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CO光阳工厂1~#高炉重启

POSCO光阳工厂1~#高炉重启

一、POSCO公司光阳厂1~#高炉重新投产(论文文献综述)

梁为秋[1](2019)在《死料柱对铁水流动状况影响的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高炉炉缸侵蚀与炉缸内铁水流动状态密切相关,铁水的流动冲刷是造成炉缸侧壁剪切应力增大、引起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影响高炉寿命的重要原因之一。高炉炉缸铁水流动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死料柱状态及出铁操作,为延长高炉炉缸寿命,课题以流体力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FLUENT软件模拟计算,死料柱不同浮起高度、不同孔隙度和出铁口不同流量条件下的炉缸内铁水流动规律和炉底、炉缸侧壁剪切应力分布规律,现结论如下:1)铁水从入口平面到出铁口之间的流动并不是沿着距离最短的直线路径运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路径向出铁口运动。2)死料柱沉座炉底是产生铁水环流的主要原因。死料柱浮起高度增加,可以有效降低铁水环流,同时使炉底铁水流动分布更加均匀。3)死料柱浮起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增高时,炉底中心剪切应力相应增大,但当死料柱浮起高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再增高,炉底中心剪切应力则呈现变小的趋势。炉底边缘剪切应力随着死料柱浮起高度增加而一直变小。4)死料柱孔隙度变大,会降低死料柱内铁水流量,无焦空间和缝隙铁水流量变大。死料柱孔隙度变化,对出铁口对面的炉缸侧壁整体受到冲刷侵蚀的影响十分有限,对出铁口一侧炉缸侧壁的铁水冲刷侵蚀无影响。5)出铁口流量变大,对炉缸铁水流动状态影响不大,但缝隙和无焦空间铁水流速增加,炉底和炉缸侧壁剪切应力逐渐变大,受到的冲刷侵蚀加剧。图57幅;表6个;参52篇。

常凤[2](2018)在《基于机械活化法的钢铁厂粉尘成型及还原强化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铁冶炼过程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不同工序烟尘经除尘净化形成理化特性各异的粉尘,随着国家和钢铁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废弃物零排放的需要,高效回收利用钢铁厂粉尘变的日益迫切。火法处理工艺是一种适合钢铁厂粉尘循环利用的好方法。由于粉尘历经高温传输,颗粒与颗粒之间.存在相互包裹,颗粒的表面活性及碳活性不高,影响了粉尘团块的强度和还原性能;同时,不同粉尘各自常温成型与高温焙烧还原行为的异同尚不清楚。本论文以碳、碱、锌含量高的高炉、烧结和电炉粉尘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明确粉尘理化微观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械活化对粉尘物理化学活化效应的影响规律;其次,考察了活化对粉尘滚动/压力成型性能的影响规律,明晰了不同粉尘适宜的成型方式及其工艺参数;再者,研究解明了不同粉尘高温还原行为及其高温焙烧过程动力学行为的异同及机械活化对其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高炉粉尘吸水快,润湿性好,微活化高炉粉尘成核及成球性能好;烧结粉尘吸水慢,疏水性强,微活化烧结粉尘成核及成球性能差,适合活化压块;电炉粉尘粒度在5μm以下,CaO含量高,适合直接压块。(2)粉尘的粒度组成等物理活化效应主要发生在机械活化前30~60min内,活化过程中烧结粉尘比高炉粉尘容易发生颗粒团聚,湿磨有利于推迟或削弱团聚;粉尘的晶块尺寸、位错密度等化学活化效应主要发生在球磨后期;就30min球磨活化而言,粉尘的搅拌湿磨效果最好。(3)高炉粉尘中碳颗粒的还原脱锌效果远低于无烟煤,行星干磨活化可明显提升其碳颗粒对粉尘中锌化合物及铁氧化物的还原;机械活化后烧结粉尘内的碱金属颗粒活性高,在压力成型过程中即迁移聚集在球团外层,造成区域浓度过高,反而抑制其挥发脱除和铁氧化物还原;搅拌湿磨脱除了烧结粉尘中90%以上的碱金属,可显着提升其焙烧过程中铁氧化物的还原。(4)机械活化对粉尘成型性能和还原性能的提升主要发生在球磨前30~60min内,同粉尘平均粒径变化规律一致,与粉尘的化学活化效应关系不大。(5)电炉、烧结、高炉粉尘含碳球团中浮士体还原难度依次增加。行星干磨30min可使高炉粉尘含碳球团浮士体还原峰值温度降低157K和表观活化能降低44%,搅拌湿磨30min可实现烧结粉尘含碳球团浮士体还原峰值温度降低93K和表观活化能降低55%。

罗晔,吴瑾,王超[3](2017)在《韩国钢铁工业的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韩国两大钢铁企业将炉渣、粉尘和污泥等副产物作为资源在厂内进行了处理,主要作为钢铁冶炼原料重新投入生产,作为施工建筑原材料得以广泛应用,或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近年的副产物资源化率水平已经达到了98%以上。与此同时,通过与其他行业合作,开展创新实践,有效利用牛粪、石灰石污泥、报废汽车等城市固体废弃物,钢铁工业正努力实现与地方的共处共融,和谐发展。

刘涛[4](2016)在《鞍钢新一号高炉炉缸破损分析及生产实践》文中认为高炉生产是钢铁企业的核心环节(冶炼、能耗、成本的主体),高炉长寿对钢铁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具有重要的影响。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1#高炉自于2003年4月8日开炉开炉生产至2011年1月18日休风炉缸灌浆过程中发生炉缸烧穿事故历时7年9个月时间。一代炉龄寿命远低于设计寿命。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方面论述了新一号高炉炉缸侵蚀的原因,并且根据研究提出稳定长寿的可行性方案,确定高炉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哪些技术参数来保证高炉合理的、有序的生产。高炉寿命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指标,在设计、施工等环节完成之后,高炉的日常操作、管理就成了影响高炉寿命的关键因素。鞍钢股份炼铁总厂新一高炉高炉长寿方面加强了管理,并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以稳定高产为目标,在稳定顺行的基础上,标准化操作,保证设备运转正常,实现节能降耗,延长高炉寿命,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贯穿高炉生产的始终。

王梧[5](2015)在《冶金动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综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设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确定钢铁、建材、铁路、电力等13个重点行业,明确中国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目标,在专项财税支持政策、融资支持、中介机构、政府服务等方面都有突破。这是第一次以国务院文件的高规格形式推进装备和产能国际合作并以国际合作化解过剩产能。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

王梧[6](2015)在《冶金动态》文中研究指明一、综合●近日,工信部指出:为捉进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要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行业要加强自律,企业要苦练基本功寻找新的增长点。下一步工信部要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行业规划引导,做好《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钢铁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编制和发布工作;二是着力推进过剩产能矛盾化

韩珍堂[7](2014)在《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完善国民经济产业支撑,保障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铁工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产量迅速增长,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大而不强”已经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明显特征,钢铁工业中存在的“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品种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原料供给制约;产业服务化意识薄弱”等影响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家提出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钢铁工业如何适应国家发展要求,以改革创新为方法,培育我国钢铁工业的竞争优势、分析竞争力提升战略,推动钢铁工业由大向强转变,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在对钢铁工业进行概念界定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并针对重点和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措施。第二部分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对国内外学者对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以及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提出本文研究钢铁工业竞争力的切入点。第三部分首先从整个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与演进角度进行阐述,对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描述;其次在对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几个钢铁工业强国在不同时期发展过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制约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及内在演变规律,为后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的方法和途径奠定基础;第四部分从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和消费、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结构及差异化程度和进入退出壁垒等方面,阐述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的方法;第五部分从企业角度对国内外竞争优势明显的钢铁企业进行深入分析,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细分到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上,继而通过企业竞争力提升拓展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上,从微观到宏观进一步探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第六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影响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的几个主要因素入手,提出在现阶段以“产业服务化转型、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产能压缩和产业集中、资源控制、质量控制、效率提升和成本管控”为着力点,提升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八种战略选择。从国家和企业角度提出提升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推动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向强转变。

本刊编辑部[8](2012)在《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发展战略比较》文中提出一、国外大型钢铁企业发展战略1.新日铁一直以来,新日铁能够保持世界级钢铁企业的地位,与其成熟的发展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分不开的。新日铁始终把保持和提高盈利能力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把保持创新能力和技术领先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把构筑上下游产业链视为钢铁主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把提高效率视为优化企业内部结构的宗旨,把外部监督视为企业防范风

殷瑞钰,张慧[9](2011)在《新形势下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方向》文中指出对新形势下国际和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生产线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了综述,研究了薄板坯高速连铸生产的关键技术、隧道式加热炉的节能技术、薄板坯无头轧制技术、薄规格及高附加值钢种的开发等在中国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未来发展主要方向。

施扞东[10](2010)在《基于循环经济的宝钢罗泾搬迁工程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阐述了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循环经济理论及发展原则为基础,通过对宝钢罗泾搬迁工程规划设计案例的全面分析和评价,从项目规划与产业政策的相容性分析、设施选址与评价、工厂总平面布置分析、主生产单元的污染源分析、及采取的循环经济措施分析等方面分析入手,对罗泾搬迁工程的清洁生产水平和循环经济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证明了项目的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兼顾发展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按照清洁生产指标,各项指标均能够达到一级,与国内外企业比较,处于先进水平,符合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要求。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探索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包括:炼铁替代技术、能量消耗最小化技术、废物减量化技术、水消耗最小化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等。寻求建立钢铁企业循环经济规划基本模式方案,证明了基本模式方案及技术支撑体系的可操作性。最后,总结了基于循环经济的宝钢罗泾搬迁工程规划研究的体会与启示。本文从理论方法研究和实际案例分析研究,为钢铁企业运用循环经济绿色设计理念制定规划方案提供了有益的模型和拓宽了思路,在方法上和实践上丰富了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提出了可供借鉴的钢铁企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为发展钢铁企业循环经济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POSCO公司光阳厂1~#高炉重新投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OSCO公司光阳厂1~#高炉重新投产(论文提纲范文)

(1)死料柱对铁水流动状况影响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高炉大型化和长寿化现状
        1.1.1 高炉大型化现状
        1.1.2 高炉长寿现状
    1.2 影响高炉长寿的主要因素及相应措施
        1.2.1 高炉炉身下部侵蚀分析
        1.2.2 高炉炉缸和炉底侵蚀分析
        1.2.3 延长高炉寿命的措施
    1.3 对高炉死料柱的认识
        1.3.1 死料柱的形状
        1.3.2 死料柱的形成及原因
        1.3.3 死料柱的作用
        1.3.4 降低死料柱负作用的措施
    1.4 炉缸死料柱受力分析
        1.4.1 保证死料柱浮起的最小死铁层深度
        1.4.2 一般情况下死料柱浮起高度
    1.5 炉缸铁水流动与侵蚀的研究现状
    1.6 课题研究背景
    1.7 课题研究目的
    1.8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死料柱对铁水流动状况影响的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2.1 主要模拟工具FLUENT简介
    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2.2.1 炉缸尺寸及主要参数
        2.2.2 数学模型假设条件
        2.2.3 模拟计算的边界条件
        2.2.4 炉缸内铁水流动模型控制方程
        2.2.5 模拟方法
        2.2.6 炉缸铁水流动模型网格划分
        2.2.7 模型在FLUENT软件中求解过程
第3章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死料柱浮起高度对铁水流动过程的影响
        3.1.1 死料柱浮起高度对炉缸铁水流动状态的影响
        3.1.2 死料柱浮起高度对炉缸铁水流速的影响
        3.1.3 死料柱浮起高度对炉底剪切应力的影响
        3.1.4 死料柱浮起高度对炉缸侧壁剪切应力的影响
    3.2 死料柱孔隙度对铁水流动过程的影响
        3.2.1 死料柱孔隙度对炉缸铁水流动状态的影响
        3.2.2 死料柱孔隙度对炉缸铁水流速的影响
        3.2.3 死料柱孔隙度对炉底剪切应力的影响
        3.2.4 死料柱孔隙度对炉缸侧壁剪切应力的影响
    3.3 出铁口流量对铁水流动过程的影响
        3.3.1 出铁口流量对炉缸铁水流动状态的影响
        3.3.2 出铁口流量对炉缸铁水流速的影响
        3.3.3 出铁口流量对炉底剪切应力的影响
        3.3.4 出铁口流量对炉缸侧壁剪切应力的影响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机械活化法的钢铁厂粉尘成型及还原强化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尘泥的概况
        2.1.1 尘泥的来源
        2.1.2 尘泥的数量
        2.1.3 尘泥的特点
        2.1.4 尘泥的分类
        2.1.5 尘泥的资源性
        2.1.6 尘泥的危害性
    2.2 尘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
        2.2.1 尘泥的化学成分
        2.2.2 尘泥的物相组成
    2.3 国内外钢厂转底炉工艺应用现状
        2.3.1 国外现状
        2.3.2 国内现状
    2.4 机械活化在冶金领域的应用
        2.4.1 机械活化强化团块制备的研究
        2.4.2 机械活化强化高温还原的研究
    2.5 研究背景及内容
        2.5.1 研究背景及依据
        2.5.2 研究思路及内容
3 粉尘原料的理化特性
    3.1 化学成分
    3.2 粒度及比表面积
    3.3 密度
    3.4 颗粒形貌
    3.5 物相组成
    3.6 比磁特性
    3.7 热分解性
    3.8 润湿性及吸水性
    3.9 基础特性综合分析
    3.10 小结
4 粉尘的机械活化效应
    4.1 试验设备与方法
    4.2 粉尘的物理活化效应
        4.2.1 粒度组成变化
        4.2.2 颗粒形貌变化
        4.2.3 湿磨活化烧结粉尘的碱金属含量变化
    4.3 粉尘的化学活化效应
        4.3.1 物相组成和晶格参数变化
        4.3.2 位错密度和无定形化变化
        4.3.3 机械力储能变化
    4.4 球磨活化综合对比分析
    4.5 小结
5 活化前后粉尘的成型性能
    5.1 滚动成型
        5.1.1 滚动成型试验研究方法
        5.1.2 粉尘球团的成球速度影响因素研究
        5.1.3 粉尘球团的生球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5.2 压力成型
        5.2.1 电炉粉尘压团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5.2.2 活化烧结/高炉粉尘压团强度的变化规律
    5.3 不同粉尘适宜的成型方式
    5.4 小结
6 活化前后粉尘团块的高温焙烧行为
    6.1 粉尘含碳团块中锌和碱金属的脱除行为
        6.1.1 电炉粉尘含碳团块焙烧脱锌行为
        6.1.2 烧结粉尘含碳团块焙烧脱碱行为
    6.2 不同粉尘含碳团块的焙烧还原行为
        6.2.1 电炉粉尘含碳团块焙烧还原影响因素研究
        6.2.2 高炉粉尘含碳团块焙烧还原影响因素研究
        6.2.3 烧结粉尘含碳团块焙烧还原影响因素研究
    6.3 机械活化对粉尘含碳团块的高温还原影响规律研究
    6.4 小结
7 活化前后粉尘团块高温焙烧动力学
    7.1 动力学试验与解析方法
    7.2 粉尘的热分解过程动力学解析
        7.2.1 电炉粉尘热分解动力学
        7.2.2 烧结粉尘热分解动力学
    7.3 粉尘含碳球团的还原焙烧动力学解析
        7.3.1 高炉粉尘含碳压块焙烧过程动力学
        7.3.2 电炉粉尘含碳压块焙烧过程动力学
        7.3.3 烧结粉尘含碳压块焙烧过程动力学
        7.3.4 混合粉尘含碳压块焙烧过程动力学
        7.3.5 活化粉尘含碳压块焙烧过程动力学
    7.4 小结
8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论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韩国钢铁工业的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浦项制铁
    1.1 矿棉
    1.2 炉渣水泥
    1.3 人工鱼礁Triton
    1.4 消波块
    1.5 细骨材
    1.6 仿玄武岩产品
    1.7 Finex污泥球团
    1.8 固态废铁炼钢
    1.9 煤沥青制备石墨烯
2 现代制铁
    2.1 牛粪炉料
    2.2 火力发电站脱硫剂
    2.3 道路铺装材料FerroPhalt
3 其他
    3.1 有色金属原料
    3.2 快硬水泥
4 结语

(4)鞍钢新一号高炉炉缸破损分析及生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高炉长寿概况
    1.1 高炉长寿现状
    1.2 我国高炉长寿面临的问题
第2章 炉缸破损的理论分析
    2.1 热流强度和冷却强度
    2.2 高炉炉缸侵蚀机理
    2.3 炉缸死铁层深度
    2.4 陶瓷杯设计
    2.5 监测手段
    2.6 碱金属的侵蚀及冷却设备漏水的影响
    2.7 高炉操作对高炉长寿的影响
第3章 新1号高炉简介
    3.1 高炉概况
    3.2 高炉内型结构
    3.3 高炉冷却系统
        3.3.1 冷却设备
        3.3.2 冷却系统
    3.4 炉底炉缸内衬
    3.5 炉腹、炉腰及炉身中下部内衬
    3.6 炉身中部及上部内衬
第4章 高炉炉缸侵蚀分析
    4.1 生产概况
    4.2 温度场变化分析
        4.2.1 炉缸温度变化
        4.2.2 冷却壁水温差变化
        4.2.3 小结
    4.3 炉缸砖衬侵蚀特征分析
        4.3.1 砖衬取样及侵蚀分析
    4.4 炉缸侵蚀调查
        4.4.1 碳砖侵蚀情况
    4.5 炉底侵蚀调查
    4.6 碳砖侵蚀分析
        4.6.1 碳砖侵蚀特征
        4.6.2 碱金属及Zn在炉内分布
        4.6.3 小结
第5章 鞍钢新一号高炉护炉生产实践
    5.1 生产操作基本对策思路
        5.1.1 炉体冷却强化
        5.1.2 保护炉缸侧壁的方法
        5.1.3 经济效益的总体考虑
    5.2 生产操作具体措施
        5.2.1 增加局部区域冷却强度
        5.2.2 选择合理的送风制度和冶炼强度
        5.2.3 控制合适的煤比
        5.2.4 控制合适的生铁含si量
        5.2.5 使用钒钛矿护炉
        5.2.6 调整出铁强度
        5.2.7 选择合适的矿石批重
        5.2.8 铁口的维护
        5.2.9 调整装料制度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冶金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一、 综合
二、 矿山、 煤炭、 废钢
三、选矿、烧结 (球团) 、焦化
四、 炼铁
五、 炼钢、 精炼、 连铸
六、 轧钢

(6)冶金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一、 综合
二、 矿山、 煤炭、 废钢
三、 选矿、 烧结 (球团) 、 焦化
四、 炼铁
五、 炼钢、 精炼、 连铸
六、 轧钢

(7)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基本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三节 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
        一、 产业的概念界定及内涵
        二、 钢铁工业的概念界定及内涵
        三、 钢铁工业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中的难点
        二、 拟采取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三、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钢铁工业竞争力理论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综述
        一、 比较优势理论
        二、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三、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四、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五、 动态能力理论和竞争动力学方法
    第二节 国内研究综述
        一、 生产力、市场力学说
        二、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学说
        三、 综合生产能力学说
        四、 产业集群学说
        五、 其他研究综述
    第三节 钢铁工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一、 规模经济
        二、 运营效率
        三、 成本控制
        四、 质量管理
        五、 技术创新
        六、 外部性约束
第三章 世界钢铁工业不同时期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演进及现状
        一、 粗钢产量
        二、 粗钢表观消费量
    第二节 欧洲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演进
        一、 二战前欧洲钢铁工业的发展期
二、 二战后欧洲钢铁工业恢复期
三、 二战后欧洲钢铁工业改扩建期
四、 二战后欧洲钢铁工业调整期
五、 二战后欧洲钢铁工业稳定发展期
第三节 美国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演进
一、 1864 年~1880 年产业革命时期
二、 1881 年~1920 年工业化初期
三、 1920 年~1955 年工业化中期
四、 1956 年~1975 年工业化完成后期
五、 1975 年后“衰退期”
    第四节 日本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演进
        一、 战后恢复时期(1946 年~1950 年)
        二、 第一次“合理化计划”(1951 年~1955 年)
        三、 第二次“合理化计划”(1956 年~1960 年)
        四、 第三次“合理化计划”(1961 年~1970 年)
        五、 1970 年后
    第五节 韩国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演进
        一、 起步阶段(1962 年~1972 年)
        二、 重点发展重化工业阶段(1973 年~1981 年)
        三、 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技术立国和稳定增长阶段(1982 年~1991 年)
        四、 工业腾飞阶段(1992 年后)
    第六节 启示
第四章 我国钢铁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回顾及现状
        一、 生产和消费
        二、 产业布局及产业集中度
        三、 技术装备水平
        四、 产品结构及差异化程度
        五、 进入/退出壁垒
    第二节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产能过剩日趋严重,供大于求矛盾凸显
        二、 产品结构失衡,高端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市场占有率低
        三、 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呈现广而散、多而小的结构态势
        四、 创新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五、 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
        六、 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
        七、 产业服务化意识淡薄,专业化程度低
第五章 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的企业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概述
        一、 国外企业概述
        二、 国内企业概述
    第二节 钢铁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 生产经营分析
        二、 财务分析
三、 启示
第六章 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服务化转型升级战略
        一、 服务化转型升级
        二、 建议
    第二节 绿色发展战略
        一、 环境保护能力
        二、 建议
    第三节 技术创新驱动战略
        一、 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
        二、 建议
    第四节 产能压缩与产业集中战略
        一、 产能过剩
        二、 产业集中度
        三、 建议
    第五节 资源控制战略
        一、 资源控制能力
        二、 建议
    第六节 质量先行战略
        一、 影响质量管理水平的因素
        二、 建议
    第七节 效率提升战略
        一、 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
        二、 影响生产运营效率的因素
        三、 建议
    第八节 供应链成本领先战略
        一、 供应链成本
        二、 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9)新形势下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形势下国际薄板坯连铸连轧 (TSCR) 生产线发展状况
    1.1 国际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及特点
    1.2 中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发展状况
2 国际单流薄板坯无头连铸-连轧技术、高速连铸技术的发展
    2.1 意大利Arvedi公司ESP生产线
    2.2 韩国POSCO钢铁公司的“HIGH MILL”生产线
3 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3.1 生产技术进步与漏钢预报系统的应用使得漏钢率大幅降低
    3.2 结晶器漏钢预报系统的优化与再开发
    3.3 加热炉工序能耗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3.4 发挥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优势, 生产高强度、薄规格产品
    3.5 高附加值新产品开发应用
    3.6 新型薄板坯连铸结晶器设计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4 展望

(10)基于循环经济的宝钢罗泾搬迁工程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条件
        1.1.2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1.3 宝钢罗泾搬迁工程规划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2 国内外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1.2.1 国外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1.2.2 国内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综述
    2.1 循环经济理论
        2.1.1 循环经济的定义
        2.1.2 循环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2.1.3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2.1.4 循环经济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2.2 资源经济学理论
        2.2.1 资源的概念和属性
        2.2.2 废物资源
        2.2.3 资源综合利用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特征
        2.3.2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可持续发展
    2.4 系统方法理论
        2.4.1 系统与系统方法
        2.4.2 系统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
        2.4.3 系统方法在循环经济规划中的应用
    2.5 环境经济学理论
        2.5.1 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关系
        2.5.2 环境资源利用中的价值交换
第3章 宝钢罗泾搬迁工程规划分析
    3.1 工程项目背景
        3.1.1 工程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
        3.1.2 建设规模
        3.1.3 主要建设内容
        3.1.4 建设时间
        3.1.5 金属物料平衡
    3.2 项目规划与产业政策相容性分析
        3.2.1 与产业政策相容性分析
        3.2.2 项目与区域规划相容性分析
    3.3 设施选址及其评价
        3.3.1 设施选址
        3.3.2 设施选址合理性分析
    3.4 厂区总平面布置分析
        3.4.1 总平面布置分析
        3.4.2 总平面运输分析
        3.4.3 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
    3.5 主生产单元污染源分析
        3.5.1 炼铁单元
        3.5.2 炼钢、连铸单元
        3.5.3 轧钢单元
    3.6 主要能量循环措施分析
        3.6.1 余能循环
        3.6.2 余(废)热循环
        3.6.3 副产煤气循环
    3.7 废物质循环措施分析
        3.7.1 铁素废物循环
        3.7.2 其它一般废物循环
        3.7.3 危险废物循环
    3.8 清洁生产水平及循环经济水平分析
第4章 罗泾搬迁工程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4.1 炼铁替代技术
    4.2 能量消耗最小化技术
        4.2.1 能源利用分析
        4.2.2 二次能源回收
    4.3 废物减量化技术
        4.3.1 大气污染物减量化
        4.3.2 水污染物减量化
    4.4 水消耗最小化技术
        4.4.1 循环用水技术
        4.4.2 废水再生技术
        4.4.3 其它水消耗减量化技术
    4.5 废物资源化技术
        4.5.1 水渣生产硅酸盐水泥技术
        4.5.2 水渣微粉技术
        4.5.3 钢渣处理技术
        4.5.4 钢渣返生产利用技术
        4.5.5 铁素废物返生产利用技术
        4.5.6 废耐材资源化技术
        4.5.7 废矿物油资源化技术
    4.6 环保在线检测技术
        4.6.1 国外钢铁企业自动监测现状
        4.6.2 宝钢股份环境检测系统
        4.6.3 罗泾搬迁工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第5章 罗泾搬迁工程循环经济规划模式方案
    5.1 钢铁企业循环经济规划模式的系统特征
        5.1.1 系统的开放性
        5.1.2 系统的循环性
        5.1.3 系统的动态平衡性
    5.2 构建钢铁企业循环经济规划模式的结构模型
        5.2.1 自然资源系统
        5.2.2 社会经济系统
        5.2.3 钢铁产业系统
    5.3 宝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模式方案
        5.3.1 宏观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5.3.2 宝钢集团公司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5.3.3 企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第6章 结论
    6.1 本文的基本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管理启示
    6.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POSCO公司光阳厂1~#高炉重新投产(论文参考文献)

  • [1]死料柱对铁水流动状况影响的数值模拟[D]. 梁为秋.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2]基于机械活化法的钢铁厂粉尘成型及还原强化基础研究[D]. 常凤. 北京科技大学, 2018(08)
  • [3]韩国钢铁工业的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J]. 罗晔,吴瑾,王超. 中国冶金, 2017(10)
  • [4]鞍钢新一号高炉炉缸破损分析及生产实践[D]. 刘涛. 辽宁科技大学, 2016(03)
  • [5]冶金动态[J]. 王梧. 冶金管理, 2015(11)
  • [6]冶金动态[J]. 王梧. 冶金管理, 2015(09)
  • [7]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D]. 韩珍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12)
  • [8]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发展战略比较[J]. 本刊编辑部. 冶金管理, 2012(07)
  • [9]新形势下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方向[J]. 殷瑞钰,张慧. 钢铁, 2011(04)
  • [10]基于循环经济的宝钢罗泾搬迁工程规划研究[D]. 施扞东. 东北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POSCO光阳工厂1~#高炉重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