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的重叠形式

苏州话的重叠形式

一、苏州方言的重叠式(论文文献综述)

文马虹[1](2021)在《金堂方言重叠式名词类型及其他》文中指出重叠是西南官话金堂方言重要的构词手段。文章对金堂方言重叠式名词进行全面考察,发现其重叠形式主要有"AA""ABB""AAB""AABB"等四种类型,其中"AA"占重叠式名词总数的一半以上,部分"AA"式用普通话"A""A子"表示后词义有差异,并且有一半的重叠式名词可用子缀词表示且词义基本不变。重叠式名词不仅有成词、变类、转义三种基本语义功能,还有变量和描绘性附加功能,其形成的动因主要与文化背景、语言类推和认知机制中的隐喻、转喻以及象似性原则有关。

江喜昌[2](2021)在《江苏常州金坛吴方言研究》文中提出吴方言作为我国第二大汉语方言,对其调查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便已开始。苏南吴语研究成果丰硕,主要集中在苏州等代表城市。金坛处在吴语区与江淮官话区交汇的地方,记录描写金坛境内吴方言意义重大。我们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金坛吴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进行描写与研究。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金坛的地理人口状况、历史沿革、语言概况,综述了江苏境内吴方言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材料来源与体例说明。第二章为金坛吴方言语音研究,首先,描写了金坛吴方言的语音系统、声韵调配合关系及两字组连读变调,并将金坛吴方言语音与中古音系进行纵向比较,总结其语音特点;其次,总结了金坛吴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最后,将金坛吴方言与苏州方言语音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第三章为金坛吴方言词汇研究,首先,从词形和词义两个方面将金坛吴方言的词汇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其次,分析了金坛吴方言词汇的造词理据,有直接理据和间接理据两种;最后,从体词性和谓词性两类分析了金坛吴方言的古语词。第四章为金坛吴方言语法研究,首先,分析了金坛吴方言的实词和虚词,实词方面分析了名词、代词和数量词,虚词方面分析了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其次,分析了金坛吴方言的句式,重点讨论了处置句、被动句、比较句和双宾句;最后,分析了金坛吴方言的句类,重点讨论了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第五章为结语,对金坛吴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金坛吴方言保留着吴语系统的基本面貌,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普通话推广等诸多因素所带来的语言接触与融合,导致金坛吴方言与苏南吴语典型代表点存在差异,它是深受官话影响的吴语。文章最后另有两个附录,一是金坛吴方言同音字汇,一是金坛吴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

杨丽婷[3](2021)在《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白语是白族的共同语,隶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传统上将白语分为碧江(北部)、大理(南部)、剑川(中部)三大方言,剑川白语是剑川(中部)方言的典型代表。重叠是一种在剑川白语中广泛使用的语法手段,这也是剑川白语的一大特色。剑川白语中重叠现象格外丰富,其中尤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拟声词的表现最为显着。本文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积极展开田野调查,对剑川白语各词类的重叠式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并且还从共时角度将剑川白语和其他汉藏语系方言点各词类的重叠式进行比较,归纳出剑川白语重叠式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剑川白语重叠式的自身特点,弥补剑川白语语法研究的不足,也有利于梳理白语重叠式的整体特征,还能为其它相关方言的类型学研究和重叠研究提供“点”的材料。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结语。其中,正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剑川白语重叠的界定、选题缘由、音系、重叠现象相关研究以及研究对象、意义、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一章至第五章考察了剑川白语各类词的重叠,分别从构成形式、句法功能、语法意义、语用功能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描写。名词重叠式讨论了“AA、AAB、ABB”等六种形式;动词重叠式讨论“AA、AABB、ABAB”等六种形式;形容词重叠式讨论了“ABB、BAA、ABA”等六种形式;副词重叠讨论了“ABB、AABB、ABAB”等四种形式;量词重叠式讨论了“a44AA、a44+量词重叠+??44/a44+量词+a44+量词”等四种形式;拟声词重叠式讨论了“AAA式、ABAB式、AABB式”等四种形式。结语部分将剑川白语重叠式和普通话、汉藏语系藏缅、壮侗、苗瑶语族语言的重叠式进行比较,总结出剑川白语重叠式的特点。同时,梳理了本文的不足之处。本文创新点之处在于研究思路创新和语料创新。研究思路创新,以往的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中,大多数只描写词类的构成形式,本文不仅以“三个平面语法观”为指导分析了剑川白语重叠式的句法、语用、语义方面的内容,还立足于语言类型学理论将剑川白语重叠式和其他汉藏语系语言的重叠式进行比较,分析了剑川白语的共性和特性。语料创新,论文中的语料多为笔者发挥母语人优势,并结合实际田野调查所得。

刘欣[4](2020)在《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研究》文中指出重叠式以其生动的描写性、鲜明的音乐性和强烈的节奏感而被当代诗歌语言广泛运用。当代诗歌语言中的重叠式数量丰富、灵活多样且极具个性。本文以当代诗歌语言中的重叠式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描写,旨在客观、全面地反映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的总体面貌及其特征。全文共分六章,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重叠式进行了界定,对本文的语料来源与使用符号也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为正文(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是对当代诗歌语言中形容词、动词、名词、副词、数词和量词的重叠式进行穷尽式的定量定性分析。通过对各个词类重叠式结构形式、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三个方面的详尽描写,展现当代诗歌语言中各词类重叠式的面貌和特点。第三部分为总结(第六章),主要是对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整体面貌的描述和整体特点的梳理。当代诗歌语言中的重叠式数量庞大,使用频率高,形容词占主导。它们形式多样,共有11种之多,但也排斥一些重叠形式的出现;句法位置灵活,多有易位;功能丰富,常可独立成行,作独立成分句;可以突破一般的语法限制,由此得到更为自由而灵活的运用。这些都是其相较于非韵文语体重叠式的独特之处。第四部分为结语,主要是对全文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谢超[5](2020)在《浙江方志所录方言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浙江方志含方言语料的旧志25部,新志125部。论文以此为研究范围整理出旧志方言词6118个,新志方言词122697个。通过对方志方言资料整理、辑录,建立了“浙江方志方言资料数据库”。论文对浙江省内的吴语、徽语、闽语方志方言词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根据方志方言词对浙江徽语和吴语进行了接触考察。浙江旧志多采用纲目体编纂,方志方言所属没有固定子目。56%的旧志将方言归在“风俗”下,20%的旧志单设“方言”子目,其余零散分布。旧志方言以直音、反切记音,也有注音字母。新志中设有“方言”子目的方志占比增至45%,方言语料归属于“风俗”的仅有6.08%。新志方言语料,语音、词汇、语法均有涉及,95.8%的新志以宽式国际音标记音,4.1%的新志以拼音记音,2%的新志以直音记音(同一志书有多种记音方式)。词汇方面,52.7%的新志按义类编排,21.2%的新志按词性编排,按音节与声韵编排词汇的新志仅3.7%。新志方言语法仅简述当地语法特点。论文使用相关系数统计法,对浙江杭州等9个吴语区方言点的285个方志方言词进行了考察。浙江北部吴语方志方言词相似性高于南部吴语方志方言词,词汇相似系数与方言点距离呈反相关关系。南北吴语方志方言的差异体现在构词语素的不同,北部吴语方志方言词缀的使用更广泛。基于“浙江方志方言资料数据库”,论文全样本分析了浙江徽语方志方言前缀“阿”、后缀“子”“头”“儿”的分布:前缀“阿”只在浙江寿昌地区有分布,淳安没有发现徽语方志方言“儿”缀词,建德则有较多方志方言“儿”缀词,寿昌方志方言“儿”缀词较少。浙江方志闽语方言词中出现了特殊词头“唔”,结合前人研究,该词头应是词头“阿”的一种音变形式。在浙江徽语与吴语的接触方面,论文基于方志方言词考察了浙江徽语与吴语形成的方言词同言片,结合方言分区,绘制方志方言地图,观察跨方言区相临同言片的相接态势,对“稠”“明天”“茄子”“玉米”“祖父”5个方志方言词在浙江徽语区与吴语区的接触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浙江徽语与吴语的接触是双向的,两者既是借入方言也是借出方言。浙江徽语与吴语借词的方式表现为词语的移植、融合、叠置。

王志远[6](2020)在《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叠是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语法学界对重叠形式、重叠语义研究等的热度也一直未减,许多问题例如重叠形式的确定问题,“量”含义的增减问题等目前仍然未有一致定论,并且重叠式在每一个方言区也各有区域特色。正因如此,本文以晋语大同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尽可能的对大同方言重叠现象做出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分析。本文对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进行考察,对其构成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重叠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细致的共时描写,揭示出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独特之处,以期对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对大同的地理历史进行了简要概括,对汉语形容词重叠尤其是晋语的相关研究做了相关综述,同时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做出了阐释,并对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以及对语料来源及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章对大同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形式进行了划分,为突出大同方言特殊重叠的形式,我们从四各方面加以考察:1.完全重叠;2.不完全重叠;3.关于词缀重叠式;4.儿化与重叠。完全重叠以AA式为典型,是以词根为单音语素为基础而形成的重叠式,像诸如AABB式、ABAB式是以词根为双音节语素为结构而组合的重叠式。不完全重叠也可分为像ABB式、A也不A式为典型的词根为单音语素的重叠式。在较为复杂一些可以是如ABAC式、A里AB式的重叠式,是以词根为双音节语素构造而成的重叠。;词缀的重叠式亦可分为词缀为单音语素的形容词重叠式,如XAA式、AXBB式,词缀为双音语素的形容词重叠式,如XAXA式、XXAA式、XAXB式;重叠儿化可将其分为无词缀的单纯重叠式和有词缀的复杂重叠式:单纯重叠,如AA儿式、ABB儿式;复杂儿化,如XAA儿式、AXBB儿式。重叠式儿化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语言现象,有时同一格式下同时有儿化与非儿化两种形式。第二章对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进行了描写分析。其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几乎所有重叠式都可做状语;分析了其中与重叠语用功能有关,重叠后有摹状的性质等特点。第三章以认知语法学和类型学理论支撑,对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进行分析阐释。总结出:重叠式主要的语法意义是:1.“量”性特征2.生动性特征3.评价性特征4.能动性特征。其中程度量是重叠式语法意义的主要方面,并且在分析各式形容词重叠式时主要通过比较程度量上的不同进行分析论述的。与其它方言不同的是,大同方言重叠式的不同形式,有不同程度量的意义存在。总体上可概括出:重叠儿化<普通重叠<特殊重叠<词缀重叠第四章对重叠的动因进行了分析解释。认为其重叠动因与音律和谐、表达生动性需求、表量化需求以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还有语言接触有关。结语部分对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进行总结。概括出大同方言的形容词重叠特征和特殊语法意义,进而明确了本文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对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张荣波[7](2020)在《昭通方言三音节词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昭通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中西南官话的云南次方言,其具有云南方言的共性,又有其特性,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特征、造词方法和语义分布三个角度研究其方言中的三音节词语。昭通方言三音节词语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韵律结构,有[1+2]式、[2+1]式和[1+1+1]式三种,其中[1+2]式更占优势;二是语法结构,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昭通方言三音节词语的造词方法有说明式造词法、修辞式造词法和改造式造词法三类。说明式造词法有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色彩、功用、领属、数量、制作方法、行为动作、适用对象、状态和人物的关系11种;修辞式造词法有比喻造词、仿词造词、借代造词、委婉造词、夸张造词、拟人造词6种;改造式造词法有重叠、添加、类推3种。昭通方言三音节词语的语义分布广,语义类别可以分“指称类”“陈述类”和“描述类”三个大类,“指称类”分为“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类”“空间类”四个次类,“陈述类”分为“自然运动”和“社会运动”两个次类,“描述类”分为“状态”和“性质”两次类,三个大类共细分了61个小类。本文基于田野调查,建立了昭通方言三音节词语语料库,在尊重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客观、科学地描写,站在前贤的肩膀上,系统地探索了其构词、造词、语义等方面的规律,深挖其语言文化价值,旨在对昭通方言的研究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对方言三音节词语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薛力玮[8](2020)在《南京方言动词重叠式比较研究》文中提出“重叠”作为一种能产的构词形式和语法手段,普遍应用于汉语方言中。其中,动词重叠式分布广泛、类型多样、语法意义显着,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式既有共性,又各具特点。南京方言是江淮官话的主要代表,动词重叠现象丰富,其中一些格式不仅在形式上与普通话相异,在意义和用法上也有其特色。本文基于前贤研究和田野调查,以南京方言“VV”“VV的”“VVC”“VVVV”“V倒V倒”“连V是V”“AVAV”等具有特色的动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运用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从句法特征、语义表现、语用表达等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结合其相关基式、近义式等进行内部比较,另一方面与其他方言区(片、点)中的类似格式进行外部比较。力求揭示其特点,探讨其共性与差异,为总结汉语方言重叠规律、推动方言语法比较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南京方言的动词重叠式在句法上主要充当谓语,少数能充当状语和补语;除“VV”式外,均不可直接后接宾语,“VVVV”和“V倒V倒”必须后接小句。语义方面,除“VV”式表动作的小量外,均以动量的增加为基本语义,常见特征是持续性、反复性及动态性。语用方面,“VVC”只用于肯定祈使句,“连V是V”和“AVAV”表达祈使语气仅限于否定句;“VV的”与“连V是V”具有较为显着的感情色彩。通过与其他方言的比较,我们发现使用“VV的”与“连V是V”的方言点主要集中在江淮官话。“VVC”和“VVVV”也见于江淮官话,但在吴语中更为常见。“V倒V倒”多见于西南官话及其周边区域,在江淮官话中只是零星分布。南京方言“AVAV”中的典型格式“紧V紧V”与“直V直V”在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中均分布较广;“紧V紧V”还是赣语和客家方言区普遍使用的一种动词重叠式。

季建华[9](2020)在《《九尾龟》吴方言实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九尾龟》作为清末吴语白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语言运用方面,作者张春帆有意地采用苏白记言,使书中人物对话时的神情声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同时,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吴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面貌,对我们研究当时的吴方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以《九尾龟》吴语实词为主要考释对象,根据《明清吴语词典》中的方言词注释,结合《说文解字》《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等辞书对其中出现的吴方言实词进行探究。在探究词义时,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既对方言词的发展演变进行比较说明,也以同时期其他吴语作品中出现的例句为佐证。力求较为全面地展现晚清时期吴方言词语的发展状况及规律。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研究概况,介绍明清时期苏沪方言词汇的研究概况;《九尾龟》研究现状;对方言词的界定;研究方法以及《九尾龟》的研究价值及意义做介绍。第二、三、四章为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明清吴语词典》的穷尽式检索,罗列出《九尾龟》中出现的全部吴方言实词,以《同义词词林》分类标准为参考,以词性和语义为分类标准,对这些吴语词语进行分类例释。将统计出的吴语方言词按词性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歇后俗语四大类,再细分:一、名词下分为4类:1人;2物;3时间与空间;4抽象事物;二、形容词分为两类,1修饰人;2修饰物;三、动词分为:1肢体动作;2心理活动;3活动;四、歇后语。大类下根据语义特征进一步的细化,分成不同的小类。在具体探究词义时,结合其他吴语小说作品,进一步明确该吴方言词语的意义及使用特点,从而展现词义的来源、演变以及该词在今天苏沪方言中的保存情况。第五章为结语。

王冬芝[10](2020)在《鄂西南方言拷贝式程度表达“X得X”的性质及表意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湖北恩施方言中的重叠式"X得X"格式表程度深,其是普通话中状中结构、述补结构表特征高量这一表意功能的方言形式变体。本文拟考察三个问题:第一,"X得X"格式与状中结构、述补结构的异同;第二,探讨"X得X"格式的语法功能;第三,从语法和语音两个角度,探寻多个方言中存在的表程度深的"X得X"格式的成活机制。"X得X"的存在正好填补了一些形容词因不能直接重叠而导致的表程度高量意义功能的缺失,证明了这些形容词在方言中有着较普通话更强大的组形能力。

二、苏州方言的重叠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州方言的重叠式(论文提纲范文)

(1)金堂方言重叠式名词类型及其他(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堂方言重叠式名词的类型
    (一)AA式
        1. 金堂方言名词为“AA”,普通话用名词“A”
        2.金堂方言名词用“AA”,普通话用“A子”
        3. 金堂方言名词重叠式用“AA”,普通话用“AB”或“BA”
        4. 金堂方言名词重叠式用“AA”式,普通话用“BC”式
    (二)ABB式
        1.“BB”为词根语素
        2.“AB”为词根语素
        3.“AB”为词根语素,“BB”也为词根语素
    (三)AAB式
        1. 抽象名词:
        2. 具体名词
    (四)AABB式
        1. 与普通话相同的“AABB”
        2. 与普通话不同的“AABB”
二重叠式名词的构词特点
    (一)“ABB”和部分“AA”式名词在方言中还可以用“AB子”“A子”表示
    (二)部分金堂方言重叠式名词“AA”与普通话“A”“A子”词义存在差异
三重叠式名词的功能
    (一)变量
        1. 泛化
        2. 小称
    (二)描绘性
四重叠式名词形成的动因
    (一)语言类推作用
    (二)人类认知机制的结果
        1. 隐喻
        2. 转喻
        3. 象似性
    (三)文化背景的影响

(2)江苏常州金坛吴方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金坛区概况
        一、地理人口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语言概况
    第二节 江苏境内吴方言研究现状
        一、语音方面
        二、词汇方面
        三、语法方面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材料来源与体例说明
        一、材料来源与发音合作人情况
        二、体例说明
第二章 金坛吴方言的语音研究
    第一节 金坛吴方言的语音系统
        一、声韵调系统
        二、声韵调配合关系
        三、两字组连读变调
    第二节 金坛吴方言与中古音系的比较
        一、声母的比较
        二、韵母的比较
        三、声调的比较
        四、语音特点
    第三节 金坛吴方言的文白异读
        一、声母的文白异读
        二、韵母的文白异读
        三、声韵的文白异读
    第四节 金坛吴方言与苏州方言语音的比较
        一、声母的比较
        二、韵母的比较
        三、声调的比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坛吴方言的词汇研究
    第一节 金坛吴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
        一、词形比较
        二、词义比较
    第二节 金坛吴方言的造词理据
        一、直接理据
        二、间接理据
    第三节 金坛吴方言古语词例释
        一、体词性古语词
        二、谓词性古语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坛吴方言的语法研究
    第一节 金坛吴方言的实词
        一、名词
        二、代词
        三、数量词
    第二节 金坛吴方言的虚词
        一、副词
        二、介词
        三、连词
        四、助词
    第三节 金坛吴方言的句式
        一、处置句
        二、被动句
        三、比较句
        四、双宾句
    第四节 金坛吴方言的句类
        一、疑问句
        二、祈使句
        三、感叹句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金坛吴方言同音字汇
    附录二 金坛吴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3)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剑川白语重叠的界定和选题缘由
        一、剑川白语重叠的界定
        二、选题缘由
    第二节 剑川县地理及方言情况
        一、剑川县人文地理情况
        二、剑川县方言概况
    第三节 剑川白语音系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第四节 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动态
        一、现代汉语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二、汉语方言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三、藏缅语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四、白语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本文相关说明
        一、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语料来源
        五、特殊符号使用说明
第一章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两字式
        二、三字式
        三、四字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充当主语
        二、充当宾语
        三、充当定语
        四、充当状语、独立语
    第三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小称
        二、表量多
        三、表程度深
    第四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一、凸显主观情态
        二、增强形象色彩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完全重叠式
        二、不完全重叠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充当主语
        二、充当谓语
        三、充当宾语
        四、充当定语
        五、充当状语
    第三节 剑川白语词动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时量和动量
        二、表动作强度轻
        三、表随意轻松
    第四节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一、缓和功能
        二、充当话题的功能
        三、描摹功能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AA式
        二、ABB式
        三、BAA式
        四、ABAC式
        五、AABB式
        六、ABAB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充当谓语
        二、充当定语
        三、充当状语
        四、充当补语
    第三节 剑川白语词形容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程度义的“量”
        二、表状态义
    第四节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一、充当焦点
        二、表达主观评价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AA式
        二、ABB式
        三、AABB式
        四、ABAB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在句子中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在句类中的具体分布
    第三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增强“量”的语法意义
        二、强调性语法意义
    第四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剑川白语其他词类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
        一、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二、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四、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第二节 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
        一、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二、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四、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语
    一、剑川白语重叠式的比较
    二、剑川白语重叠式的特征
    三、本文存在的不足
    四、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剑川白语重叠式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重叠式的界定
    五、语料来源与符号说明
第一章 形容词重叠式
    第一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句法限制
        三、超常搭配
        四、分行与停顿
        小结
    第三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章 动词重叠式
    第一节 动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单音节动词重叠式
        二、双音节动词重叠式
        小结
    第二节 动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句法限制
        三、超常搭配
        小结
    第三节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示“量”
        二、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
        三、表示轻松、随意的意味
        四、表示尝试
        小结
第三章 名词重叠式
    第一节 名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节 名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句法限制
        三、分行与停顿
        小结
    第三节 名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四章 副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副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节 副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分行与停顿
        小结
    第三节 副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五章 数词、量词重叠式
    第一节 数词重叠式
        一、数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二、数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数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第二节 量词重叠式
        一、量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二、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量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第六章 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的总体面貌及特点
    第一节 总体面貌
    第二节 总体特点
        一、结构形式特点
        二、句法功能特点
        三、语法意义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浙江方志所录方言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浙江方志概况
        二、浙江方志方言词收录概况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助力汉语史、汉语方言史的发展
        二、挖掘汉语方言研究的新材料
        三、有益民俗文化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浙江吴语研究现状
        二、浙江闽语研究现状
        三、浙江徽语研究现状
        四、浙江方志方言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统计法
        三、比较分析法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
        一、选题创新
        二、材料创新
        三、成果创新
第二章 浙江省方志方言概述
    第一节 浙江方言分区
        一、方言分区概况
        二、方志方言分区
        三、方言志中的方言分区
    第二节 方志方言资料概况
        一、旧志方言资料概况
        二、新志方言资料概况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浙江吴语区方志方言词研究
    第一节 吴语区方志方言词计量研究
        一、计量方法
        二、样本的选取
    第二节 南北吴语方志方言词相似度
        一、相似度分析
        二、南北吴语方志方言共有词
    第三节 南北吴语方志方言的构词
        一、语素差异
        二、词缀比较
        三、重叠比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浙江徽语区与闽语区方志方言词研究
    第一节 浙江徽语词汇比较
        一、浙江徽语与普通话比较
        二、浙江徽语词缀比较
        三、浙江徽语重叠形式
    第二节 浙江闽语词汇比较
        一、浙江闽语与普通话比较
        二、浙江闽语词头“唔”
        三、浙江闽语中的“囝”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浙江徽语与吴语接触考察
    第一节 研究概述与方法
        一、研究概述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浙江徽语与吴语的接触性共有词
        一、浙江徽语与吴语的共有词
        二、浙江徽语与吴语接触性共有词
    第三节 浙江徽语与吴语词汇接触举隅
        一、稠(稀饭稠)
        二、玉米
        三、祖父
        四、明天
        五、茄子
    第四节 词汇接触的方式和表现
        一、词语的移植
        二、词语的融合
        三、词语的叠置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方志文献版本信息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大同的地理历史沿革
    (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结构、语义、功能
    (三)晋方言关于形容词重叠研究
    (四)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
    (五)范围、语料来源及方法
一、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
    (一)完全重叠
    (二)不完全重叠
    (三)小结
二、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语法功能
    (一)重叠与句法成分
    (二)重叠与副词
    (三)小结
三、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的语义特征
    (一)“量”性特征
    (二)生动性特性
    (三)评价性特征
    (四)能动性特征
    (五)小结
四、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的动因
    (一)韵律和谐
    (二)表达生动性需求
    (三)表量化需求
    (四)语言主观性与主观化
    (五)语言接触的影响
    (六)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昭通方言三音节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符号说明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昭通地理人文概况
        二、三音节词语的判定
        三、三音节与儿化的区分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现代汉语三音节词语的研究现状
        二、汉语方言三音节词语的研究现状
        三、昭通方言三音节词语的研究现状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田野调查与描写释义相结合
        二、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三、文献研究与历史比较相结合
    第四节 研究价值
        一、三音节词的研究由冷转热
        二、汉语方言的研究价值丰富
    第五节 语料来源
        一、田野调查
        二、历史文献
        三、自拟语料
    第六节 昭通方言语音系统
        一、声母系统
        二、韵母系统
        三、声调系统
        四、声韵调组合规律
        五、音节结构
        六、音变现象
第一章 昭通方言三音节词语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 昭通方言三音节词语的韵律结构
        一、[1+2]式
        二、[2+1]式
        三、[1+1+1]式
    第二节 昭通方言三音节词语的结构类型
        一、复合式
        二、附加式
        三、重叠式
第二章 昭通方言三音节词语的造词方法
    第一节 说明式造词法
        一、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
        二、说明事物的色彩
        三、说明事物的功用
        四、说明事物的领属
        五、说明事物的数量
        六、说明事物的制作方法
        七、说明事物的行为动作
        八、说明事物的适用对象
        九、说明人物的关系
        十、说明事物的状态
    第二节 修辞式造词法
        一、比喻造词
        二、仿词造词
        三、借代造词
        四、委婉造词
        五、夸张造词
        六、拟人造词
    第三节 改造式造词法
        一、重叠造词
        二、添加造词
        三、类推造词
第三章 昭通方言三音节词语的语义分布
    第一节 指称类
        一、具体事物
        二、抽象事物
        三、时间类
        四、空间类
    第二节 陈述类
        一、自然运动类
        二、社会运动类
    第三节 描述类
        一、状态类
        二、性质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南京方言动词重叠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南京概况
        一 地理历史概况
        二 南京方言概述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南京方言语法研究
        二 汉语动词重叠式研究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意义
第二章 南京方言的动词双叠式
    第一节 “VV”式
        一 南京方言“VV”式基本特征
        二 普通话及方言的“VV”及其近义式
    第二节 “VV的”式
        一 南京方言“VV的”基本特征
        二 汉语方言“VV的”分布及异同比较
    第三节 “VVC”式
        一 动词及补语的限制条件
        二 语义、句法及语用特征
        三 南京方言的内部差异
        四 汉语方言“VVC”分布及补语类型比较
第三章 南京方言的动词四叠式及其近义式
    第一节 “VVVV”式
        一 构成条件
        二 语义、句法及语用特征
        三 动词四叠式在方言中的分布及表现
    第二节 “V倒V倒”式
        一 对助词“着”与“倒”的讨论
        二 从基式“V倒”到“V倒V倒”
        三 与近义格式“VVVV”的比较
        四 “V倒V倒”在方言中的分布及表现
第四章 南京方言的其他动词重叠式
    第一节 “连V是V”式
        一 构成条件及句法特征
        二 语义及语用特征
        三 汉语方言“连VXV”的共性与差异
    第二节 “AVAV”式
        一 构成条件及句法特征
        二 语义及语用特征
        三 汉语方言“AVAV”的共性与差异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九尾龟》吴方言实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概况
    1.1 吴方言词汇研究概况及明清时期苏沪方言词汇研究概况
        1.1.1 吴方言词汇研究概况
        1.1.2 对明清时期上海方言词汇研究概况
        1.1.3 明清时期苏州方言词汇研究概况
    1.2 《九尾龟》研究概况
    1.3 方言词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价值与意义
2 《九尾龟》中的吴方言名词
    2.1 人
        2.1.1 泛称
        2.1.2 男女老少
        2.1.3 籍贯
        2.1.4 职业
        2.1.5 身份
        2.1.6 状况
        2.1.7 亲人眷属
        2.1.8 关系
        2.1.9 信仰
        2.1.10 丑类
    2.2 日常事物
        2.2.1 物体的部分
        2.2.2 自然物
        2.2.3 动物
        2.2.4 器官
        2.2.5 排泄物分泌物
        2.2.6 建筑物
        2.2.7 交通工具
        2.2.8 生活用品
        2.2.9 衣物
        2.2.10 食品
    2.3 时间与空间
        2.3.1 时间
        2.3.2 空间
    2.4 抽象事物
        2.4.1 情况
        2.4.2 事理
        2.4.3 外貌
        2.4.4 性能
        2.4.5 性格才能
        2.4.6 意识
        2.4.7 比喻物
        2.4.8 社会政法
        2.4.9 经济
        2.4.10 文教
        2.4.11 机构
        2.4.12 数量单位
3 《九尾龟》中的吴方言形容词
    3.1 修饰外在
        3.1.1 外形
        3.1.2 表象
    3.2 修饰内在
        3.2.1 性质
        3.2.2 德才
        3.2.3 境况
4 《九尾龟》中的吴方言动词
    4.1 肢体动作
        4.1.1 上肢动作
        4.1.2 下肢动作
        4.1.3 头部动作
        4.1.4 全身动作
    4.2 心理活动
        4.2.1 心理状态
        4.2.2 能愿
    4.3 行为活动
        4.3.1 行政管理
        4.3.2 经济活动
        4.3.3 交通运输
        4.3.4 社交
        4.3.5 生活
        4.3.6 迷信活动
        4.3.7 恶行
5 《九尾龟》中的吴方言俗语及歇后语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鄂西南方言拷贝式程度表达“X得X”的性质及表意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X得X”结构概述
    (一)“X”的类型
    (二)“X得X”的句法功能
二、“X得X”结构的特征及性质初探
    (一)“X1得X2”的语音特征
        1.“X1得X2”的重音特征。
        2.“X1得X2”的停延特征。
    (二)“X1+得+X2”结构成分的会话功能
三、“X得X”的语法意义
    (一)构式义的存在
    (二)构式的语法意义
    (三)构式的配件要求
四、“X得X”的语义成活机制
    (一)语法机制
    (二)语音机制
五、结语

四、苏州方言的重叠式(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堂方言重叠式名词类型及其他[J]. 文马虹.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江苏常州金坛吴方言研究[D]. 江喜昌.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D]. 杨丽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4]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研究[D]. 刘欣. 青岛大学, 2020(02)
  • [5]浙江方志所录方言词研究[D]. 谢超.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6]大同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D]. 王志远.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7]昭通方言三音节词语研究[D]. 张荣波.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南京方言动词重叠式比较研究[D]. 薛力玮. 南京大学, 2020(02)
  • [9]《九尾龟》吴方言实词研究[D]. 季建华.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10]鄂西南方言拷贝式程度表达“X得X”的性质及表意机制[J]. 王冬芝. 语文学刊, 2020(02)

标签:;  ;  ;  ;  ;  

苏州话的重叠形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