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农村远程教育

重视农村远程教育

一、关注农村远程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李锋亮,王亮[1](2021)在《我国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中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和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159篇远程教育经济学相关期刊文章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关键词的知识图谱,探究远程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状况。研究对每一类主题的具体内容进行综述,最后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提出远程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展望。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发现,现有关于远程教育经济学的分析对象基本上涵盖了全部远程教育的主体,而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远程教育的成本―收益/效益/效率、辍学与财政。经过对这些主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关于成本、收益与辍学的研究相对成熟,而效益、效率和财政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毛然[2](2020)在《高中地理课程远程直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兴义五中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开拓出了“异地同堂”的新型教学模式——高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在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教育资源比较稀缺的少数民族地区,远程直播教学可以通过卫星网、互联网将名校的优秀教学资源直接无缝地输入到这些地区,从而帮助民族地区中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减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匆匆来袭,短短一周内,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开展的教育教学正式拉开序幕,实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因此,本文将以贵州省黔西南州高中地理课程远程直播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贵州省兴义市第五中学的远程直播教学作为具体案例,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深入直播课堂观察,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分析高中地理课堂远程直播的实际教学效果和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更好地促进黔西南州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措施。通过远程直播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师生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以上学生认为远程直播教学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学生认为远程直播授课的好处在于:老师的教学方法新颖;能够接触到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氛围和线下实际课堂相比要轻松自在一些。同时,大部分老师认为,直播教学可以帮助自己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技能。(2)在后期的教学测验中发现,学生通过为期3个月的远程直播学习后,学习成绩并没有太大提升,甚至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和平时线下课堂相比,落后了一大截,这体现出了远程直播教学出现的几个问题:一是长时期的网络教学让一部分老师出现职业倦怠;二是近端授课让上课节奏偏快,一堂课的容量过大,学生难以适应;三是教师和学校针对直播过程中出现的网络问题缺乏经验,导致一部分学生因无法流畅听课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四是家长对孩子的监督不到位,导致学生课前准备不足,课中跟不上教学节奏,课后无法完成作业。(3)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针对性学生、教师和监督管理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教师方面:改进教学方式,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信心;最后在监督管理方面要加强对直播教学的重视及投入,配备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加强直播教学队伍建设,加强家校共管。通过本研究,本文期望在今后的高中地理课程远程直播教学中能够采用“多模式”线上互动,远程把控教学节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其他各直播学科提供有用的参考,使远程直播教学能够更加的完善。

李志[3](2020)在《面向农村教师的MOOC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以《应用学习科学改进教学策略》课程为例》文中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途径单一与MOOC的发展催生出一批教师教育类MOOC,该类MOOC对提高教师的素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有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国内对教师教育类MOOC研究势头不减的情形下,对农村教师这一特定群体的学习研究不多。为更好的指导面向农村教师或有大量农村教师学员的MOOC建设,提高该类MOOC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性和适切性,本研究在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应用学习科学改进教学策略》的研究基础之上,探索农村教师在教师教育类MOOC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为面向农村教师的MOOC建设提供可靠的建议和借鉴。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进行研究。首先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现阶段MOOC、学习支持服务、MOOC学习支持服务农村教师网络学习及学习支持服务的现状,并对国内已有的教师通过MOOC学习及培训的研究做了总结,归纳出农村教师MOOC学习支持服务的四大分析维度,该维度包括学习资源支持、学习评价支持、交互支持和政策支持。其次通过比较研究法,有针对性地选择国内外四大MOOC平台共8门教师教育类MOOC实施的学习支持服务,发现每门MOOC各有特点,总结其特点有:(1)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上,注重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并且资源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针对性;(2)在学习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多选择以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3)在交互支持上,在各门MOOC,尤其是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都非常注重课程论坛的设计及互动,并且尽可能的为学习者提供平台所具有的交互工具。然后通过从学习资源支持、学习评价支持、交互支持和政策支持四个维度对个案课程教师教育类MOOC“应用学习科学改进教学策略”课程的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全面介绍,发现该课程有以下特点:(1)学习资源支持层面:种类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学习评价支持层面:多样化的评价方式;(3)交互支持层面:及时的答疑与多渠道交流方式;(4)政策支持层面:研修活动、比赛及继续教育学分。接着通过对个案中的农村教师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并选择其中6名农村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剖析农村教师在教师教育类MOOC中的学习现状及其群体的特性,发现:(1)教师学习者以35岁以上的小学女性教师为主,多是拥有20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其学历普遍不高,大部分教师少有能够外出培训的机会,70%以上都没有过MOOC学习经验;(2)进入MOOC更多是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在MOOC学习中,更愿意与同伴一起学习;(3)对于课程的难度比较认可,但仍需一定的支持;(4)在参加过MOOC学习后,对MOOC的认可度较高,也愿意将MOOC作为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但工作压力和时间分配是导致部分教师中途放弃学习的重要因素;(5)农村教师MOOC课程成绩与是否有过MOOC学习经历、是否参加网上直播讲座和讨论区积极程度有强相关,与是否订阅课程微信公众号和是否参加线下面对面培训也相关。又对农村教师在MOOC学习支持服务的满意度分析发现:(1)对优秀的教学案例和经验技巧类的视频类资源更满意;(2)对作业互评的方式满意;(3)对及时的答疑和线上交流满意;(4)对学校的引导、鼓励和支持帮助满意。最后对农村教师MOOC学习支持服务的期望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发现:(1)农村教师对于通过MOOC这样的方式学习很乐意,但刚接触MOOC时需要课程团队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支持,对补充性的参考资料也非常感兴趣;(2)希望能够得到及时的评价反馈;(3)希望能够有简单便捷的人机交互工具和多样的人人交互方式;(4)需要政策的鼓励,并期望MOOC学时能够与继续教育挂钩。基于上述研究及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农村教师MOOC学习支持服务的改进优化建议:(1)在学习资源支持层面,在确保基础资源、拓展资源和案例资源的适切性和前沿性的同时,重视导学资源并安排合理的课程时长;(2)在学习评价层面,应采用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做到评价支持服务的实时性和准确性;(3)在交互支持层面,提供简单便捷的人机交互工具和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做到人人交互及时有效,在讨论区的话题设计上要接地气;(4)在政策支持层面,与教育局和学校积极合作,宣传推广MOOC,将MOOC学时与继续教育学分挂钩,举办相关的比赛活动。通过上述优化建议,以期为“应用学习科学改进教学策略”课程及其他教师教育类MOOC的课程建设、实施和更迭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邓梓涵[4](2020)在《“互联网+支教”模式下的农村音乐教学应用研究 ——以陇南市文县临江九年制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教育公平”呼声愈发高涨,推动城乡音乐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当前音乐教育改革需攻克的重难点,是促进城乡音乐教育公平的前提与基础。关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要求和农村音乐师资队伍紧缺的矛盾;城乡音乐教育之间的落差,甘肃省利用互联网结合师范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育扶贫攻坚行动——“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项目,形成线上线下混合的“互联网+支教”教学模式。本文以“互联网+支教”音乐教学为研究内容,通过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对其音乐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通过优化教师音乐教学行为来提高“互联网+支教”农村音乐教学效果,本文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本研究对“互联网+支教”音乐教学形式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于音乐课堂的价值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论述。通过研究国内外典型案例以及调查分析临江九年制学校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后,立足于深度贫困县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以“探究内容,学生本位”为中心,根据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并结合现代教学理论设计“互联网+”音乐教学。改变了临江九年制学校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并得出结论:“互联网+支教”音乐教学既能缓解农村薄弱学校“开不出音乐课、开不好音乐课”等问题,又能充分发挥师范院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促进高校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效衔接,探索“互联网+”培养教师人才的新途径。其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课堂提问、互动交流、期末测验等形式对本学期音乐教学成果进行了检验,获得了师生较高的评价与肯定的态度。但笔者通过实践教学与应用案例的研究,发现“互联网+支教”音乐教学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及有待改进之处,如:音乐教师集体备课准备不足、师生之间互动沟通少、两端教师音乐课堂管理能力有待加强、现行音乐教材与学生音乐水平相差较大、现有设备无法满足音乐教学需求等问题。最后,根据现存问题笔者提出优化“互联网+支教”农村音乐教学的应用策略:(1)制定保障机制,构建支教共同体;(2)加大财政投入,搭建师生互动平台(3)定期遴选培训,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养;(4)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主动性;(5)优化教学设备,明确责任制度。

胡本春[5](2020)在《新时代推进农民远程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以安徽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推进农民远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既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需要,也是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需要。安徽省在推进农民远程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包括出台规章制度、搭建适宜的学习平台、注重教学理念变革等,但面对新时代新情况新要求,农民远程教育也面临一些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注重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认知理念;树立协同发展理念,提升推进效果;优化学习资源供给体系;强化师资力量,增强师资队伍合力;制定发展规划,落实主体责任;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效能。

尹中玥[6](2020)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远程培训是基于国家专门为教师设计和开发的教师网络学习与评测平台,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培训活动,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2010年国家级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启动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主要包含“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两项,培训主要依托远程培训、短期集中培训等方式,为偏远地区及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但是,当前的教师远程培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存在着教师培训参与热情不高、培训内容适需性较弱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教师远程培训的实际效果,挫伤教师持续参与教师远程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从参训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教师远程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帮助教师提高参与远程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已经逐渐称为教师远程培训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教师作为远程培训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需求、主观能动性、感受体会等因素会影响教师远程培训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教师的反馈意见对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师远程培训活动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笔者对参与过远程教师培训的教师实施调研,试图调查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教师学习参与的现状,并对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文章分为七个部分对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教师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建模、验证及讨论。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方法,画出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并梳理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第二部分:阐述本研究的三个理论基础,并对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三部分:根据研究目的展开实证调查,通过问卷的方式,收集教师的基本信息并了解教师参与远程培训的现状及学习参与情况。明确不同教师群体间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对教师学习意愿和学习行为与假设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与描述。第四部分:构建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模型。通过数据验证模型的拟合度,并修正模型。第五部分:通过研究,结合文献从教师远程学习动机、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评价以及保障机制六个方面分析教师远程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六部分:根据研究发现的问题,从教师远程学习动机、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评价以及保障机制六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第七部分:根据以上研究,指出研究仍然存在的局限,对后续的拓展或深入研究提出研究展望。

孙敏[7](2019)在《海南农村干部培训问题的对策研究 ——以海南西部D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当前农村干部学历低、能力弱的现状,难以肩负起发展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担,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农村干部综合素质势在必行。传统培训难以实现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创新培训模式,开展网络培训成为提升农村干部能力素质的有力抓手。本文立足于加强农村基层队伍建设,推进基层治理的需要,聚焦海南农村干部培训现状,以海南西北部D市为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海南农村干部培训中存在受训次数少、方式单一和效果差的问题及其成因。以培训理论和网络传播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网络培训的特点和优势,并将其作为解决当前海南农村干部培训困境的对策。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网络培训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以海南西北部D市为例,从体制机制、平台建设、培训管理和考核评估上构建了 D市农村干部网络培训的模式,为破解海南农村干部培训困境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丰富了农村干部网络培训理论研究。

胡立峰[8](2019)在《我国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运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远程教育方式在农村职业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围绕普通高校、开放大学系统、农广校系统三大主体在农村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教学资源建设与运行为切入点,从教学资源内涵建设、学术支持服务、教学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崔有波[9](2019)在《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可能会引发一轮教育革命,教育和学习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社会活动,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革新。文字和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教育革命的到来,教育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教育史上的第二次革命的到来,知识传播更为便利;第三次教育革命发生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期,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推动了规模化教学的发展,教育普及才真正得以推进。人类历史上第四次教育革命发生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期,网络信息技术正引发教育系统的全面变革,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学内容、教育体制与教育目标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整个教育生态被重塑,信息和知识瞬息万变,不断学习成为社会成员的基础性需求。再加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口素质需要提高,教育公平问题需要解决,社会创新活力需要激活,而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将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因此,建设全民、终身、全面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既是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又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研判,本研究将学习型社会建设置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运用社会转型理论、网络社会理论、教育冲突理论等理念工具,从社会学视角出发,界定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理清学习型社会建设理念的思想来源和历史演变,探究西方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进展,分析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辩证分析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探寻互联网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效路径。导论部分首先解释了本研究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概括了人类历史上的四次教育革命,并从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这一话题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然后,从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个视角总结了学习型社会研究的主要进展,对网络教育、网络学习、虚拟学习社区等概念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之上界定了互联网和学习型社会的主要内涵。通过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并基于社会转型理论、网络社会理论和教育冲突理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中西方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都经历了若干不同的发展过程。古代中国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和古希腊的“博雅教育”理念都可以看作是中西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思想萌芽,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古代中西方都未能实现。现代中西方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都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等多个时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求知欲望大增,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成为必然之举。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的兴起和国家的鼓励支持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重塑了教育生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教学主体经历了从单主体论到双主体论、从小众化到大众化的转变;教学内容经历了从有限性到无限性、从同质化到异质性的转变;教学从同时空性转变为超时空性,从年级年限制转变为无年级年限制;教学理念也经历了从师传生受到主动自学、从重视传授知识到重视培养信息素养的转变;教学目的也从培养人才转变为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互联网的内在特性与功能对学习型社会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人们的闲暇时间,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助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为全民终身全面学习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社会成员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转化力;助推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促进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有助于构建学习型组织;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够促进科研和学术的交流合作,促进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思维的培养,推动社会创新。同时,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数字鸿沟”的存在会加剧地域之间、阶层之间和代际之间的教育不平等。其次,“信息超载”现象会分散学习注意力,浪费学习时间,增加信息辨识难度,降低学习质量,导致信息迷航,迷失学习目标。再次,“碎片化学习”方式的盛行会降低学习者的辨识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并助长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最终降低学习的实际效果。另外,“网络依赖”会助长学习者的学习惰性,抑制社会成员的原创能力,并加剧网络安全威胁。最后,“网络失范”现象的频发可能会加剧网络不良信息和消极网络文化对社会成员的误导。因此,中国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要用好互联网这柄双刃剑。网络时代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首先要营造公平、绿色、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这就需要打破网络壁垒、净化网络空间、完善网络法规和发展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其次还要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打造高水平的网络教学平台和高质量的网络学习资源,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不断革新网络教学的方式。另外,还要加强对网络教学的审核与监管,防范资本对网络教学的过多干预,提高网络教学的规范性。结语部分回顾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指出可能的拓展研究方向。

塔吉古丽·图尔迪[10](2019)在《新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调查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地处我国的西北边陲地,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具有地广人稀、学校分布较为分散的特点。新疆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远程教育对新疆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有利于新疆的教育快速、均衡发展,同时对推进新疆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新疆实施远程教育资源项目是必然选择,也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积极地建设远程教育资源的同时,应该将远程教育资源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该工程的价值和作用。因此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是该工程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和核心。因此,笔者查阅国内外与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究有关的文献,对国内外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本研究紧紧围绕研究目的,首先,通过观察法,对部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情况;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疆47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现状;最后,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以更深入的发现当前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综合这三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得出来的结论是:当前,新疆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但仍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城乡之间在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远程教育资源浪费等现象。这些问题主要有:当前远程教育资源数量多,但是能够满足中小学教师教学需求的偏少,教师很难找到适合本地学生水平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整合不够深;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得不到位;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等。笔者通过访谈,进一步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的原因有:远程教育资源质量审核不够严,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薄弱,教师开发资源的积极性不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工作不被重视,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薄弱;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技术支持与服务;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水平低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不断的完善中小学信息化资源建设,鼓励农村教师开发资源;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强化技能培训,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完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管理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等。

二、关注农村远程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农村远程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文献来源及分析参数
三、作者机构和期刊来源分析
四、我国远程教育经济学的分析对象与主题
五、远程教育经济学重要研究主题的综述
    (一)远程教育成本的研究
    (二)远程教育收益的研究
    (三)远程教育效益的研究
    (四)远程教育效率的研究
    (五)远程教育财政的研究
    (六)远程教育辍学的研究
六、结论与展望

(2)高中地理课程远程直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兴义五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远程直播教学对民族地区高中地理教学的特殊作用
    2.1 教学方式多样化
    2.2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部分学生认知能力
    2.3 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水平
    2.4 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5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6 提高部分学生的地理成绩
第3章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现状调研
    3.1 研究对象概况
        3.1.1 黔西南州
        3.1.2 兴义五中
    3.2 问卷调查
        3.2.1 调查目的和对象
        3.2.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处理
        3.2.3 调查问卷的实施与数据处理
        3.2.4 问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3.3 访谈调查
        3.3.1 访谈目的和对象
        3.3.2 访谈设计
        3.3.3 访谈内容分析
    3.4 课堂观察
        3.4.1 观察目的和对象
        3.4.2 观察内容
        3.4.3 观察程序
        3.4.4 观察结果分析
    3.5 直播教学地理成绩对比
第4章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缘由分析——以兴义五中为例
    4.1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1 直播教学平台类型多样,标准不一
        4.1.2 直播教学理念难以被全员认可
        4.1.3 地理直播课堂师生互动少
        4.1.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学生实际不符合
        4.1.5 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效果不佳
        4.1.6 家校共同监管不够
    4.2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缘由分析
        4.2.1 家校方面
        4.2.2 教师方面
        4.2.3 学生方面
第5章 提高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效果的对策及建议
    5.1 家校方面
        5.1.1 当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5.1.2 学校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直播教学专业培训,并积极组建直播教师队伍
        5.1.3 学校针对直播教学出现的突发情况,应该准备相应的应急方案
        5.1.4 减少对教师学生非教学事务的要求
        5.1.5 加强家校共管
    5.2 教师方面
        5.2.1 课前相关工作要准备充分
        5.2.2 灵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5.2.3 教师备课要做到全、新、精
        5.2.4 课堂互动不可少
        5.2.5 课后辅导要到位
    5.3 学生方面
        5.3.1 提高自我认可度
        5.3.2 制定学习目标,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6章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实践案例设计与效果评估
    6.1 课堂实例的选择
    6.2 课堂实例设计:《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6.2.1 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
        6.2.2 课堂效果反馈
    6.3 课堂实例设计二:《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6.3.1 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
        6.3.2 课堂效果反馈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2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3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访谈内容概要(教师)
    附录4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访谈内容概要(学生)
    附录5 教学实践实践课后访谈内容概要
    附录6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导学案
    附录7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生学案
致谢

(3)面向农村教师的MOOC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以《应用学习科学改进教学策略》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攻坚点
        1.1.2 MOOC是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供给的新形态与新模式
        1.1.3 学习支持服务是MOOC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基石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关键概念界定
        1.4.1 教师教育MOOC
        1.4.2 学习支持服务
        1.4.3 MOOC学习支持服务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2.1.2 终身学习理论
        2.1.3 创新扩散理论
    2.2 研究综述
        2.2.1 MOOC的研究现状
        2.2.2 MOOC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现状
        2.2.3 农村教师网络学习及学习支持服务研究现状
        2.2.4 教师教育MOOC学习及培训研究现状
        2.2.5 已有研究述评
3 教师教育类MOOC学习支持服务现状比较研究
    3.1 平台和课程的选取及选取依据
        3.1.1 平台的选取及依据
        3.1.2 课程的选取及依据
    3.2 比较的维度设计
        3.2.1 学习资源支持的对比
        3.2.2 学习评价支持的对比
        3.2.3 交互支持的对比
    3.3 比较总结与启示
        3.3.1 学习资源:多样化并且具有针对性
        3.3.2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3.3.3 交互支持:注重论坛并提供平台交互工具
4 《应用学习科学改进教学策略》学习支持服务设计与实施
    4.1 课程介绍
    4.2 课程学习支持服务设计与实施
        4.2.1 学习资源支持层面:种类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2.2 学习评价支持层面: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4.2.3 交互支持层面:及时的答疑与多渠道交流方式
        4.2.4 政策支持层面:研修活动、比赛及继续教育学分
5 农村教师MOOC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与期望分析
    5.1 调查设计与实施
        5.1.1 T县的基本情况
        5.1.2 调查的制定与实施
    5.2 农村教师的MOOC学习现状与特性分析
        5.2.1 农村学校教师群体特征描述
        5.2.2 农村教师参加MOOC学习的目的分析
        5.2.3 农村教师中途放弃MOOC学习的主要因素描述
        5.2.4 农村教师MOOC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分析
        5.2.5 农村教师MOOC课程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
        5.2.6 农村教师MOOC学习现状及特性总结
    5.3 农村教师MOOC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分析
        5.3.1 农村教师对MOOC学习支持服务整体满意度较高
        5.3.2 学习资源满意度:对教学案例及经验技巧类资源更满意
        5.3.3 评价方式满意度:对作业互评的方式满意
        5.3.4 交互支持满意度:对及时的答疑和线上交流满意
        5.3.5 政策支持满意度:对学校的引导、鼓励、支持帮助满意
        5.3.6 农村教师MOOC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总结
    5.4 农村教师MOOC学习支持服务期望分析
        5.4.1 农村教师对MOOC学习支持服务整体期望较高
        5.4.2 学习资源期望:补充性参考资料及引导性资源
        5.4.3 学习评价期望:获得及时的评价
        5.4.4 交互支持期望:简单便捷的人机交互工具和多样的人人交互方式
        5.4.5 政策支持期望:政策鼓励及继续教育学分
        5.4.6 开放题期望分析
        5.4.7 农村教师MOOC学习支持服务期望总结
6 农村教师MOOC学习支持服务改进建议
    6.1 学习资源支持层面
        6.1.1 重视导学资源
        6.1.2 确保基础资源、拓展资源和案例资源的适切性和前沿性
        6.1.3 保证合理的课程安排
    6.2 学习评价支持层面
        6.2.1 多元评价相结合
        6.2.2 评价支持服务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6.3 交互支持层面
        6.3.1 简单便捷的人机交互工具
        6.3.2 及时有效的人人交互
        6.3.3 多样化的交流方式
        6.3.4 接地气的讨论区话题设计
    6.4 政策支持层面
        6.4.1 与相关部门合作宣传推广MOOC
        6.4.2 MOOC学时与继续教育学分挂钩
        6.4.3 举办相关的比赛活动
7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4)“互联网+支教”模式下的农村音乐教学应用研究 ——以陇南市文县临江九年制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村音乐教育发展滞后化
        1.1.2 教育信息化的阶段性成果
        1.1.3 “互联网+支教”应用的优势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远程教育
        1.2.2 专递课堂
        1.2.3 “互联网+支教”专递课堂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2.“互联网+支教”音乐教学系统分析
    2.1 “互联网+支教”专递课堂协作模式
    2.2 “互联网+支教”教学构成
        2.2.1 “互联网+支教”教学环境
        2.2.2 教学实施主体
        2.2.3 课堂辅助教师
        2.2.4 教学活动对象
    2.3 “互联网+支教”音乐教学的理论基础
        2.3.1 现代教学的理论依据
        2.3.2 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论指导
    2.4 “互联网+支教”融入农村音乐课堂的价值
        2.4.1 有利于缓解农村音乐教师队伍紧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4.2 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2.4.3 有利于探索信息化时代下人才培养新机制
3.临江九年制学校音乐调查分析与“互联网+支教”音乐教学实践
    3.1 临江九年制学校简介
    3.2 音乐教师的访谈
        3.2.1 音乐教师任课情况
        3.2.2 音乐教学设备使用情况
        3.2.3 音乐活动开展情况
    3.3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3.3.1 学生音乐课堂开展情况
        3.3.2 学生音乐课堂学习情况
        3.3.3 学生音乐兴趣情况
        3.3.4 学生家庭音乐情况
    3.4 学生音乐基础水平的总体分析
    3.5 “互联网+支教”在农村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实例
        3.5.1 欣赏课例
        3.5.2 歌唱课例
        3.5.3 创编课例
4.“互联网+支教”音乐教学反馈与存在的问题
    4.1 “互联网+支教”音乐教学反馈
        4.1.1 师生对“互联网+支教”音乐学习效果的评价
        4.1.2 师生对“互联网+支教”音乐课堂的态度
    4.2 “互联网+支教”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2.1 主讲教师与辅助教师沟通不足,缺少备课与反馈
        4.2.2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互动形式单一
        4.2.3 两端教师的音乐教学与课堂管理能力仍需加强
        4.2.4 现行音乐教材与学生当前音乐基础之间的矛盾
        4.2.5 设备未满足音乐教学需求,资源浪费与紧缺并存
5.“互联网+支教”农村音乐教学的应用策略
    5.1 制定保障机制,构建支教共同体
    5.2 加大财政投入,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5.3 定期遴选培训,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5.4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主动性学习
        5.4.1 有序施教
        5.4.2 有导施教
        5.4.3 有乐施教
        5.4.4 有别施教
    5.5 优化教学设备,明确责任制度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新时代推进农民远程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以安徽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推进农民远程教育的必要性
    (一)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需要
    (二)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需要
二、新时代安徽省推进农民远程教育采取的举措
    (一)出台规章制度,为推进农民远程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二)统筹谋划,搭建适宜的学习平台
    (三)注重教学理念变革,提升农民远程教育效果
三、安徽省推进农民远程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少数农民对远程教育认知不足
    (二)有些领导干部对农民远程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方式比较单一
    (三)远程教育内容的地域性和针对性不强
    (四)师资队伍结构有待完善
    (五)管理主体和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六)缺乏必要的考核激励机制
    (七)社会力量参与度较低
四、新时代安徽省推进农民远程教育的对策
    (一)注重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认知理念
    (二)树立协同发展理念,提升推进效果
    (三)优化学习资源供给体系
    (四)强化师资力量,增强师资队伍合力
    (五)制定发展规划,落实主体责任
    (六)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
    (七)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效能

(6)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教师远程培训研究现状
        二、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研究
        三、远程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基本概念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远程教育理论
        二、成人教育理论
        三、统计分析应用理论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一、教师培训
        二、社会性影响
        三、绩效期望
        四、学习支持
        五、学习参与
第三章 调查与统计分析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特征分析
        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节 群体间差异比较分析
        一、不同性别群体间差异比较分析
        二、不同学段群体间差异比较分析
        三、不同教龄群体间差异比较分析
        四、不同职称群体间差异比较比较
        五、不同初始学历群体间差异比较比较
    第五节 相关分析
        一、学习意愿与假设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二、学习行为与假设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 建模及验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建构与研究假设
        一、模型设计原理
        二、模型框架结构
        三、变量定义
        四、研究假设
    第二节 模型验证过程分析
    第三节 模型验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假设不成立的可能原因分析
第五章 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教师参与远程培训的学习动机待加强
        一、教师参与教师远程培训学习的动机不强
        二、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存在动机减退现象
    第二节 教师的培训目标和培训目的有待改进
        一、教师对远程培训目的尚未有清晰的认识
        二、教师远程培训目标的制定需合理化改进
    第三节 培训的内容对成人学习不具有启发性
        一、培训内容缺乏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启发性
        二、培训内容未完全契合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第四节 培训方法忽视坊主作用且灵活性较低
        一、教师远程培训忽视专家坊主的关键作用
        二、教师远程培训的方式单一且缺乏灵活性
    第五节 培训评价缺乏评价工具且忽视过程性
        一、未能结合培训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工具
        二、忽视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第六节 保障机制尚不够完善且情感支持较少
        一、教师远程培训的保障机制有待调整完善
        二、情感支持服务处于不断萌芽和发展阶段
第六章 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一节 注重激发并且维持一线教师的学习动机
        一、在教师远程培训中,激发教师远程学习动机
        二、在教师远程培训中,关注一线教师日常生活
        三、在教师远程培训中,预防教师学习动机减退
    第二节 学习目的满足成人需求且重视社会影响
        一、明确教师远程培训的学习目的与最终目的
        二、社会性影响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三、学习目标的设定应符合成人学习者的需求
    第三节 培训内容符合教师学习风格且有启发性
        一、教师培训的内容是教师远程培训的核心
        二、培训内容的组织应符合教师的学习风格
        三、教师培训内容应对教师教学具有启发性
    第四节 重视坊主的作用引领教师学习方法改革
        一、重视专家坊主在教师远程培训中的引导作用
        二、指导教师自主学习并促进教师之间协作学习
        三、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元的教师研修活动
    第五节 制定评估工具开展全过程性的学业评价
        一、制定教师远程培训的质量评估工具
        二、重视教师远程培训中的过程性评价
        三、推进教师远程学习评价智能化变革
    第六节 建立远程培训支持机制并提供情感支持
        一、建立好的机制对教师远程培训活动的意义
        二、依据成熟学习理论建构有效教师学习机制
        三、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师远程学习支持服务
第七章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局限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海南农村干部培训问题的对策研究 ——以海南西部D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1 国外
        1.3.2 国内
        1.3.3 研究趋势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2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概述
    2.1 基本概念
        2.1.1 农村干部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
        2.1.2 网络培训的定义
        2.1.3 网络培训的特点
    2.2 基础理论
        2.2.1 培训理论
        2.2.2 网络传播理论
        2.2.3 公共产品理论
3 海南省西部D市农村干部培训现状及成因分析
    3.1 海南西部D市农村干部培训的现状
        3.1.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1.2 D市农村干部培训的现状分析
    3.2 海南西部D市农村干部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存在的问题
        3.2.2 成因分析
4 国内外案例经验借鉴
    4.1 欧美发达国家网络教育培训的经验借鉴
        4.1.1 英国开放大学经验借鉴
        4.1.2 美国在线教育经验借鉴
        4.1.3 欧美发达国家网络教育培训的主要经验
    4.2 国内网络教育培训的经验借鉴
        4.2.1 D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经验借鉴
        4.2.2 北京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微平台经验借鉴
    4.3 主要经验和启示
        4.3.1 思维观念上革新
        4.3.2 整合各方教学资源
        4.3.3 实现实时多渠道学习
        4.3.4 利用数据分析不断提升培训实效
5 海南西部D市农村干部网络培训的对策
    5.1 体制机制
        5.1.1 完善农村干部培训工作的顶层设计
        5.1.2 加强农村干部网络培训的组织领导
        5.1.3 完善农村干部网络培训的工作机制
    5.2 建设网络学习培训平台
        5.2.1 搭建网络学习培训平台
        5.2.2 丰富教学模式
        5.2.3 拓展课程资源
    5.3 网络培训管理
        5.3.1 培训登记
        5.3.2 培训管理
        5.3.3 考核评估
        5.3.4 大数据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儋州市农村干部培训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致谢

(8)我国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远程教育状况及存在问题
    1.1 普通高校在农村远程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1.1.1 学习支持服务能力不足。
        1.1.2 学习途径单一, 学习效果差。
    1.2 开放大学 (电大) 系统在农村远程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1.2.1 农科类专业偏少。
        1.2.2 课程教学资源设置缺乏针对性。
    1.3 农广校系统在农村远程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1.3.1 办学层次低, 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主,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不具优势。
        1.3.2 远程教育教学方式不具优势。
2 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问题
    2.1 教学资源建设方面
        2.1.1 资源建设重外在、轻内涵, 学科性思维大于职业性思维, 针对性弱。
        2.1.2 资源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2.2 教学资源运行方面
        2.2.1 学术的支持服务将面临巨大压力。
        2.2.2 教学资源管理薄弱。
3 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运行的对策
    3.1 充分考虑农村远程教育的特殊性, 加强资源内涵建设
    3.2 发挥资源建设合作机制优势, 完善资源共享机制, 减少重复建设
    3.3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培育、发挥农协作用, 提升学术支持服务能力
    3.4 加强教学资源管理, 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9)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一)既有研究的主要视角
        (二)既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既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互联网
        (二)学习型社会
    四、主要理论工具
        (一)社会转型理论
        (二)网络社会理论
        (三)教育冲突理论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历史脉络
        一、古代中西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思想渊源
        二、现代中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展
        三、西方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展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一、信息时代人民的求知欲望大增
        二、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缺陷
        三、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可能性
        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二、网络教学的兴起
        三、国家鼓励开展网络教学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第一节 教学主体的不同
        一、从“单主体论”到“双主体论”
        二、从“小众化”到“大众化”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不同
        一、教学内容从“有限性”到“无限性”
        二、教学内容从“同质性”到“异质性”
    第三节 教学时空的不同
        一、教学从“同时空性”到“超时空性”
        二、教学从“年级年限制”到“无年级年限制”
    第四节 教学理念的不同
        一、从“师传生受”到“主动自学”
        二、从重视“传授知识”到重视培养“信息素养”
        三、教学目的从“培养人才”到“自我完善”
第三章 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
    第一节 为全民终身全面学习创造条件
        一、增加闲暇时间
        二、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
        三、助推教育公平的实现
    第二节 提高了社会成员的学习力
        一、激发社会成员的学习动力
        二、提高社会成员的学习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习毅力
        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五、有助于提高学习转化力
    第三节 有助于构建学习型组织
        一、有助于组织成员实现自我超越
        二、有助于改善组织成员心智模式
        三、有助于凝聚共同愿景
        四、促进开展团队学习
        五、有利于进行系统思考
    第四节 满足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一、互联网有助于促进多元化学习
        二、互联网有助于促进个性化学习
        三、互联网时代个性化与多元化学习的技术与实践
    第五节 促进创新性学习
        一、互联网促进科研和学术的交流合作
        二、互联网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互联网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第四章 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 “数字鸿沟”挑战教育公平
        一、“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与具体表现
        二、“数字鸿沟”可能扩大“教育鸿沟”
    第二节 “信息超载”模糊学习焦点
        一、分散学习注意力,浪费学习时间
        二、增加信息辨识难度,降低学习质量
        三、导致信息迷航,迷失学习目标
    第三节 “碎片化学习”降低学习效果
        一、“碎片化学习”的成因与特征
        二、“碎片化学习”降低学习效果
    第四节 “网络依赖”降低学习动力
        一、“网络依赖”的成因与表现
        二、“网络依赖”降低学习动力
    第五节 “网络失范”误导学习方向
        一、“网络失范”的原因与表现
        二、“网络失范”误导学习方向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一、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营造健康的网络教学环境
        三、为网络教学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节 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
        一、建设高水平的网络教学平台
        二、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
        三、利用最新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式
    第三节 提升网络教学的规范性
        一、加强网络教学的审核与管理
        二、防范资本对网络教学的过多干预
结语
    一、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一)互联网的内在特征顺应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二)互联网只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三)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
        (四)互联网促进了“泛教育”和“泛学习”时代的到来
        (五)互联网时代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二、可能的拓展研究
        (一)教学活动在互联网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的规律与趋势
        (二)教育事业的进步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三)网络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警惕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远程教育资源是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需
        1.1.2 远程教育资源是新疆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需
        1.1.3 远程教育资源推动新疆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提出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概念界定
        1.5.1 远程教育
        1.5.2 远程教育资源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论文框架
3 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 传播理论
    3.3 资源整合理论
4 新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过程
        4.1.1 问卷设计
        4.1.2 样本抽取方式
        4.1.3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
        4.1.4 调查过程
        4.1.5 问卷发放与回收
    4.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4.2.1 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情况
        4.2.2 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情况
        4.2.3 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满意度
        4.2.4 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需求情况
        4.2.5 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重视情况
    4.3 访谈调查分析
    4.4 问题分析
        4.4.1 远程教育资源数量多,但满足教师需求的资源偏少
        4.4.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度不够
        4.4.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不到位
        4.4.4 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低
5 新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几点建议
    5.1 优化信息化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5.2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强化培训,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
    5.3 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
    5.4 完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管理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四、关注农村远程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李锋亮,王亮. 开放学习研究, 2021(01)
  • [2]高中地理课程远程直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兴义五中为例[D]. 毛然. 西南大学, 2020(05)
  • [3]面向农村教师的MOOC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以《应用学习科学改进教学策略》课程为例[D]. 李志. 河南大学, 2020(02)
  • [4]“互联网+支教”模式下的农村音乐教学应用研究 ——以陇南市文县临江九年制学校为例[D]. 邓梓涵.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5]新时代推进农民远程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以安徽省为例[J]. 胡本春. 行政与法, 2020(05)
  • [6]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 尹中玥.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海南农村干部培训问题的对策研究 ——以海南西部D市为例[D]. 孙敏. 海南大学, 2019(05)
  • [8]我国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运行研究[J]. 胡立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5)
  • [9]互联网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D]. 崔有波.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10]新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调查及分析[D]. 塔吉古丽·图尔迪.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重视农村远程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