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一、建筑经济管理中神经网络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肖坤[1](2021)在《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形势的动态稳定发展,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在国内外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国际工程项目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事关民生和经济效益,其开发建设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工程建设领域,许多投资主体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开发建设经验,并开始涉足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周期越来越长,参与建设的单位越来越多,不确定性带来的项目风险也愈发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复杂大型建设项目逐渐成为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效率低下、费用超支等现象屡见不鲜,项目执行情况在各层面上不尽如人意,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管理实践的需求。因此,从复杂性视角出发对项目管理领域进行研究就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如何对项目复杂性进行科学、系统以及深入的分析,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动态、全面地掌握项目费用状态,如何判断工程费用实际状态与计划的偏差严重程度,如何对项目费用偏差做出科学的警报和预测,如何有依据地对工程项目的费用偏差进行有效纠偏控制,就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实施监控管理,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复杂性视角的建设项目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了项目费用偏差的警报及预测模型,梳理了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费用偏差程度下的纠偏流程,进而分析并设计了以理论模型为基础的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的费用监控模式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动力学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在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领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将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项目建设各阶段内费用偏差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识别,构建系统动力学反馈图模型,确定主要变量,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建立各变量之间方程关系;最后,通过Vensim软件模拟仿真,建立动态控制模型并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识别出费用偏差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2)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警报及预测模型研究。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不同阶段费用偏差计算的需求及特点进行分析,据此选取适用于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警报的方法模型;然后对K-Means聚类算法进行缺陷分析,引入贴近度概念,并将边界均值算子作为主要方法对经典K-means聚类进行改进,有效克服了主观随意性和警情区间不连续的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实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预测模型是偏差警报模型的后续研究。首先,全面论述了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原理,对其在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预测研究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仿生算法对传统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优化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初始网络权值和阈值,并将历史数据输入模型中进行训练获得成熟模型;同时,将现阶段的费用偏差进行子目费用分析,将总偏差最终分摊至每一个子目费用的扰动因素,深度分析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中不同活动对费用偏差的影响,在当前费用偏差情况已知的情况下,研究其对未来费用偏差的影响程度并予以量化,判定即将发生的项目警情及其位置,有效辅助项目费用管理方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费用事前控制。(3)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效果评价研究。首先,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策略,挖掘了流程再造和协同理论与之相适应的契合点,梳理了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和协同的目标和原则;其次,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在前期决策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运维阶段所面临的不同费用偏差警情,明确各阶段责任方,梳理并总结出具体的纠偏操作流程和控制策略;为了增强该纠偏流程的适用性,本节首次提出了纠偏效果评价,从控制能力、控制效果、经济和社会效果等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支撑度理论的模糊群决策模型,对纠偏效果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结果,推动纠偏策略的持续改进。(4)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系统设计研究。把研究的理论和构建的模型拓展到实际的项目费用管理中,提出了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设计。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系统进行了定义,对系统建设目标、系统用户和系统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和功能需求;然后构建费用偏差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结构,从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开发平台、系统功能模块、系统数据库四个角度对系统进行详细深入的设计;在涉及到系统关键的实施技术方面,对开发技术选型进行了结构性论述,并对数据仓库的核心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介绍,设计了系统模型管理模块的结构和重点功能。该系统包括费用偏差警报、费用偏差预测、费用偏差控制、纠偏效果评价等功能。

王建飞[2](2021)在《基于遥感技术的建筑抗震因子提取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开展建筑抗震能力影响因子(下文简称“抗震因子”)调查,预测地震情景下的建筑破坏比,是编制区域防震减灾规划、制定区域抗震设防水准的重要依据。受“保障生命”的抗震设计思路影响,传统的单体建筑抗震能力验算重点在于研究单体建筑的物理响应机制、建立建筑破坏概率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影响建筑破坏率的“结构、高度、设防等级”等抗震因子加权,建立了丰富的区域建筑震害预评估模型。近年来,在“保障性态”的抗震设计新思路下,建筑抗震能力评估不仅考虑建筑本身的破坏概率,还增加了“建筑使用功能、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社会影响方面的考虑。在传统的“结构、高度、设防等级”等抗震因子体系中引入“设防水准、人口密度、经济密度”等空间分布差异显着的因素,综合开展城市群、建筑群建筑抗震能力,构建地震情景,预评估建筑破坏比、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当前建筑抗震能力评估的新趋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对我国的建筑抗震因子数据调查提出了“范围更广、效率更高”的需求。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且建筑基础数据库不完整,加之,传统实地调查方法难度大、成本高且效率较低。如何建立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大范围建筑抗震因子调查方法,建立适合大空间尺度的震害预评估流程,是我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建筑群震害预评估中的抗震因子参数难获取的问题,本论文研究了各类遥感数据与Web大数据信息相结合的建筑群抗震因子提取方法,结合灯光遥感数据,统计分析了人口与经济等承灾体的时空分布特征,构建了基于遥感的震害预评估流程与方法。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基于建筑震害等级和震害指数,研究了影响建筑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各类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相位特征”等遥感指数与建筑“轮廓、高度、年代”等抗震因子的关系,介绍了各类建筑抗震因子的遥感提取原理。基于遥感提取的建筑抗震因子(下文简称“遥感抗震因子”)概率化分布特点,给出了基于遥感抗震因子的建筑破坏比预评估方法。(2)构建了基于遥感数据的建筑群抗震因子提取流程与方法。结合Web大数据改进了K-means影像分类算法,提出了网络数据与遥感数据相结合的建筑区快速提取技术,提取精度可达到90%以上;针对国内建筑属性数据库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城市、乡镇、农村”三级抽样的建筑抗震因子获取方法,评估了“人口普查数据”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建筑属性分布率随时间变化特征,在双侧精度99%置信区间内,全国各省份建筑属性结构在10年内无显着变化。最终认为,“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建筑属性分布概率可作为区域建筑抗震因子参数输入区域建筑破坏比预评估模型。(3)建立了单体建筑抗震因子的遥感提取方法与流程。基于机器学习的Seg Net模型建立了基于GF-2的0.8m分辨率建筑轮廓提取方法,平均提取精度92.14%;提出了基于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S-In SAR)相位残差的建筑高度提取方法,结果的误差均值为-0.06层,误差均方差为2.01层(样本最大楼层数为29层),能够满足建筑易损性曲线评估模型的要求;建立了基于时序光学遥感数据和web大数据的建筑年代变化检测方法,90年代以前老旧建筑的识别率46.15%,90年代建筑识别率63.55%,2000-2010年建筑识别率84.23%,2010年以后建筑识别率90.91%;尝试基于PS-In SAR的时序形变数据,探索考虑大型建筑热胀冷缩系数的结构鉴定方法,结构判别精度可达到70.17%。(4)分别以首都圈和四川为研究区,基于模糊评价法与建筑易损曲线,实现了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建筑震害预评估。以首都圈当前建筑震害因子数据为例,复现1976年唐山地震,预评估了首都圈建筑群破坏比,产出县域尺度的建筑抗震指数与模拟的宏观地震烈度;以四川省2008年汶川地震前后遥感数据为例,模拟了2008年四川省建筑震害、震中区县人员伤亡及建筑经济损失,验证了本方法的震害损失预评估精度。

李兴葆[3](2021)在《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综合体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各城市规划建设,由于商业综合体项目功能复杂,体量大,工期紧,配合方众多,这就给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建筑设计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项目的建设与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的设计质量不仅影响施工的质量与进程,也对整个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建筑设计企业的设计质量,就需要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管理,通过对设计质量管理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使设计企业在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不断积累,并得以持续改进。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针对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同时针对此类问题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对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此类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进行综合评价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以W工程项目为例,对此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经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后,提取出影响设计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一个含有三个层次的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进行评价指标的修正,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剔除权重较低的评价指标,完成对评价指标的筛选。结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模型,通过大量的项目评审数据对评价模型进行仿真和训练,使其达到要求的精度,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合理。通过构建的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模型,对W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进行综合评价,找到影响设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本研究为W工程等类似商业综合体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提供了有效方法,对提高此类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

田欣鑫[4](2021)在《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例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建筑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国建筑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速度与质量不平衡、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诸多现实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筑业仅靠扩大规模来实现快速发展的时代已过去,目前建筑业需要不断转型升级才能顺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建筑企业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对象,更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探寻如何提升竞争力水平。而对建筑企业的实力进行客观且有效的评价是提升其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如何结合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使我国建筑企业能清晰地认识自身竞争力的优劣势,并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四个部分,首先,本文界定了有关转型升级与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并基于转型升级背景对影响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类比,选用BP神经网络对其建筑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估。构建了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将评价维度划分为市场与规模竞争力、经济效益竞争力、资源管理竞争力、技术创新与管理竞争力,采用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的信度效度检验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两轮调整与完善。随后,实证研究部分中选用32家上市建筑企业作为实证样本,并通过新浪、东方财富、巨潮、万方专利数据库等多种渠道搜集了实证样本2017-2019年度的相关数据。运用Matlab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盒实现了评价模型的建立、训练、评价等过程,并随机挑选了4家建筑企业作为检验样本,对神经网络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测试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最后,根据2019年建筑企业竞争力BP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的竞争力值进行横向分析,对2017-2019年建筑企业竞争力BP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的评价结果竞争力趋势进行纵向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横纵向对策建议。此外,还对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的延伸应用进行了阐述。本文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结合了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家颁布的政策,严格按照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对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将BP神经网络应用至对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同时也加强了对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客观真实性评价。促使我国建筑企业对自身竞争力水平以及其在建筑市场中的地位有更清晰的认识,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竞争力,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对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力量。

臧鹏飞[5](2021)在《基于供应链理论的建筑施工项目物资采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我国大力推行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国内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同时建筑施工企业数量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各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项目利润也逐渐下降,因此为保证各施工项目的利润水平,在保证工程质量及进度的前提下,必须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鉴于在工程施工项目中的材料成本占建筑总造价的60%左右,因此材料采购可作为保证项目利润水平的切入点之一。在传统的项目物资采购中,由于采购行为过于粗放,导致在项目日常采购行为中无法进行高效的管理,因此为提升项目利润水平,提高采购效率,文章通过引入供应链相关理论,对采购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根据分析以往文献,发现专家学者更多的关注供应链理念在制造业方面的应用,针对工程施工项目采购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论文着重关注工程施工项目的采购环节,并创新性的将供应链理论应用其中,针对施工采购环节中出现的材料分类不明、供应商选择任意、采购时机把握不当、各期物资采购量无法合理确定等问题,在充分考虑建筑施工项目采购特点的前提下,构建了面向工程施工项目的采购管理模型,为工程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提供参考依据。首先基于卡拉杰克矩阵构建采购物料分类模型。前期结合建筑行业特点确定物料分类评价指标,在卡拉杰克矩阵的基础上,建立综合考量供应风险和物资重要性的评价指标,后利用组合赋权法得到评价指标权重;通过数学运算确定出理想专家评分,结合评价指标权重,获得材料重要性参数和风险参数,利用两参数确定物资在卡拉杰克矩阵中的分类。其次建立供应商选择模型,通过组建项目内部采购小组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对各供应商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并对各评价值采用精确加权方法进行处理,后据此权重利用复杂比例评估方法确定供应商的优劣顺序,为供应商的选择提供依据。第三构建采购提前期模型,通过数学方法建立包含持有成本及惩罚成本的物料采购提前期模型,根据该模型可得出合理的采购提前期,为施工采购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第四物资采购供应量的计算,利用库存计算公式,对工程进度曲线进行偏移,得出包含安全库存的物资供给曲线,确定各期物资采购量。第五实例分析,通过长沙的一个房建工程案例对各部分进行检验,验证其可行性。

布优月[6](2021)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增加以及城镇化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我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逐步递增,导致政府难以承担巨大的投资额,由此,引入公私伙伴关系(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PPP模式被认为是满足基础设施需求、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及服务质量、改善国家治理、促进城镇化的有利选择。然而,PPP项目涉及的因素复杂,参与方众多,投入资金巨大,项目风险因素产生的影响重大,相比普通建设项目而言,停工率更高、资金回收率更低、造成的法律合同纠纷更多、公众的反对程度更强,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准确性要求更高。从众多PPP项目失败案例可以看出,由于缺少科学严谨的风险管理方法及手段,导致误判了很多PPP项目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严重程度,进而导致对项目全过程阶段风险等级水平的低估,致使项目本身、项目参与方、公众、社会、环境都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对基础设施PPP项目全过程阶段的风险管理研究就必不可少。本文紧密围绕“基础设施PPP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这一主题,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设施PPP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进行了比较全面和贴切的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采用文献研究法构建项目风险要素清单,案例分析法确定主要风险要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关键风险因素,即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进而构建PPP项目全过程风险因素指标体系。采用频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值,问卷调查法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而从发生概率和影响破坏程度两个维度确定风险因素等级,构建风险评估矩阵按各风险因素所处区域加以判别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而构建风险因素评估等级标准。构建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GA-BPNN)风险评估模型,按照频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及问卷调查法确定风险因素影响程度的量化值作为输入数据,以两者加权求得的风险等级水平量化值作为输出数据,对构建的风险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将GA-BPNN模型评估的结果与单一BPNN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GA-BPNN风险评估模型的评估效果较好,离散程度较小,收敛速度较快,预测精度较高;最后进行案例分析,将该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到具体的项目案例中,得出其对该项目风险等级评估结果较为准确。GA-BPNN风险评估模型为基础设施PPP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根据风险因素等级和项目风险等级水平划分结果结合风险应对方法制定出对应的策略,并对项目各参与方给出具体的应对建议。

黄伟贤[7](2020)在《双界河水环境改善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成本控制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技术的发展,工程施工建设也越来越向着智慧化、智能化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成本控制一直是施工建设单位关注的问题。为了让施工建设更为高效、安全,尽可能将建筑成本降到最低,寻求新技术、新方法以降低施工成本,成了当下兴起的研究方向。而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凭借其成本低廉、省时省材、精准高效等优势在工程施工建设领域被广泛推广和使用。得益于BIM技术的发展,以及BIM3D、BIM4D以及BIM5D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基于BIM的建设工程成本控制研究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实际案例作为分析对象,研究了BIM在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具体研究内容由以下几个方面:1、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时,对成本管理加以核算并引入BIM技术。通过对比研究法对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传统成本控制方法产生的弊端以及引入BIM技术的优势和必要性,阐述本文论文主题。2、以BIM技术为基础,针对施工建设成本管理典型案例进行了探究和论述。将双界河水环境改善工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全面了解BIM技术在双界河水环境改善上起到了哪些作用,并分析可能存在哪些问题,进而把握BIM的实际应用价值。3、基于BIM技术,评估BIM技术可双界河水环境改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定性或定量的全面评估双界河水环境改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效果,以促进BIM技术用于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为后续类似项目的成本控制提供了参考。

赵静[8](2020)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预警研究》文中指出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时有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引起社会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居高不下的年安全事故发生数与人员伤亡数反映出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着安全事故险兆发现慢、安全事故预警不及时等问题。我国建筑业迫切需要新型的安全管理方法与技术来扭转当前建筑业低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当前,使用新型技术进行智能化施工安全管理的成果较少。文章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搭建视频图像识别与分类模型实现施工现场内危险区域侵入与不安全行为预警,减少相对应的安全事故发生,然后进行实证分析。实现施工现场智能预警的前提是分析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本文首先使用文献综述法、耦合器理论得到建筑施工现场不安全影响因素耦合体系,然后通过灰色聚类模型计算出我国施工现场风险最大的两类安全影响因素耦合,为下文的安全预警提供着力点。文章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对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得出13类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结合已有研究得出土建施工危险区域、机械移动危险区域与电力泄漏危险区域三类危险区域,并划定了危险区域边界规则。引入神经卷积网络实现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与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在论文中,提出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原理与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原理。最后,利用实际施工现场案例分别对两个模型的预警过程进行验证,展示预警效果与预警准确率。本文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两大类施工现场安全事故进行预警,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该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使用现场工作人员安全,为进一步实现智能工地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乔松[9](2020)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的信用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传统的工程咨询模式越来越难满足业主的多元化需求,为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促进我国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提出将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工程咨询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此推动工程咨询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决策科学性、提高工程质量及工程投资收益。全过程工程咨询具有业务范围广、持续周期长、开展难度大等特点,对咨询企业的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目前相关政府机构及行业协会等对于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尚未建立较为完整的评价机制及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因此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进行信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全过程工程咨询及信用评价的相关理论做了阐述,在传统静态信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动态评价理论及激励理论,构建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的信用动态评价模型。首先,利用ANP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企业在某一时刻的静态信用评价值。其次,为了弥补静态信用评价对历史信用信息利用不充分的不足,本文在考虑历史信用信息对当前决策的影响逐渐变弱的特点基础上,引入“时间度”进行时间权重的确定,将企业各个时段的静态信用评价值进行集结,得到企业的信用动态评价值。再次,考虑到信用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对企业信用进行信用等级划分及排名,更重要的是信用评价对企业信用发展趋势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因此本文引入双激励控制线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值进行正负激励,通过多时段的信用信息集结得到基于激励的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值。最后,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验证了本文构建的信用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并针对评价结果及模型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静态信用评价的不足,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进行信用动态评价研究,并引入激励机制能更好地区分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实现对企业信用发展的良性引导作用。

范磊[10](2020)在《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广泛重视,其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重要成效,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宏观和中观领域。但是,目前可持续研究进展并不平衡,在工程建设项目等微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薄弱。现有的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还不能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而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可持续发展在工程领域的实践情况亟待加强。公共建筑(Public Building,PB)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任务,社会关注度和影响都比较大,很多地标性公共建筑还是建筑行业中的标杆项目。深入研究和科学地评价公共建筑的可持续性,对进一步合理利用公共资源,改善和提升公共建筑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维度,提出公共建筑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对其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的内在关系进行探索和分析,构建公共建筑可持续评价的分析框架。在评价模型方面,论文通过计算公共建筑三维度可持续性评价结果,构建可持续加权空间来评价公共建筑项目的综合可持续性。论文分别基于生命周期成本理论(Life Cycle Costing,LCC)评价经济可持续性、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Life Cycle Assessment,LCA)评价环境可持续性、生命周期社会评价理论(Social Life Cycle Assessment,SLCA)评价社会可持续性,并对这些维度进行量化。论文最后对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进行了建模,提出了提升公共建筑综合可持续性模型,并提出了提升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的措施建议。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以LCC理论为基础,考虑建设、运营和拆除的全生命期公共建筑成本,建立基于LCC的公共建筑费用效果分析模型,即以LCC为基础评价公共建筑经济可持续性,提出全生命期成本计算内容和公式,构建包含公共建筑初始化成本及未来成本的代际折现下的全生命期成本分析模型,确定对满足相同使用效果下的公共建筑全生命期经济可持续性评价模型,量化公共建筑经济可持续性。(2)以LCA理论的终点法为基础,考虑公共建筑建材生产、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回收全生命期内的公共建筑资源能源消耗,通过目的与范围确定,全生命期阶段清单分析,并经分类和特征化、标准化、权重计算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结果解释等LCA分析过程,构建了基于全生命期的公共建筑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模型。(3)以SLCA理论为分析框架,提出公共建筑相关的工人、使用者、当地社区、社会、价值链参与者五类利益相关者的30个社会影响子类别、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比较矩阵法等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了公共建筑社会可持续性评价模型。(4)统筹考虑公共建筑全生命期内的环境、经济与社会的三维可持续性要素,确定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的理想状态与目标状态,确定三维可持续性指标的标准化及权重确定方法,构建可持续性度量的加权空间,建立基于全生命期的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动态规划理论为基础,构建公共建筑可持续性提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提升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的措施建议。

二、建筑经济管理中神经网络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经济管理中神经网络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研究现状
        1.2.2 项目费用控制研究现状
        1.2.3 预警方法研究现状
        1.2.4 纠偏策略研究现状
        1.2.5 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特点及费用控制分析
        2.1.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特点分析
        2.1.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参与主体
        2.1.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控制复杂性分析
    2.2 费用偏差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2.2.1 费用偏差控制内涵
        2.2.2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分析
        2.2.3 费用偏差控制基本原则
    2.3 费用偏差控制模型及方法研究
        2.3.1 偏差特征系统动力学理论
        2.3.2 神经网络模型
        2.3.3 费用偏差预警聚类方法
        2.3.4 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评价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3.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监控模式
        3.1.1 费用监控模式特征分析
        3.1.2 费用监控模式构建
        3.1.3 费用监控模式运行流程
    3.2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2.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3.2.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3.2.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3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子系统方程式建立
        3.3.1 系统动力学建模中涉及到的数学方法
        3.3.2 影响因素的子系统方程式建立
    3.4 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控制方法研究
    4.1 工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计算需求及特点分析
    4.2 基于K-means算法的费用偏差警情计算模型研究
        4.2.1 K-means聚类理论及缺陷分析
        4.2.2 K-means聚类方法改进及适用性研究
        4.2.3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构建
    4.3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研究
        4.3.1 神经网络模型原理分析
        4.3.2 神经网络模型的改进及适用性研究
        4.3.3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构建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流程再造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效果评价
    5.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中的流程再造与协同
        5.1.1 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与协同的目标
        5.1.2 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与协同的原则
    5.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各阶段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5.2.1 前期决策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5.2.2 中期实施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5.2.3 后期运维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5.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效果评价
        5.3.1 费用偏差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5.3.2 基于支撑度理论的纠偏控制效果评价群决策模型
        5.3.3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复杂大型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6.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分析
        6.1.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定义
        6.1.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建设目标
        6.1.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用户分析
        6.1.4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需求分析
    6.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设计
        6.2.1 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及开发方法
        6.2.2 系统的平台整体设计
        6.2.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功能及模块设计
        6.2.4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数据库设计
    6.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关键技术
        6.3.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开发技术选型
        6.3.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数据仓库设计
        6.3.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模型管理模块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遥感技术的建筑抗震因子提取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抗震能力与震害预评估研究
        1.2.2 震害预评估方法及震害影响因子研究
        1.2.3 利用遥感技术的建筑特征提取研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建筑抗震因子的遥感提取原理
    2.1 建筑震害等级与抗震能力
        2.1.1 建筑破坏等级与震害风险
        2.1.2 震害风险指数与建筑抗震能力
    2.2 建筑抗震能力的影响因子
        2.2.1 建筑结构类型对抗震能力的影响
        2.2.2 建筑设防标准对抗震能力的影响
        2.2.3 建筑侧向刚度对抗震能力的影响
        2.2.4 其它影响因素对抗震能力的影响
    2.3 建筑抗震因子的遥感提取原理
        2.3.1 光学遥感影像的建筑轮廓提取
        2.3.2 基于干涉测量的建筑高度提取
        2.3.3 基于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建筑年代提取
    2.4 基于遥感抗震因子的建筑抗震能力综合评估
        2.4.1 建筑结构易损曲线模型
        2.4.2 基于遥感震害因子的结构易损模型
    2.5 小结
第三章 建筑群抗震因子的遥感提取技术
    3.1 建筑群抗震因子快速提取方法
        3.1.1 建筑群抗震能力评估指标与抗震因子
        3.1.2 建筑群抗震因子提取流程
    3.2 结合Web数据的遥感影像快速分类
        3.2.1 改进K-means初始类中心点的影像分割
        3.2.2 基于Web数据源的建筑群行政类别提取
        3.2.3 基于先验知识的遥感影像分类
    3.3 基于博弈分类模型的建筑群不透水面提取
        3.3.1 不同博弈假设的建筑群提取
        3.3.2 遥感建筑群提取结果优化
    3.4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建筑群抗震因子取值
        3.4.1 全国建筑抗震因子概率分布特征
        3.4.2 全国5-10 年内人口普查数据可用性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单体建筑抗震因子的遥感提取技术
    4.1 单体建筑抗震因子提取方法
    4.2 单体建筑轮廓与楼层数提取
        4.2.1 基于SegNet神经网络的建筑轮廓提取
        4.2.2 基于时序PS-InSAR的楼层数提取
    4.3 建筑建成年代的遥感变化检测
        4.3.1 中低分辨率遥感的建筑区变化检测方法
        4.3.2 高分辨率遥感的建筑轮廓变化检测
    4.4 基于建筑遥感特征的结构分布概率提取
        4.4.1 基于高度与年代的建筑结构经验判定模型
        4.4.2 考虑建筑材料特性的结构判定模型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灯光遥感的震害损失预评估方法
    5.1 基于遥感技术的震害损失预评估方法
        5.1.1 震害损失预评估原理
        5.1.2 震害损失预评估方法
    5.2 不同建筑类型的建筑破坏比预测参数
        5.2.1 建筑抗震性能水准及量化指标
        5.2.2 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参数
        5.2.3 建筑震害矩阵
    5.3 基于灯光遥感的受灾人口与经济密度估计
        5.3.1 灯光遥感数据
        5.3.2 基于不变目标区的灯光遥感数据校正
        5.3.3 基于夜间灯光亮度的经济密度估计
        5.3.4 基于夜间灯光亮度的人口密度估计
    5.4 震害损失比预测方法
        5.4.1 建筑经济损失预评估方法
        5.4.2 建筑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预评估方法
    5.5 小结
第六章 遥感抗震因子在震害损失预评估中的应用
    6.1 首都圈建筑抗震因子遥感提取及建筑震害预评估应用
        6.1.1 研究区及数据来源
        6.1.2 首都圈建筑抗震因子提取
        6.1.3 基于唐山地震情景的首都圈震害预评估
    6.2 基于遥感抗震因子的震害预评估验证——以汶川地震为例
        6.2.1 研究区概述
        6.2.2 研究区建筑破坏比预测结果
        6.2.3 研究区建筑损失比预测
        6.2.4 研究区损失预评估结果对比验证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3)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研究
        1.2.2 建筑设计质量管理相关研究
        1.2.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相关研究
        1.2.4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2.1 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及特点
    2.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涵
    2.3 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内容
        2.3.1 方案设计阶段
        2.3.2 初步设计阶段
        2.3.3 施工图设计阶段
        2.3.4 施工配合阶段
    2.4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方法
        2.4.1 层次分析法(AHP)基本原理及步骤
        2.4.2 BP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原理及步骤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3.1.1 项目概况
        3.1.2 该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基本做法
        3.1.3 该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成效与问题
    3.2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影响设计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3.2.3 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 评价指标筛选
        3.3.1 层次单排序计算
        3.3.2 层次总排序计算
        3.3.3 评价指标筛选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及综合评价
    4.1 基于MATLAB的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4.1.1 网络层数的确定
        4.1.2 输入、输出节点设计
        4.1.3 隐含层节点设计
        4.1.4 传递函数确定
        4.1.5 样本数据的选取
        4.1.6 通过MATLAB程序实现模型构建
    4.2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
        4.2.1 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4.2.2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
        4.2.3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优化对策建议
    5.1 W工程设计项目质量管理优化对策建议
        5.1.1 人员管理方面
        5.1.2 协调管理方面
        5.1.3 进度管理方面
        5.1.4 服务管理方面
    5.2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质量管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二 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中准则层与指标层的权重比例调查问卷
附录三 项目样本数据
附录四 BP神经网络训练期望输出值
附录五 BP神经网络的MATLAB程序代码

(4)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企业转型升级有关研究
        1.3.2 建筑企业竞争力有关研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和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转型升级概念
        2.1.2 建筑企业竞争力
    2.2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及综述理论
        2.2.1 评价方法选择
        2.2.2 BP神经网络方法介绍
        2.2.3 BP神经网络算法原理及流程
    2.3 本章小结
3 转型升级战略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我国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分析
        3.1.1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战略分析
        3.1.2 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战略分析
    3.2 转型升级下建筑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2.1 建筑企业竞争力显性影响因素
        3.2.2 建筑企业竞争力隐形影响因素
    3.3 本章小结
4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筛选分析
    4.1 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指标选取思路
    4.2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维度设置
        4.2.2 建筑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4.2.3 基于专家咨询法的指标体系优化
    4.3 信度效度检验下的指标体系合理性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信度检验分析
        4.3.3 效度检验分析
    4.4 指标体系的结构解析与说明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BP神经网络建筑企业竞争力实例研究
    5.1 建筑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数据选取与标准化
        5.1.1 评价样本数据选取
        5.1.2 数据样本归一化处理
    5.2 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结构和网络训练
        5.2.1 网络样本期望值的确定
        5.2.2 确定各层节点数及激励函数
        5.2.3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
        5.2.4 神经网络仿真运算和测试
    5.3 评价结果分析和评价方法应用延伸
        5.3.1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5.3.2 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5.3.3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应用的延伸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专家调查问卷信
附录 B 转型升级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信度 调查问卷
附录 C 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评分表
附表 D 实例样本数据统计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供应链理论的建筑施工项目物资采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物料分类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供应商选择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安全库存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及模型构建方法
    2.1 相关理论
        2.1.1 建筑供应链理论
        2.1.2 建筑供应链类型
        2.1.3 采购部门的主要任务
        2.1.4 工程施工项目采购特点
    2.2 现行工程施工项目物资采购中出现的问题
    2.3 模型构建方法
        2.3.1 卡拉杰克矩阵
        2.3.2 复杂比例评估方法
        2.3.3 安全库存量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
3 采购管理模型建立
    3.1 采购管理模型构建思路
    3.2 采购物料分类模型
        3.2.1 物料分类模型的构建思路
        3.2.2 分类指标的设计及量化
        3.2.3 确定分类指标评价权重
        3.2.4 确定理想专家评分值并确定材料分类
    3.3 供应商选择模型的设计与建立
        3.3.1 供应商选择模型构建思路
        3.3.2 供应商选择步骤
        3.3.3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3.3.4 供应商选择方法
        3.3.5 供应商选择模型的构建
    3.4 采购提前期确定模型
        3.4.1 采购提前期模型构建思路
        3.4.2 单项材料采购提前期模型
        3.4.3 两项材料采购提前期模型
        3.4.4 N项材料采购提前期模型
    3.5 物资采购供应模型的构建
        3.5.1 物料采购供应模型构建思路
        3.5.2 工程采购计划量
        3.5.3 物资采购供应模型
    3.6 本章小结
4 实例应用分析
    4.1 采购物料分类
        4.1.1 确定材料风险性评价值
        4.1.2 确定材料重要性评价值
    4.2 供应商选择
    4.3 采购提前期
    4.4 物资采购量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4.2使用的Matlab代码
附录B 4.3使用的Matlab代码

(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2.PPP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2.1 PPP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1 PPP模式
        2.1.2 PPP相关理论
    2.2 全过程管理理论
        2.2.1 项目全过程阶段
        2.2.2 项目全过程运作内容
    2.3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2.3.1 风险、项目风险、项目风险管理内涵
        2.3.2 项目风险管理框架模型
        2.3.3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2.4 构建理论框架
3.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风险识别
    3.1 项目风险因素筛选
        3.1.1 构建风险要素清单
        3.1.2 确定主要风险要素
    3.2 风险识别的过程
        3.2.1 德尔菲法
        3.2.2 关键风险因素
    3.3 风险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4.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风险分析
    4.1 确定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值
        4.1.1 频次分析法
        4.1.2 概率值
    4.2 确定风险因素的指标权重
        4.2.1 问卷调查法
        4.2.2 指标权重
    4.3 风险因素综合评分
5.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风险评估
    5.1 构建GA-BP风险评估模型
        5.1.1 BP算法
        5.1.2 遗传算法
        5.1.3 GA改进BP算法
    5.2 GA-BP风险评估的过程
        5.2.1 网络样本集确定
        5.2.2 BP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5.2.3 由GA进行最优权值和阈值的训练
        5.2.4 BP网络训练
    5.3 GA-BP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5.3.1 GA-BP模型评估结果
        5.3.2 对比GA-BP与 BP模型
    5.4 案例分析
        5.4.1 X市公有云中心及智慧应用PPP项目概况
        5.4.2 项目风险评估
        5.4.3 项目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6.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风险应对
    6.1 风险应对策略
    6.2 项目各参与方风险应对建议
7.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附录 A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PPP 项目失败案例来源表
附录 B 基础设施 PPP 项目全过程风险因素重要性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7)双界河水环境改善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成本控制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施工建设阶段引入BIM的理论基础
    2.1 BIM相关理论
    2.2 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项目概况与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3.1 项目概况
    3.2 使用传统成本控制方法时遇到的问题
    3.3 引入BIM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双界河水环境改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与结果
    4.1 总体模型构建设计
    4.2 BIM模型信息库构建
    4.3 项目成本预测模型构建
    4.4 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双界河水环境改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效果评价
    5.1 项目成本控制效果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5.2 项目成本控制效果评价过程
    5.3 项目成本控制效果评价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双界河水环境改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改进建议
    6.1 应用BIM进行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6.2 双界河水环境改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改进建议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成本预测模型的 Matlab 软件程序语言
附录 B 评价指标调查表
附录 C 评价指标隶属度调查表
致谢

(8)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2.2 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研究现状
        1.2.3 卷积神经网络在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2.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
        2.1.1 建筑施工特点
        2.1.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特点
    2.2 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2.3 建筑施工安全预警分析
        2.3.1 安全预警概述
        2.3.2 建筑施工安全预警分析
        2.3.3 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方法对比
    2.4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预警相关理论
        2.4.1 事故致因理论
        2.4.2 卷积神经网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3.1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体系研究整体思路
    3.2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3.2.1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体系二级指标分析
        3.2.2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体系三级指标分析
    3.3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耦合分析
        3.3.1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耦合定义
        3.3.2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耦合机理分析
        3.3.3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耦合类型分析
        3.3.4 构建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体系
    3.4 施工安全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
        3.4.1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比选
        3.4.2 基于灰色聚类模型的施工安全关键影响因素筛选
        3.4.3 基于OWA算子的施工安全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
    3.5 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5.1 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概况
        3.5.2 基于OWA算子的施工安全影响因素权重确定
        3.5.3 基于改进三角白化权函数的施工安全关键影响因素筛选
    3.6 本章总结
第4章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分析
    4.1 施工现场危险区域侵入预警研究整体思路
    4.2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准备工作分析
        4.2.1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原则
        4.2.2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方法比选
    4.3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预警需求信息分析
        4.3.1 施工人员属性信息采集
        4.3.2 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划分
    4.4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安全预警功能实现分析
        4.4.1 施工危险区域侵入行为安全预警流程
        4.4.2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图像采集与标记
        4.4.3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图像特征图谱获取
        4.4.4 施工现场人员识别与分类模型搭建
        4.4.5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侵入行为原理分析
        4.4.6 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分析
    5.1 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姿态预警研究整体思路
    5.2 施工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准备工作
        5.2.1 施工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原则
        5.2.2 施工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方法比选
    5.3 施工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分析
        5.3.1 施工危险区域人员不安全行为定义
        5.3.2 施工现场危险区域人员不安全行为分类
    5.4 施工危险区域内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功能实现分析
        5.4.1 施工现场危险区域内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流程
        5.4.2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行为“描述语言”处理
        5.4.3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行为特征提取
        5.4.4 搭建施工现场监控视频中工作人员行为识别与分类模型
        5.4.5 施工危险区域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预警原理分析
        5.4.6 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9)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的信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研究现状
        1.2.2 信用评价的研究现状
        1.2.3 动态评价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信用动态评价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相关理论
        2.1.1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内涵辨析
        2.1.2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服务范围
    2.2 信用的相关理论
        2.2.1 企业信用的内涵
        2.2.2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的信用分析
    2.3 企业信用动态评价的相关方法
        2.3.1 信用评价
        2.3.2 动态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信用评价指标构建
    3.1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分析
        3.1.1 信用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3.1.2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3.2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初步构建
        3.2.1 信用评价指标分析
        3.2.2 评价指标初选
        3.2.3 评价指标初步确立
    3.3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修正及确立
        3.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
        3.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3.3.4 评价指标的最终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构建
    4.1 信用评价方法的选择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4.2.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4.3 信用评价模型的构建
        4.3.1 确定评价因素集
        4.3.2 确定评语集
        4.3.3 确定隶属度矩阵
        4.3.4 确定指标权重
        4.3.5 确定时间权向量
        4.3.6 模糊运算
        4.3.7 评价结果确定
    4.4 信用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双激励控制线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信用动态评价
    5.1 双激励控制线模型的构建思路
    5.2 双激励控制线的设置
        5.2.1 双激励控制线原理
        5.2.2 正负激励控制线的设置
    5.3 多阶段信用评价信息集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分析
    6.1 评价对象基本信息
    6.2 信用动态评价应用
        6.2.1 确定评价因素集和评语等级
        6.2.2 计算指标隶属度
        6.2.3 时间权重及指标权重
        6.2.4 进行模糊运算
        6.2.5 动态评价结果
        6.2.6 结果分析
    6.3 基于双激励控制线的信用动态评价应用
    6.4 评价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10)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经济评价与生命周期成本
        1.2.2 环境评价与生命周期评价
        1.2.3 社会评价与生命周期社会评价
        1.2.4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综合评价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内容和框架
    2.1 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内容及理论基础
        2.1.1 公共建筑类别与可持续性内涵
        2.1.2 经济可持续性评价内容及理论基础
        2.1.3 环境可持续性评价内容及理论基础
        2.1.4 社会可持续性评价内容及理论基础
        2.1.5 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内容及理论基础
    2.2 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的总体框架
        2.2.1 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2.2.2 评价的标准与步骤
        2.2.3 分析要素与分析结构
        2.2.4 分析框架与研究边界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LCC的公共建筑经济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3.1 公共建筑经济可持续性分析框架
    3.2 公共建筑全生命期成本分析
        3.2.1 全生命期成本分类
        3.2.2 全生命期成本计算
    3.3 考虑代际折现下的成本分析
        3.3.1 代际折现率的确定
        3.3.2 代际折现下的成本
    3.4 实例分析
        3.4.1 工程概况
        3.4.2 全生命期成本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LCA的公共建筑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4.1 公共建筑环境可持续性的分析框架与基础
        4.1.1 分析框架
        4.1.2 模型基础
    4.2 公共建筑环境影响的终点破坏分析模型
        4.2.1 目的与范围确定
        4.2.2 清单分析
        4.2.3 环境影响评价
        4.2.4 结果解释
    4.3 实例分析
        4.3.1 目的与范围确定
        4.3.2 清单数据
        4.3.3 环境影响评价
        4.3.4 结果解释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SLCA的公共建筑社会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5.1 公共建筑社会可持续性的分析框架与内容
        5.1.1 分析框架
        5.1.2 分析内容
    5.2 公共建筑SLCA的分析过程
        5.2.1 目的与范围确定
        5.2.2 清单分析
        5.2.3 社会影响评价
        5.2.4 结果解释
    5.3 实例分析
        5.3.1 调查权重
        5.3.2 分析过程
    5.4 本章小结
6 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模型与提升策略
    6.1 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模型
        6.1.1 模型假设
        6.1.2 模型构建与求解
    6.2 公共建筑综合可持续性提升模型
        6.2.1 基本假设与基本方程
        6.2.2 模型构建与求解
    6.3 实例分析
        6.3.1 理想状态的确定
        6.3.2 可持续性综合评价过程
        6.3.3 综合可持续性提升过程
    6.4 提升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的措施建议
        6.4.1 健全提高公共建筑寿命的管理机制
        6.4.2 优化公共建筑设计施工方案
        6.4.3 做好公共建筑运营维护管理
        6.4.4 加强既有公共建筑改造和性能提升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及创新点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公共建筑社会影响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建筑经济管理中神经网络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D]. 孙肖坤.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基于遥感技术的建筑抗震因子提取与应用研究[D]. 王建飞.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1(02)
  • [3]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 李兴葆.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4]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田欣鑫. 西华大学, 2021(02)
  • [5]基于供应链理论的建筑施工项目物资采购研究[D]. 臧鹏飞.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研究[D]. 布优月. 中原工学院, 2021(09)
  • [7]双界河水环境改善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成本控制与评价研究[D]. 黄伟贤. 暨南大学, 2020(12)
  • [8]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预警研究[D]. 赵静.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9]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的信用评价研究[D]. 乔松. 东南大学, 2020(01)
  • [10]公共建筑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 范磊.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神经网络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