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半导体行业支出将增长 15%

今年半导体行业支出将增长 15%

一、今年半导体业支出将上升15%(论文文献综述)

孙明华,王继勇,董雷,马晓雨[1](2021)在《全球芯荒》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021年,全球即开始笼罩在芯片短缺"魔咒"中。5G手机崛起、新能源汽车回温、数据中心市场高热、P C因疫情爆火……让全球一"芯"难求。面对需求"爆表",芯片产能非但跟不上市场节奏,反倒受疫情、地震、火灾、暴风雨等影响而步履维艰。"黑天鹅"羽翼正在横扫芯片产业链的每个角落。

边云涛[2](2021)在《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缓慢、遭遇“资源诅咒”制约着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而产业转型升级是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资源型区域资源产业依赖导致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缓慢,产业演进中形成了低端锁定现象。而加快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是各级政府和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的实践已经经历较长时间,但产业转型升级依然是资源型区域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学术界对资源型区域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关注较多,但较少聚焦到资源型区域脆弱的产业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基于产业生态视角对资源型区域的产业低端锁定与转型升级进行研究,对于丰富产业经济学产业生态、产业关联等理论,促进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利用机理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计量检验、案例研究等方法,基于产业生态视角,以工业部门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两类数据,研究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首先,在梳理产业演进、产品空间、资源产业依赖与转型升级等文献基础上,提出产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阐释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机理;其次,利用产品空间理论构建中国资源型省域产业空间网络图,检验资源依赖与产业演进的逆向关系;然后,利用计量模型检验产业生态对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影响;接着,对典型资源型城市长治市进行案例研究;最后,提出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为:(1)借鉴生态学思想提出产业生态系统概念与模型,搭建资源型区域产业低端锁定与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利用生态系统构成与演替模型理论,构建由产业基础、产业要素、产业服务、产业设施等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及其演进模型,产业发展通过正向关联带动其他产业是促进模型,产业发展不影响其他产业发展呈中性是随机模型,产业发展排挤其他产业是抑制模型。在工业部门,资源依赖形成通过对制造业、生产要素、优质服务、基础设施的挤出导致产业生态恶化,产业生态恶化带来产业结构逆向演进,形成资源型区域产业低端锁定的抑制模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开展资源产业管制避免资源依赖,形成有利于制造业新产业成长的随机模型,接着政府引导资源收益转化,加速培育制造业新主导产业进入促进模型第一阶段,最后通过制造业新主导产业内生关联驱动,实现产业生态与产业演进良性互动的促进模型第二阶段。在工业部门假定下提升产业多样化水平、产业关联程度是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2)拓展产品空间理论解释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低端锁定。使用2003至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四位代码行业数据,重点在邻近度计算中将赋值范围从传统[0,1]拓展为[-1,1],构建中国正、负产业空间网络基准图。正产业空间网络呈“核心致密—边缘稀疏”结构,核心区域为纺织、电气机械与器材、电子通信设备等高邻近度制造业,边缘区域为采矿业、炼焦、金属冶炼等低邻近度资源型产业。负产业空间网络呈许多小范围一个产业与多个产业之间构成的“中心—外围”结构,“中心”与“外围”产业为互斥、抑制关系。“中心”多是采矿业等资源型产业,与之相连的是受资源型产业“抑制”的装备制造、纺织等产业。高资源依赖的山西、青海等资源型省份优势产业数量少、优势产业邻近度综合指数和产业密度均较低。计量结果显示资源依赖度提升会导致显性比较优势产业个数、区域优势产业邻近度综合指数显着下降,也就是资源依赖导致产业逆向演进。(3)以工业部门显性比较优势产业个数、区域优势产业邻近度综合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利用计量模型分析产业生态对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影响。基于“省份—行业—年份”三维数据研究发现被解释变量滞后期、产业密度滞后期对产业升级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产业升级具有路径依赖特征,高资源依赖省份最显着。“省份—年份”二维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经济发展与产业演进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但高资源依赖组呈“U型”关系,资源依赖是资源型区域工业升级的动力。从产业生态角度分析发现产业基础、要素禀赋、产业服务、产业设施对产业演进产生显着影响,产业生态的改善有利于促进资源型区域产业升级。机制检验表明,资源依赖会通过挤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降低人口密度等产业要素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资源依赖也通过挤出外商投资、民营经济、产业密度、路网密度影响经济发展活力,阻碍区域产业演进。最后以产业多样化指数、三次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替代原被解释变量进行了拓展检验。(4)以典型资源型城市、全国首批1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长治市为例进行案例研究。长治“二三一”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发展缓慢,工业结构中资源依赖、重工业化明显,但呈下降趋势;产业空间网络图中长治优势产业处于正产业空间网络边缘、负产业空间网络“中心”位置。长治产业演进呈现路径依赖、路径创造、路径中断等特点。长治通过煤炭产业管制导致主导地位缓降与产业素质提升,以改善产业要素、产业服务、产业设施为主的产业生态改良为制造业、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助力长治产业演进由抑制模型向随机、促进模型转变。(5)提出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资源型区域可以通过产业再造、产业延伸、产业退出等实现路径依赖式产业升级,也可以通过产业植入、产业培育、产业融合等实现路径突破式产业升级。最后从以产业关联促进产业群落化发展、改善生产要素禀赋、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完善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提出优化产业生态促进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可能的创新之处:一是尝试借鉴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由产业基础、产业要素、产业服务、产业设施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及其演进模型,进而基于产业生态视角搭建资源型区域产业低端锁定与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分析资源依赖导致产业生态恶化与产业结构逆向演进的抑制模型,提出资源管制、政府引导、内生关联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的随机模型、促进模型。二是将传统产品空间理论邻近度范围[0,1]拓展至[-1,1]来显示产业生态演进抑制模型,提出正、负产业空间概念揭示资源型区域存在的典型产业负向关联,资源产业依赖会排挤制造业发展。三是综合运用区域显性比较优势产业个数、优势产业邻近度综合指数为衡量产业演进变量,以及对长治的案例研究是论文特色之处。

华虹[3](2019)在《为成翘楚,华虹加速蜕变升级》文中研究说明华虹集团集成电路制造业务的2018年度主营业务销售收入达16.05亿美元,年增长15.06%,鉴于此,其最新排名情况也许还将上升。2019农历新年之际,一条新春贺词和祝福刷爆业内朋友圈。在这份来自华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素心的新春贺词中,该公司2018年"成绩单"亮点纷呈,令人印象深刻:华虹旗下8英寸生产线(华虹一、二、三厂)年出货量首次突破200万片,并连续8年实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凤良,闫衍,刘晓光,于泽[4](2017)在《反弹、分化与周期转换中的中国宏观经济——2017年中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文中指出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和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本轮世界新周期难以撑起中国的周期转换,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以新动能的构建为核心孕育新周期的动力源。对此,笔者提出了新改革的核心关注点和新模式。

冯子朔[5](2013)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电子通信行业的分析》文中指出在产业结构的变迁和新产业的发展创造上,技术变革往往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时它可能侵蚀看似无懈可击的竞争优势,或迫使某些安逸的厂商走上蓝海竞争的战场。而目前许多伟大企业的兴盛与掘起,都与其领导技术变革的能力有着显着的关系。但是,技术变革的本身并不重要,只有在技术变革影响到竞争优势和产业结构的情况下,才突显出它的重要性(Porter,1985)。随着环境的变迁、经济结构的改变,产业界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厉挑战。因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使企业必须面临比以往更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企业为求生存必须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而技术创新是产生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部份。但是对企业而言,技术变革创新在短期内并不容易有具体的成果展现,所以制定出合适的技术创新战略是相当重要的,而对经营绩效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也是企业界和学者们所欲探究了解的。全球通信网络正处于由2G、2.5G向3G过渡的重要阶段,这对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通信设备行业是我国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提出“五化并举”,其中的“两化融合”将信息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推进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性产业,我国电子通信业的未来发展对于“两化融合”的目标早日达成起到关键性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继续加大3G、光纤宽带、三网融合试点等重大电信工程建设,推行智能移动通信终端、行业解决方案等普及应用,行业受益明显,总体态势良好。但是,当前,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仍然存在,风险因素不容忽视。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欧债”危机升级导致外部需求进一步萎缩,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影响内需,供需结构出现不平衡;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波动明显;人民币汇率继续上升;技术水平不能实现关键性突破等。从实践价值而言,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将会产生并带动新一轮的技术创新革命。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电子通信行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战略联盟合作的效果也并不突出。作为技术若果,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必须根据发展实践来总结经验,与国内外的大企业实施联盟合作,进而联合研发新技术,以此来追赶世界先进的研发水平。因此,研究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与战略联盟合作,有利于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从战略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水平与技术创新,通过利用外部技术的战略联盟合作来促进整个产业实现整体联动,通过实施战略联盟来进行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缩短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节约大批的资金和研发时间,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利于我国电子通信行业适时的、合理的来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和战略联盟战略,通过自身实践来探索技术创新的新路径,为自己打造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道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此外,作为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行业,这一行业的发展水平也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加速本行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整体技术发展水平,为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与长久竞争优势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提升并改善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科技发展含量。从理论价值上来看,虽然一些研究针对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多方探索,也产出了一些可观的研究成果,哲学研究成果对此行业的发展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对电子通信行业而言,研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与企业运营绩效的相关研究仍较少,尤其是从技术合作视角研究电子通信行业的战略联盟情况。本文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与运营绩效整合在一个框架体系内,能够从创新视角和联盟视角补充并完善这一研究领域,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在对技术创新相关理论、生命周期相关理论、战略联盟相关理论、经营绩效相关理论以及产业变革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子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研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以及企业运营绩效的关系。而中间变量将考虑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并基于文献提出了两大研究命题,即命题一:不同技术创新战略组合将会对运营绩效的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影响;命题二:不同的战略联盟类型组合将会对运营绩效的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影响。接着,本文依据不同的四家企业案例,即半导体制造企业、仪器仪表企业、光纤网络通讯企业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电子通讯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战略的技术能力水平与程度、技术来源此两方面越重视时,企业的收益力就越容易获得提升。2、电子通讯企业越重视技术创新战略的研发投资程度以及技术能力水平与程度两方面,企业的运营力就越容易获得提升。3、电子通讯企业越重视技术来源的取得、竞争策略、技术能力的水平与程度以及技术的投资组合等方面,其生产力就会越强。4、电子通讯企业越重视研发组织与政策、研发投资程度、技术能力的水平与程度等方面,其成长力就会越强。5、电子通讯企业越重视研发组织与政策、竞争策略、技术能力的水平与程度等方面,其稳定力就会越强。6、电子通信行业最常运用技术开发联盟、生产作业及后勤联盟与销售及服务联盟来提升其经营绩效。7、电子通讯企业可通过产业战略联盟有效地提升其收益力。8、电子通讯企业可通过产业战略联盟有效地提升其运营力。9、电子通讯企业可通过产业战略联盟有效地提升其生产力。10、电子通讯企业可通过产业战略联盟有效地提升其成长力。11、电子通讯企业可通过产业战略联盟有效地提升其稳定力。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点:(1)首次将技术创新战略的六个层面、战略联盟合作的四个层面以及运营绩效的五个层面整合到一个框架下,研究不同技术创新组合和不同战略联盟对经营绩效“五力”的不同影响。以前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是从创新类型,如技术创新、流程创新等方面研究技术创新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并未对技术创新战略进行详尽的分类,更鲜有研究技术创新战略的不同组合对经营绩效“五力”的影响。虽然不乏关于不同战略组合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但鲜有研究将战略进行分类,研究它们对绩效“五力”的影响。本文将这三大变量置于同一框架下进行研究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2)首次将产品生命周期导入模型中,研究不同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会运用何种技术创新战略和战略联盟策略来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以前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分类、生命周期的演进以及生命周期对企业整体战略的影响等方面,很少将生命周期纳入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方面。本文将其纳入其中,研究案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创新战略变化与联盟战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3)首次将电子通讯行业作为研究目标来验证技术创新战略、战略联盟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以前的研究虽然也关注高科技行业,但是对于行业分类的解释说明不够明确,而且一般研究也是讲诸多高科技行业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缺乏对电子通讯行业的专门研究。本研究认为,分行业、分企业性质的专项研究才能揭示出行业的发展规律和企业的运营规律。因此,本文将电子通讯行业作为目标来进行研究也是为了揭示出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栗宝卿[6](2010)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文中提出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推动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传统化石类能源的资源稀缺性以及其消耗带来环保和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显现,历史上的四次能源危机和传统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危害给人类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并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战略重点,发展可再生、清洁的替代能源成为全球的迫切要求。以风电、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持续循环利用的优势,随着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高,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其价格逐步降低,部分可再生能源已初步具有商业价值,具备战略性替代能源的属性。与此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技术属性,发展可再生能源已不止是解除全球常规能源逐步枯竭和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的一系列约束,更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带动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革命的动力,甚至把它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我国化石类能源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过多地依赖以煤为主的化石类资源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给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和应对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巨大的压力,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还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依赖化石类能源满足未来经济发展能源需求,无论从资源禀赋和环保以及国际气候变化规则角度看都是不允许的。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较好,根据目前的测算看,总蕴藏量达50亿千瓦以上,如果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现实的必然选择,对促进我国低碳可持续发展、消除资源约束、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能源利用历史的角度看,能源替代是个漫长的过程,历史的经验表明,即使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一次世界性的能源系统替换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需要人类做出巨大努力,可再生能源目前虽然已初步具备替代的属性,但其作为完全替代性能源的发展过程仍将是漫长的,需要财税政策长期地支持,对此我国要有充分的准备。促进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的实施,首先要遵从可再生能源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原理、运行方式和特性具体分析看,可再生能源具有的高技术、外部性、产业化、资金密集型和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六个主要特性。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可划分为研发、示范、产业化发展、商业化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瓶颈和所需政策都有所不同。从产业发展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研发、资本、政策是其主要动力因素,在四个因素中,市场和研发又是最重要的因素,政策和资本均围绕市场和研发两个要素展开。我国在制定和实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过程中,要结合上述规律和技术及市场现状,首先要清晰目前和未来重点发展什么?什么时候发展?怎样实现高效发展等问题。从矫正可再生能源外部性、市场失灵角度看,结合可再生能源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国家财政、税收职能。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发展初期,国家主导,财税支持是促进其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借鉴世界典型发达国家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国在制定相关促进政策时,需要强调国家的主引导作用,避免单纯强调技术因素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区别发展阶段一律施以激励政策等问题。同时要注重发展目标的清晰性、层次性,对资源禀赋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详加识别、重视项目运营,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具体化和稳定性,财税政策支持要有足够性以及注意协调相关利益方的平衡等要素。把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立在符合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家统一的管理机构,清晰财税政策的目标,把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确保政策的执行效率。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保持资源禀赋与种类发展、资本和技术、速度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产业上下游、各发展阶段以及与国际气候变化规则七个方面的总体协调。根据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项目示范、产业化发展以及商业化四个阶段的规律,财税政策实施必须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且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种类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来说,财政政策注重于前三个阶段,税收政策侧重于后两个阶段,总体过程看,财税激励政策趋于由强转弱。从我国资源禀赋和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各种类技术以及市场发育状况看,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排序是积极发展小水电和风电,稳妥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地热能,谨慎发展海洋能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明智选择。分析当前我国不同种类的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和和政策现状表明,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取得巨大成绩,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几乎所有可再生能源种类的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立法缓慢,操作性不强,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不够完善,资源环境效益缺失,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策目标不明确,缺乏定期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效率低等突出问题。根据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和不同种类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阶段,对我国实施的作为可再生能源补贴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未来总量收支状况进行的预测结果显示,按照我国发展需求目标,可再生能源基金不足以弥补未来的项目补贴需求,由于当前火力发电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尽快疏导电价矛盾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否则,将影响到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一个占据电力市场较大部分的火力发电巨额亏损,而可再生能源一枝独秀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由于当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化石类能源以及更加环保的成本外部性并没有显性化,根据当前技术条件和国际市场相关交易情况,对资源与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行量化测算结果显示,在完全成本的口径下,目前可再生能源并不比传统能源价格更高,且未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进一步增强,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的扩大,其产品价格将更具有竞争性。此外可再生能源本身具有的因地制宜开发的特点,我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财税政策目前还有缺失,符合可再生能源自身特性(分布式能源)出发的市场政策亟待建立;面向公众团体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引导政策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目前的政策现状,我国财税政策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主要包括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上下游以及横向要统筹;财税政策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财政税收政策要综合引导,各有侧重以及保持政策具体公开而透明、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等原则。在财政支持具体政策方面,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清晰财政支持目标效果,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本负担兼顾东西部差距,借鉴《京都议定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施行差别化的负担机制;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发挥政府采购作用等。在税收政策方面,需要尽快清晰和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适用税法、清晰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激励细则。关于资源税和碳税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资源和环境以及经济技术现状,应该采取小步走的渐进式方案,总体看“征比不征好、早征比晚征好”此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除财政税收激励政策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重大问题和矛盾需要尽快解决,比如:强化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国家级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传统电力企业与电网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不容忽视,协调好相关利益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疏导当前电价矛盾和以电价机制引导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重视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作用等等方面都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总之,本文大量的实证材料,从人类能源利用历史、资源环境出发,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三大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能源转换难度,论证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从可再生能源技术、经济性分析出发,论证了可再生能源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准公共产品属性,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全面、整体的分析。通过考察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实际以及可再生能源规划,考察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和突出矛盾,试图跳出单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本身,从更宽广的视野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提炼出内外部影响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从分析出的问题和矛盾出发,结合未来发展的规模、未来的成本走势及补贴政策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财税支持的渠道和方式以及相关利益方的补偿等方面进行综合归纳,提出详细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指导原则和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寄希望于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鉴于可再生能源种类较多,难以——详细论证,本文侧重于占可再生能源较大比例的电力部分进行了论述。

叶仰哲[7](2010)在《中国台湾地区2009年产业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一、平面显示器产业概况●总体产业概况2009年第四季台湾地区平面显示器总产值达新台币3,819.1亿元,比前一季衰退4.8%。其中面板产业产值新台币2,673.7亿元,比前一季衰退8%,主力仍为大型TFT 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

郭重九[8](2007)在《新加坡A公司市场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以从事无尘室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的A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战略分析和市场营销的理论工具,对A公司所处的洁净室行业、公司外部内部环境和自身优势以及未来市场的发展展望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众所周知,近年来电子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是带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液晶电视、电脑、手机、存储器等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和频繁更新换代,全球电子半导体行业在以惊人速度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其相关配套产业。A公司作为电子半导体洁净生产车间的设备供应商,正是在新加坡这些年来洁净厂房需求不断增加的大趋势下,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行业进入者逐渐增多,业内竞争日益激烈,本来作为A公司发展基地和主要市场的新加坡,也面临整体性产业结构调整。原本作为主要支柱产业的电子半导体加工行业正逐渐从新加坡转移到成本更低廉的国家。2000年开始,A公司在新加坡业务逐步萎缩,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由原来等承包商订单上门,到主动去其它国家开拓市场业务。运作方式的改变迫使公司重新评估市场,制定今后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本论文正是根据A公司的客观实际需要,对A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实际情况进行了客观公正的研究分析,最后得出A公司应该以集中聚焦战略为基本战略,在战略目标市场的选择上应该采取暂时避开中国的红海竞争市场,专心发展东南亚市场,在积累实力和经验的同时,以高端产品定位和竞合策略逐步进军中国的总体发展战略。同时本论文笔者也根据多年的行业经验对公司如何完成战略目标提出了相应的竞争策略建议,并对公司未来战略的调整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布尔[9](2005)在《中国芯片业的商机》文中提出近来关于芯片业的传闻总是带着 些严冬未尽的寒意。 其中影响最大的事件,就是中国 内地最大的芯片代工制造商中芯国际的 投资锐减。中芯国际1月15日公布:计 划到2005年底,该公司的芯片产能目 标将由此前设定的每月18.5万片减至 14万-15.5万片,而资本支出预期由 原先的计划额13.7亿美元下调至10亿

翁寿松[10](2003)在《2003年世界半导体设备市场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讨论了2003年世界半导体市场和世界半导体设备市场。2003年两大市场都将真正复苏。

二、今年半导体业支出将上升15%(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今年半导体业支出将上升15%(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芯荒(论文提纲范文)

魔咒还在蔓延
    芯荒,人心更慌
    供需,严重失衡
    涨价,来势汹汹
    行业,叫苦连天
大国紧急应对
    美国:正在紧急行动
    欧洲:发起“芯片联盟”
    日本:试图绝地重生
    中国:驶入超车弯道
谁能赢在最后
    危机,何时解除
    谁能?独善其身
    市场,重新洗牌
    未来,东方崛起

(2)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产业生态与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文献综述
    2.1 产业演进研究
        2.1.1 产业演进的内涵
        2.1.2 产业演进的影响因素
        2.1.3 产业演进的路径选择
    2.2 产业生态与产品空间研究
        2.2.1 产业生态的研究进展
        2.2.2 产品空间理论研究进展
    2.3 资源型区域产业锁定与转型升级研究
        2.3.1 资源型区域产业锁定及其成因
        2.3.2 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措施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产业生态视角下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理论框架
    3.1 从生态系统到产业生态系统
        3.1.1 生态系统的构成
        3.1.2 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演替模型
        3.1.3 产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3.1.4 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演进模型
        3.1.5 本文后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与模型
    3.2 产业生态恶化与资源型区域产业低端锁定:抑制模型
        3.2.1 基本假定
        3.2.2 资源丰裕、资源繁荣与资源型区域产业生态恶化
        3.2.3 产业生态恶化、低端锁定与资源型区域产业结构逆向演进
    3.3 产业生态改良与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随机、促进模型
        3.3.1 资源管制、资源依赖弱化与资源型区域产业中性演进:随机模型
        3.3.2 政策引导、资源收益转化与资源型区域产业生态改良:促进模型 1
        3.3.3 产业生态改良、内生驱动与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模型 2
    3.4 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数理解析
        3.4.1 资源型区域产业低端锁定分析
        3.4.2 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分析
    3.5 三次产业演进与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拓展分析
        3.5.1 三次产业演进、经济发展阶段与工业部门产业演进关系
        3.5.2 资源依赖与三次产业演进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低端锁定的实证分析
    4.1 省级层面中国资源型区域的划分依据
    4.2 中国资源型省份产业演进的测度与特征:基于产品空间理论
        4.2.1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测度概念与方法
        4.2.2 中国产业空间网络构建方法
        4.2.3 中国产业空间网络的总体特征
    4.3 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升级能力评价
        4.3.1 显性比较优势产业与产业空间网络特征
        4.3.2 区域优势产业邻近度综合指数特征
        4.3.3 生产能力禀赋与产业密度特征
    4.4 资源依赖对区域产业演进影响的实证检验
        4.4.1 模型设定与样本选择
        4.4.2 基准计量检验:2003-2013
        4.4.3 补充计量检验:2007-2017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业生态对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影响的计量检验
    5.1 产业基础对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影响:基于三维数据
        5.1.1 三维数据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5.1.2 三维数据模型基准计量检验:2003-2013
        5.1.3 三维数据模型补充计量检验:2007-2017
    5.2 产业生态对中国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影响研究
        5.2.1 模型设定与样本选择
        5.2.2 基准计量检验:2003-2013
        5.2.3 补充计量检验:2007-2017
    5.3 资源依赖抑制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的中介机制检验
        5.3.1 中介效应模型设定与样本选取
        5.3.2 资源依赖“诅咒”经济发展水平的中介效应检验
        5.3.3 资源依赖影响显性比较优势产业个数的中介效应检验
        5.3.4 资源依赖影响区域优势产业邻近度综合指数的中介效应检验
    5.4 拓展检验:替代原有被解释变量
        5.4.1 资源依赖与区域产业低端锁定的实证检验
        5.4.2 产业生态对区域产业演进影响的实证检验
        5.4.3 资源依赖对产业生态的影响:机制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的典型案例研究:以山西长治为例
    6.1 长治产业演进的总体特征与产业空间网络格局
        6.1.1 长治经济发展与产业演进的总体特征
        6.1.2 中国产业空间网络中的长治格局
    6.2 长治产业演进的路径探索与转型方向
        6.2.1 长治产业演进的路径依赖
        6.2.2 长治产业演进的路径创造
        6.2.3 长治产业退出导致路径中断
        6.2.4 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方向
    6.3 长治产业生态改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阐释
        6.3.1 煤炭产业管制促进主导地位缓降与产业素质提升
        6.3.2 产业生态改良为长治制造业、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6.3.3 制造业、新兴产业助力长治产业演进向随机、促进模型转变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优化生态促进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建议
    7.1 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7.1.1 资源型区域路径依赖式产业升级
        7.1.2 资源型区域路径突破式产业升级
    7.2 资源型区域产业生态优化的政策建议
        7.2.1 以产业关联推动资源型区域产业群落化发展
        7.2.2 促进资源型区域生产要素禀赋升级
        7.2.3 提升资源型区域产业服务能力
        7.2.4 完善资源型区域产业基础设施保障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附表 1“省份—行业—年份”三维数据Probit回归结果
附表 2 1999-2019 年长治市主要工业品产量
附图 1 2013 年中国正产业空间网络基准图
附图 2 2013 年中国负产业空间网络基准图

(3)为成翘楚,华虹加速蜕变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蜕变助推产业链整体提升, 再出发拥抱未来挑战和机遇
谋篇布局:扩大产线版图, 保持成熟工艺优势, 挺进14nm

(4)反弹、分化与周期转换中的中国宏观经济——2017年中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二) 中国经济的短期变数
        1. 金融风险释放与金融监管强化的“刀尖平衡”问题。
        2. 政策性空间收窄, 民间投资复苏不稳, 固定资产投资面临下滑压力。
    (三) 中国经济的长期风险
        1. 长期生产率下滑问题持续得不到解决。
        2. 外需诱导增长模式重启, 固有结构失衡强化。
    (四) 对未来经济总体判断
二、新形势下中国实现周期转换面临的挑战
    (一) 世界“新周期”能支撑中国周期转换吗
        1. 世界“新周期”的特征。
        2. 本轮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影响。
    (二) 中国周期转换中面临的内部结构性问题
        1. 高杠杆下资产负债表修复导致投资不足。
        2. 资金“脱实就虚”背景下房价高涨造成资源配置扭曲。
        3. 企业所有制壁垒造成政策效应受限。
        4. 原有改革模式逐步失效, 改革红利减弱。
        5. 技术模仿空间逐渐收窄, 创新难度加大。
        6. 生产率下降推动企业成本持续上升, 抑制企业投资。
三、新改革实现周期转换:关注点和新模式
    (一) 新改革核心关注点:“一个中心, 两个支柱”
        1. 建立新型政商关系。
        2. 财政体制改革。
        3. 混合所有制强化经济融合。
    (二) 新改革的新模式

(5)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电子通信行业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流程
        1.4.1 基本研究内容
        1.4.2 基本研究流程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2.1.1 技术创新的内涵
        2.1.2 技术创新战略
    2.2 生命周期相关研究
        2.2.1 产业发展阶段模型
        2.2.2 与生命周期相关的经营战略理论
    2.3 战略联盟
        2.3.1 战略联盟的内涵
        2.3.2 战略联盟形成动机
        2.3.3 战略联盟形态
        2.3.4 战略伙伴选择
        2.3.5 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估
    2.4 经营绩效
        2.4.1 绩效与绩效评估
        2.4.2 绩效评估方法
        2.4.3 财务报表分析
        2.4.4 技术战略与经营绩效关系分析
    2.5 产业变革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电子通信行业的特征
    3.2 电子通信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3.2.1 需求分析
        3.2.2 供给分析
        3.2.3 兼并重组情况分析
        3.2.4 电子通信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电子通信行业子行业市场运营分析
        3.3.1 计算机制造业市场分析
        3.3.2 通信设备制造业市场分析
        3.3.3 电子器件制造业市场分析
        3.3.4 电子元件制造业市场分析
    3.4 电子通信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3.4.1 电子通信行业发展阶段评价
        3.4.2 电子通信行业发展特点
    3.5 电子通信行业技术创新前景展望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命题开发
    4.1 研究架构
    4.2 研究命题的提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设计
    5.1 研究流程
    5.2 研究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5.2.1 企业绩效评估指标
        5.2.2 战略联盟的操作性定义
        5.2.3 技术创新战略的操作性定义
        5.2.4 产品生命周期的操作性定义
    5.3 研究方法
        5.3.1 案例研究
        5.3.2 深度访谈
    5.4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5.5 案例选择
        5.5.1 案例选择原则
        5.5.2 企业类型的选择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研究与命题验证
    6.1 案例企业概况简介
    6.2 案例分析与比较
        6.2.1 总体经营管理比较分析
        6.2.2 技术创新战略比较分析
        6.2.3 战略联盟比较分析
        6.2.4 经营绩效评估分析
    6.3 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6.4 战略联盟类型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6.5 命题验证
        6.5.1 技术创新战略对电子通讯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命题
        6.5.2 战略联盟对电子通讯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命题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启示
    7.4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近 5 年各企业财务报表资料
    附录 2 通信电子产业访谈问卷(开放式)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范围界定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
    四、全文的逻辑体系和结构安排
    五、论文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
    第一节 世界和我国能源现状
        一、能源利用历史概述
        二、世界能源储量及消费总体状况
        三、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消费状况
        四、历史上的能源危机
    第二节 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对环境影响
        一、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危害
        二、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第三节 传统能源利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一、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
        二、电力产业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的危害
        四、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第四节 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方向
    第五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资源情况
        一、水能
        二、风能
        三、太阳能
        四、生物质能
        五、地热能及海洋能
    第六节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消除资源约束、保证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的需要
        三、建设新农村及缩小城乡、东西部差距的需要
        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五、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维护国际形象的需要
第二章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一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运行方式
        一、风力发电
        二、太阳能发电
        三、小水电
        四、生物质发电
        五、地热发电
        六、海洋能发电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产业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在电力产业中的地位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市场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网运行方式
        四、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特性分析
        一、高技术性
        二、资金密集型
        三、外部效应
        四、产业化特征
        五、分布式与集中式共存的特点
        六、间歇性、随机性特点
    第四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过程的规律分析
        一、基于产业发展理论的动力因素分析
        二、资本有机构成对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启示
        三、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阶段分析
    第五节 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理论分析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商品属性
        三、国家支持的政策机理和依据
        四、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具体分析
第三章 国内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政策
    第一节 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一、全球可再生电力能源总体情况
        二、主要国家的总体发展现状和目标
        三、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分类发展情况
        四、消除电网约束,大力建设智能电网
    第二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具体政策
        一、技术研发支持
        二、投资和生产鼓励
        三、培育市场政策
        四、鼓励消费政策
    第三节 制订政策容易忽视的要素
        一、目标的清晰性
        二、目标的层次性和计划科学性
        三、资源和技术的充分识别
        四、重视项目运营
        五、激励政策的透明、公开性
        六、政策和市场的稳定性
        七、财政政策力度的足够性
        八、政策实质内容的具体化
        九、能源市场的改革和准入
        十、相关方利益平衡
    第四节 制订政策需要消除的误区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价格降低取决于技术突破
        二、不厘清发展阶段、制定一刀切政策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比传统能源价格高,会阻碍经济发展
        四、单纯强调政府直接投入
    第五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国家重视、政府主导
        二、国家级的可再生电力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三、契合资源国情的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规划
        四、国家政策支持是必行之路
        五、发展初期政策支持成为主动力
        六、完善、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
        七、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八、重视金融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激励
第四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二、我国参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企业情况
        三、资本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支持
    第二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演变总体脉络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二、我国预测目标与资源禀赋的对比
    第四节 我国当前可再生电力能源行政管理体制
第五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具体政策及经济性分析
    第一节 风力发电
        一、我国风电的政策演变
        二、陆地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三、海上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四、风电相关政策实施情况
        五、风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六、风力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第二节 小水电
        一、政策变迁
        二、项目经济性
        三、其他政策实施情况
        四、小水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五、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第三节 生物质能
        一、项目经济性状况
        二、生物质发电主要政策情况
        三、生物质发电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四、生物质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第四节 太阳能光伏发电
        一、项目经济性情况
        二、光伏发电主要政策
        三、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
        四、光伏发电未来的价格走势
    第五节 地热能及海洋能发电
        一、海洋能利用的主要情况
        二、地热能主要情况
        三、当前地热及海洋能利用存在问题
    第六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未来发展趋势
        一、发展中的可再生能电力能源技术
        二、未来可再生能电力能源发展的重点排序
第六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主要经验和突出问题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实践经验
        一、国家重视,目标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二、依托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装备自主化成绩显着
        三、财税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市场及价格政策积极引导了产业发展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协调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的协调
        二、速度与质量的协调
        三、速度与效益的协调
        四、可再生电力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协调
        五、产业发展阶段衔接的协调
        六、产业上下游的协调
        七、与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相协调
    第三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一、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二、立法缓慢,配套措施不完善
        三、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有待完善
        四、资源、环境效益政策缺失
        五、价格体制有待理顺
        六、财政研发投入不足、政府组织不力
        七、财政支持体系不完整、效率有待提高
        八、政策不及时、政策模糊不清晰
        九、政策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缺失
        十、缺乏相关利益方协调机制
        十一、特性出发的市场建立不全面
        十二、强制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配额机制尚未建立
第七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财税要素分析
    第一节 传统能源外溢成本缺失的影响
        一、资源税缺失的影响
        二、环境税缺失的影响
    第二节 分布式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分析
    第三节 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收支情况分析
        一、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总收入测算
        二、风力发电所需补贴额
        三、太阳能发电所需补贴额
        四、生物质能所需补贴额
        五、未来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基金总量收支平衡情况
    第四节 价格与财税政策
        一、价格与财税政策的关系
        二、电价与社会承受能力
    第五节 与发展各阶段相适应的财税政策分析
        一、财税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分析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各发展阶段政策选择
第八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建议
    第一节 财税支持政策的优化原则
        一、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
        二、上下游及横向综合统筹
        三、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四、综合引导、各有侧重
        五、政策要保持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六、国家主导与全民负担相结合
        七、定期政策评估机制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具体建议
        一、根据战略目标确定财政支持范围和渠道
        二、加大财政直接支持力度
        三、清晰财政支持的目标效果
        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东西部区别负担的机制
        五、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
        六、发挥政府采购作用
    第三节 税收政策的具体建议
        一、细化可再生电力能源适用税法
        二、清晰各项税收激励政策
        三、资源税、碳税应该列入议事日程
    第四节 其他建议
        一、强化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二、建立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三、重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激励
        四、协调处理好横向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关系
        五、注重产业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积极疏导电价矛盾
        七、发挥价格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的引导作用
        八、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7)中国台湾地区2009年产业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平面显示器产业概况
    ●总体产业概况
    ●产业分析
    ●未来展望
二、半导体产业概况
    ●未来展望
        1.下季展望:下游需求持续强劲下, 预期2010年第一季淡季不淡
        2.全年展望:预期2010年半导体产业将随着全球经济出现正增长而增长10%~15%
三、电子材料产业概况
    ●整体电子材料产业概况
    ●展望2010年
    ●未来展望

(8)新加坡A公司市场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新加坡A 公司及其所属洁净室行业领域概述
    1.1 新加坡 A公司简介
    1.2 洁净室行业概况分析
    1.3 A 公司的处境分析
第二章 A 公司外部内部环境分析
    2.1 A 公司洁净室产品市场概况分析
    2.2 A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第三章 新加坡主营业务行业五力因素分析
    3.1 行业主要供应商分析
    3.2 行业主要购买商分析
    3.3 行业替代品分析
    3.4 行业竞争对手分析
    3.5 A 公司基本竞争战略选择分析
第四章 新加坡A公司的资源和竞争优势
    4.1 潜在的威胁(Threats)
    4.2 未来的机遇(Opportunities)
    4.3 A 公司的竞争劣势(Weakness)
    4.4 A 公司的竞争优势分析(Strengh)
    4.5 TOWS 矩阵分析
第五章 新加坡A 公司主要战略市场选择分析
    5.1 东南亚市场和中国市场对A 公司的利弊分析
    5.2 新加坡 A 公司公司今后五年主要战略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六章 新加坡A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
    6.1 新加坡 A 公司战略框架综述
    6.2 东南亚区域的差异化市场引导战略
    6.3 总成本领先战略
    6.4 中国市场辅助战略
    6.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A 公司 2005 年年度财务报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中国芯片业的商机(论文提纲范文)

创业投资进入芯片产业
中国要做半导体加工基地
春天还有多远

四、今年半导体业支出将上升15%(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芯荒[J]. 孙明华,王继勇,董雷,马晓雨. 创新世界周刊, 2021(08)
  • [2]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资源型区域产业演进研究[D]. 边云涛.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为成翘楚,华虹加速蜕变升级[J]. 华虹.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9(04)
  • [4]反弹、分化与周期转换中的中国宏观经济——2017年中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J].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凤良,闫衍,刘晓光,于泽.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7(08)
  • [5]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电子通信行业的分析[D]. 冯子朔. 吉林大学, 2013(08)
  • [6]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D]. 栗宝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01)
  • [7]中国台湾地区2009年产业回顾与展望[J]. 叶仰哲. 电子与电脑, 2010(03)
  • [8]新加坡A公司市场战略研究[D]. 郭重九.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5)
  • [9]中国芯片业的商机[J]. 布尔. 中国投资, 2005(03)
  • [10]2003年世界半导体设备市场分析[J]. 翁寿松.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3(03)

标签:;  ;  ;  ;  ;  

今年半导体行业支出将增长 15%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