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徐如慧与中国早期流行歌曲

我的父亲徐如慧与中国早期流行歌曲

一、我的父亲许如辉与中国早期流行歌曲(论文文献综述)

王露晗[1](2021)在《许如辉流行歌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进一步输入,上海成为了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摇篮。其中,流行歌曲作为新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上海诞生,并获得了民众广泛的喜爱。许如辉便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流行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对许如辉生平的钩沉及音乐创作的分析,就其流行歌曲创作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中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进行深入研究。

冯长春[2](2021)在《2000—2017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表明2000—2017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重写音乐史"争鸣、音乐史学理论的探讨与新方法的实践、史料建设与文献研究、音乐家研究、音乐创作研究、音乐专题史研究、区域音乐史研究以及较为活跃的批评与商榷等主要方面引人注目。此外,研究中出现的"厚近薄现"的整体学术态势以及由此带来的视野收缩乃至学术转向,值得反思。

郑恺[3](2018)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语流行歌曲作曲家与歌手研究综述》文中指出在以研究成果类型分类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目前学界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语流行歌曲作曲家和歌手的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当前针对该时期流行歌曲人物研究总体呈现:研究对象相对集中;研究视角众多,但音乐学色彩不强的特点。进而管窥对于该时期整体流行音乐的研究,仍有很多"是什么"的问题留待音乐专业的学者进一步探究。

王驰[4](2018)在《黎锦晖对2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文中提出在中国音乐史上,20世纪早期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在此阶段,一方面,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正在中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另一方面,流行音乐逐渐拉开了序幕。中国流行音乐就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中,社会思想大潮、音乐动态趋势以及都市化建设等因素都是推动它产生的因素。黎锦晖作为中国流行音乐发展里程碑式的人物,对我国早期流行音乐事业的成长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

韩鑫鑫[5](2017)在《中国大陆学界近十年关于黎锦晖研究的述评(2006~2016)》文中研究表明黎锦晖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活跃在中国乐坛的音乐大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为学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创作了大量的儿童音乐作品。他为当时还生活在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儿童谱写的歌舞音乐作品,以"美"和"爱"的甘露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20世纪20年代以后,黎锦晖又为成年人谱写出别具匠心的"时代曲",在大众之间广为传唱,开中国流行音乐的先

潘礼静[6](2016)在《黎锦晖流行歌曲歌词的平民化追求》文中认为发端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并流传至今的流行歌曲,作为现当代中国抒情话语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抒发民众的情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流行歌曲广泛传播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中渗入的“平民化”思想。这种平民化思想充分在乎“民众”这一广大群体,以其接受为出发点,以抒发其情感为归宿,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文艺创作倾向。黎锦晖作为中国现代流行歌曲的创始人,是这平民化思想的提出者和实践者,然而现有研究更多着眼于黎锦晖流行歌曲的产生背景、风格、创作特征以及传播、影响方面,少有涉及对其流行歌曲创作的平民化理念与实践的专题研究。本文重点探讨黎锦晖流行歌曲的平民化思想在歌词中的体现及其重要意义,通过对黎锦晖的流行歌曲创作文本进行分析,挖掘流行歌曲歌词所蕴含的平民化思想,突显黎锦晖对于创作出大众喜爱的艺术作品的重要意义,并期盼后来者批判继承其平民化思想。论文共分绪论、本论三章和结束语三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括对本文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的阐发,对研究现状和成果的梳理以及对于关键性概念的阐述。第一章论述黎锦晖的平民化追求的确立过程,通过钩沉对于黎锦晖流行歌曲平民化思想之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几个事件,梳理这一思想形成的大致脉络。第二章从流行歌曲文本出发,通过对于黎锦晖的流行歌曲的题材、主题、音乐性以及歌词语言、节奏、韵律、体式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解读黎锦晖在其流行歌曲歌词创作中融入的平民化理念。第三章着重论述黎锦晖流行歌曲歌词平民化的时代意义与文化价值,这一章通过对于前面内容的整合,总结黎锦晖的流行歌曲的平民化思想之时代意义、在“现代”意义上的平民化、让民间歌谣重现活力等层面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张艳珍[7](2012)在《早期电影歌曲时间意象研究(1930-1949)》文中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也紧随时代的变化,出现了大量反映现代性的优秀作品,早期的电影歌曲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与发展。早期电影歌曲,特别是早期电影歌曲中的时间意象,不仅仅对电影和流行音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美学“现代性”乃至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早期电影歌曲的时间意象主要有“春”、“四季联套”、“月”、“夜”、“傍晚”、“早晨”等等。这几种时间意象根据自身所承载的内蕴表达出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文化及现代精神。例如,“春”和“晨”用反衬的方式表达出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夜”则通过无情的批判揭露了社会的现实,传达出当时人们在黑暗中挣扎彷徨,但又努力抗争的精神状态;“傍晚”和“月”两组意象尽管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不同,但是二者都象征着一种理想,希望能够描绘出静谧和谐、稳定美好的社会生活。早期电影歌曲的时间意象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通过感时起兴、创造时间场、隐喻象征等抒情叙事方式,创造出了一系列艺术奇葩。另外时间意象对电影文本的叙事也有推动作用,电影歌曲是电影创作的一种有机组成部分,时间意象所表达的文化内蕴与电影情节的发展、主题的升华相互印证,共同发展。另外与小说和诗歌的叙事一样,早期电影歌曲时间意象的叙事特点是我国叙事方式转变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我国现代叙事方式的发展变化。这种现代叙事方式改变了以往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叙事手法,使中国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多样化。早期电影歌曲时间意象在充分继承传统美学因子的基础上又有了极大的发展。它以现代的文化理念为支撑,以先进的叙事方式为手段,深切的关注社会和民生,表现出了极大的人文关怀,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貌,表现出了具有现代性的美学特征:对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除旧布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不我待的人生追求的向往。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面临着特殊的政治环境,民族解放成为首要任务。电影歌曲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民族意识驱使其为反侵略战争加油助威。时间意象所负载的主要文化内涵也更加具体和明晰了,不再有以往的焦灼与彷徨,而饱含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因此时间意象在内容上就明显的表现出新与旧的抗争与替换,把呐喊注入了电影歌曲的创作之中,并传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畏黑夜的勇气与精神。总之时间意象是电影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影歌曲的整体风貌。研究早期电影歌曲中的时间意象,不仅能使后人认识早期电影歌曲的美学特征,并且对当今的电影歌曲——乃至流行歌曲——创作也具有借鉴的意义。

陈伟,李红梅[8](2011)在《民国歌词中的契约精神——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与审美现代性研究之一》文中研究指明契约精神是现代性的体现,是个体自由的基础,是现代公民审美价值取向的映射。随着时代的发展,契约已经由单纯的社会学和法学语词发展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特殊概念。在契约精神的美学观照下,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成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样式之一。本文从民国歌词中契约精神的主要表现入手,分析这一现象的民族渊源和现代内涵,并阐释其美学现代性的价值与当下意义。

厉冬冬[9](2011)在《多种风格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音乐的影响与启示(1937-1949)》文中指出1937年到1942年的十二年时间是我国饱受战争磨难的时期,却又是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无论在技术发展还是市场需求方面都呈现繁荣的局面。而当时的上海,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在政治上形成的近百年的由通商口岸带来的文化交融,成为我国流行音乐的摇篮,并成为我国早期流行音乐的主要集中地。本文试图通过对当时流行音乐不同风格文化特征与音乐特征的研究、对当时着名作曲家和歌星的介绍以及对部分当时的着名歌曲的简要分析,来研究各种音乐风格对早期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方面与程度,和对我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部分启示。本文的绪论,主要是通过理论上的研究来对本课题做出分析。第一节为对我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做一个简要的研究以及介绍。第二节为对前辈们关于对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研究做出分类综述,主要通过发表于各大音乐核心期刊的论文来进行研究。本文第一章为简单扼要的介绍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曲家、当红歌星及其代表作品。第一节按照所擅长风格的不同分类介绍部分当时着名的作曲家;第二节则按照唱法的不同来介绍部分当时着名的歌手。第二章主要为研究当时世界流行音乐的主流风格对于该时期我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分两节,通过对各自音乐特征的描述和文化特征的描述,并通过相比较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来为第三章对该时期我国流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做铺垫。第三章为简单分析当时部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来研究各种风格对于当时歌曲重点影响的方面。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受国外流行音乐影响的作品、受本国民族音乐影响的作品和带有艺术歌曲风格的作品。第四章主要描述的是通过本文第二章、第三章的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分为两节,第一节为主要叙述该时期我国流行音乐主要是受到各种不同风格音乐影响的主要方面,和受到影响的程度;第二节为通过对该时期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而得出的对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部分启示。本文最后为结语。笔者后学新进,亦才疏学浅,只能浅尝辄止,但求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同行的专家学者。

许文霞[10](2008)在《许如辉与上海流行歌曲——一个人的流行音乐史迹追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最新挖掘出来许如辉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100首余歌曲、13部器乐曲、上海《申报》和播音杂志的密集报道,以及新发现的许如辉珍贵手稿,再度梳理许如辉早期流行歌曲创作历程。内容包括:第一首歌是《四时吟》;子夜乐会的来龙去脉;最早自费出版的12首歌;益智社驻社作曲家;写歌曲的同时,创作了《还我河山》《新胡茄十八拍》《壮志千秋》等中国民族乐曲和交响乐曲;1935年是许如辉音乐创作的丰盛年;代表作《永别了我的弟弟》有260余位歌手演绎,唱遍整个30年代。

二、我的父亲许如辉与中国早期流行歌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的父亲许如辉与中国早期流行歌曲(论文提纲范文)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语流行歌曲作曲家与歌手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黎锦晖华语流行歌曲的研究
    (一) 黎锦晖研究相关专着
    (二) 黎锦晖研究相关学位论文
    (三) 黎锦晖研究的期刊论文
二、对该时期其他流行音乐人的研究
    (一) 专着方面
    (二) 学位论文方面
    (三) 期刊论文方面

(4)黎锦晖对2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20世纪早期的中国流行音乐
二、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
    (一) 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情歌
    (二) 庸俗、低调、消极的情歌
三、黎锦晖对20世纪早期的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
    (一) 确立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风格
    (二) 普及“平民音乐”思想及新音乐
    (三) 作品中融入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四) 作品具有抨击时弊、鞭挞黑暗的社会功能
总结

(5)中国大陆学界近十年关于黎锦晖研究的述评(2006~2016)(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黎氏儿童音乐的研究
    (一) 儿童歌舞表演曲研究方面
    (二) 儿童歌舞剧研究方面
        1. 黎氏儿童歌舞剧开拓性意义研究
        2. 黎氏儿童歌舞剧创作特征研究
        3. 黎氏儿童歌舞剧美学特征研究
        4. 黎氏儿童歌舞剧教育意义研究
        5. 黎氏儿童歌舞剧价值评析研究
二、关于黎氏时代曲的研究
    1.黎氏时代曲成因研究
    2.黎氏时代曲民族化探索研究
    3.黎氏时代曲社会影响意义研究
三、关于对黎氏评价的研究

(6)黎锦晖流行歌曲歌词的平民化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成果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流行歌曲
        (二)“平民”与“平民化”
第一章 黎锦晖音乐创作平民化追求之形成过程
    第一节 前期探索之路
        一、学堂乐歌的启发
        二、国语统一运动的契机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 流行歌曲创作前的平民化实践
        一、黎锦晖与《小朋友》
        二、黎锦晖与儿童歌舞剧
第二章 黎锦晖流行歌曲歌词的平民化体现
    第一节 主题思想和语言表达的平民化
        一、主题思想契合平民
        二、歌词语言质直如话
    第二节 艺术表现的平民化
        一、歌词与音乐自然融合
        二、流行歌词的“中西合璧”特征
第三章 黎锦晖流行歌曲歌词平民化的意义
    第一节 黎锦晖“平民化”思想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 真正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平民化
    第三节 成功让民间歌谣从幕后走上台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7)早期电影歌曲时间意象研究(1930-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早期电影歌曲主要时间意象(上)
    第一节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的多重意蕴
    第二节 “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四季连套的铺陈咏唱
    第三节 明月何时照我还——“月”意象的具象书写
第二章 早期电影歌曲主要时间意象(下)
    第一节 路漫漫兮且彷徨——“夜”里的迷茫
    第二节 渔子桃源几度闻——“傍晚”的遐想
    第三节 梦醒时分看今朝——“早晨”的思考
第三章 早期电影歌曲中时间意象的叙事作用
    第一节 时间意象在歌曲文本中的叙事作用
    第二节 时间意象在影片文本中的叙事作用
    第三节 时间意象在叙事美学探索上的意义
第四章 早期电影歌曲中时间意象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 表达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
    第二节 表达除旧布新的思想内涵
    第三节 表达时不我待的人生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含发表的学术论文)

(8)民国歌词中的契约精神——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与审美现代性研究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国歌词中契约精神的主要表现
    (一) 都市文化背景下的自由平等观
    (二) 现代经济依托下的要约观
    (三) 公平互助基础上的交换观
二、民国歌词中契约精神的民族渊源与现代内涵
    (一)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
    (二) 西方近代民法通则的吸收应用
    (三) 上海大都市所提供的实践环境
三、民国歌词中契约精神的当下意义与前车之鉴
    (一) 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呼唤
    (二) 对构建先进文化的导引
    (三) 对避免不良习俗的借鉴

(9)多种风格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音乐的影响与启示(1937-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绪论
    第一节、我国早期流行音乐产生的背景简介
    第二节、当代中国对于早期流行音乐的研究综述
第一章、上海三、四十年代的作曲家与歌手
    第一节、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上海的作曲家
    第二节、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知名歌手
第二章、各种风格对该时期流行音乐的介入
    第一节、爵士乐、拉丁音乐和中国民间音乐的音乐特点及分析
    第二节、在文化特点和内容上的比较
第三章、该时期部分流行音乐作品分析
    第一节、受国外风格影响的作品
    第二节、受本土民族风格影响的作品
第四章、各种风格对该时期我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与对我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启示
    第一节、各种风格对该时期我国流行音乐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方面
    第二节、通过上述研究而得出的对我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启发
结语
附录一
参考文献
致谢

(10)许如辉与上海流行歌曲——一个人的流行音乐史迹追记(论文提纲范文)

一、第一支歌是《四时吟》
二、早期播音团子夜乐会
三、最早自费出版的12首歌
四、益智社驻社作曲家
五、作曲之路:古典与流行并举
六、1935是许如辉的丰盛年
七、《永别了我的弟弟》唱遍30年代
结 语

四、我的父亲许如辉与中国早期流行歌曲(论文参考文献)

  • [1]许如辉流行歌曲研究[J]. 王露晗.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1(04)
  • [2]2000—2017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述评[J]. 冯长春. 中国音乐, 2021(06)
  •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语流行歌曲作曲家与歌手研究综述[J]. 郑恺. 中国校外教育, 2018(30)
  • [4]黎锦晖对20世纪早期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J]. 王驰. 当代音乐, 2018(08)
  • [5]中国大陆学界近十年关于黎锦晖研究的述评(2006~2016)[J]. 韩鑫鑫. 人文天下, 2017(24)
  • [6]黎锦晖流行歌曲歌词的平民化追求[D]. 潘礼静. 西华师范大学, 2016(02)
  • [7]早期电影歌曲时间意象研究(1930-1949)[D]. 张艳珍.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2)
  • [8]民国歌词中的契约精神——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与审美现代性研究之一[J]. 陈伟,李红梅. 江西社会科学, 2011(05)
  • [9]多种风格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音乐的影响与启示(1937-1949)[D]. 厉冬冬.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5)
  • [10]许如辉与上海流行歌曲——一个人的流行音乐史迹追记[J]. 许文霞.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8(01)

标签:;  ;  ;  ;  ;  

我的父亲徐如慧与中国早期流行歌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