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论文文献综述)

焦利燕,郑长龙,孟丽慧,陈彬[1](2022)在《基于微观粒子运动本质再探核外电子运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高中选择性必修阶段对核外电子运动再探究需要在学科理解视域下认识核外电子运动的本质规律。通过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抽提核外电子运动的本原性问题,在本原性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中引导学生发展性地建构原子结构模型。基于微观粒子运动的本质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和描述方式,建构核外电子运动的微观认识视角。

王东,朱韶红[2](2021)在《利用化学史发展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原子的结构”新授课为例》文中指出以"原子的结构"一课为例,对教学中利用化学史发展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的问题展开研究。以化学史为教学情境和线索,设计四阶段的模型建构过程,搭建"问题链、活动链、素养链"三位一体的教学框架,实践反思后提出三个观点:史料选择要合理化;建模评价要多样化;素养生长要具身化。

陆春梅[3](2021)在《立足“胡桃壳”构建化学课的诗和远方——“原子结构”的教学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原子结构的演变史,从点分析:一个模型到另一个模型的转变可以看到科学家的善于发现问题。从面分析:原子结构演变的过程是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思想的支持下,科学在不断地进步。启发学生错误并不可怕,直面自己的问题,不断修改并创新才能让自己实现梦想。

陆春梅[4](2021)在《基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构建化学课堂和学生人生的新格局——以“原子结构”的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分析原子结构演变史的教学基础上,依据原子结构演变史背后的大规律,将哲学的经典三问——原子,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和科学史相结合,同时结合教材编写规律与科学发展史相结合,教材编写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从而构建化学课的新高度,给学生学习的新角度,给学生思考自己人生的支点。

崔双[5](2021)在《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建模教学研究》文中提出

冯建华[6](2021)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中学化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志宏,胡满成,高胜利[7](2021)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原子结构”内容怎样突破重点和难点》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对"原子结构"内容的科学界定,认为章节定名为"原子与原子结构"较为合理,讲授内容应包含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和演变、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核结构模型简介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等5大模块。提出在系统性中突出"玻尔原子模型、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4个量子数、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的教学重点;通过提前举办"量子力学基本概念"专题讲座,有利于"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并针对每一难点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措施。提议讲授采用发散思维为主、收敛思维为辅以及有所为有所不为、张弛有度的哲学方法;目的在于通过本章学习后,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学到些许科学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白建娥[8](2021)在《原子结构模型的教学不应浅尝辄止》文中提出归纳了原子结构模型教学中浅尝辄止的三点原因,对该内容蕴含的教育教学价值、学生的已有认知以及模型发展过程的思维脉络进行了深入分析。

张海艳[9](2021)在《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以“元素周期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科书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2003年我国进行了课程改革,开始实行“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2018年,我国再次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每一次课程改革必然伴随着教科书的改革。2019年根据新课标编写的3套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应运而生,目前已有省份开始使用新教科书。自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经历了从“重视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在这一历程中,教科书中会发生什么的内容变化?因此对新旧版本以及不同新版本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版本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实现教科书的优化。同时,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教育呈现“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因此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理念,来提升我国的教育影响力。所以,本研究选择了美国版本的教科书与我国的教科书进行比较。“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化学理论知识,是高中化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美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节进行比较能够实现这一章节的优化。本研究从化学新课程提倡“一纲多本”、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解决新教科书面临的问题、基础教育国际化、“元素周期律”在高中化学的地位等5个方面阐明研究选题的缘由。搜集和阅读大量文献,对国内外化学教科书比较的相关研究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本研究指明方向。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在教科书编写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科学本质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对中国新、旧课标以及美国课标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内容要求、教学建议等规定进行了比较。重点比较了中美化学课程标准对“元素周期律”的要求,然后从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方式(课文篇幅、栏目设置、实践活动、插图和表格)、科学本质等4个方面,对国内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进行了纵向比较;对国内三个新版本教科书和美国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进行了横向比较,找出新教科书的变化点和各个版本教科书的优缺点,得出研究结论:(1)对于新旧人教版教科书“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来说,知识点的选取变化不是很大,新人教版将其宏观位置提前,并按照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编排,更加重视学生心理认知。新人教版栏目、图片、表格等内容呈现方式和科学本质内容呈现方面都更加丰富。(2)对于三个新版本教科书“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来说,其知识点的选取大致是相同,新鲁科版稍有变化。三个新版本教科书都非常重视栏目,设置了丰富的栏目,重视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新人教版和新鲁科版都非常重视学生必做实验,实验基本包含了所有步骤和流程,新苏教版则是没有给出。三个新版本教科书都设置了丰富生动的插图和表格。三个新版本教科书在科学本质内容方面都非常丰富,新人教版更加全面一些。(3)在教科书整体结构中,美国教科书的结构更为紧凑,内容涉及面广,与大学化学教材相类似。编排采用由抽象到具体的演绎过程,更注重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美国教科书设置了更加丰富活泼的栏目和插图,注重编排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科书编写3点建议和“元素周期律”教学3点建议。由于研究时间、研究对象的局限性以及研究者自身精力、能力的限制,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只比较了“元素周期律”这部分内容,其他内容研究有待日后完善。

侯丽佳[10](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一第四章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离不开以知识为载体的教科书,基于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科书是否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落实到何种程度,这是所有使用教科书的学生、教师和学校所关心的问题。因此,为保证教科书作为主要教学工具的重要地位、教科书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新版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核心素养体现方面是否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必然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关注点,对教科书与课程标准吻合程度的检验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该文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SEC一致性分析理论、ISM分析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采用SEC一致性分析模式,ISM结构解释模型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教科书语言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核心素养方面进行一致性分析,从教科书语言内容、教科书语言的逻辑结构以及教科书语言呈现方式三个方面与核心素养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教科书语言内容与核心素养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2)教科书语言中所体现出的知识要素的层级与教科书的编写逻辑基本一致;(3)教科书语言呈现方式能够体现核心素养的水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科书编写建议以及教学建议,在教科书编写方面:(1)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位置提前;(2)增设本章自我评价;(3)增强教科书语言的严谨性;教学建议:(1)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目标(2)注重情境创设(3)重视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二、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微观粒子运动本质再探核外电子运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主题内容与教学现状分析
2 基于学科理解认识核外电子运动本质
    2.1 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抽提本原性问题
    2.2 从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抽提认识视角
    2.3 核外电子运动的概念层级结构
3 教学目标
4 教学思路——板块任务式教学设计(见图3)
5 教学实录
    5.1 情境创设
    5.2 原子核外电子真的像“行星模型”所描述的那样运动吗
        5.2.1 “行星模型”遇到了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5.2.2 玻尔是如何修正“行星模型”,建构原子模型的
        5.2.3 光谱实验事实对玻尔原子模型提出了哪些挑战?
    5.3 如何认识和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5.3.1 如何基于能量视角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5.3.2 如何基于空间视角认识和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5.3.3 如何描述核外电子的另一种运动状态
    5.4 课堂总结
6 教学效果与反思
    6.1 学生课后访谈与分析
        (1)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呈现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2)学生初步形成了认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视角
    6.2 教师成长与反思
        (1)学科理解帮助教师从学科本质建立知识关联
        (2)素养课的关键是学科思维方式的建立
        (3)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与突破
    6.3 专家评价
        (1)凸显量子力学思想在原子结构模型发展中的作用
        (2)深入挖掘实验对认识核外电子运动的多重功能

(2)利用化学史发展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原子的结构”新授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化学史料分析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
    1. 学情分析
    2. 教学目标
三、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
    1. 模型建构的设计
    2. 教学流程
四、教学实录和活动评价
    1. 模型定向
    2. 模型初构
    3. 模型深化
    4. 模型修正
五、教学反思
    1. 史料选择要合理化
    2. 建模评价要多样化
    3. 素养生长要具身化

(3)立足“胡桃壳”构建化学课的诗和远方——“原子结构”的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源起
二、教学设计
    (一)课标和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4)基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构建化学课堂和学生人生的新格局——以“原子结构”的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现状分析
二、剖析原子结构演变史
    (一)从时间维度分析,原子模型可以说经过了三个阶段。
    (二)从人物维度分析:
    (三)从原子结构演变过程类比高一学生的学习历程:
三、教学设计的意图
    (一)线——回顾人类科学发展史
    (二)点——学习现行教材中的原子结构
    (三)线——原子结构演变史
    (四)面——人类科学史和原子结构演变史对比分析。
四、课例展示:
五、教学反思

(7)无机化学教学中“原子结构”内容怎样突破重点和难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课程应提倡高阶性
    1.1 大学讲“原子结构”与中学的不同在哪里
        (1)讲授要求不同。
        (2)讲授内容不同。
        (3)哲学思想应用不同。
    1.2 为什么大学课程要提倡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2 怎样突破“原子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讲授
    2.1 系统性中突出重点
    2.2 如何突破难点讲授
    2.3 介绍原子结构发现的历史
3 结语

(9)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以“元素周期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化学新课程背景下提倡“一标多本”
        1.1.2 教科书研究是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需要
        1.1.3 教科书研究是解决新教科书面临问题的需要
        1.1.4 基础教育国际化
        1.1.5 “元素周期律”在高中化学课程占据重要位置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化学教科书研究现状
        1.2.2 国内化学教科书研究现状
        1.2.3 “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内容分析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6 研究思路及流程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教材、教科书
        2.1.2 高中化学教科书
        2.1.3 元素周期律
    2.2 理论基础
        2.2.1 教科书的结构功能和编写原则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科学本质理论
3 中美两国3 个新旧版本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比较
    3.1 课程理念的比较
    3.2 课程目标的比较
    3.3 三个版本课程标准对“元素周期律”的规定
        3.3.1 我国新旧课标对“元素周期律”内容要求的比较
        3.3.2 我国新旧课标对“元素周期律”教学建议的比较
        3.3.3 美国课程标准NGSS对“元素周期律”内容的相关规定
4 不同版本元素周期律的比较研究
    4.1 内容选择的比较
        4.1.1 我国不同版本必修教科书中的“元素周期律”知识
        4.1.2 美国教科书中的“元素周期律”知识
    4.2 内容组织的比较
        4.2.1 不同版本教科书“元素周期律”内容整体组织的比较分析
        4.2.2 不同版本教科书“元素周期律”内容具体组织的比较分析
    4.3 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
        4.3.1 课文篇幅
        4.3.2 栏目设置
        4.3.3 实践活动
        4.3.4 插图、表格
    4.4 科学本质内容的比较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教科书编写建议和教学建议
        5.2.1 教科书编写建议
        5.2.2 “元素周期律”教学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一第四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适应当前教科书改革的研究方向
        (二)契合当前核心素养的主题
        (三)“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地位
    二、研究意义
        (一)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为教科书编写提供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四)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课程标准
        (二)核心素养
        (三)教科书语言
        (四)一致性
    二、理论基础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二)SEC一致性分析模式
        (三)结构分析方法
        (四)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第三章 教科书语言内容与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分析
    一、对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水平进行编码
    二、对人教版高中化学第四章教科书语言内容进行编码
    三、SEC一致性数据分析
        (一)归一化处理
        (二)临界值P'的计算
        (三)P的计算
    四、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化学核心素养维度、水平整体分析
        (二)化学核心素养水平、维度具体分析
第四章 教科书语言结构和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分析
    一、知识要素选取原则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科书语言逻辑结构分析
        (一)知识要素选取与编码
        (二)教科书逻辑结构图建构
        (三)结合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质性分析
    三、“元素周期律”的一致性分析
        (一)知识要素选取及编码
        (二)教科书逻辑图的建构
        (三)结合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质性分析
    四、“化学键”的一致性分析
        (一)知识要素选取
        (二)教科书逻辑图的建构
        (三)结合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质性分析
第五章 教科书语言呈现方式与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分析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呈现方式分析
    二、“元素周期律”呈现方式分析
    三、“化学键”呈现方式分析
第六章 教科书编写及教学建议
    一、教科书编写建议
        (一)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章位置提前
        (二)增设本章自我评价
        (三)增强教科书语言的严谨性
    二、教学建议
        (一)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目标
        (二)注重情境创设
        (三)重视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微观粒子运动本质再探核外电子运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 焦利燕,郑长龙,孟丽慧,陈彬.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01)
  • [2]利用化学史发展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原子的结构”新授课为例[J]. 王东,朱韶红. 化学教与学, 2021(11)
  • [3]立足“胡桃壳”构建化学课的诗和远方——“原子结构”的教学设计[J]. 陆春梅. 高考, 2021(22)
  • [4]基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构建化学课堂和学生人生的新格局——以“原子结构”的教学为例[J]. 陆春梅. 高考, 2021(21)
  • [5]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建模教学研究[D]. 崔双.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6]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中学化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为例[D]. 冯建华. 河北北方学院, 2021
  • [7]无机化学教学中“原子结构”内容怎样突破重点和难点[J]. 刘志宏,胡满成,高胜利.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12)
  • [8]原子结构模型的教学不应浅尝辄止[J]. 白建娥.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1(11)
  • [9]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以“元素周期律”为例[D]. 张海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一第四章为例[D]. 侯丽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