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用药剂量错误导致小儿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原因分析

术前用药剂量错误导致小儿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术前用药剂量误差致患儿血氧饱和度下降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籍[1](2021)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在全麻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分别联合丙泊酚、依托咪酯及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和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组(PE组),在BIS麻醉深度监测下行麻醉诱导,P组给药顺序为:舒芬太尼0.4ug/kg、丙泊酚泵注(0.04ml/s)、罗库溴铵0.6mg-0.8mg/kg,E组给药顺序为:舒芬太尼0.4ug/kg、依托咪酯泵注(0.04ml/s)、罗库溴铵0.6mg-0.8mg/kg,PE组给药顺序为:舒芬太尼0.4ug/kg、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按等体积1:1混合)泵注(0.04ml/s)、罗库溴铵0.6mg-0.8mg/kg,泵注丙泊酚、依托咪酯、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时观察患者BIS值,当BIS值到达55时停止泵注。术中麻醉维持本研究采取全凭静脉麻醉维持,插管5min后P组泵注瑞芬太尼0.1ug-0.3ug/kg.min、右美托咪定0.5μg/kg.h、丙泊酚0.3ml/kg.h、罗库溴铵5-10ug/kg/min,E组泵注瑞芬太尼0.1μg-0.3μg/kg.min、右美托咪定0.5μg/kg.h、依托咪酯0.3ml/kg.h、罗库溴铵5-10μg/kg/min,PE组泵注瑞芬太尼0.1μg-0.3μg/kg.min、右美托咪定0.5μg/kg.h、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0.3ml/kg.h、罗库溴铵5-10ug/kg/min。记录患者诱导前5min(T0)、诱导后3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手术开始(T4)、手术结束(T5)、拔管即刻(T6)、拔管后5min(T7)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观察术后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前1天及术后7天采用MMSE量表及Mo CA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更高(P<0.05);(2)P组T1至T4时刻的SBP、DBP和HR明显低于E组和PE组(P<0.05);E组的SBP、DBP和HR在T2、T4和T6远高于P组和PE组(P<0.05)。(3)术毕唤醒时间和准确回答问题时间E组长于P组、PE组(P<0.05);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P组患者高于E组及PE组(P<0.05);(4)术前1天及术后7天的MMSE评分及术前1天Mo CA评分3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Mo CA评分P组低于E组和PE组患者(P<0.05);术后POCD发生率P组较E组、PE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的麻醉方式相比单独联合丙泊酚或依托咪酯用于胃癌根治术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患者苏醒迅速、不良事件发生较少,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用药搭配。

熊伟[2](2021)在《肥大细胞参与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效应的炎性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效应:随机对照双盲研究[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的40例成年患者,随机对照双盲分为2组(N=20例/组),对照组(CON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负荷量,然后0.5μg/kg/h持续泵注至术毕。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注射负荷量药物、切皮、锯开胸骨前后SBP及HR变化情况,注射负荷量药物后高血压、低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PMACE)发生率。在术前和术后检测血常规,在术前、停机时、术毕和出ICU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TnI和TPS浓度。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cTnI、TPS和NLR预测PMACE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负荷量药物后,SBP和HR变化率DEX组高于CON组;但切皮和锯开胸骨后,SBP和HR变化率DEX组低于CON组(P<0.05)。DEX组较CON组的高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高,而低血压发生率低(P<0.05)。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和多巴胺使用量,DEX组低于CON组;而阿托品使用率,DEX组高于CON组(P<0.05)。DEX组的低心排综合征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CON组低(P<0.05)。与CON组比较,DEX组在停机时、术后即刻和出ICU前的外周血中cTnI和TPS的浓度降低(P<0.05),且 cTnI 和 TPS 呈正相关(R2>0.9)。NEUT、MONO 和 WBC绝对值变化率DEX组高于CON组,而LYMPH绝对值和NLR变化率DEX组低于CON组(P<0.05)。单独使用NLR、TPS和cTnI预测PMACE具有较高准确性(AUC分别为0.831、0.833和0.848)。另外,联合使用NLR、TPS和cTnI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用于预测PMACE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其中联合cTnI和NLR,TPS 和 NLR,cTnI、TPS 和 NLR 的 AUC 分别为 0.902、0.892和 0.895。[结论]右美托咪定治疗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可抑制切皮和开胸刺激,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和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术后cTnI、TPS和NLR,联合cTnI、TPS和NLR在预测PMACE中具有一定准确性。第二部分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抗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抗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缺血)和再通120min(再灌注)构建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予以右美托咪定和肥大细胞促分泌剂C48/80处理。在体预实验分为五组(N=6只/组),Sham组、MIRI组、Group Ⅰ 组(C48/80 0.1 mg/kg.i.v.)、Group Ⅱ 组(C48/80 0.5mg/kg.i.v.)和 GroupⅢ组(C48/80 1 mg/kg.i.v)。在体正式实验分为五组(N=12只/组),Sham组、I/R 组、DEX+I/R 组(DEX20 μg/kg.i.v.)、C48/80+I/R 组(C48/800.5 mg/kg.i.v.)和 DEX+C48/80+I/R 组(DEX 20 μg/kg.i.v.+C48/80 0.5 mg/kg.i.v.)。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心律失常,以及术后左心室功能改变,并采用TTC法、ELISA法、透射电镜、HE染色、甲苯胺蓝和TUNEL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成功构建大鼠在体MIRI模型,C48/80在一定范围内(0.1、0.5、1.0mg/kg.i.v.)可以加重I/R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与Sham组比较,I/R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明显升高,术后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肌梗死面积比明显增加,cTnl和TPS含量明显升高;而这些损伤在C48/80+I/R组中明显加重,在DEX+I/R组中明显减轻(P<0.05)。另外,I/R组较Sham组病理组织学评分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比明显升高,心肌纤维波状扭曲、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左室心肌和冠状动脉超微结构明显损伤,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有所改善,但C48/80可以加重这种损伤。然而,这些损伤在DEX+C48/80+I/R组中较C48/80+I/R组部分逆转。与Sham组比较,I/R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心肌组织中HMGB1、TLR4和NF-κB 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DEX+I/R组中这些改变被部分逆转,而C48/80+I/R组中加剧了这些改变(P<0.05)。另外,DEX+C48/80+I/R组中较C48/80+I/R组细胞凋亡率和HMGB1、TLR4和NF-κBp6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级联释放和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抗大鼠在体I/R损伤。第三部分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离体MIRI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停止灌注30 min(全心缺血)和复灌60 min(再灌注)构建大鼠心脏离体MIRI模型。离体预实验分为五组(N=6 只/组),Control 组、MIRI 组、GroupⅠ 组[(C48/80 1 μg/mL×5 min+KHB × 5 min)× 4]、Group Ⅱ 组(C48/80 1 μg/mL × 5 min+KHB × 5 min)和 GroupⅢ组(20 μg C48/80)。离体正式实验分为五组(N=12只/组),Control组、I/R组、DEX+I/R 组(10 nM DEX × 30 min)、C48/80+I/R 组(C48/80 1 μg/mL × 5 min)和 DEX+C48/80+I/R 组(10 nM DEX × 30 min+C48/80 1μg/mL × 5 min)。观察血流动力学、心律失常和心肌水含量改变,并采用TTC法、ELISA法、透射电镜、HE染色、甲苯胺蓝和TUNEL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停止灌注30 min(全心缺血)和复灌60 min(再灌注)成功构建大鼠离体MIRI模型。离体预实验中Group I组中反复的C48/80干预洗脱,可改善MIRI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心律失常、心肌水肿和梗死,而Group Ⅱ和Group Ⅲ经短时程C48/80干预激发肥大细胞脱颗粒,可加重I/R损伤(P<0.05)。离体正式实验中,与Control组比较,I/R组血流动力学紊乱、心律失常、心肌水肿和梗死升高,cTnI和TPS含量升高(P<0.05)。I/R组较Control组病理组织学评分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比升高,心肌纤维波状扭曲、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左室心肌和冠状动脉超微结构明显损伤。与Control组比较,I/R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心肌组织中HMGB1、TLR4和NF-κB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上述改变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有所改善,但C48/80可以加重这种损伤;同时,DEX+C48/80+I/R组较C48/80+I/R组上述改变被部分逆转(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级联释放和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抗大鼠离体I/R损伤。第四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心肌细胞H9C2(2-1)和大鼠肥大细胞RBL-2H3共培养体系,分别予以右美托咪定10 nM和肥大细胞促分泌剂C48/80 10 μg/mL预处理。实验分为三组(N=6孔/组):S组(不予以任何药物处理)、C组(C48/8010μg/mL 干预 30 min)和 DC 组(10 nM DEX 预处理 60 min,然后 C48/80 10μg/mL干预30min)。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及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和肥大细胞标志物TPS含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HMGB1、TLR4和NF-κB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C组较S组的H9C2(2-1)和RBL-2H3细胞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cTnI和TPS释放明显升高,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DC组可部分抑制(P<0.05)。另外,C组较S组的心肌细胞中HMGB1、TLR4和NF-κB 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DC组中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炎性相关信号通路HMGB1/TLR4/NF-κB,从而减轻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程志珍[3](2021)在《音乐疗法在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音乐疗法干预在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评价其应用效果,旨在为儿童临床护理中音乐疗法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甲医院经超声诊断明确室间隔缺损且具有手术指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前宣教、常规护理等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后第一天持续至出院的音乐疗法干预,干预总体曲库内包含镇静型、解郁型、兴奋型,干预持续至出院。对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前后患儿心理状况(如睡眠、焦虑、抑郁)、术后疼痛指标、术后临床及康复指标进行收集。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描述,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室间隔缺损面积、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总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总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音乐疗法干预组术后心理评估中的睡眠状态(P=0.011,P<0.05)、焦虑状态(P=0.024,P<0.05)、抑郁状态(P=0.016,P<0.05)的评分情况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音乐疗法干预组的疼痛相关评估指标如:FLACC评分(P=0.012,P<0.05)及额外镇痛药物使用剂量(P=0.040,P<0.05)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音乐疗法干预组的术后临床指标和康复指标如:术后平均收缩压(P=0.014,P<0.05)、平均心率(P=0.016,P<0.05)、平均CRP(P=0.013,P<0.05)、拆线天数(P=0.035,P<0.05)、住院总时间(P=0.041,P<0.05)的情况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音乐疗法可安全用于儿童开胸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能够改善患儿术后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和促进患儿术后康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佐证和实际经验。

熊江梅[4](2021)在《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罗库溴铵的方法。研究筛选可能会对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药代动力学参数造成影响的协变量,建立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1)以维拉帕米作为内标物,建立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罗库溴铵的方法,并进行相关方法学验证。(2)按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20年11月~2021年2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罗库溴铵的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人口学特征、生理状态、病理情况、生活习惯、给药方案、合并用药等),以及按体重0.6mg/kg的诱导剂量给药和按体重0.15mg/kg的维持剂量追加给药,采集给药后的血液样本,UPLC-MS/MS法测定罗库溴铵的血药浓度。(3)将研究对象的血样采集时间作为自变量,罗库溴铵血药浓度作为因变量,引入可能产生显着影响的协变量,通过Phoenix WinNonlin 8.3软件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定量考察影响罗库溴铵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协变量,建立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UPLC-MS/MS检测罗库溴铵血药浓度方法稳定可靠,经方法学验证,专属性良好;罗库溴铵在50ng/mL~100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2=0.99626)。精密度和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15%。(2)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最终模型符合三房室模型,残差模型为比例型残差模型。最终模型公式为:V=tvV*exp(nV),V2=tvV2,V3=tvV3;Cl=tvCl*ALB∧dCldALB*Urea∧dCldUrea*exp(nCl),Cl2=tvCl2,C13=tvC13.式 中tvV=1.313L,tvV2=0.762L,tvV3=1.043L,tvCl=0.041L/h,tvCl2=3.238L/h,tvC13=0.618 L/h,dCldALB=1.015,dCldUrea=0.360.最终模型表明ALB和Urea是会影响药代动力学中心室清除率的协变量。模型的验证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优度和稳定性。[结论](1)本研究采用UPLC-MS/MS建立了人血浆中罗库溴铵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经过方法学验证准确可靠,为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奠定基础。(2)本研究建立的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结果提示ALB和Urea可能会影响罗库溴铵清除率。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现药代动力学参数个体化,为临床老年手术患者的罗库溴铵用药调整及药学监护方案提供参考,从而保障老年患者术中安全及术后恢复。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5](2021)在《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文中提出肝移植是治疗儿童各种急慢性终末期肝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已在全国多家移植中心开展,并取得满意效果。然而,各移植中心的发展不均衡,缺乏行业内统一的共识及标准。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儿术后康复、改善患儿短期及长期生活质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多个学科的专家,总结国内外儿童肝移植的研究进展,依据循证医学原则深入论证并制定了本共识。本共识从围手术期肝移植患儿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荐意见,以期为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儿童肝移植的中心提供参考。

吴少坪[6](2020)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对儿童隐匿型阴茎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对隐匿型阴茎儿童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下隐匿型阴茎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患儿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C组则不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两组在手术开始前由外科医生使用0.375%罗哌卡因3 ml进行阴茎背神经阻滞。1.比较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出血量、输液量、尿量;比较两组患儿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拔管时间。2.比较两组患儿苏醒后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拔管后30min疼痛情况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例患儿,患儿年龄在6~12岁,体重25~45kg,ASA分级为I级。两组患儿年龄(8.33±1.86 vs 8.40±1.61,P>0.05)、体重(31.90±3.44 vs 31.27±3.17,P>0.05)、手术时间(59.57±4.39 vs 59.36±4.5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出血量(12.83±2.55 vs 12.47±2.57,P>0.05)、输液量(233.26±6.70 vs 230.80±7.85,P>0.05)、尿量(54.63±2.03 vs 53.63±1.9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T组丙泊酚用量低于C组(189.33±45.06 vs 225.37±27.36,P<0.05),T组瑞芬太尼用量低于C组(215.83±58.20 vs 255.20±58.81,P<0.05),T组拔管时间低于C组(16.03±2.66 vs 18.97±3.81,P<0.05)。2.T组苏醒后躁动评分低于C组[2.00(1.00,2.00)vs 3.00(2.00,3.00),P<0.05],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16.7%vs 56.67%,P<0.05),T组拔管后30min FLACC疼痛评分低于C组[3.00(2.00,4.00)vs 4.00(3.00,4.25),P<0.05];两组术后24h不良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能降低隐匿型阴茎手术儿童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缩短拔管时间,不增加术区异常出血风险,有较好安全性,效果优于单用阴茎背神经阻滞。

张建安[7](2020)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发生的现状,识别可能影响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因素,建立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为苏醒期易患躁动的高风险患者提供筛查工具,为临床工作等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专家会议法构建《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全麻术后入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5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躁动风险调查表、躁动评分表调查PACU内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临床资料和EA的现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将建模组的333名全麻患者苏醒期的相关资料整理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得到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显着性影响因素采用向后-Wald逐步选择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最小Wald值对应的影响变量,最终获得的所有变量都达到显着水平。建立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来验证模型的拟合优度,P>0.05表示模型拟合度较好。将模型应用于验证组,得到AUC值(曲线下面积),通过绘制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一步判断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以预测概率P=0.5为判定点,P值大于0.5即认为发生躁动,ROC曲线下面积AUC越接近1,说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结果1.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1,t=34.7)、性别(P<0.001,c2=30.88)、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P<0.001,t=43.58)、状态焦虑程度(P<0.001,c2=45.19)、麻醉方式(P<0.001,c2=15.73)、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P<0.001,c2=36.52)、手术类型(P<0.001,c2=23.82)、手术类别(P<0.001,c2=51.11)、导尿管(P<0.001,c2=85.71)、催醒药物(P<0.001,c2=77.565)、术中出血量(P<0.05,t=6.04)、静脉自控镇痛(P<0.001,c2=71.8)、疼痛评分(NRS)(P<0.001,t=87.83)。2.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EA的影响因素:静脉自控镇痛X10(P <0.001,OR=0.007,95%CI:0.01-0.06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X5(P<0.001,OR=0.121,95%CI:0.039-0.376)、导尿管留置X8(P=0.003,OR=2.645,95%CI:1.396-5.010)、手术类型X6(P=0.004,OR=1.499,95%CI:1.142-1.967)、疼痛评分(NRS)X11(P<0.001,OR=3.670,95%CI:2.285-5.897)。3.最终确定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Y)=ln(p/1-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可能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概率公式:P=Ex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1+Ex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4.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经Hosmer-Lemeshow检验其拟合优度可行,其χ2=1.712,df=8,P=0.989;建模组模型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88.1%,验模组模型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80.7%,灵敏度为83.87%(26/31),特异性为83.08%(113/136),准确度为83.23%(1139/167)。结论手术类型、导尿管、静脉自控镇痛、疼痛评分(NRS)和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是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手术类型、导尿管、疼痛评分(NRS)是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静脉自控镇痛、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是躁动发生的保护因素。构建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通过验证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该预测模型方便可行、预测的性能较为稳定,可为麻醉恢复室人员有效预测、筛选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提供指导意见。

董欣昌[8](2020)在《利多卡因输注对小儿围术期丙泊酚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Perioperative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lidocaine,PIL)对扁桃体切除术(Tonsillectomy,TE)患儿围术期丙泊酚用量和术后疼痛、拔管反应等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利多卡因组麻醉诱导前5min给予利多卡因1.5mg/kg静脉注射,随后持续泵注利多卡因1.5mg/(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术中丙泊酚泵注总量、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前,术后1h,2h,4h,8h,24h的Wong-Baker面部表情分级评分、术前,拔管后即刻,1min,5min,10min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律(Heart Rate,HR)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1h,2h,4h,8h,24h利多卡因组Wong-Bak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相比于对照组,利多卡因组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P<0.05)、拔管后即刻、1min,5min,10min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更为平稳(P<0.05)、24h内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情况明显减少(P<0.05),但其苏醒、拔管、住院时间,拔管后其余不良反应无差异;两组均未见利多卡因毒性症状。结论:围术期持续输注利多卡因有利于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减轻减少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术后疼痛及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而苏醒、拔管、住院时间,拔管后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差异。

薛娜[9](2020)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鼻内镜手术苏醒期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麻醉诱导前10 min鼻腔滴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观察其对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拔管质量、镇静程度及舒适度的影响,以及苏醒期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呛咳反应以及术后咽喉痛、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影响,探索合适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改善鼻内镜手术患者苏醒期间的质量,为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麻醉前用药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低剂量组(D1组,0.25 ug/kg)、中等剂量组(D2组,0.5 ug/kg)、高剂量组(D3组,1 ug/kg)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前10 min D1组、D2组、D3组经双侧鼻孔滴注右美托咪定,C组经双侧鼻孔滴注生理盐水。给药10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记录患者入室时(T1)、滴鼻前(T2)、可唤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拔管后10 min(T6),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pO2;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与拔管时间;记录拔管时(T4)拔管质量评分,拔管后10min时(T6)Rasmay镇静评分与舒适度评分(BCS评分);记录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四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BMI、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T1时相比,在T3、T4、T5、T6四个时间点对照组与低剂量组MAP显着升高(P<0.05),在T3、T6时中等剂量组MAP明显下降(P<0.05),在T3、T5、T6时高剂量组MAP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相比,在T3T6时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MAP明显下降(P<0.05)。3.与T1时相比,在T3、T4、T5、T6四个时间点对照组与低剂量组HR明显升高(P<0.05),在T6时中等剂量组HR明显下降(P<0.05),在T3、T4、T5、T6高剂量组HR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相比,在T3、T4、T5、T6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HR明显下降(P<0.05);与中等剂量组相比,T3、T4、T5高剂量组HR明显下降(P<0.05)。4.与T1时相比,T4、T5时对照组、低剂量组SpO2降低,T4时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降低(P<0.05);四组不同时间点SpO2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5.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相比,在T4时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拔管质量评分显着降低(P<0.05),在T6时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评分显着升高(P<0.05);与中等剂量组相比,在T6时高剂量组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低剂量组、中等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拔管时间延长(P<0.05)。6.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与对照组与低剂量组相比,中等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呼吸抑制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1.全身麻醉诱导前10min鼻腔滴注0.5 ug/kg1 ug/kg右美托咪定可显着降低鼻内镜手术患者苏醒期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2.鼻内滴注中等剂量右美托咪定(0.5 ug/kg)可以显着降低苏醒期咳嗽、咽喉疼痛、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樊歌[10](2020)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正性肌力药物在预防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停药时机背景对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常采用体外循环下行直视修补术。临床常规通过静脉泵注多巴胺和米力农预防CHD术后LCOS。然而,临床上并没有一个公认的预防性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停药指南,往往由临床医生凭经验停药或逐渐减量停药。目的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PRAM)研究简单CHD开胸直视手术后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比较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和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对简单CHD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正性肌力药物的最佳用药时间。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3月5日至2019年8月25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超声心动图确诊为简单CHD的患儿84例。所有病例均在超快通道麻醉、体外循环(CPB)下进行,术后行食管超声检查确定手术成功,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四组:1.5h组,3h组,6h组(分别对应返回CICU后正性肌力药物维持时间为90min、3h、6h)和对照组(对应返回CICU后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24h)。应用PRAM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连续观察24小时。记录分析四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入CICU后1h,3h,6h,9h,12h,18h和24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动脉和静脉血气分析结果、术后1天超声心动图结果、LCOS的临床表现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5h组、3h组、6h组和对照组各21例,四组患儿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5h组、3h组、6h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24小时的血气分析结果(SvO2、pH、Lac和BE-B)、术后1天的超声心动图结果(EF,FS,LVD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5h组与对照组患儿的HR、RPP存在交互作用(P<0.05),6h组与对照组患儿的RPP、CCE、HR、DBP、MAP存在交互作用(P<0.05)。与停药前相比,停用正性肌力药物1h后,3h组的SBP较前升高,SVRI较前降低(均P<0.05);6h组停药后DBP较前降低,HR减慢,RPP下降(均P<0.05)。结论简单CHD术后超快通道麻醉患儿术后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安全可行。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可减轻心肌氧耗;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最佳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第二部分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分析背景先天性心脏病(CHD)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矫正心内畸形。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有文献报道复杂CHD术后LCOS发生率高达25%。CHD术后发生LCOS的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死亡风险大大增加。临床医生通过病人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器官灌注情况来判断血流动力学情况往往不够准确。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评估CHD术后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的实施合理的液体治疗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探究复杂CHD术后早期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的液体治疗和药物治疗依据。目的应用PRAM监测技术观察复杂CHD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为术后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复杂CHD并顺利实施外科手术的患儿46例进行观察性研究。所有患儿术后返回CICU后均采用Mostcare监护仪(核心技术为PRA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进入CICU即刻(Oh)、4h、8h、12h、16h、20h、24h、36h和48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复杂CHD术后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关系。结果46例复杂CHD中8例(17%)患儿出现LCOS,其中5例(11%)仅表现为CI≤2 L/(min·m2),3例(6%)患儿出现少尿、肢端湿冷等LCOS临床表现。在患儿入室后早期CI明显下降,在入室后4h达最低水平,随后呈上升趋势,在12h时达到高值。CI在4h时显着低于Oh(P<0.05)和16h(P<0.05)。患儿DBP在入CICU后4h时低于入室即刻(Oh)(P<0.05)、8h和12h;在24h、36h、和48h时DBP低于Oh(均P<0.05)。dp/dtmax在入室后先呈下降趋势,在4h时达最低点,后呈上升趋势,在20h、36h、48h时显着高于4h(P<0.05)。CCE在入室后整体呈上升趋势。CCE在Oh时显着低于20h、24h、36h和48h时(均P<0.05)。PPV在入室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在36h时显着低于Oh(P<0.05)。SVRI在Oh到48h之间呈下降趋势,在入室后Oh时显着高于12h、20h、24h(均P<0.05)。CI与DBP、PPV呈正相关,与HR呈负相关。CCE与dp/dtmax呈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4小时dp/dtmax、CI最低,术后24小时内PPV高于参考值,提示术后早期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及容量管理是必要的。

二、术前用药剂量误差致患儿血氧饱和度下降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术前用药剂量误差致患儿血氧饱和度下降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在全麻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分组方法
    1.3 实验方法
    1.4 麻醉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评估方法
    1.7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1.8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病人一般情况比较
    2.2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对比
        2.2.1 三组病人不同时间点收缩压(SBP)的对比
        2.2.2 三组病人不同时间点舒张压(DBP)的对比
        2.2.3 三组病人不同时间点心率(HR)的对比
    2.3 术毕唤醒时间和准确回答问题时间对比
    2.4 术后呼吸抑制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5 术前术后MoCA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
    2.6 三组患者POCD发生率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临床应用进展
    一 引言
    二 作用机理
    三 临床应用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肥大细胞参与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效应的炎性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序言
第一部分 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效应: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抗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音乐疗法在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音乐疗法
        1.3.2 焦虑
        1.3.3 抑郁
        1.3.4 疼痛
    1.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量计算
    2.3 伦理原则
    2.4 实验分组
    2.5 实验方法
        2.5.1 对照组与干预组的常规护理
        2.5.2 音乐疗法
    2.6 疗效评价
        2.6.1 一般资料及术后临床指标收集
        2.6.2 患儿睡眠、焦虑及抑郁评分
        2.6.3 患儿疼痛评分及术后镇痛药物、额外镇痛药物剂量统计
    2.7 质量控制
        2.7.1 设计阶段
        2.7.2 手术及护理阶段
        2.7.3 术后干预阶段
        2.7.4 评估人员
        2.7.5 资料录入阶段
    2.8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患儿一般情况的分析
    3.2 两组患儿术前睡眠、焦虑及抑郁状况评估
    3.3 对照组患儿手术前后睡眠、焦虑及抑郁状况评估
    3.4 干预组患儿手术前后睡眠、焦虑及抑郁状况评估
    3.5 两组患儿手术后睡眠、焦虑及抑郁状况评估
    3.6 两组患儿术后疼痛评估
    3.7 两组患儿术后临床指标及康复比较
        3.7.1 两组患儿干预前临床指标比较
        3.7.2 对照组患儿组内临床指标比较
        3.7.3 干预组患儿组内临床指标比较
        3.7.4 两组患儿干预后临床指标比较
        3.7.5 两组患儿康复相关指标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音乐疗法对于术后心理状况的改善作用
        4.1.1 音乐疗法对于术后睡眠状况的改善作用
        4.1.2 音乐疗法对于焦虑及抑郁状况的改善作用
    4.2 音乐疗法对于术后疼痛的改善作用
    4.3 音乐疗法对于术后临床指标及康复的改善作用
        4.3.1 音乐疗法对于术后临床指标的改善作用
        4.3.2 音乐疗法对于患儿术后康复的改善作用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综述 心胸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罗库溴铵药效学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对儿童隐匿型阴茎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器械耗材和设备
    2.3 主要药品和实验试剂
    2.4 研究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患儿一般资料
    3.2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3.3 两组患儿出入量的比较
    3.4 两组患儿镇静镇痛药量和拔管时间的比较
    3.5 两组患儿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和FLACC疼痛评分的比较
    3.6 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儿童隐匿型阴茎的手术治疗
    4.2 隐匿型阴茎手术围术期麻醉镇痛管理要点
    4.3 苏醒期躁动的防治
    4.4 酮咯酸氨丁三醇预处理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构建
    1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初步构建
    2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专家论证
    3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最终稿
第二部分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方法
        4 质量控制
        5 技术路线
    结果
        1 全麻患者苏醒期的一般资料
        2 建模组全麻患者苏醒期一般资料
        3 建模组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构建
        5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检验
        6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7 验证组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评价
    讨论
        1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
        2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
        3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效果与预测价值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8)利多卡因输注对小儿围术期丙泊酚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2 文献回顾
    2.1 利多卡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2.2 利多卡因的药效动力学特性
    2.3 利多卡因的安全性与毒性
    2.4 小儿扁桃体切除术
    2.5 PIL对围术期丙泊酚用量的影响
    2.6 PIL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2.7 PIL对拔管反应的影响
    2.8 小儿疼痛评估
    2.9 总结
3 材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1.3 观察指标
    3.2 研究方法
        3.2.1 麻醉过程
        3.2.2 给药
    3.3 质量控制
    3.4 数据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病例收集情况
    4.2 一般资料
    4.3 药物使用情况
    4.4 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
    4.5 Wong-Baker疼痛评分
    4.6 不良事件与住院时间
5 讨论
    5.1 PIL与丙泊酚
    5.2 PIL与疼痛
        5.2.1 PIL与急性疼痛
        5.2.2 PIL与术后急性疼痛
        5.2.3 PIL与慢性疼痛
    5.3 PIL与血流动力学
        5.3.1 PIL对插管期的影响
        5.3.2 PIL对拔管期的影响
    5.4 PIL与PONV
    5.5 关于利多卡因剂量问题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不足
    7.2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9)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鼻内镜手术苏醒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四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2.2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的比较
    2.3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的比较
    2.4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pO_2的比较
    2.5 四组患者拔管质量、Ramsay镇静评分、舒适评分和拔管时间比较
    2.6 四组患者不良反应
3.讨论
4.结论
5.不足与改进
    5.1 不足之处
    5.2 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文章

(10)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正性肌力药物在预防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停药时机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术前用药剂量误差致患儿血氧饱和度下降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在全麻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D]. 刘籍. 大理大学, 2021(09)
  • [2]肥大细胞参与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效应的炎性调控机制研究[D]. 熊伟.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3]音乐疗法在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程志珍. 南昌大学, 2021(01)
  • [4]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D]. 熊江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5]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J].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外科杂志, 2021(03)
  • [6]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对儿童隐匿型阴茎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D]. 吴少坪. 汕头大学, 2020(02)
  • [7]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D]. 张建安. 青岛大学, 2020(01)
  • [8]利多卡因输注对小儿围术期丙泊酚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D]. 董欣昌.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9]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鼻内镜手术苏醒期的影响[D]. 薛娜. 延安大学, 2020(12)
  • [10]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樊歌.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术前用药剂量错误导致小儿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