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现代企业CAD虚拟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现代企业CAD虚拟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现代企业CAD虚拟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灿[1](2020)在《自动铺布裁剪单元虚拟仿真的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自动铺布裁剪单元作为一种新型的服装自动化生产设备,在提高服装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在为企业创造巨大利润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困扰。对于从未使用过该设备的人来说,如何正确使用它们一直是一个难题;在学习设备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有些设备在不熟练掌握的情况下使用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数学校的工艺实验室缺少这样的大型设备,很难有直接操作的机会。本文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了一套自动铺布裁剪单元虚拟仿真软件,来解决自动铺布裁剪单元在学生学习、工厂培训时所出现的不便问题,并通过前期调研和深入研究得出自动铺布裁剪单元虚拟仿真的设计与实践具有丰富虚拟仿真技术多领域的应用模块、有效促进使用者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资源多样性、降低学习设备的培训成本等研究价值。做出适用于服装生产设备培训方面的自动铺布裁剪单元虚拟仿真软件,并总结出一整套虚拟仿真软件的开发设计流程。

曾琎[2](2009)在《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仅影响人类文化的整体和层次结构,而且还催生新的非物质信息文化形态。在后工业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社会从一个基于制造和生产物质产品的社会到一个基于服务、体验(以非物质产品为主)的经济性社会的深刻变化。工业设计的主体是产品设计,创新是产品具有生命力的源泉。在体验经济与创意产业语境下,产品设计的自主创新必须与时俱进。抛弃既定的思维,打破学科界限,拓展视野,以更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导向,促进国内设计事业的健康长足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领域。将虚拟仿真引入产品创新设计领域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虚拟仿真系统带来的体验优势,极大地促进产品开发及服务创新的深入开展。本文梳理了产品创新设计与虚拟仿真系统的国内外理论及实践研究现状,分析了以体验为导向的虚拟仿真设计系统中,产品创新、用户体验与虚拟仿真的互动关系。从虚拟产品开发的过程入手,深入解析了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产品创新设计的认知体验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服务反馈机制和交互信任机制。进而提出了虚拟仿真设计系统平台构建原则、关键技术、过程及其评价,并以汽车创新设计为案例,采用Virtools虚拟仿真平台进行产品开发实践。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观瞻虚拟仿真设计系统发展趋势,及信息环境下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对策,包括: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市场策略、以整合服务创新为核心的艺术策略、以广泛沟通为设计定位的社会策略和以创意团队为智力资本的人力策略4个方面。本课题研究是“跨学科”知识体系在设计主题上的贯通,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有机纳入到设计艺术学视野,为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孙成通[3](2009)在《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将虚拟样机技术运用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中,通过可视化技术建立产品的数字化模型、预测各类工程机械在真实工况下的特征以及所具有的响应,可以完成无数次物理样机无法进行的虚拟试验,从而无需制造及试验物理样机就可获得最优方案,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及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本文以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项目“复杂产品虚拟样机技术研究”(项目编号031110119)及山东常林集团研究项目“工程机械虚拟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为背景,结合工程机械应用实例,对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解决了虚拟样机技术在工程机械研发中的应用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工程机械虚拟样机的体系结构;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研究了工程机械虚拟样机总体技术,指出了工程机械虚拟样机总体技术涉及规范化体系结构和采用的标准、规范与协议、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系统运行模式。(2)研究了基于HLA的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协同仿真技术,分析了适配器的多学科模型集成方法,给出了适配器的工作流程,提出了基于HLA/RTI的工程机械协同仿真方法。(3)分析了虚拟样机技术中协同设计技术、参数化设计技术,研究了参数化协同优化设计的进程及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计算机协同设计系统,提出了基于Web的工程机械协同设计系统的框架和功能。(4)分析了产品开发过程从串行开发过程、并行开发过程、再到基于虚拟样机开发模式各自的特点;研究了工程机械的开发过程,将产品生命周期维和产品定义过程维应用到开发中,提出了工程机械虚拟样机系统中的开发过程链。(5)从VPT&E环境体系结构需求分析出发,对工程机械的仿真可信性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综合集成的工程机械VPT&E技术方法,为工程机械虚拟样机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支持。(6)研制和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协同开发平台”系统,实现了对工程机械产品开发过程中协同仿真、协同设计、VPT&E并对团队、过程、数据等进行有效管理。(7)利用“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协同开发平台”进行了典型工程机械产品YZ18JA型振动压路机的开发,实现了该产品的虚拟样机的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仿真分析,获得了最佳的设计方案;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30%,制造周期缩短25%,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促进工程机械企业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工程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郭天太[4](2005)在《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研究内容紧紧围绕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这一概念,重点在于从宏观角度对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求建立其基本概念及理论模型、实现方法等,具体内容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基础、实现技术、应用实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历史与现状、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然后介绍了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项目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讨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最后给出了论文的主要工作以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概念及模型,具体内容包括: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在VM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概念、理论模型、基本思想、工作原理、理论框架等;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分类、主要功能、实施步骤、功能及局限性等;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哲学意义;对几种含义迥异的虚拟测试技术名称的概念辨析。最后对于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第三章研究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内容主要包括相似性原理及其在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中的应用;面向对象思想及其在虚拟测试技术中的应用;VR技术的工作原理;虚拟测试系统的仿真原理;以及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技术。本章说明了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方法论基础和多学科理论来源和基础。 第四章的研究内容是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关键实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虚拟测试系统中的三维建模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可视化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内容,最后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集成化模型。 第五章是一个基于单机的虚拟测试系统示例:建立在沉浸式VR系统基础上的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内容包括系统配置、车辆操纵稳定性分析技术介绍、WTK的工作原理、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三维建模技术和VI技术、以及基于虚拟测试技术的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技术,最后给出了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的部分结果。 第六章介绍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测试系统示例:在桌面型VR系统上实现的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内容包括系统配置、VRML语言及其在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概论、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实现,最后给出了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部分仿真实例。 第七章是总结与展望,包括对全文研究内容的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由于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相当繁多,应用范围也相当广阔,加上受本人的水平及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的研究内容只是初步的研究和探讨,难免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这既有待于以后的完善和发展,也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唐文献[5](2003)在《KBE环境下面向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支持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以数字(Digital)、可视(Visual)、网络(Web)、虚拟(Virtual)、协同(Collaborative)、集成(Integration)、智能(Intelligence)、绿色(Green)和安全(Security)为特征的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知识已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和获取利润的关键资源。21世纪,企业竞争的焦点在于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对市场的快速响应。成熟的商品化CAD系统不能支持设计师在产品开发早期的协同性创造思维。由此,作者提出了知识驱动协同创新(Knowledge Driven Collaborative Creation,KDCC)的产品开发模式,构建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支持系统基本框架,研究以过程链为手段的方法体系;以广义知识模型为主体的模型体系;以层次化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分析为基础的分析体系;以知识建模、协同创新、仿真分析、虚拟优化、系统评估、群组决策为内涵的技术体系。 对比分析传统的和并行的产品开发方法,融合知识工程技术于产品创新开发领域,以知识驱动几何(Knowledge Driven Geometry,KDG)的CAD技术为基础,提出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从“发散—收敛”的协同性思维模式、内涵、原理、方法及支撑技术等方面探讨其深层的产品开发理念;构造由分布式广义知识库支持的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体系,论述其体系特征及实现的关键技术;引入六层结构圆饼图描述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运行和管理模型。在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下进行的产品创新开发,知识是产品概念创新、构型创新的驱动力,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和重用是基于产品创新的行为和需要,创新的产品及其所具有的竞争力是源于知识、基于协同的,是不同的设计师和协同工作组大量互动作用的结果。 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的实现不仅与技术有关,而且涉及流程和管理。与此相适应,建立具有统一知识管理的过程链是基础,可靠的产品描述是保证。为此,提出广义知识及其管理的概念,创建基于广义知识管理(General Knowledge Management,GKM)的产品协同创新开发过程链。把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型分为产品描述模型、开发资源模型和开发过程模型三种,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以STEP/EXPRESS和KBE/Intent(KBE,Knowledge-Based Engineering)语言为建模工具,探讨支持产品协同创新开发的过程链建模技术。在哲学思维上,把本体论(Ontology)和技术创新的自组织进化(Self-organized Evolution)观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基于本体知识的协同创新自组织进化方法论,从本体知识驱动、自组织进化设计的层面打开创新设计的黑箱,深化、丰富和发展现有的创新设计理论。为增强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实施效果,从知识获取、表达和使用等方面论述有效支持协同创新开发过程链实现的策略。 决策与评价是设计工作中密切相关的两项工作,提出支持产品协同创新开发的六元决策目标及对应的决策模型。建立产品协同创新开发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系统地论述层次化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决策分析方法。将创新设计与虚拟技术相结合,提出基于仿真分析、虚拟优化过程及灵敏度分析的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用纸智能再设计策略:运用虚拟样机技术,阐述产品协同创新的仿真方法,并对仿真结果的静态数据进行秩和验证和统计特性分析,对动态数据进行时序分析验证和马尔可夫预测研究: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对协同创新开发的产品进行虚拟参数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灵敏度分析。这样,能够将分散的单元技术,如CAD、CAE和仿真分析(Simulation AnalysiS)等,进行集成应用,提供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产品整体性能的方法,为产品的协同创新开发及再设计提供分析与仿真方法的支持。 在基于知识的工程(KBE)环境下一UGll/KF(Knowledge Fusion),研究支持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原型系统(KBE Bui lder)的构建方法,提出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以缝纫机和断路器两类产品的协同创新开发为例进行原型系统应用验证及应用效果分析。 应用案例表明: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采用协同性思维模式,吸纳了单元技术创新的成果,创造了在知识工程环境下,集成多种先进单元技术的群体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是产品创新开发领域新方向的有益探索;基于广义知识管理的产.另;协同创新开发过程链的引入,有利于加快产品创新开发的知识搜寻,优化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过程;分析方法和仿真方法提供了对产品开发过程链的有效支持;基于本体知识的协同创新自组织进化方法,实现了产品创新开发的知识驱动自动化(Knowledge Driven Automation,KDA),是现有创新设计理论内涵、原理,,方法的深化和拓展。KBE Bui lder具有可操作和实用价值,它能够有效地把企业i三‘有的知识资源应用于产品创新开发领域,提高产品创新度,创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应用KBE Bui lder的好处是易于产品概念优化,有利于产品及过程知识的积累、共享和重用,它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典型示范。

边莉莉,严国庆[6](2001)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现代企业CAD虚拟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文中认为CAD虚拟产品开发对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性,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虚拟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陈田[7](2001)在《基于虚拟原型的机械产品网络化快速开发原理与实施方法及其在水泵CAD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与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迫使众多制造业企业不得不为求得生存和发展而快速调整自身的产品设计与生产模式。近年来,随着因特网日渐成为全球化的信息共享平台,现代网络技术为建立一种支持远程快速产品开发这一全新设计理念的信息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分布式快速产品开发成为可能。虚拟原型是当前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型的基于集成化产品和过程开发(Integrated Products andProcess Development,简称IPPD)策略的产品开发模式,它将计算机仿真方法论、现代管理理论、系统工程方法、模型技术和计算机支持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设计和评估提供分布式的集成化环境。研究快速产品开发的目的就在于快速、有效地响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增强企业的全球竞争能力。 通过分析当前机械产品快速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在笔者开发水泵CAD系统的工作实践基础上,本文在论述基于虚拟原型的快速产品开发实际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快速产品开发系统的基本使能技术,分析了在未来的网络化虚拟制造中快速产品开发技术的重要角色,重点研究了快速产品开发系统的概念模型、关键技术和应用方法,提出了一种以企业集成化思想和并行设计原理为指导的基于虚拟原型的分布式快速产品开发方法论。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为实现水泵远程快速产品开发和快速原型制造的CAD系统框架。论文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主要特色如下: (1)在阐明虚拟原型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机械产品虚拟原型的开发过程及其关键技术,提出了应用CAD集成建模环境、虚拟样机软件环境、虚拟原型分析评价体系、虚拟交互设备、分布式网络环境与数据库服务系统构建的机械产品虚拟原型开发体系结构,进而以此为依据,分析了水泵虚拟原型的生成环境及水泵虚拟原型的设计、测试、运作流程。 (2)从分析虚拟产品开发的概念设计阶段为实现信息共享而建立信息模型的基 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本思路入手,研究了产品的几何模型与面向对象的特征描述方法以及产品并行设计参数化特征建模及其应用方法,提出了基于对象和SIEI,标准的水泵虚拟原型集成信息模型①啊 Vt Prototype negratd Iillonnatio Mdel,PVPllM)的结构框架、PVPllM应用协议的制定方法、水泵零件特征的定义与表达方式、EXPAnSS向C针的映射方法。并提出实现分布式虚拟环境中水泵的虚拟原型开发,使其支持水泵虚拟产品开发全过程,必须在PVPllM的基础上综合虚拟现实环境对象的标准表达方式,并分析了其实现方法。 O)本文建立了虚拟产品分布式协同设计的体系结构,深入探讨了其实施的支撑技术一分布对象技术和网络数据库访问技术,以及实现分布式协同设计的过程规划与控制方法。针对水泵常用基于优秀水力模型进行相似设计这一特点,提出将CBR技术应用于水泵的虚拟产品快速开发,并详细分析了水泵实例的表示与检索方法,以及分布式环境下水泵实例的获取方式。 (4)在对复杂的水泵基本设计理论,优化水力设计摊,关键零件设计、校核等理论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以快速设计水泵为目标,融合上述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交互式动态调控设计新方法研制了水泵CAD系统,为水泵虚拟原型开发做了前期工作。本文详尽分析了将B6zier曲线应用于解决水泵叶轮水力模型轴面投影流线及叶片绘型的方格网流线等的动态调控的基本思路与关键算法,并以运行实例总结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程序开发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仿)虚拟装配设计是虚拟原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水泵的级连层次装配模型的建立方法,重点论述了水泵虚拟装配过程的特性描述、虚拟装配环境中的用户交互、VRML优化等关键实施技术,探索了基于“包容盒”的装配过程干涉检查的具体实施方法。 皿应用快速原型技术RPT能够生成产品的物理原型,以便直观聊产品进行“栅”。本文提出了远程快速原型制造RPM系统的总体框架及其具体实施技术,分析了当前的基于快速成型的数字化远程服务系统及其相关技术、构建yM远程协同环境的电子商务策略等。并以水泵关键零件为例,分析了快速成型的具体实施方法、过程。

黄斌斌[8](2020)在《三维虚拟可视化船厂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不断刺激世界工业竞争,在优胜劣汰的经济环境下,实行高效便捷的作业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制造作业模式从设计到制造,再从制造到测试,对生产环节下发现的作业问题再进行反馈,重新进行设计修改再制造。全面了解整个船厂中的各个工位作业情况,需要管理人员下船厂车间厂房实地查看,无法掌握企业实时的生产状况,对作业管控效率产生影响,不利于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通过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企业管理者就能全面了解生产计划、生产进度、生产方式等情况。首先研究现代化造船业下的背景和船舶未来发展的趋势引出本文课题,对三维虚拟可视化船厂的构建方法研究。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域特点下的船厂布局形式和现代模式下的船厂作业的过程;然后提出了构建目标虚拟化船厂的设计设想,选用合理的建模软件和适合的虚拟引擎软件将船厂的三维场景进行还原,并对需要构建的场景数据进行采集,使用建模软件进行场景的构建和渲染;再次通过专业的船舶设计软件进行构建船厂船舶模型,并通过分段模式将模型导入进建模软件中,转换成可使用的模型导入到虚拟引擎开发软件中。最后在虚拟引擎中,通过编程技术实现虚拟船厂作业仿真过程,并通过刚体碰撞检测技术实现产品搭载作业过程中的警报提示,从而判断出作业的排序性,此外还设计了第一人称视角控制、场景切换和漫游场景等的功能设置。本文将虚拟可视化技术与装备制造业之一的船舶制造业相结合,构建三维虚拟可视化船厂,针对其作业工艺效果进行示例开发,并通过虚拟引擎向企业管理者直观演示船厂环境及作业过程,验证系统的可行性。

杜磊[9](2019)在《基于系统仿真方法的产业新城开发过程演化研究》文中指出新城(区)是为了满足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需要,经由政府规划和设立的相对独立的城市空间单元。近年来,我国相继成立了两江新区、南沙新区、西咸新区、贵安新区、雄安新区等一批国家级新区,这些新区是我国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我国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与构建城市治理体系的示范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建设了大量的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等产业新区,这些新城(区)具有产业发展迅速、政策机制灵活、设施配套齐全等众多优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旧有的新区开发模式往往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城(区)运营若干年后会暴露出土地利用率低、环境污染、职住分离、产业升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加之新型城镇化对新城(区)的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产城融合,以人为本”,如何满足这一要求,完成好新城(区)的开发工作,成为了城市管理者需要应对的难题。有鉴于此,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借助系统演化理论,物理—事理—人理等系统相关理论对产业新城的发展规律、系统目标、系统结构以及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为产业新城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分析框架与理论模型,并利用系统动力学、Petri网、多Agent等建模方法建立了与该理论模型相对应的组合仿真模型。既为构建同类区域开发模型提供了参考,也为分析各类产业新城项目提供了定量分析工具与实验平台。本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为产业新城开发的外部规律研究。主要利用历史分析与案例分析方法,对我国产业新城系统演化的历史规律进行分析与总结。从社会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禀赋、土地利用模式等维度,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产业新城的开发特征,总结我国产业新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二部分为产业新城开发过程系统的研究。通过对产业新城开发过程的系统分析,构建产业新城开发的分析框架与理论模型。首先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城开发需要实现的系统目标。随后对产业新城的系统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产业新城系统的演化规律。应用“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分别对产业新城的物质系统、过程系统、组织系统进行分析,厘清产业新城开发系统的结构;最后建立了三个成员系统的逻辑关系,构建了新城开发的理论模型,同时搭建了组合仿真系统的框架体系。第三部分为产业新城开发组合仿真模型的构建。首先应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了产业新城“物理”仿真模型,用以模拟产业新城的宏观运行。随后应用工作流分析技术构建了产业新城“事理”仿真模型,用以模拟产业新城的开发过程。接着应用M-Agent技术构建了产业新城“人理”仿真模型,用以模拟产业新城利益主体的组织行为。最后应用组合仿真理论,将所构建的“物理”、“事理”、“人理”模型进行组合,形成组合仿真模型,并对四种不同情景的新城开发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本研究认为我国产业新城的发展首先要符合其系统运行的外部规律,即产业新城的产生与发展是时代的产物,外部经济社会条件对产业新城的发展有限制作用,政府与市场的有效配合是其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而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则是其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次产业新城的开发要符合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即科学的利用“物理”、“事理”、“人理”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不断推动产业新城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化。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新城的开发应以发展目标为引导,通过科学的规划与决策,合理的计划与实施,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产业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应用多种建模方法,构建了产业新城开发组合仿真模型,并对产业新城开发过程进行了情景模拟,该仿真模型能够反映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所造成的结果,从而印证了产业新城开发应遵从的内外部规律。

李锦慧[10](2018)在《虚拟拖拉机关键部件的智能设计服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为各行业向实现更加先进、高效、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便捷有效的途径,并带来了一场生产领域观念上的变革和创新。在农业机械(例如拖拉机)的设计与制造中,传统的串行产品生产方法因其普遍较长的生产周期、高额的生产成本和不稳定的产品质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产品设计方法的创新和仿真集成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下虚拟设计与制造技术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由于各企业使用不同的三维建模和仿真软件,也没有统一的命名标准,对于国内外一些大型拖拉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缺少改进的设计方法与仿真技术,导致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在整个农机行业的应用较为落后。本文基于虚拟现实,从产品智能设计应用和教育培训需求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产品知识的智能设计与仿真集成方法,开发了一套关于拖拉机关键部件变速箱的虚拟设计与仿真服务系统。具体研究工作和创新性内容可概括如下:(1)为实现产品建模与仿真过程中产品信息的统一表达,创新性对变速箱的命名规则进行标准化,并将此规则采用树形节点方法进行简易清晰的表示,消除整个设计过程中因多专家系统知识融合,多软件配合使用而产生的冲突;(2)对设计产品过程中的知识获取、知识表达、知识融合与重用、知识库构建与管理等智能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中选择较合适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使之成为智能设计机制的理论基石和核心技术;(3)当前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模仿国外产品进行创新,人们通过拍照获得感兴趣的产品图像,但很难精准重构该图像模型进行创新,这是模仿新型构件创新方法急需解决的难题,创新性提出机械产品设计的数字化建模方法,即基于视觉的三维重构精准创新,并开发出对应功能子模块,将该模块集成到设计模块功能中;(4)以拖拉机的关键部件变速箱为实例,对基于知识的产品智能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采取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通过输入变速箱的初步设计需求,根据专家知识进行智能设计确定其初步设计方案及传动路线,随后用户根据对材料、尺寸参数等进行动态修改,确定最终方案,最后进行仿真验证;(5)系统开发上,制定了主要包括可视化智能设计、仿真和视觉三维重构三个核心模块的设计方案,设计模块根据产品应用实际功能确定;仿真模块主要包括对设计方案建模产品进行仿真以及根据企业培训需求进行的仿真服务。其中,针对建模软件与仿真软件多样化的现实创新性提出格式转换功能,实现仿真软件对模型的有效读取;(6)编程实现上,主要研究了各软件的数据通讯,基于C#winform平台实现了Solidworks二次开发、SQL Server、Unity3D的集成,呈现给用户的是无感互通的完整设计流程,变速箱的设计实例证明该系统功能完整,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现代企业CAD虚拟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现代企业CAD虚拟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自动铺布裁剪单元虚拟仿真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服装企业自动化转型升级
        1.1.2 虚拟仿真技术的迅猛发展
    1.2 研究意义及价值
    1.3 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
    1.4 国内外研究情况
第2章 自动铺布裁剪单元与虚拟仿真技术
    2.1 自动铺布裁剪单元概述
        2.1.1 自动铺布机
        2.1.2 自动裁剪机
        2.1.3 自动铺布裁剪单元的作用与应用意义
    2.2 虚拟仿真技术概述
        2.2.1 虚拟仿真技术的定义与组成
        2.2.2 虚拟仿真系统的分类
        2.2.3 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工具
    2.3 虚拟仿真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动铺布裁剪单元虚拟仿真设计分析
    3.1 使用人群分析
        3.1.1 学生
        3.1.2 新入职工人
    3.2 虚拟仿真选择分析
        3.2.1 仿真设备选择分析
        3.2.2 仿真软件选择分析
    3.3 三维模型优化技术及模型烘培
    3.4 可行性分析
        3.4.1 经济可行性分析
        3.4.2 技术可行性分析
    3.5 设计流程分析
    3.6 设计原则分析
        3.6.1 可靠性原则
        3.6.2 易用性原则
        3.6.3 交互性原则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动铺布裁剪单元三维建模
    4.1 自动铺布机三维建模
        4.1.1 自动铺布机整体结构分析
        4.1.2 自动铺布机操作流程分析及思路整理
        4.1.3 绘制手绘效果图
        4.1.4 模型建立效果展示
    4.2 自动裁剪机三维建模
        4.2.1 自动裁剪机整体结构分析
        4.2.2 自动裁剪机操作流程分析及思路整理
        4.2.3 绘制手绘效果图
        4.2.4 模型建立效果展示
        4.2.5 厂房模型建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动铺布裁剪单元动画制作
    5.1 3dsMAX模型动画制作方法
        5.1.1 动画播放界面
        5.1.2 简单动画设置方式
        5.1.3 轨迹编辑与轨迹控制器
    5.2 自动铺布机运行动画制作
        5.2.1 自动铺布机运行流程分析
        5.2.2 自动铺布机上布动画制作
        5.2.3 自动铺布机其他动画制作
    5.3 自动裁剪机运行动画制作
        5.3.1 自动裁剪机运行流程分析
        5.3.2 自动裁剪机覆膜动画制作
        5.3.3 自动裁剪机裁剪动画制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自动铺布裁剪单元虚拟仿真设计综合实践
    6.1 系统架构设计
        6.1.1 整体架构设计
        6.1.2 自动铺布机仿真运行架构设计
        6.1.3 自动裁剪机仿真运行架构设计
    6.2 模型、动画导入及处理
    6.3 虚拟仿真界面及二维控制组件
        6.3.1 交互界面、窗口设计
        6.3.2 二维控制组件设计
    6.4 交互制作及效果预览
        6.4.1 交互制作
        6.4.2 效果预览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结论与不足
    7.3 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交互程序编写
插图注释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2)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设计、技术及后工业社会的未来
        1.1.2 体验经济与创意产业语境下的产品创新设计
        1.1.3 国内外虚拟仿真技术发展
    1.2 研究框架与方法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辨析
    2.1 产品创新设计理论
        2.1.1 设计:作为解决需求的考量
        2.1.2 设计:作为艺术生活化表征
        2.1.3 设计:作为创造思维的弥补
        2.1.4 设计:作为多种专业的族群
        2.1.5 设计:作为创新产业的本真
        2.1.6 设计:作为内在创造的过程
        2.1.7 小结
    2.2 虚拟仿真系统
        2.2.1 视景仿真技术
        2.2.2 虚拟仿真系统
        2.2.3 虚拟仿真软件
        2.2.4 基于Web3D的虚拟现实工具
        2.2.5 Virtools虚拟仿真平台
第3章 虚拟仿真系统与产品创新设计的关系
    3.1 产品创新设计内涵与特征
        3.1.1 产品创新的内涵及其特征
        3.1.2 产品创新设计及其原理
        3.1.3 产品创新开发过程
    3.2 产品创新设计中的用户体验内涵
        3.2.1 信息革命与设计模式的相互作用
        3.2.2 不同体验带来的创新设计模式的差异
        3.2.3 用户体验要素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作用
    3.3 产品创新、用户体验与虚拟仿真的互动关系
        3.3.1 交互决定论
        3.3.2 环境、用户与系统的交互
        3.3.3 产品创新、用户体验与虚拟仿真的互动关系
第4章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创新机制
    4.1 识别设计心理的体验机制
        4.1.1 信息技术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4.1.2 体验变化对虚拟仿真设计的影响
        4.1.3 用户体验机制的构建
    4.2 挖掘创新需求的信息沟通机制
        4.2.1 制造业信息化与数字化产品开发
        4.2.2 虚拟产品开发中各种模块工具使用比较
        4.2.3 虚拟产品开发机制的构建
    4.3 提升创新服务质量的信息反馈机制
        4.3.1 信息反馈的内涵与特征
        4.3.2 信息反馈的方式及要求
        4.3.3 信息反馈机制的构建
    4.4 促进设计系统交互的信任机制
        4.4.1 信任的产生机制
        4.4.2 虚拟仿真环境中的信任机制
        4.4.3 虚拟仿真信任机制的构建
第5章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构建及评价
    5.1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
        5.1.1 基于体验的产品创新模型
        5.1.2 产品创新设计的综合模型
        5.1.3 虚拟仿真环境下的产品设计开发
    5.2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构建
        5.2.1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理论框架
        5.2.2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平台构建
        5.2.3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资源整合
    5.3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评价
        5.3.1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评价方法
        5.3.2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评价标准
        5.3.3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评价模型
第6章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开发及案例
    6.1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开发
        6.1.1 系统设计依据与原则
        6.1.2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开发过程
        6.1.3 系统仿真引擎、建模、工具的集成应用
    6.2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6.2.1 软件项目管理概述
        6.2.2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6.2.3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质量控制
    6.3 基于VIRTOOLS虚拟仿真系统的汽车创新设计平台
        6.3.1 汽车创新设计概述
        6.3.2 汽车创新设计思维
        6.3.3 汽车创新设计集成平台
        6.3.4 基于Virtools虚拟仿真系统的汽车创新设计平台
第7章 虚拟仿真设计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7.1 虚拟仿真设计发展趋势
        7.1.1 分布式远程协同虚拟仿真设计系统
        7.1.2 多学科交叉整合的产品创新设计
    7.2 信息环境下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策略
        7.2.1 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市场策略
        7.2.2 以整合服务创新为核心的艺术策略
        7.2.3 以广泛沟通为设计定位的社会策略
        7.2.4 以创意团队为智力资本的人力策略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及论文成果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己发表的论文成果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虚拟样机技术概况
    1.3 工程机械行业产品设计现状与发展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
2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总体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虚拟样机系统工程技术
    2.3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的体系结构
    2.4 本章小结
3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协同仿真技术
    3.1 引言
    3.2 协同仿真技术
    3.3 多学科协同仿真方法
    3.4 协同仿真支撑环境技术
    3.5 基于HLA的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协同仿真技术
    3.6 基于RTI/HLA的工程机械协同仿真系统体系结构
    3.7 本章小结
4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协同设计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虚拟样机协同设计技术
    4.3 参数化设计
    4.4 基于网络的分布式计算机协同设计系统
    4.5 本章小结
5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管理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虚拟样机技术开发过程
    5.3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系统中的过程链
    5.4 工程机械产品的开发过程
    5.5 工程机械产品开发过程分析
    5.6 工程机械开发过程管理内涵
    5.7 本章小结
6 虚拟样机测试与评估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虚拟样机测试与评估技术
    6.3 虚拟测试与评估技术的研究现状
    6.4 工程机械VPT&E技术研究
    6.5 本章小结
7 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开发实例
    7.1 引言
    7.2 振动压路机虚拟样机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
    7.3 振动压路机虚拟样机管理分系统
    7.4 振动压路机虚拟样机设计分系统
    7.5 振动压路机虚拟样机系统的协同仿真分系统
    7.6 振动压路机虚拟样机系统的测试与评估分系统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8.2 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4)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1.2.1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1.2.2 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性
        1.2.3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1.2.4 虚拟现实技术存在的问题
    1.3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项目背景
        1.3.1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理论背景
        1.3.2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工程背景
    1.4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6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1.7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1.8 小结
第二章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概念及模型
    2.1 引言
    2.2 虚拟测试技术在虚拟制造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2.2.1 虚拟制造技术概述
        2.2.2 与虚拟测试相结合的虚拟制造模型
    2.3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概念及模型
        2.3.1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概念
        2.3.2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理论模型
        2.3.3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基本思想
        2.3.4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
        2.3.5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理论框架
    2.4 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2.4.1 基于单机的虚拟测试系统
        2.4.2 基于网络的虚拟测试系统
    2.5 虚拟测试系统的分类及主要功能
        2.5.1 虚拟测试系统的分类
        2.5.2 虚拟测试系统的主要功能
    2.6 虚拟测试系统的开发过程及实施步骤
        2.6.1 虚拟测试系统的开发过程
        2.6.2 虚拟测试系统的实施步骤
    2.7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2.7.1 虚拟测试技术的优势
        2.7.2 虚拟测试技术的局限性
    2.8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哲学意义初探
    2.9 虚拟测试技术概念辨析
        2.9.1 基于虚拟仪器的虚拟测试技术
        2.9.2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
        2.9.3 基于器件功能软件仿真的虚拟测试技术
    2.10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应用前景展望
    2.11 小结
第三章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
    3.1 引言
    3.2 相似性原理及其在虚拟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3.2.1 相似性的概念
        3.2.2 相似性原理
        3.2.3 相似性原理在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3.3 面向对象技术及其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3.3.1 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
        3.3.2 对象的基本表达
        3.3.3 面向对象技术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3.4 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作原理
        3.4.1 人机交互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3.4.2 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3.4.3 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及工作流程
        3.4.4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3.4.5 虚拟现实软件工具集
        3.4.6 虚拟现实技术在VRVT中的作用
    3.5 虚拟测试系统的仿真原理
        3.5.1 仿真技术概论
        3.5.2 VR仿真技术
        3.5.3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动画仿真技术
        3.5.4 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的仿真模型
    3.6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技术
        3.6.1 测试技术概述
        3.6.2 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
        3.6.3 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
        3.6.4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技术
        3.6.5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模型
    3.7 小结
第四章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关键实现技术
    4.1 引言
    4.2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三维建模技术
        4.2.1 虚拟测试环境建模的特点
        4.2.2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几何建模技术
        4.2.3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行为建模技术
        4.2.4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物理建模技术
        4.2.5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LOD技术
    4.3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虚拟仪器技术
        4.3.1 虚拟仪器技术概论
        4.3.2 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
        4.3.3 虚拟仪器技术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4.3.4 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中的虚拟仪器软件结构模型
    4.4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可视化技术
        4.4.1 可视化技术概述
        4.4.2 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4.4.3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的处理过程
        4.4.4 科学计算可视化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4.4.5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可视化模型
    4.5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技术
        4.5.1 数据管理技术概述
        4.5.2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数据
        4.5.3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文件管理技术
        4.5.4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数据库技术
        4.5.5 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技术
        4.5.6 多库技术及其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4.6 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初探
        4.6.1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4.6.2 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4.6.3 专家系统在VRVT中的应用
        4.6.4 机器学习在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4.7 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中的系统集成技术
    4.8 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的集成化模型
    4.9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单机的虚拟测试系统示例——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
    5.1 引言
    5.2 系统配置
        5.2.1 硬件部分
        5.2.2 软件部分
    5.3 车辆操纵稳定性分析技术
        5.3.1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及评价方法
        5.3.2 VR技术在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中的应用现状
    5.4 WTK的工作原理
    5.5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三维建模技术
        5.5.1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几何建模技术
        5.5.2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运动建模技术
        5.5.3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物理建模技术
        5.5.4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LOD技术
    5.6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VI技术
    5.7 基于虚拟测试技术的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技术
        5.7.1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的主要功能
        5.7.2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的结构
        5.7.3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的优点
        5.7.4 虚拟样机技术在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应用
        5.7.5 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的部分结果
    5.8 小结
第六章 基于网络的虚拟测试系统示例——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
    6.1 引言
    6.2 系统配置
    6.3 VRML语言及其在VRVT中的应用
        6.3.1 VRML语言概况
        6.3.2 VRML浏览器
        6.3.3 VRML的核心概念
        6.3.4 VRML的执行模式
        6.3.5 VRML中人机交互的实现方式
        6.3.6 VRML中的动画技术
        6.3.7 VRML的不足之处
        6.3.8 VRML在虚拟无损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6.4 Java语言及其在虚拟无损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6.4.1 Java语言介绍
        6.4.2 VRML与Java结合实现对分布式虚拟环境的支持
        6.4.3 结合HTML、Java和VRML实现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
    6.5 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6.6 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
        6.6.1 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中VR子系统的基本组成
        6.6.2 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系统结构
        6.6.3 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功能组成
    6.7 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实现
        6.7.1 客户/服务器结构
        6.7.2 客户端实现
        6.7.3 服务器端实现
        6.7.4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方式
        6.7.5 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6.8 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仿真实例
    6.9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对全文研究内容的总结
    7.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7.3 小结
参考文献
名词术语英汉对照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5)KBE环境下面向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其研究的科学价值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来源
        1.1.2 课题的本质含义
        1.1.3 课题研究的科学价值
    1.2 课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现状
        1.2.2 创新设计研究现状
        1.2.3 协同设计研究现状
        1.2.4 设计支持系统研究现状
        1.2.5 产品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1.3.1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3.2 课题研究的技术基础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
    2.1 产品协同创新开发的意义
    2.2 产品开发模式的演变
        2.2.1 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
        2.2.2 基于并向工程的产品开发模式
    2.3 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
        2.3.1 创新与协同创新
        2.3.2 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协同性思维模式
        2.3.3 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原理
        2.3.4 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支持技术
        2.3.5 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型
        2.3.6 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方法
    2.4 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体系
        2.4.1 体系结构
        2.4.2 体系特征
        2.4.3 关键技术
    2.5 知识驱动协同创新的运行和管理模式
        2.5.1 运行模式
        2.5.2 管理模式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产品协同创新开发过程链
    3.1 过程链
    3.2 广义知识管理的产品协同创新开发过程链
        3.2.1 产品数据管理/工程数据管理/工程知识管理
        3.2.2 广义知识及管理系统
        3.2.3 广义知识管理的过程链
    3.3 支持产品协同创新开发的过程链建模技术
        3.3.1 产品开发模型概念
        3.3.2 产品开发描述模型(产品模型)及其构建
        3.3.3 产品开发资源模型及其构建
        3.3.4 产品开发过程模型及其构建
    3.4 产品协同创新自组织进化方法论
        3.4.1 本体论
        3.4.2 技术创新的自组织进化
        3.4.3 基于本体知识的产品协同创新自组织进化设计
        3.4.4 产品协同创新自组织进化设计的实现
    3.5 产品协同创新开发过程链实现
        3.5.1 协同创新过程链的流程组织
        3.5.2 过程链建模工具选择
        3.5.3 广义知识获取
        3.5.4 广义知识表达
        3.5.5 并行集成的知识推理技术
        3.5.6 广义知识库系统设计
        3.5.7 广义知识集成技术实现
        3.5.8 应用实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产品协同创新开发决策模型与分析方法
    4.1 决策与评价
        4.1.1 产品设计决策
        4.1.2 产品设计评价
    4.2 产品协同创新开发决策模型
        4.2.1 产品协同创新开发决策目标
        4.2.2 产品协同创新开发决策模型
    4.3 产品协同创新设计评价的指标体系
        4.3.1 协同创新的评价指标
        4.3.2 协同创新评价体系
    4.4 产品协同创新设计的模糊综合评价
        4.4.1 模糊集合及隶属度函数
        4.4.2 层次化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4.4.3 层次化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5 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
        4.5.1 灰色关联分析
        4.5.2 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4.6 支持产品协同创新开发的分析方法实现
        4.6.1 分析方法实现的总体框架
        4.6.2 缝纫机设计方案的灰关联评估实例分析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产品协同创新开发的仿真分析与智能再设计
    5.1 概述
        5.1.1 分析方法与仿真方法
        5.1.2 仿真过程的可视化技术
        5.1.3 仿真分析与再设计
    5.2 仿真建模与仿真试验
        5.2.1 仿真建模
        5.2.2 仿真试验及结果表达
    5.3 仿真分析与再设计
        5.3.1 一致性检验
        5.3.2 仿真分析
        5.3.3 基于仿真分析的再设计
    5.4 虚拟优化过程与再设计
        5.4.1 优化设计
        5.4.2 虚拟优化设计与再设计
    5.5 灵敏度分析与再设计
        5.5.1 灵敏度
        5.5.2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再设计
    5.6 协同创新智能再设计实现策略
        5.6.1 智能再设计实现的总体框架
        5.6.2 仿真分析与虚拟优化实现流程
        5.6.3 仿真分析及虚拟优化实例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原型系统研制和应用案例分析
    6.1 原型系统研制
        6.1.1 原型系统开发目标
        6.1.2 系统开发环境及工具选择
        6.1.3 系统的运行环境及功能模块
        6.1.4 原型系统构建
        6.1.5 原型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策略
    6.2 案例一:KBEBUILDER环境下的工业平缝机协同创新开发
        6.2.1 工业平缝机协同创新设计
        6.2.2 参数优化分析
        6.2.3 仿真分析
    6.3 案例二:KBEBUILDER环境下的断路器机构协同创新开发
        6.3.1 需求分析
        6.3.2 开发思路
        6.3.3 方案设计
        6.3.4 详细设计
        6.3.5 分析评价
    6.4 应用效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课题研究成果
        7.1.1 理论研究成果
        7.1.2 应用研究成果
        7.1.3 创新点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致谢
附录A: 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点查新报告
附录B: 攻博期间研究项目的用户报告
附录C: 攻博期间研究项目鉴定、验收报告#ⅷ
附录D: 攻博期间获奖证书#ⅸ

(6)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现代企业CAD虚拟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CAD虚拟产品开发
2 仿真技术
3 应用效果比较
4 结束语

(7)基于虚拟原型的机械产品网络化快速开发原理与实施方法及其在水泵CAD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现代设计方法及其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1.2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快速设计的研究概况
        1.2.1 创新与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
        1.2.2 产品快速开发技术与方法
    1.3 机械产品现代开发方法的关键技术综述
        1.3.1 并行设计原理方法、并行设计支持系统
        1.3.2 产品建模技术
        1.3.3 虚拟产品开发
        1.3.4 快速原型技术
        1.3.5 CAD/CAN/CAPP/PDM集成技术
        1.3.6 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协同设计技术
    1.4 虚拟产品开发与虚拟原型的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
        1.4.1 虚拟制造
        1.4.2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1.4.3 虚拟产品开发与虚拟原型的研究动态
    1.5 水泵CAD系统开发概况与虚拟原型技术应用
        1.5.1 国内外水泵CAD的研究现状
        1.5.2 虚拟原型技术在水泵开发中的应用
    1.6 本文的课题背景、研究意义、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
        1.6.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6.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机械产品虚拟原型开发技术与体系结构的研究
    2.1 虚拟原型概述
        2.1.1 虚拟原型机与物理原型机的概念
        2.1.2 虚拟原型机的功能
        2.1.3 虚拟原型开发方法的特点
    2.2 虚拟原型技术的核心及实现的关键
        2.2.1 用于虚拟原型的计算机技术
        2.2.2 虚拟原型信息的表达方式——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
        2.2.3 虚拟原型的建立过程
        2.2.4 虚拟原型建模与仿真技术
    2.3 虚拟原型与并行设计、协同设计的关系
        2.3.1 虚拟原型与并行设计
        2.3.2 虚拟原型与协同设计
    2.4 机械产品虚拟原型开发平台的体系结构及水泵的虚拟原型技术
        2.4.1 虚拟原型的层次结构
        2.4.2 支持机械产品虚拟原型开发的集成框架
        2.4.3 水泵虚拟原型技术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机械产品虚拟原型信息建模与实现方法研究
    3.1 产品设计阶段及其信息共享
        3.1.1 产品设计的步骤
        3.1.2 虚拟产品的概念设计
    3.2 产品的几何模型与面向对象的特征描述
    3.3 参数化特征建模及应用
        3.3.1 参数化建模技术的应用
        3.3.2 三维造型软件的应用实践
    3.4 网络环境下水泵虚拟原型的产品信息模型及STEP标准的应用
        3.4.1 基于对象和STEP技术的水泵虚拟原型集成信息模型PVPIIM
        3.4.2 水泵零件的虚拟原型信息模型探讨
        3.4.3 水泵零件虚拟原型的VRML运行要求与组成
        3.4.4 水泵零件虚拟原型的VRML描述
    3.5 本章小结
4 虚拟产品分布式协同设计的体系结构与实施技术
    4.1 虚拟产品分布式协同设计的体系结构
        4.1.1 虚拟产品的分布式协同设计系统的特征
        4.1.2 网络环境下虚拟产品的分布式协同设计体系结构
        4.1.3 VDC的组织形式与协作方式
    4.2 网络应用模式与适于虚拟产品DCD的分布对象技术
        4.2.1 C/S与B/S结构模式
        4.2.2 分布对象技术
    4.3 虚拟产品DCD中的网络数据库访问技术及其比较
        4.3.1 通用网关接口CGI
        4.3.2 利用嵌入HTML的脚本访问数据库
        4.3.3 利用ISAPI访问数据库
        4.3.4 Java数据库互连JDBC
        4.3.5 ActiveX数据对象ADO
        4.3.6 几种数据库访问技术比较
    4.4 分布式CBR技术及其在水泵设计中的应用
        4.4.1 CBR技术
        4.4.2 水泵的实例表示
        4.4.3 水泵的实例检索
        4.4.4 分布式协同设计中水泵设计实例的获取方式
    4.5 分布式协同设计过程规划与控制方法
        4.5.1 基于多Agent的合作伙伴的选择
        4.5.2 冲突消除
    4.6 本章小结
5 水泵设计原理分析与交互式动态调控设计新方法
    5.1 水泵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5.1.1 水泵设计基本方程式及相似理论
        5.1.2 低比转数离心泵水力设计方法
        5.1.3 水泵优化理论
    5.2 水泵关键零件的设计、校核方法
        5.2.1 半螺旋形吸水室的水力设计
        5.2.2 涡壳式泵体的强度校核
    5.3 叶轮水力模型交互式动态调控设计新方法
        5.3.1 叶轮交互式动态调控法的设计流程
        5.3.2 叶轮设计中Bézier曲线的应用原理
        5.3.3 叶轮流道的分析与轴面投影流线的动态调控实施
        5.3.4 叶片绘型的分析及三条流线的调控
        5.3.5 叶轮前盖板外廓结构动态调控
        5.3.6 叶轮后盖板结构的动态调控
        5.3.7 叶轮轮毂曲线的动态调控
        5.3.8 叶轮叶片厚度的动态调控
    5.4 本章小结
6 水泵虚拟装配与干涉检测的实施方法
    6.1 虚拟装配的原理与意义
    6.2 水泵装配模型分析
    6.3 虚拟环境下水泵VA的实施
        6.3.1 水泵的虚拟装配环境
        6.3.2 虚拟装配过程特性描述
        6.3.3 零件在虚拟装配过程中位姿关系的变换
        6.3.4 虚拟装配环境中的用户交互
        6.3.5 水泵装配体的虚拟运转
        6.3.6 水泵装配中的VRML优化
    6.4 水泵干涉检测的实施方法探讨
        6.4.1 干涉检测算法
        6.4.2 干涉检测中的VRML应用
    6.5 本章小结
7 水泵关键零件的快速原型制造方法
    7.1 机械产品网络化设计与制造方法概述
        7.1.1 网络化制造的含义和作用
        7.1.2 网络化企业概述
    7.2 快速原型制造原理与应用方法
    7.3 网络化快速原型系统及数字化远程服务
        7.3.1 网络化快速原型系统的应用框架
        7.3.2 基于快速成型的数字化远程服务系统
    7.4 快速制造与虚拟制造
    7.5 基于Internet的RPM系统电子商务策略
        7.5.1 RPM网络化企业的总体模式
        7.5.2 RPM网络化企业的电子身份认证中心
        7.5.3 虚拟企业的安全性
    7.6 水泵关键零件快速原型的具体实现
        7.6.1 水泵关键零件成型的设备选择
        7.6.2 CPS系列快速成型机的基本组成及原理
        7.6.3 水泵关键零件的快速成型过程
        7.6.4 水泵叶轮快速成型的实现
    7.7 本章小结
8 基于虚拟原型的水泵CAD系统程序开发技术与运行实例
    8.1 水泵CAD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及特点
        8.1.1 水泵CAD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
        8.1.2 水泵CAD系统的特点
    8.2 水泵CAD的软件环境与程序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8.2.1 ARX及MCAD API开发方法的应用
        8.2.2 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
        8.2.3 基于产品层次结构的界面设计技术
    8.3 水泵CAD系统中零件的设计实例
        8.3.1 叶轮设计结果返回实例
        8.3.2 泵体设计结果返回实例
        8.3.3 主轴设计结果返回实例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致谢

(8)三维虚拟可视化船厂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船舶工业发展现状
        1.1.2 造船制造业未来趋势
        1.1.3 构建虚拟化船厂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虚拟现实技术
        1.2.2 数字化造船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架构
第2章 虚拟可视化船厂总体方案研究
    2.1 虚拟船厂的主要布局选择
        2.1.1 船厂的主要工艺流程
        2.1.2 现代船厂的布置形式
        2.1.3 虚拟船厂布置形式
    2.2 虚拟可视化船厂总体设计
        2.2.1 虚拟可视化船厂的设计目标
        2.2.2 虚拟可视化船厂的开发流程
        2.2.3 虚拟可视化船厂的设计原则
    2.3 虚拟可视化船厂功能需求分析
        2.3.1 虚拟可视化船厂功能需求
        2.3.2 船厂生产过程的可视化需求
        2.3.3 虚拟可视化船厂非功能性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虚拟船厂系统构建平台研究
    3.1 虚拟可视化船厂建模软件特点
        3.1.1 虚拟可视化软件
        3.1.2 3DMAX功能特点
        3.1.3 Sketch Up功能特点
        3.1.4 Maya功能特点
        3.1.5 建模软件特点比较
        3.1.6 虚拟船厂中建模软件需求适用性分析及选择
    3.2 虚拟可视化开发平台特点
        3.2.1 游戏引擎主要结构
        3.2.2 Virtools功能特点
        3.2.3 Quest3D功能特点分析
        3.2.4 虚拟引擎(Unreal Engine)分析
        3.2.5 Unity3D功能特点分析
        3.2.6 各平台软件的对比选择
    3.3 Unity3D软件特征与设计规范
        3.3.1 Unity3D软件优点
        3.3.2 Unity3D软件特征
        3.3.3 Unity3D中模型设计规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维虚拟可视化船厂构建方法研究
    4.1 船厂主场景采集与优化
        4.1.1 系统平台运行环境
        4.1.2 船厂主场景实景图采集
        4.1.3 实景图数据优化处理
    4.2 船厂场景模型的创建
        4.2.1 船厂场景模型的制作
        4.2.2 船体模型分段导入
        4.2.3 三维模型的优化
        4.2.4 三维模型的材料处理
    4.3 虚拟中主场景环境搭建
        4.3.1 创建新工程
        4.3.2 创建场景地形
        4.3.3 导入三维模型
        4.3.4 设置材质与贴图
        4.3.5 设置场景内物理碰撞
        4.3.6 添加灯光
        4.3.7 场景渲染效果
        4.3.8 添加音效
    4.4 船厂漫游功能实现方法
        4.4.1 展示漫游功能实现
        4.4.2 组件控制代码
        4.4.3 测试与发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维虚拟可视化船厂开发研究
    5.1 船厂运行数据
        5.1.1 数据化标准类型定义
        5.1.2 运行数据的流程构建
        5.1.3 数据获取模式
        5.1.4 数据存储模式
    5.2 GUI设计与开发
        5.2.1 GUI设计开发原则
        5.2.2 虚拟船厂GUI创建
    5.3 场景内漫游自由视角开发
        5.3.1 自由视角功能设置
        5.3.2 摄像机的初始化状态
        5.3.3 相机功能开发
    5.4 船厂搭载作业过程开发
        5.4.1 搭载作业过程设计
        5.4.2 搭载作业过程的数据输入需求分析
        5.4.3 场景数据使用导入类型
        5.4.4 XLSX数据导入Unity3d
        5.4.5 目标模型初始化
        5.4.6 搭载过程内容实现
        5.4.7 碰撞检测技术分析与实现
    5.5 船厂虚拟可视化实例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场景漫游功能实现代码
附录2 搭载作业实现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大摘要

(9)基于系统仿真方法的产业新城开发过程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产业新城开发的相关研究
        1.2.2 城市系统仿真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框架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的理论基础
    2.1 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2.1.1 经济外部性与企业的聚集
        2.1.2 区位理论与规模经济
        2.1.3 比较优势与专业化
        2.1.4 可持续发展观与相关理论
    2.2 城市合作开发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城市治理体系
        2.2.3 企业家城市理论
    2.3 复杂系统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2.3.1 系统科学的发展
        2.3.2 复杂系统演化论
        2.3.3 “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
        2.3.4 体系与体系工程
        2.3.5 组合仿真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产业新城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产业新城都发展的阶段
        3.1.1 清末民初的实验探索
        3.1.2 建国初期工矿型城市
        3.1.3 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地产
        3.1.4 从产业园到城市新区
        3.1.5 我国产业新城发展的经验总结
    3.2 我国产业新城的类型与特点
        3.2.1 外部投资型
        3.2.2 城市扩张型
        3.2.3 独立发展型
        3.2.4 外贸口岸型
    3.3 我国产业新城开发存在的问题
        3.3.1 产业发展与城市开发不协调
        3.3.2 发展路径与建设流程不科学
        3.3.3 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不明确
    3.4 本章小结
4 产业新城组合仿真系统结构研究
    4.1 我国产业新城开发应实现的系统目标
        4.1.1 为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4.1.2 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载体
        4.1.3 承接母城外移的功能和产业
        4.1.4 做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
    4.2 产业新城的系统演化
        4.2.1 初创期产业新城的系统演化
        4.2.2 发育期产业新城的系统演化
        4.2.3 提升期产业新城的系统演化
        4.2.4 成熟期产业新城的系统演化
    4.3 产业新城开发的“物理-事理-人理”系统分析
        4.3.1 "物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系统
        4.3.2 "事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系统
        4.3.3 "人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系统
    4.4 产业新城开发的系统(理论)模型
        4.4.1 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间耦合关系
        4.4.2 产业新城开发中"物理-事理-人理"的系统互动关系
        4.4.3 产业新城开发系统的系统(理论)模型
    4.5 产业新城开发的组合仿真系统总体框架
    4.6 本章小结
5 “物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仿真模型构建
    5.1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应用与原理
        5.1.1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5.1.2 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与特点
        5.1.3 系统动力学的适用性
        5.1.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过程
    5.2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开发仿真模型
        5.2.1 "物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仿真模型的目标
        5.2.2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框架与边界
        5.2.3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假设条件
        5.2.4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指标选取
        5.2.5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因果关系分析
        5.2.6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建立
    5.3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可靠性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事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仿真模型构建
    6.1 Petri网的发展及原理
        6.1.1 Petri网的发展概述
        6.1.2 Petri网的定义与运行规则
        6.1.3 Petri网的分析方法
        6.1.4 Petri网方法的适用性
    6.2 产业新城开发的Petri网模型
        6.2.1 工作流模型的基本概念
        6.2.2 产业新城开发工作流模型构建分析
        6.2.3 产业新城开发工作流模型的构建
    6.3 “事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实现
        6.3.1 产业新城"事理"仿真模型的软件实现
        6.3.2 模型运行结果表示
    6.4 本章小结
7 “人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仿真模型构建
    7.1 Multi-agent系统的构建
        7.1.1 智能Agent
        7.1.2 Multi-agent系统
        7.1.3 基于Agent的系统建模方法与步骤
        7.1.4 Multi-Agnet建模与产业新城利益相关者的适应性
    7.2 产业新城利益相关者组织的模型结构
        7.2.1 产业新城利益相关者MAS问题分析
        7.2.2 产业新城利益相关者MAS模型的框架
    7.3 产业新城利益相关者MAS微观模型构建
        7.3.1 Agent的角色研究与模型构建
        7.3.2 产业新城MAS中的Agent的角色模型
        7.3.3 MAS的交互机制设计
    7.4 “人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
        7.4.1 "人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软件实现
        7.4.2 模型运行结果表示
    7.5 本章小结
8 产业新城开发组合仿真系统的建立与仿真应用
    8.1 组合仿真系统的构建
        8.1.1 组合仿真系统的物理结构
        8.1.2 模型组合分析
    8.2 基于模型组合的仿真运行及实验分析
        8.2.1 情景一:产业新城依照"产城融合"理念进行开发
        8.2.2 情景二:产业新城开发过程中生活设施建设不足
        8.2.3 情景三:产业新城开发过程中过度房地产化
        8.2.4 情景四:产业新城开发过程中产业升级困难
    8.3 组合仿真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虚拟拖拉机关键部件的智能设计服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
        1.2.2 机械产品设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课题来源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开发平台及系统环境
        2.1.1 建模软件二次开发
        2.1.2 仿真软件
        2.1.3 开发平台选择
    2.2 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设计
        2.2.1 体系结构设计
        2.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3 系统访问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服务系统核心模块设计
    3.1 设计模块设计
        3.1.1 产品智能化设计
        3.1.2 格式转换功能模块
    3.2 基于视觉图像的产品重构精准辅助设计模块
        3.2.1 图像采集及预处理
        3.2.2 立体匹配及视差处理
        3.2.3 单一角度下目标三维点云获取
        3.2.4 目标完整三维点云获取
        3.2.5 模型参数获取
    3.3 仿真模块设计
        3.3.1 运动仿真设计
        3.3.2 预留仿真接口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智能设计的产品知识建模理论研究
    4.1 产品设计的知识获取与表达
        4.1.1 知识获取
        4.1.2 命名标准制定
        4.1.3 知识表示模型
    4.2 产品设计的知识库构建与管理
        4.2.1 知识库简介
        4.2.2 知识库和数据库的联系
    4.3 产品设计的知识推理与重用设计
        4.3.1 不确定性知识推理方法分析
        4.3.2 基于相似性理论的重用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智能设计系统开发实例
    5.1 基于知识的拖拉机变速箱智能设计案例
        5.1.1 变速箱知识分析
        5.1.2 变速箱知识表示方法
        5.1.3 变速箱设计中的知识库构建
        5.1.4 变速箱设计中的知识融合与重用设计
    5.2 设计系统实现
        5.2.1 系统集成方法
        5.2.2 设计实例
    5.3 拖拉机变速箱的虚拟仿真效果展示
        5.3.1 运动仿真展示
        5.3.2 拆装工艺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B

四、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现代企业CAD虚拟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动铺布裁剪单元虚拟仿真的设计与实践[D]. 王灿.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2]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D]. 曾琎.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4)
  • [3]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关键技术研究[D]. 孙成通. 山东科技大学, 2009(11)
  • [4]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 郭天太. 浙江大学, 2005(01)
  • [5]KBE环境下面向协同创新的产品开发支持系统研究[D]. 唐文献. 上海大学, 2003(04)
  • [6]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现代企业CAD虚拟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 边莉莉,严国庆. 机械, 2001(S1)
  • [7]基于虚拟原型的机械产品网络化快速开发原理与实施方法及其在水泵CAD系统中的应用[D]. 陈田. 四川大学, 2001(01)
  • [8]三维虚拟可视化船厂构建研究[D]. 黄斌斌.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1)
  • [9]基于系统仿真方法的产业新城开发过程演化研究[D]. 杜磊. 重庆大学, 2019(01)
  • [10]虚拟拖拉机关键部件的智能设计服务系统研究[D]. 李锦慧.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现代企业CAD虚拟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