目管理的概念
    2.2 项目风险管理
        2.2.1 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2.2.2 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2.3 ERP相关知识概述
        2.3.1 ERP的概念及由来
        2.3.2 ERP项目风险管理概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BJ航化公司ERP项目概况和风险识别
    3.1 项目概况
        3.1.1 ERP项目的整体情况
        3.1.2 BJ航化公司ERP项目组成
        3.1.3 项目的风险管理现状
    3.2 项目风险识别的必要及方法
        3.2.1 项目风险识别的必要
        3.2.2 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
    3.3 基于德尔菲法的项目风险识别
        3.3.1 构建专家小组
        3.3.2 ERP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3.3.3 通过计算确定主要风险
    3.4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BJ航化公司ERP项目风险评估
    4.1 BJ航化公司ERP项目风险评估目的与评估方法
        4.1.1 BJ航化公司ERP项目风险评估的目的
        4.1.2 BJ航化公司ERP项目风险评估的方法
    4.2 BJ航化公司ERP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确定项目风险指标权重(AHP法)
        4.3.1 递阶层级结构模型的构建
        4.3.2 构造判断矩阵
    4.4 BJ航化公司ERP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4.4.1 建立因素集
        4.4.2 建立备择集
        4.4.3 建立模糊矩阵
        4.4.4 模糊综合评价
        4.4.5 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BJ航化公司ERP项目风险应对与防范
    5.1 BJ航化公司ERP项目风险应对
        5.1.1 BJ航化公司ERP软件险应对
        5.1.2 BJ航化公司ERP项目运维风险应对
        5.1.3 BJ航化公司ERP项目数据风险应对
        5.1.4 BJ航化公司ERP项目组织风险应对
        5.1.5 BJ航化公司ERP项目管理风险应对
    5.2 BJ航化公司ERP项目各等级风险的防范
        5.2.1 对风险进行动态监测
        5.2.2 定期召开状态审查会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四、可集成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fP的智能喷杆喷雾机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D]. 马鲁强. 南京林业大学, 2021(02)
  • [2]基于ISM的搭设式钢管支架安全管理研究[D]. 魏小宁.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4)
  • [3]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舆论引导效果评估[J]. 熊尧,李弼程,王子玥. 现代情报, 2020(06)
  • [4]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商履约评价研究 ——以河南MM地产公司Y项目为例[D]. 郑晓飞. 郑州大学, 2020(02)
  • [5]多能互补条件下分布式能源投资效益分析及优化研究[D]. 舒梦迪.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6]某EPC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黄达.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基于用户行为的视频内容质量评价和推荐算法研究[D]. 王孝通.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8]陕北大纪汗沙地治理的节水特性分析及土地质量评价[D]. 解欢.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9]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方法研究[D]. 姜昊.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2019(06)
  • [10]BJ航化公司ER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唐一鸣.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可积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