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农”的成因及对策

论“三农”的成因及对策

一、浅谈“三农”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高兴[1](2021)在《智能鸿沟视角下南疆农村信息贫困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鸿沟是智能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不对称的产物。智能鸿沟不仅存在于个人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并且通常和个人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相关。近五年来,新疆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变化,脱贫攻坚成效显着,截至2020年11月14日,新疆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新疆各族群众全面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绝对贫困问题在此刻得到了历史性解决,再次印证了党的正确领导和治疆方略的精准实施。跨越绝对贫困并不意味着告别贫困,相对贫困所带来的新目标、新要求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客观而言,新疆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产业结构偏重依赖资源加工行业,经济市场规模较小,现代工业在新疆难以实现集群发展,抗风险能力有待增强,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带动剩余劳动力转移。南疆农村地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其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接收与利用等能力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属于信息贫困地区。本文对南疆农村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问,调查表明:南疆目前信息贫困的主要表现为联网设备使用率不高、信息需求和供给匹配度不高、信息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分析其信息贫困的原因主要在于传播者、传播过程以及接受者三方的问题,传播者对于农户的信息需求不了解,在传播过程中又与受众缺乏共通意义空间,导致传播效果受限。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传播中断。而受众接收信息时,由于自身媒介素质较低,加上已经形成的熟人社会交际圈,信息较封闭且不易接收外界新鲜事物等一系列原因,致使南疆农村地区信息贫困加剧。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和相关文献,在相对较全面了解南疆农村地区信息贫困现状后,本文根据传播的各个环节、各个参与主体,进行全面有效地整合,拟提出相应的信息减贫策略。一是重视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减贫力度;二是推进“互联网+”思维,实现融合发展;三是加强信息需求了解,提高供需匹配度;四是加强信息监管,增强农户互动;五是提高农户信息素养,培养农村专业化人才。智能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信息差距没有得到改善,将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生产各方面。加强南疆地区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农户的媒介素养,可以助推南疆地区经济增长,有利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赵悦[2](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战略,多年以来一直是活跃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自2016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宏观政策上积极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其不仅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同样也对活跃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思想认识等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影响重大。截止目前,各地政府积极结合小镇特色,大力建设特色小镇,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吉林省政府在近年来相继结合各区域特色打造出了一批优质特色小镇。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作为吉林省优质特色小镇之一,已经基本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小镇建设目标。但与此同时,小镇建设还需与时俱进,基于自身发展现状,积极探求未来发展目标及方向。为此,本文以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四部分研究:第一部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本文对特色小镇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概念、特色小镇建设的思想渊源、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小镇关系予以整理,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可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及建设路径,特色小镇建设同样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实践检验。第二部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建设现状、问题及成因。本文从产业、文化、组织、生态、人才五方面探讨鹿乡特色小镇建设现状、问题及成因,结果表明,鹿乡特色小镇在产业方面已经建成并发展梅花鹿养殖基地,挖掘鹿业产业附加值,发展农旅产业,但仍然存在鹿业附加产业发展面临局限、产业间彼此融合效果不佳以及经济效益受季节影响较大的问题;在文化方面通过镇内举办文化宣传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打造了特色文化,但仍然存在对外文化宣传力度薄弱、乡风文明建设不足等问题;在组织方面,鹿乡特色小镇通过建立以村民为主引导企业发展、引进致富能手等方面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但仍然存在村民议事制度仍需完善、乡村德治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在生态方面,虽然鹿乡特色小镇致力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人居环境,但仍然存在返污染情况、道路环境欠佳等问题;在人才方面,鹿乡特色小镇大力引进优质人才,但存在人才流失现象,部分人才具备倦怠心理。第三部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国内特色小镇建设比较借鉴。本文深入分析了远洋渔业小镇以及磐安江南药镇的建设经验;发现远洋渔业小镇充分挖掘区域特色、多思路发展产业经济,磐安市江南药镇以地域优势形成经济发展辐射区、围绕核心产业丰富产业配套设施等经验十分值得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予以学习,可为鹿乡特色小镇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第四部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推进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本文结合鹿乡特色小镇建设实际所需、优秀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从建设方向及具体做法两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鹿乡特色小镇应当以打造完整经营产业链条、深化内外部文化建设、丰富组织顶层设计、全面优化环境监管工作以及增强人才留用机制吸引力为建设方向,从宏观层面为鹿乡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思路。同时,鹿乡特色小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扶持效果、全面开展文化建设、丰富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充实环境改善工作、建立人才留用机制为具体做法,尽快改进当前存在不足,为小镇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叶璐[3](2021)在《多维城乡差距的测度、成因及经济效应分析》文中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实施追赶战略的导向下,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形成并不断巩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不平等的问题逐渐凸显。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是这种不平等的集中体现。随着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城乡差距已逐步延伸至经济、社会等领域。传统意义上的城乡收入差距不能完全体现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多维”应该成为城乡差距相关研究的重要视角。在城乡关系的变迁过程中,城乡差距如何演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影响作用和影响程度如何?各个维度城乡差距之间存在怎么的关联性?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新时期,城乡差距的演变是否对高质量发展产生阻滞影响?为回答上述问题,在对中国70年城乡关系的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全国30个省份1993-2017年的数据,对居民生活、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和社会民生四个维度的城乡差距进行测度;基于多维不平等的理念,构建动态联立方程模型对各维度城乡差距成因以及维度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从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视角出发,分析城乡差距对经济总量、经济效率、消费规模、资本规模的影响作用,为城乡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提供实证检验,同时为后续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相关战略的部署和政策的实施提供丰富的经验支撑。论文的研究结论表明:(1)多维视角下测度的城乡综合差距以-0.45%的年均速度波动下降,并呈现“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分布特征。城乡居民生活差距缓慢下降,但差距水平依然保持高位,城乡社会民生差距逐渐凸显。产业发展和要素配置方面的差距呈“固化”特征,甚至出现加剧态势。(2)居民生活与社会民生维度的城乡差距存在“加剧”不平等的内在效应;城乡产业发展差距对城乡社会民生差距具有单向的“加剧”效应。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与城乡产业发展差距存在互动的负向关系。(3)四类形成因素对不同维度城乡差距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经济发展方面,人均GDP每增长一单位,城乡社会民生差距缩减0.12,要推动地区,尤其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市场化方面,非国有化程度每上升1%,城乡居民生活差距缩减0.33,要素配置、社会民生的城乡差距分别增加0.88、1.33,因此,要完善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无形的手”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需要政府“有形的手”对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引导。城镇化方面,人口城镇化率每上升1%,居民生活、要素配置的城乡差距缩减0.24、1.88,城乡社会民生差距增加0.77。城市规模结构每上升1%,城乡社会民生差距扩增0.17,因此,要以户籍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农民市民化的意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民覆盖率。财政方面,涉农财政支出每增长1%,居民生活、产业发展的城乡差距分别扩增0.62、0.76,但从长期看,有助于城乡产业发展差距缩减。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每增长1%,城乡社会民生差距缩减0.42,亟待改革和完善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纠正财政政策“城镇导向”、“经济导向”效应。(4)城乡综合差距对高质量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各维度城乡差距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经济GDP受居民生活、产业发展差距每1单位的影响,相应减少0.03、0.01单位;经济TFP受到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的城乡差距每1单位的影响,相应减小0.01、0.01单位。社会民生、要素配置的城乡差距对实际消费规模的影响依次递减,差距每扩增1单位,消费规模分别缩减0.11、0.04单位。实际资本规模在受民生、要素配置差距每1单位的影响,相应下降0.02、0.04单位。此外,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对消费规模具有“净正向效应”。城乡差距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明显阻滞效应,缩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论文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从多维视角出发,构建城乡差距的指标体系;二是从多维不平等视角出发,将多维城乡差距纳入同一框架,在分析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同时,检验各个维度之间的关联性。三是从经济发展新格局出发,实证分析城乡差距对经济总量、经济效率、消费规模、投资规模的影响,探讨多维城乡差距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宋孝进[4](2021)在《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政府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出台“六保”政策。其中,“保粮食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民以食为天”,在供求两端遭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粮食加工产业既连接了农业,又连接了工业和居民,是保证国家经济稳定、战略安全的重要的中间产业。吉林省松原市作为我国粮食重要生产地,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对本地区乃至吉林省的粮食加工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原市的粮食加工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统计,掌握了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政府促进粮食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以期从产业链和供给侧出发,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总体而言,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缺乏龙头企业、企业间分工不合理;产业布局散乱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品牌声誉有待提升。松原政府应当坚持技术进步、质量提升、产业融合、资金融通和服务提升的综合产业政策。

李治兵[5](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下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2020年,我国已完成了全国农村脱贫攻坚的历史性任务,实现全面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由全面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战略,也将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因此,乡村振兴已成为下一步农村从基层党建到经济产业发展,再到文化建设、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等多项工作的时代背景和总体方略,对民族地区下一步旅游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统领指导意义。岷江上游羌族地区在生态保育、文化传承等方面地位突出,但也面临着自然灾害频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多重困境。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下,村寨旅游的发展已经不是单纯的产业发展问题,而是涉及经济、文化、生态、基层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复合问题。在羌族地区发展村寨旅游业,对于在资源与环境硬约束背景下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和政府有关乡村振兴的决议、规划、政策为指导,运用民族学、经济学、旅游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按照“背景研究—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咨询交流—重点突破”的思路,采用“理论研究—样本分析—案例田野”的程序,对民族村寨旅游业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分析,系统梳理相关文献,聚焦民族村寨旅游业研究的核心命题,明确研究的内容、思路,以此作为数据来源、案例选择及调研过程的依据;梳理相关指导思想及理论,对乡村振兴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选取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性以及乡村振兴实施情况,全面勾画出其村寨旅游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综合运用既有研究成果、政府政策及田野调查资料,从产业、生态、文化、基层治理、收入五个方面构建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评价体系,以老人村、桃坪村、坪头村等三个典型案例村寨,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剖析其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及存在的问题。系统总结村寨旅游发展在产业融合、村民增收、生态建设、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层党建等方面的成效,生成具有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的村寨旅游发展经验。以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暴露的问题为逻辑起点,辨析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管理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现实挑战,洞悉其在人力、土地、资金、管理、基层组织、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把产权制度、土地改革、村民组织化、基层治理等纳入村寨旅游发展分析框架,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下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乡村振兴战略是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以及所有民族地区村寨旅游发展的重大时代背景和统领方略。在此背景下,发展村寨旅游应当并也能契合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村治方面的要求。第二,岷江上游羌族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初步实施阶段,尽管连续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村寨旅游业的恢复、发展、升级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对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区域宏观贡献与案例村寨的微观贡献的研究表明,村寨旅游是推进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之一。第三,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下,村寨旅游发展应树立新的资源利用与产业获益理念。第四,产业融合是促进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业良性发展以及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路径。第五,构建劳动、经营、资本的多元化参与格局,其中落实与活用中央有关土地确权与“三权分置”重要政策,探索多样化土地流转,确保村民资本化参与旅游业及收益权利是一项重要新课题,也是巩固全面小康和推进乡村产业融合振兴的政策保证。第六,加强村级基层党建,探索村寨旅游业新型集体经济形式并保证村民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快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村民自治,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和发展旅游产业是构建良好村寨旅游秩序的重要途径。

李景宁[6](2020)在《J村镇银行发展困局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村镇银行在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展和完善、调动农村金融资源、活跃农村金融市场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毫无疑问,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中的新兴金融机构,它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对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虽然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发展迅猛,但村镇银行的发展在我国仍然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在网点分布、吸收储蓄、风险管控等领域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村镇银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因此也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J村镇银行为例子,通过文献分析法,认真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金融和村镇银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了相关的理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对J村镇银行从发展历程、组织架构、业务构成、经营现状等多个维度进行总结归纳,结合前期对J村镇银行已发放的调查问卷,总结了J村镇银行发展瓶颈的诸多问题,包括:网点分布较少;吸储能力不高;不良贷款率较高;产品竞争力差;服务水平不高、人员流失严重;监管不科学等。对遇到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包括:优化组织架构;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社会认可度;完善风险管理;加快科技基础建设;坚持三农导向;加快产品服务创新等。本文通过研究J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局及对策,立足当地,坚持三农导向,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克服制约发展因素,有利于J村镇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其他村镇银行面临类似制约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路径及借鉴意义。

盛鹏程[7](2020)在《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农业的发展水平不仅是衡量一国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要素,更与民生领域息息相关。农业是巩固并强化社会生产力的基础要素。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更是农业大国,各级政府对当地农耕经济的发展始终保持高倍的关注。通过对中国发展史的了解可发现,农业对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我党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要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进程,让“三农”经济真正步入可持续稳定发展正轨。在新形势下,我党及各级政府对金融经济的重视力度不断增强,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引导扶持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落地。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中,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与使命落在了农业银行的身上,通过投入诸多的金融资源,为三农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农行A支行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通过创新手段、搞活机制,持续增强“三农”金融服务能力,让更多农户感受到新时代农行服务“三农”产品的便利,真正发挥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作用。但是从实际效果的层面来说,虽然近几年农业银行无论从贷款规模、亦或是贷款业务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显着增多,特别是涉农贷款最为凸显。假若不对这些问题予以高倍的重视,尽快研制解决方案,必会对农业银行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影响,降低支农成效,最终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首先确定了研究对象,即农业银行A支行惠农e贷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随后采用各种渠道对涉及本文研究主题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案例支行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查,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现状描述,二是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基本能够反映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需求的现状。其次,根据调查问卷反映的结果和实际经营过程中总结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具体成因,包括农业银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服务问题及成因、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产品问题及成因以及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最后从提升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服务水平、充分挖掘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需求和强化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视角提出解决农业银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的对策。提高服务水平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与合作单位的沟通和宣传,深化信贷队伍建设和重视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强化风险管理内容包括严格客户调查准入、建立乡村振兴带头人信息建档检查评估体系和严格加强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产品贷后管理。通过上述解决农业银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为A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助力,也希望可以为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需求的日益增长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徐一丹[8](2021)在《扬州市邗江区惠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惠农政策执行已近20年,惠农政策的执行对于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生产条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惠农政策的有效执行遵循了社会公平的原则,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安定和统筹城乡发展。当前惠农政策在基层的执行呈现两个特征:一是随着政府各级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政策执行总体上稳步推进;二是从中央到地方,越向基层,政策执行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越突出,政策执行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将基层部门和执行者贯彻执行的实际现状、政策惠及对象对政策的需求状况、政策执行相关机制、地方政府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管理以及执行者的素质等因素纳入了分析的视野。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解释惠农政策执行效果偏离目标的原因。公共政策的理论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将政策中的利益进行再分配和再调整。惠农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使农村的经济更好发展、农业得到高效收获、农民收入能逐年增长。为此,论文以惠农政策执行情况为研究方向,重点分析了惠农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对策。本文选择扬州市邗江区惠农政策的执行为样本,将现行惠农政策分为四大类:基础补贴类惠农政策、社会保障类惠农政策、农村建设类惠农政策和农业发展类惠农政策,分别介绍了其资金发放情况、执行成效和执行特点,对邗江区各惠农政策的执行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谈等调查方式,总结归纳出惠农政策在邗江区执行中的问题,如:惠农政策执行主体执行效率低下、农民对惠农项目的参与程度不够等,根据问题进一步深挖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惠农政策执行面临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基层一线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提高惠农政策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提升农民参与惠农政策积极性和健全惠农政策执行的运行机制等对策建议,从而提高邗江区惠农政策的执行效果,达到真正惠及农民群众的目的。

宁菲[9](2020)在《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加速发展,农业这一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承接农村相关产业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也在逐步升温。而无论是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农村的各项制度改革,还是农民的增收减负,“三农”问题都极大地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都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和资金保障。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旨在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LQ农村信用合作社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又该如何规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中的风险,解决放贷环节中的问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很现实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总结梳理国内外有关小额信贷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以农村小额信贷理论为指导,结合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现状。通过调研近几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现状,剖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问题,分析其问题的成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维持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对促进LQ县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有所裨益。本文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总结梳理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基本理论,阐述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相关概念、特征和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现状,对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剖析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波动、不良贷款的增加和人员队伍结构等方面,为下文的原因分析奠定数据基础。第四部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分析,叙述了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调查信息失真,基层人员缺乏,专业人才缺乏,贷后管理难,不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增多和其他问题,并进行了成因分析。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和对策,根据前述分析,得出了应从政府、小额信贷机构本身和农户三方面合力入手,共同促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长效发展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提出了从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和农户三个层面具体的发展对策。解决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问题要有系统的思维,不能从某一方单打独奏,应从政府、LQ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户三方面着手,只有各方齐心协力,联合施策,才能解决好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方跃华[10](2020)在《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零售信贷业务是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构成部分和主要收入增长点,其在银行业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一方面由于金融脱媒日益加剧和互联网的影响,社会融资渠道多元化,传统的银行业务发展面临转型挑战;另一方面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力推进城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乡居民消费持续提升,衍生大量信贷需求,零售信贷业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中农工建和邮储行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以打造大零售银行作为战略目标,纷纷重返县域金融市场。在这个背景下,曾经的县域金融主力军--农商行,其零售信贷业务发展遭遇了瓶颈。本文希望通过研究A农商行的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的建议和对策,进而为同类县域农商行发展零售信贷业务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以A农商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与银行管理理论为指引,以及A农商行的经营数据信息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等分析方法,透析A农商行的零售信贷业务。通过研究,发现A农商行的零售信贷业务经营上存在业务发展结构失衡、经营效益有待提高、资产质量有待改善、覆盖面有待提升等问题。同时,在管理上存在战略发展目标不够清晰,经营理念上下传导不足,组织架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完善,薪酬激励机制不健全,产品研发跟不上发展需要,科技赋能基础薄弱,内部运营体系效率不高,渠道建设较为落后等问题。毋庸置疑,适应金融改革发展洪流,及时调整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方向和策略,既是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适用金融脱媒及同业竞争的必然手段。由此,本文结合金融发展需求,参考同业竞争需要,以经营管理问题为主要导向,以可持续健康发展为长远目标,基于A农商银行的实际管理现状,提出了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建议:重构零售信贷业务战略、打造服务营销标准化、健全产品服务体系、强化团队建设、加强全渠道建设以及信贷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等。

二、浅谈“三农”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三农”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鸿沟视角下南疆农村信息贫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问卷设计与发布
2 视域框架及理论依据
    2.1 从知识鸿沟到智能鸿沟
    2.2 信息贫困与农村信息贫困
3 南疆农村地区信息贫困现状
    3.1 联网设备使用率不高
    3.2 信息需求与供给匹配度不高
    3.3 信息有效利用率不高
4 南疆农村地区信息贫困的成因分析
    4.1 传播者: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4.2 传播渠道:削弱传播效果
    4.3 接收者:信息意识薄弱
5 南疆农村信息减贫的路径探析
    5.1 重视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减贫力度
    5.2 推进“互联网+”思维,实现融合发展
    5.3 加强信息需求了解,提高供需匹配度
    5.4 加强信息监管,增强农户互动
    5.5 提高农民信息素养,培养农村专业化人才
6 结语
附录 南疆地区信息接收及需求情况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振兴战略
        2.1.2 非建制镇
        2.1.3 特色小镇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
        2.2.2 中国化城乡关系建设思想
    2.3 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小镇关系
        2.3.1 乡村振兴战略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2.3.2 乡村振兴战略指导特色小镇建设路径
        2.3.3 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3.4 特色小镇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实践检验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建设现状、问题及成因
    3.1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3.1.1 围绕核心产业发展经济
        3.1.2 打造特色文化
        3.1.3 建立以群众为本的组织管理体系
        3.1.4 构建健康宜居环境
        3.1.5 大力引进优质人才
    3.2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2.1 经济发展略显乏力
        3.2.2 文化建设仍需增强
        3.2.3 组织管理内核仍需丰富
        3.2.4 环境改善工作仍有遗漏
        3.2.5 人才留用机制尚不健全
    3.3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3.3.1 经济发展辐射效果尚未形成
        3.3.2 文化建设缺乏全面性
        3.3.3 组织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丰富
        3.3.4 环境持续监管力度需要增强
        3.3.5 人才留用机制吸引力不强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国内特色小镇建设比较借鉴
    4.1 舟山市远洋渔业小镇
        4.1.1 基本概况
        4.1.2 发展模式
        4.1.3 相关启示
    4.2 磐安市江南药镇
        4.2.1 基本概况
        4.2.2 发展模式
        4.2.3 相关启示
第5章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推进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
    5.1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推进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建设的具体方向
        5.1.1 打造完整经营产业链条
        5.1.2 深化内外部文化建设
        5.1.3 丰富组织顶层设计
        5.1.4 全面优化环境监管工作
        5.1.5 增强人才留用机制吸引力
    5.2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推进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建设的具体做法
        5.2.1 进一步提高经济扶持效果
        5.2.2 全面开展文化建设
        5.2.3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5.2.4 充实环境改善工作
        5.2.5 健全人才留用机制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英文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多维城乡差距的测度、成因及经济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城”和“乡”的概念
        2.1.2 城乡差距的概念
        2.1.3 城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
        2.1.4 城乡差距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及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2.2.2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
        2.2.3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理论
        2.2.4 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
第三章 中国城乡关系演变轨迹
    3.1 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逻辑框架与战略形成
        3.1.1 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逻辑框架
        3.1.2 中国城乡关系发展战略的形成
    3.2 建国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变迁
        3.2.1 改革开放前:立国战略下城乡二元体制形成和固化时期
        3.2.2 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富民战略下城乡二元结构逐渐破冰
        3.2.3 本世纪初到十八大前:城乡统筹发展阶段
        3.2.4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国战略下城乡全面融合发展阶段
    3.3 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问题
        3.3.1 城乡收入消费差距下降,但依然保持高位
        3.3.2 产业高级化与产业分化共存,城乡产业发展差距固存
        3.3.3 制度壁垒和市场分割问题凸显,城乡要素配置差距扩大化
        3.3.4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社会民生差距显着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乡差距的多维测度
    4.1 城乡差距测度的维度选择
    4.2 城乡差距测度的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基础指标的选取
        4.2.3 数据来源、指标处理方法
    4.3 测度方法选择及权重的确定
        4.3.1 测度方法的选择
        4.3.2 基础指标和维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城乡综合差距的测度结果
        4.4.1 城乡综合差距时序演变分析
        4.4.2 城乡综合差距空间格局分析
    4.5 城乡差距的多维度分析
        4.5.1 多维城乡差距的时序演变分析
        4.5.2 多维城乡差距的动态演进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维城乡差距的成因及内在关联分析
    5.1 多维城乡差距形成机制
        5.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1.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2 多维城乡差距的形成机制实证分析
        5.2.1 数据处理和模型估计方法选择
        5.2.2 联立方程模型估计前检验
    5.3 估计结果分析
        5.3.1 基准估计结果分析
        5.3.2 稳健性检验
        5.3.3 多维城乡差距内在关联性检验
        5.3.4 不同区域的估计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维城乡差距的经济效应分析
    6.1 城乡差距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6.2 城乡差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6.2.1 城乡差距通过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6.2.2 城乡差距通过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6.3 计量模型、变量和数据
        6.3.1 计量模型
        6.3.2 变量说明以及数据来源
        6.3.3 内生性问题及处理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城乡差距对经济总量的影响估计
        6.4.2 城乡差距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估计
        6.4.3 城乡差距对消费需求的机制讨论
        6.4.4 城乡差距对经济资本的机制讨论
    6.5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与研究启示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政府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
第一章 粮食加工产业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粮食加工产业的概念界定
        一、粮食的含义
        二、粮食加工
        三、粮食加工产业
    第二节 粮食加工产业的相关理论
        一、合约与交易费用理论
        二、产业链理论
        三、产业政策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松原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背景
        一、松原产业结构现状
        二、松原政府财政状况
        三、松原粮食加工产业发展条件
    第二节 松原粮食加工产业基本情况
        一、松原粮食加工产业现状
        二、松原粮食加工产业政策
    第三节 松原粮食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原材料供给不稳定
        二、产业链发展不完善
        三、品牌租值积累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松原粮食加工产业现存问题成因分析
    第一节 政府“三农”政策有待完善
        一、惠农政策不落地
        二、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
        三、耕地保护政策执行不到位
    第二节 政府产业政策科学性有待提高
        一、培育龙头企业力度不足
        二、产业园建设不理想
        三、企业技术创新不足
    第三节 政府服务方式有待完善
        一、市场开拓力度不足
        二、品牌效应不够显着
        三、科研支持力度不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促进松原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拓展“三农”政策新思路
        一、推动惠农政策真下乡
        二、完善和推广农业保险制度
        三、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政策
    第二节 制定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二、支持建立产业园区
        三、鼓励生产技术创新
    第三节 积极转变政府服务方式
        一、建立健全质量检验监测制度
        二、维护公开透明的品牌市场
        三、完善人才吸引和保障政策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下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学术研究综述
        (一)关于中国乡村的研究
        (二)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
        (三)关于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
        (四)关于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研究
        (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业关系的研究
        (六)对已有相关研究的简要评价
    三、研究视角与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三)田野调查点的选择
    四、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五、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1章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1.1 指导思想
        1.1.1 乡村振兴战略
        1.1.2 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1.2 理论基础
        1.2.1 当代中国民族理论
        1.2.2 乡村旅游理论
        1.2.3 产业融合理论
        1.2.4 乡村文化变迁与文化保护理论
        1.2.5 中国当代产权理论
    本章小结
第2章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基本情况与乡村振兴战略初步实施
    2.1 岷江上游羌族地区概况
        2.1.1 羌族与岷江上游羌族地区
        2.1.2 自然地理概况
        2.1.3 历史文化概况
        2.1.4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2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的基本情况
        2.2.1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的数量和所属行政区划
        2.2.2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风貌、地理分布
        2.2.3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经济概况
        2.2.4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社会概况
    2.3 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及其重要性分析
        2.3.1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及其发展
        2.3.2 灾后旅游业振兴及其问题
        2.3.3 单一区域性扶贫、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及其问题
        2.3.4 部分羌族村寨面临的现实问题
        2.3.5 岷江上游羌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分析
    2.4 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初步实施
        2.4.1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全面小康基本实现
        2.4.2 乡村振兴规划制定及相关政策体系的建立
        2.4.3 农村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2.4.4 合村并乡与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2.4.5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2.4.6 全域旅游推进与村寨旅游发展
        2.4.7 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初步实施的成绩与问题
    本章小结
第3章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3.1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资源与条件
        3.1.1 岷江上游羌族旅游村寨分类
        3.1.2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资源
        3.1.3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条件
    3.2 岷江上游羌族地区村寨旅游发展历程
        3.2.1 起步阶段(90年代初至中后期)
        3.2.2 初步发展阶段(1998 年—2008 年)
        3.2.3 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3.3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
        3.3.1 岷江上游羌族旅游村寨数量
        3.3.2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供给能力及旅游收入
        3.3.3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成效
    本章小结
第4章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评价体系
    4.1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4.1.2 系统性原则
        4.1.3 可比性原则
        4.1.4 可行性原则
    4.2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3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评价体系的权重赋值
        4.3.1 确定权重的方法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本章小结
第5章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及其对乡村振兴贡献个案研究
    5.1 老人村旅游发展及其对乡村振兴贡献
        5.1.1 老人村概况
        5.1.2 老人村旅游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5.1.3 老人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贡献
        5.1.4 老人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2 桃坪村旅游发展及其对乡村振兴贡献
        5.2.1 桃坪村概况
        5.2.2 桃坪村旅游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5.2.3 桃坪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贡献
        5.2.4 桃坪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3 坪头村旅游发展及其对乡村振兴贡献
        5.3.1 坪头村概况
        5.3.2 坪头村旅游发展历程与现状
        5.3.3 坪头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贡献
        5.3.4 坪头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4 三村旅游业发展及其对乡村振兴贡献的整体评价与对比分析
        5.4.1 整体评价
        5.4.2 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优化发展思考
    6.1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经验
        6.1.1 同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村寨旅游发展
        6.1.2 差异化的村寨旅游发展策略
        6.1.3 村寨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综合贡献效应
        6.1.4 不同类型的村寨旅游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存在差异
    6.2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的问题探析
        6.2.1 旅游业发展后劲乏力
        6.2.2 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迟缓
        6.2.3 旅游管理机制不完善
        6.2.4 村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足
    6.3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6.3.1 人力资本欠缺
        6.3.2 土地资源制约
        6.3.3 资金制约
        6.3.4 自然灾害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6.3.5 产权制度不完善
        6.3.6 村寨原子化
    6.4 乡村振兴进程下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优化发展思考
        6.4.1 村寨旅游发展思维转向
        6.4.2 探讨村寨旅游赋权及村民受益方案
        6.4.3 激发村寨旅游内生发展活力——多元化参与
        6.4.4 村民再组织与村寨旅游秩序的重塑
        6.4.5 加强旅游村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6.4.6 争取国家有关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一: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二: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村民访谈提纲
    附录三: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录四:“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赋值专家打分表
    附录五:访谈纪要
    附录六:田野工作相关照片
致谢

(6)J村镇银行发展困局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村镇银行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2.1.1 村镇银行的定义
        2.1.2 村镇银行的特征
        2.1.3 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
        2.1.4 村镇银行与社区银行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结构竞争理论
        2.2.2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2.2.3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第3章 J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3.1 J村镇银行发展历程
        3.1.1 起步阶段
        3.1.2 快速发展阶段
        3.1.3 稳定发展阶段
    3.2 J村镇银行的组织结构
        3.2.1 股权结构及治理机构
        3.2.2 人力资本结构
    3.3 J村镇银行的业务构成
        3.3.1 个人存贷款业务
        3.3.2 公司存贷款业务
        3.3.3 结算业务
        3.3.4 中间业务
        3.3.5 同业拆借业务
    3.4 J村镇银行的经营现状
        3.4.1 财务经营指标情况
        3.4.2 主营业务情况
        3.4.3 金融机构往来收支情况
        3.4.4 中间业务收支情况
        3.4.5 不良贷款情况
    3.5 J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
        3.5.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5.2 问卷对象的基本资料汇总
        3.5.3 问卷1 调查结论与分析
        3.5.4 问卷2 调查结论与分析
第4章 J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J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4.1.1 网点分布较少,且不合理
        4.1.2 人员流失严重,业务差错率较高
        4.1.3 不良贷款占比偏高
        4.1.4 吸收储蓄能力严重不足
        4.1.5 产品缺乏竞争力,科技支撑不给力
        4.1.6 金融监管不科学,政策扶持不到位
    4.2 J村镇银行发展中问题的成因
        4.2.1 市场定位偏离三农导向
        4.2.2 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系统规划
        4.2.3 风控制度落后,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4.2.4 社会认可度不高
        4.2.5 产品创新投入太少,科技设施建设工作不重视
        4.2.6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缺乏自主性
        4.2.7 监管法规需要修改,政府扶持政策滞后
第5章 J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之对策建议
    5.1 建立正确的市场定位
        5.1.1 立于当地市场,拓宽营业服务范围
        5.1.2 以小微为导向,创新金融产品
        5.1.3 以贫困乡镇为导向,加强金融服务
    5.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
        5.2.1 加强人员内部交流与培训
        5.2.2 畅通人才竞争和奖惩机制
        5.2.3 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5.2.4 构建企业文化认同
    5.3 完善风控制度,防范经营风险
        5.3.1 完善内控制度,发挥内控约束力
        5.3.2 完善信贷风控体系,提升信贷风险防范能力
    5.4 扩大资金来源,提升社会认可度
        5.4.1 扩大资金来源,提高业务扩张能力
        5.4.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可度
    5.5 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弥补科技短板
        5.5.1 深化金融创新,丰富金融产品
        5.5.2 加强业务系统建设,夯实业务保障基础
        5.5.3 加快新科技应用,提升运营效率
    5.6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自主经营
        5.6.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机制作用
        5.6.2 实现自主管理,调动发展积极性
    5.7 积极争取政策扶持
        5.7.1 加强政府和监管扶持力度
        5.7.2 加强银行政府联动机制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J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1
附录二 J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2
致谢

(7)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的定义及功能
        一、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的定义
        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的功能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第三章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现状分析
    第一节 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供给现状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A县农村经济发展
        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产品设计介绍
        三、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供给情况
    第二节 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需求情况调查
        一、样本基本情况
        二、总体贷款情况统计
        三、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意愿的统计
        四、需求主体的信贷资金来源
        五、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需求的用途
        六、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金额需求
        七、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满意度分析
第四章 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服务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信息建档难以批量化、程序化
        二、客户经理工作不专业
        三、申请到用信周期过长
    第二节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产品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三节 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信息建档不够准确
        二、信贷风险监管体系有待改进
        三、贷后风险管理水平低
第五章 解决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的对策
    第一节 提升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业务服务水平
        一、加强与合作单位的沟通和宣传
        二、深化信贷队伍建设
        三、重视先进技术手段运用
    第二节 充分挖掘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需求
    第三节 强化乡村振兴带头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
        一、严格客户调查准入
        二、建立乡村振兴带头人信息建档检查评估机制
        三、严格加强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产品贷后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需求研究调查表
致谢

(8)扬州市邗江区惠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惠农政策
        2.1.2 惠农政策的执行
    2.2 惠农政策的概述
        2.2.1 惠农政策出现的历史背景
        2.2.2 我国惠农政策的发展历程
    2.3 惠农政策执行的理论基础
        2.3.1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
        2.3.2 公平理论
第3章 邗江区惠农政策执行现状分析
    3.1 邗江区现行惠农政策的主要类型
        3.1.1 基础补贴类惠农政策
        3.1.2 社会保障类惠农政策
        3.1.3 农村建设类惠农政策
        3.1.4 农业发展类惠农政策
    3.2 邗江区现行惠农政策的执行成效
        3.2.1 基础补贴类惠农政策执行成效
        3.2.2 社会保障类惠农政策执行成效
        3.2.3 农村建设类惠农政策执行成效
        3.2.4 农业发展类惠农政策执行成效
    3.3 邗江区惠农政策的执行特点和具体措施
        3.3.1 邗江区惠农政策的执行特点
        3.3.2 邗江区惠农政策执行的具体措施
第4章 邗江区惠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邗江区惠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4.1.1 惠农政策的可执行性与可操作性较差
        4.1.2 惠农政策执行主体执行效率低下
        4.1.3 农民对惠农项目知晓率及知晓质量低且参与程度不够
        4.1.4 惠农政策执行宏观环境存在欠缺
        4.1.5 惠农资金分配管理不到位
    4.2 邗江区惠农政策执行过程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惠农政策系统不够完善
        4.2.2 惠农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
        4.2.3 惠农政策作用对象的原因
        4.2.4 惠农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
        4.2.5 基层财政资金匮乏且管理缺位
第5章 邗江区惠农政策有效执行的对策
    5.1 提高惠农政策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5.1.1 大力增强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
        5.1.2 提高部分惠农政策的可操作性
        5.1.3 加强现有惠农政策的整合
        5.1.4 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及其变化及时调整各项惠农政策
    5.2 增强惠农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能力
        5.2.1 完善政策执行权责分配机制
        5.2.2 提升基层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素质
        5.2.3 建立与完善政策执行的激励机制
    5.3 发挥农民参与惠农项目的积极性
        5.3.1 大力科教兴农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5.3.2 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以提升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理解水平
        5.3.3 加强政策宣传以提升惠农政策的了解与接受程度
    5.4 健全惠农政策执行的运行机制
        5.4.1 建立和完善沟通反馈机制
        5.4.2 建立和完善相关监督机制
        5.4.3 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5.5 完善惠农资金分配管理体系
        5.5.1 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拨付力度
        5.5.2 整合用途相近的惠农补贴资金
        5.5.3 建立和完善项目跟踪机制
        5.5.4 确保惠农补贴运行公开透明
        5.5.5 严格规范补贴发放流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扬州市邗江区惠农政策执行情况调查问卷(毕业设计用)
致谢

(9)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概念的界定
    2.2 基本理论
        2.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贷款五级分类”理论
    2.3 农户小额信贷的特征
第三章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现状分析
    3.1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
        3.1.1 LQ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史
        3.1.2 机构设置及人员队伍结构
        3.1.3 客户群体
        3.1.4 贷款特点
        3.1.5 业务办理流程
        3.1.6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情况
    3.2 互联网小额贷款对LQ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影响
    3.3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SWOT分析
        3.3.1 优势
        3.3.2 劣势
        3.3.3 机遇
        3.3.4 威胁
第四章 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
    4.1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存在问题
        4.1.1 调查信息失真
        4.1.2 营业网点信贷人员缺乏
        4.1.3 专业人才缺乏
        4.1.4 贷后管理难
        4.1.5 信用风险较大
        4.1.6 不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骤增
    4.2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4.2.1 引起调查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
        4.2.2 内部制度不健全形成营业网点信贷人员缺乏
        4.2.3 发展理念落后导致专业人才缺乏
        4.2.4 贷款风险意识淡薄造成贷后管理难
        4.2.5 农村整体较差的环境加重信用风险
        4.2.6 禁止“借新还旧”的贷款方式引起不良贷款骤增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对策
    5.1 研究结论
    5.2 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对策
        5.2.1 政府层面
        5.2.2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层面
        5.2.3 农户层面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3.1 研究不足
        5.3.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现状
    2.1 A农商行简介及发展概况
        2.1.1 A农商行的经营范围
        2.1.2 A农商行的市场定位
        2.1.3 A农商行的机构人员
        2.1.4 A农商行的机构设置
        2.1.5 A农商行的经营规模
    2.2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2.2.1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类型
        2.2.2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发展规模
        2.2.3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团队建设
        2.2.4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渠道建设
        2.2.5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科技支撑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发展问题
        3.1.1 发展结构问题
        3.1.2 经营效益问题
        3.1.3 资产质量问题
        3.1.4 客户覆盖面问题
    3.2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管理问题
        3.2.1 员工问卷调查揭露的管理问题
        3.2.2 员工访谈调查揭露的管理问题
    3.3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问题成因剖析
        3.3.1 新政治周期和新经济背景下,零售信贷业务的选择
        3.3.2 战略发展目标及经营理念传导不匹配
        3.3.3 组织架构及内部运营体系不匹配
        3.3.4 队伍建设及激励机制不匹配
        3.3.5 产品研发及业务发展需要不匹配
        3.3.6 科技赋能及渠道建设基础不匹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对策
    4.1 重构零售信贷业务战略,全员确立经营理念
        4.1.1 制定清晰的零售银行战略
        4.1.2 明确具体的零售信贷目标
    4.2 打造营销标准体系,梳理组织运营秩序
        4.2.1 客户分户、分类、分层的客户信息管理
        4.2.2 做好精细化客户管理和服务
        4.2.3 实施综合性专业型宣传营销
    4.3 完善产品研发流程,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4.3.1 建立产品管理架构
        4.3.2 加强产品规划管理
        4.3.3 优化产品研发流程
        4.3.4 加大信用类信贷产品供给
    4.4 夯实零售队伍建设,培养与激励并举
        4.4.1 建立产品研发团队,培养具有战斗力的管理队伍
        4.4.2 加强客户经理管理,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营销队伍
    4.5 利用科技赋能手段,巩固全渠道服务阵地
        4.5.1 探索建立支付生态圈
        4.5.2 网点转型要持续推进
        4.5.3 再造线上的业务渠道
    4.6 全面落实信贷管理流程化
        4.6.1 实施限时服务制度,提高信贷流程效率
        4.6.2 优化贷款各环节,加强信贷全流程管理
        4.6.3 信贷流程优化步骤
    4.7 做好风险管控精细化
        4.7.1 加强风控理念,前瞻性地做好业务管理
        4.7.2 创新方法,优化流程,提升风控及资产处置效率
    4.8 做好零售信贷保障服务
        4.8.1 进一步完善总行-部门-支行层级管理的支撑
        4.8.2 进一步推动系统应用,提升零售信贷管理水平
    4.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四、浅谈“三农”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鸿沟视角下南疆农村信息贫困问题研究[D]. 高兴.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建设研究[D]. 赵悦.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3]多维城乡差距的测度、成因及经济效应分析[D]. 叶璐.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4]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政府对策[D]. 宋孝进.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5]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下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研究[D]. 李治兵. 西南民族大学, 2021(02)
  • [6]J村镇银行发展困局及对策研究[D]. 李景宁. 扬州大学, 2020(05)
  • [7]农行A支行乡村振兴带头人信贷问题研究[D]. 盛鹏程.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5)
  • [8]扬州市邗江区惠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 徐一丹. 扬州大学, 2021(05)
  • [9]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 宁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10]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研究[D]. 方跃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论“三农”的成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