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选矿工艺研究

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选矿工艺研究

一、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选矿工艺流程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方健[1](2021)在《拉拉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浮选优化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含金硫化铜钼矿的综合回收一直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研究方向,在保证主金属铜钼回收指标不劣化的前提下,开发对伴生金银高效回收工艺的研究,对我国金银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凉山拉拉铜矿矿石整体具有较好的可选性,但在生产过程中偶尔会存在反常现象,会出现铜品位低,伴生金银的品位和回收率偏低且波动性较大的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石。该难选矿石原矿性质相比于正常生产流程样较为复杂,一旦选别过程中出现该类矿石,会对选矿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现场处理该类矿石的主要方法为将其与易选矿石配矿制得新的生产流程样进行选别。本论文以拉拉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难选矿石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并以工艺矿物学为理论基础,参照现场生产工艺流程,对该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石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试验研究,并基于实验室试验结果,对配有部分该难选矿石的现场生产流程样进行浮选验证试验,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选别指标。为进一步提高拉拉矿区含金硫化铜钼矿中铜、钼以及伴生金银的技术指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为铜、钼、金和银,其含量分别为0.73%、0.091%、0.27g/t和1.52g/t。矿石中铜基本以硫化铜形式存在,其中原生硫化铜占89.16%,次生硫化铜占10.84%。铜的独立矿物以黄铜矿为主,分配率达到了93.46%;钼的独立矿物只有辉钼矿一种,分配率为91.34%;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赋存在自然金中,分配率为68.09%;矿石中银无独立矿物,主要以类质同象或机械混入物的形式赋存在自然金、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铁矿中。矿石中黄铜矿与磁铁矿、黄铁矿、赤铁矿和辉钼矿等金属矿物关系十分密切,自然金粒度极细,且与多种矿物嵌布关系复杂,严重影响了铜、金资源的高效回收。通过对难选矿石进行浮选试验,以现场生产工艺流程为基础,确定了在粗选磨矿细度-0.074mm占80%,粗选石灰用量为1000g/t,丁基黄药用量为40g/t,丁铵黑药用量为10g/t,柴油用量为120g/t,2#油用量为40g/t;精选石灰用量为500g/t;扫选丁基黄药用量5g/t的条件下,通过两粗三精两扫,粗选精矿再磨再选,中矿顺序返回的工艺流程,最终得到铜钼混合精矿。闭路试验可得混合精矿中最佳铜品位为11.81%,回收率为93.50%;钼品位为1.38%,回收率为89.69%;金品位为2.74g/t,回收率为63.24%;银品位为8.94g/t,回收率为25.23%。现场生产流程样包含有部分该难选矿石,采用对该难选矿石的技术方案,对现场生产流程样的验证试验获得了明显优于原难选矿石浮选试验的结果,现场生产流程样浮选闭路试验铜钼混合精矿中铜钼金银品位分别为25.854%、2.010%、6.57g/t、27.99g/t,混合精矿中铜钼金银的回收率分别为96.68%、87.05%、70.92%、35.99%。浮选指标优良,超过选厂实际生产技术指标。现场流程对石灰用量进行调试,结果表明适当降低石灰用量有利于选厂在不严重影响主金属铜回收指标的前提下提高该类矿石中金和银等有价金属的品位,为同类型含金硫化铜钼矿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价值。

陈章鸿[2](2021)在《老挝丰沙里省难选铜铅锌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铜铅锌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直接影响国防、经济、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安全。目前我国铜金属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0%,随着铜铅锌矿资源不断开采、加工、利用,铜矿资源无法满足国内铜消费的最低需求。老挝丰沙里省铜铅锌矿石属典型的“易浮难分”矿石,开展该资源的高效分离与利用研究,对增加外部供给及解决同类矿石资源难分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利用先进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手段对矿石性质进行全面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浮选探索试验、混合浮选试验、部分混合浮选及分离试验、优先浮选试验研究,最终确定可行的浮选工艺流程与药剂制度,获得了满意的分离指标。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以硫化物为主,原矿含铜、铅、锌较高,银不同程度地与硫化物伴生,各有用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复杂。矿石中原生硫化铜黄铜矿占82.1%、次生硫化铜占9.21%、其它铜占8.69%;矿石中铅赋存形式较为复杂,方铅矿占88.05%,但碳酸铅、硫酸铅和铅铁矾等形式存在的氧化铅合计11.95%,后者很难通过选矿充分富集回收;矿石中的锌呈闪锌矿产出占93.38%,而呈其他形式存在的氧化锌分布率相对较低。混合浮选、部分混合浮选及分离试验表明:该复杂铜铅锌矿石属典型的易浮难分离矿石。采用简单的硫化矿浮选药剂,即可得到高回收率的铜铅锌混合精矿,但混合精矿难以实现高效分离。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体系中,在弱酸性介质中进行铜粗选,是实现该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开路试验采用极具特色的硫酸作为调整剂,亚硫酸钠和硫酸锌作为组合抑制剂,丁铵黑药和Z-200作为选择性捕收剂,经过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快速浮铜;选铜尾矿采用石灰及硫酸锌作为调整剂,乙硫氮作为选择性捕收剂,通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和一次扫选的流程选铅;选铅尾矿经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和一次扫选的流程选锌。在原矿含Cu 2.05%、Pb 5.76%、Zn 3.24%时,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3.03%,回收率为76.51%,铜精矿含Pb 27.28%,含Zn2.92%;铅精矿品位39.60%,回收率47.99%,铅精矿含Cu 4.29%,含Zn7.05%;锌精矿品位49.29%,回收率为51.05%,锌精矿含Cu0.18%,含Pb 3.05%。通过实施弱酸性介质中快速优先浮铜、选铜中矿返回选铅的新工艺闭路试验,达到了有用矿物“能收早收、分类回收”的目的。在原矿含Cu 2.06%、Pb 5.79%、Zn 2.92%、Ag 443g/t的情况下,获得铜精矿含Cu 20.18%、Pb 10.32%、Zn 1.52%,Cu回收率达到82.39%,且伴生银在铜精矿中含量高达2738g/t,回收率为52.00%;铅精矿含Pb 45.35%、Cu 2.43%、Zn 3.34%,Pb回收率达到71.51%,Ag的品位达728g/t,回收率为15%;锌精矿含Zn 42.21%、Cu 0.07%、Pb 2.55%,Zn回收率达到70.11%,Ag的品位达1643g/t,回收率为18%。本试验研究成功地实现了铜、铅、锌的高效分选及伴生银的综合回收,解决了该企过去只能廉价出售铜铅锌混合精矿的困境,为该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技术参考。

江旭[3](2020)在《后箐邦铜铅多金属矿选矿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铜铅作为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是中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金属元素。铜铅多金属硫化矿的分离一直是选矿界的重要课题之一,这类矿石通常致密共生、嵌布粒度较细,而且方铅矿和黄铜矿具有极其相似的可浮性,分离较为困难。另外,随着现有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可供我国直接使用的富矿越来越少,现有的矿产资源也面临着贫、细、杂的特点,所以,研究铜铅硫化矿的高效分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云县后箐邦铜铅多金属硫化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工艺矿物学的研究,制定出合理的工艺流程,并对各浮选作业进行条件试验,确定最佳的技术参数,最后在单矿物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KMn O4对CMC抑制方铅矿的强化作用。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原矿含Cu 0.36%、含Pb 2.38%,主要的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主要的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钾长石等,其次为绿泥石、萤石等。赋存状态上,铜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黄铜矿中,极少数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黝铜矿、蓝辉铜矿和孔雀石中;铅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方铅矿中。实际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优先浮选还是混合浮选,粗精矿中铜、铅互含都比较高,但相对于优先浮选,混合浮选再分离更能有效的对铜铅进行分离,最终确定了混合浮选再分离的工艺流程,并对该流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条件优化试验,得到了各浮选作业的最佳技术参数:混合浮选作业中磨矿细度为-0.074mm占80.85%,调整剂水玻璃用量为1000g/t,捕收剂Z-200用量为30g/t;铜铅分离浮选作业中组合抑制剂CMC+KMn O4用量为300+300 g/t。在此基础上,进行开路浮选试验,确定合适的精扫选次数,最终通过采用“铜铅混浮一粗两精两扫,铜铅分离一粗三精一扫”中矿依次返回上一浮选作业的闭路试验流程,获得了铜品位为20.17%、回收率为82.26%、含铅品位6.78%的铜精矿;铅品位为59.22%、铅回收率为81.25%,含铜1.51%的铅精矿。同时,经分析铜精矿和铅精矿的银含量,发现银在铜精矿中的品位达到440.40g/t,在铅精矿的品位为128.46g/t,总的回收率为73.06%。单矿物试验结果表明:CMC单独添加到矿浆中,方铅矿的浮选性仍然很好,CMC对抑制方铅矿没有明显效果,当CMC添加到KMn O4处理后的矿浆中时方铅矿的浮选性会急剧下降,并且p H值为9时,方铅矿将被明显抑制住。在没有任何抑制剂的情况下,黄药能够大量吸附在方铅矿的表面,吸附量在p H为9时达到最大值,当CMC添加到矿浆中后,黄药的吸附量降低,随着KMn O4添加到矿浆中,方铅矿表面得到氧化,CMC的吸附量增加,黄药吸附量急剧下降。EDS分析结果表明,在用KMn O4和CMC处理方铅矿后,方铅矿表面出现氧化位点,氧化位点上C和O的原子数比例急剧增加,通过观察SEM图像发现,用KMn O4处理后的方铅矿,其表面的氧化并不是发生在方铅矿的整个表面而是在表面部位的氧化位点。

宋振国,贾木欣,罗溪梅[4](2019)在《矿床成因对硫化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文中提出矿床成因决定了矿石类型、矿物共伴生组合、矿石结构与构造、矿物结晶程度等性质的差异,进而对矿石选别回收工艺产生影响。重点阐述了五种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的矿床特征和工艺矿物学特点,分析总结了各类型铜硫矿床的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典型特征,并对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的典型特征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影响浮选工艺流程的基本规律,可为不同类型铜硫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制定提供借鉴。

张谦[5](2019)在《铜铅锌氧硫混合矿同步浮选及冶金分离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铜铅锌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要的基础材料。我国铜铅锌资源虽然丰富,是全世界铅锌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消耗量越来越大,单一的金属矿床逐渐减少。因此,研究铜铅锌氧硫混合矿的综合利用,对补充铜铅锌矿资源的不足和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西藏甲玛矿区铜铅锌氧硫混合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铜铅锌同步浮选和冶金分离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原矿含Cu 0.53%,含Pb 1.29%,含Zn 0.54%;Au和Ag含量分别为0.28g/t和23.6g/t,脉石成分主要有SiO2、CaO和Al2O3等;其中铜、铅、锌氧化率分别为40.21%、79.31%、84.83%;矿石中铜主要赋存在斑铜矿、砷铜铅矿、黄铜矿、硅孔雀石中,部分铜赋存在孔雀石、辉铜矿、锌孔雀石、铜铅铁矾、硫砷铜矿、黝铜矿、铜蓝及闪锌矿中;铅主要赋存在白铅矿、砷铜铅矿、方铅矿中,部分铅赋存在铜铅铁矾中;锌主要赋存在硅锌矿、异极矿及闪锌矿中,部分锌赋存在菱锌矿、锌孔雀石、砷铜铅矿、砷锌钙矿、硫砷铜矿中;各矿物之间相互嵌布包裹,嵌布粒度不均匀,氧化率极高,可浮性非常复杂,致使铜铅锌矿物浮选回收和分离都十分困难。基于原矿性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论文采用“铜铅锌同步浮选—浮选精矿焙烧脱硫—焙烧渣浸出分离铅—浸出液萃取-电积分离回收铜和锌”的回收方案开展研究,并对各个阶段的工艺参数进行试验优化,获得浮选和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浮选开路流程试验确定了精选、扫选次数,最终采用一粗三精两扫,中矿顺序返回的浮选闭路流程,获得了混合精矿中Cu品位为7.72%,回收率为70.15%;Pb品位为22.17%,回收率为90.98%;Zn品位为4.81%,回收率为42.19%;Au品位为1.8g/t,回收率为47.41%;Ag品位为340.4g/t,回收率为77.32%的技术指标。混合精矿焙烧浸出试验获得的低品位铅精矿(品位为25%30%)交由冶炼厂冶炼回收。浸出液中铜的浸出率为87.43%,锌的浸出率为64.38%,通过萃取-电积可将铜和锌分别回收。论文采用选冶联合的工艺流程,最大化实现了铜铅锌氧硫混合矿的回收应用。

李尧[6](2019)在《西藏甲玛难处理混合铜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硫化浮选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铜资源储量丰富,随着铜矿资源的不断开采,易处理铜矿资源逐渐减少,使得难处理铜矿资源成为重点处理对象。复杂难处理铜矿资源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对我国铜矿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西藏甲玛难处理混合铜矿为主要试验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混合铜矿硫化浮选试验研究以及现场小型验证试验,最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选别指标,对该类型铜矿资源的回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矿石中可以回收的有价矿物主要为铜矿物,同时还包含钼、金、银等伴生矿物。硫化铜矿物主要是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铜蓝,氧化铜矿物以硅孔雀石和孔雀石为主,矿石中脉石矿物主要成分为硅灰石、钙铁榴石、方解石、石英等。主要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紧密连生,包裹共生,矿石硬度较低,极易破碎。矿石中含铜1.04%,氧化率为29.80%,其中游离氧化铜和结合氧化铜的含量分别为15.38%和14.42%;伴生金属钼含量为0.023%,贵金属金、银含量分别为0.5g/t和24.6g/t。矿石中的有价金属可以随铜矿物一并回收,以增加有价金属综合回收价值。针对难处理混合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对混合铜矿进行硫化浮选试验,研究了磨矿细度、调整剂用量、捕收剂种类和用量、辅助捕收剂用量及浮选时间等参数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磨矿细度及浮选药剂制度,制定了合理的选矿工艺,最终进行浮选开路和闭路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浮选指标。闭路试验采用两粗两精两扫试验流程,在磨矿细度为-0.074mm粒级含量占70%,硫化钠总用量为900g/t,柴油总用量为150g/t,丁基黄药总用量为660g/t,丁铵黑药总用量为150g/t,2号油总用量为84g/t的条件下,最终得到铜品位为24.30%,铜回收率为72.54%;钼品位为0.127%,回收率为10.39%;金品位为8.8g/t,回收率为73.72%;银品位为399.8g/t,回收率为64.22%的精矿产品。通过在西藏甲玛高寒高海拔地区进行现场小型验证试验,其中现场小型验证试验采用与实验室相同的药剂制度和工艺流程,最终获得铜品位为24.47%,铜回收率为70.72%;伴生金属钼品位为0.324%,钼回收率为39.24%;伴生贵金属金品位为8.75g/t,回收率为61.16%;银品位为662.97g/t,回收率为81.35%的浮选闭路指标,试验指标较为理想,与实验室闭路试验指标吻合。还对矿区采出的低氧化率铜钼矿进行了改进试验,通过药剂制度的适当调整,对其进行闭路浮选试验,低氧化率铜钼矿获得了铜品位为21.93%,铜回收率为87.22%;钼品位为0.574%,钼回收率为71.41%;金品位为12.18g/t,回收率为68.90%;银品位为425.51g/t,回收率为87.17%的浮选闭路指标,浮选指标达到预期要求。

杨俊,陈飞,刘涛,黄廷婷,圈炳忠[7](2019)在《西藏玉龙铜矿一选厂选矿流程改造与生产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龙铜矿随着矿山的不断开采,原矿性质较之前发生明显的变化,原工艺流程已不再适应所开采的矿石的性质。矿山选厂原工艺采用混合浮选流程,铜粗选4次后进行混合精选,粗精矿再磨后精选3次后得到合格的铜精矿。原浮选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对难选铜硫矿石较为有利,对易选的斑岩型铜矿选别不利。为此在保留原工艺的基础上,利用闲置的浮选机改为"一粗两扫一精"的工艺流程,新工艺流程较短,对斑岩矿的选别有利。新工艺在降本增效方面效益显着,在原矿Cu品位降低了0.56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回收率提高了6.47个百分点,同时每年可降低选矿成本360余万元。

王鹏程[8](2017)在《西藏玉龙铜矿铜硫矿选矿工艺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次生硫化铜、黄铁矿的高效分离是西藏玉龙铜矿面临的难点之一。制定合适的工艺流程,开发高效环保的浮选药剂实现铜硫矿物的高效分离,对提高铜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大意义。玉龙铜矿作为世界级特大型有色金属伴生矿,目前的工艺流程存在铜硫分离困难,选别指标差,药剂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制约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以辉铜矿、黄铜矿和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了三种单矿物的天然浮选性能以及捕收剂种类、Cu2+浓度对三种矿物浮选的影响;其次在Cu2+存在下,考察了抑制剂种类、浓度、pH对三种矿物浮选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的调整剂-捕收剂体系实现铜矿物与硫矿物的有效分离。在浮选试验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衍射(XRD)、接触角测定、紫外光谱研究和红外光谱研究等方法,研究了三种单矿物浮选行为的机理。三种纯矿物在中性环境下天然可浮性不同,辉铜矿的可浮性最好,黄铜矿次之,黄铁矿最差。不同捕收剂种类对铜、硫矿物效果不一,其中BK404的效果最好。采用BK404作捕收剂时,两种铜矿物在较宽的pH值区间内的可浮性比较好,对黄铁矿的选择性较差,在碱性环境中的选择性尤其差。当加入Cu2+后,黄铁矿的疏水能力明显增强,其浮选回收率与黄铜矿相当。Cu2+存在下,腐殖酸钠、XKY-03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其中XKY-03对黄铜矿也有一定的抑制。当腐殖酸钠和XKY-03同时使用时,可以增强对黄铁矿的抑制,同时减弱XKY-03对黄铜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腐殖酸钠和XKY-03可以减弱Cu2+对黄铁矿的活化作用,而不对铜矿物的回收造成负面影响。紫外光谱研究可知,BK404在两种铜矿物表面的吸附量较大,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较小,Cu2+可以促进BK404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从而提高黄铁矿的可浮性。当加入腐殖酸钠和XKY-03时,可以减弱Cu2+的影响,减少BK404在矿物表面的吸附。红外光谱研究可知,BK404在黄铁矿表面仅仅发生简单的物理吸附,当加入Cu2+后,BK404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是物理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其表面生成CuS使其疏水。Cu2+存在下,加入腐殖酸钠和XKY-03后,可以与矿浆中的Cu2+生成稳定的螯合物,减弱Cu2+对铜硫分离的影响。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将新工艺和新药剂应用于西藏玉龙铜矿,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指标。工业调试期间,在原矿含铜2.31%的前提下,最终获得铜品位18.32%,回收率为71.02%的铜精矿。与工业试验之前的工艺和药剂相比,精矿品位较之前提高了1.20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了5.30百分点,选别指标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俊平,金婷婷,刘飞[9](2017)在《新疆某铜银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疆某铜银多金属硫化矿,矿物组成复杂,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银、辉银矿、含银黝铜矿、黄铜矿、银黝铜矿、斑铜矿、铜蓝、孔雀石、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毒砂、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绿泥石、石榴子石、方解石、角闪石、石英、长石、金云母等。针对原矿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本试验采用"铜银混合浮选"工艺方案,即采用丁基黄药+丁胺黑药为铜、银矿物浮选捕收剂,2号油做起泡剂,在磨矿细度-200目为92%的情况下混合浮选铜银矿物,采用"一预选一粗两扫三精"获得含铜1.22%、铜回收率93.32%,含银12997.67g/t、银回收率95.29%的铜银混合精矿指标。完成,要在数据上、信息上表现为精确的特点。文章针对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罗仙平,王鹏程,曹志明,王训青,青岩,陈飞[10](2016)在《西藏玉龙铜矿硫化铜矿石选矿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西藏玉龙铜矿含铜1.6%1.8%,含硫7.0%8.5%,矿石性质复杂,易泥化脉石含量高,属于难选矿石。为实现矿石中铜矿物的高效回收,简化现场工艺流程,采用铜优先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即以BK-404作铜矿物的捕收剂,石灰作黄铁矿的抑制剂,在矿浆p H值=9的低碱条件下分步粗选两次,粗精矿不再磨精选三次。试验结果表明,在原矿含铜1.66%的条件下,采用该工艺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含铜20.63%、铜回收率82.24%的铜精矿。铜优先浮选工艺试验指标良好,减少精选浮选机配置容积,减少铜金属循环量和流失量,使铜矿物得到很好的回收,为现场的流程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二、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选矿工艺流程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选矿工艺流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拉拉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浮选优化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铜、钼资源概述
        1.1.1 铜、钼的性质与用途
        1.1.2 铜、钼矿物及矿床特点
        1.1.3 铜、钼资源分布特点
    1.2 铜钼硫化矿选别技术现状
        1.2.1 铜钼硫化矿选矿工艺研究
        1.2.2 铜钼硫化矿浮选捕收药剂现状
    1.3 金、银资源概况
        1.3.1 金、银的性质与用途
        1.3.2 伴生金银资源分布及特点
    1.4 铜矿中伴生金银选矿回收技术现状
        1.4.1 铜矿中伴生金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1.4.2 铜矿中伴生金银选矿工艺研究
        1.4.3 铜矿中伴生金银选矿药剂研究
        1.4.4 铜矿中伴生金银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5 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论文背景和选题意义
        1.5.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矿样的采取与制备
    2.2 试验主要药剂
    2.3 试验主要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工艺矿物学研究
        2.4.2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第三章 拉拉矿区难选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矿石构造
        3.1.1 构造
        3.1.2 结构
    3.2 矿石的元素组成
    3.3 矿石的矿物组成
        3.3.1 铜化学物相分析
        3.3.2 X-射线衍射分析
        3.3.3 人工重砂分析及单矿物分析
        3.3.4 矿石矿物组成
    3.4 矿石中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3.4.1 自然元素
        3.4.2 硫化物
        3.4.3 氧化物
        3.4.4 硅酸盐
    3.5 主要目的矿物的共生关系
    3.6 主要目的矿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3.7 铜、钼、金、银赋存状态
        3.7.1 铜赋存状态
        3.7.2 钼赋存状态
        3.7.3 金赋存状态
        3.7.4 银赋存状态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拉拉矿区难选矿石的选矿试验研究
    4.1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4.2 拉拉矿区难选矿石的浮选试验研究
        4.2.1 磨矿细度对浮选的影响
        4.2.2 石灰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3 丁基黄药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4 丁铵黑药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5 浮选开路试验
        4.2.6 浮选闭路试验
        4.2.7 回水试验
    4.3 浮选试验小结
第五章 配有部分该难选矿石的生产流程样浮选验证试验
    5.1 浮选验证试验过程
    5.2 浮选验证试验结果与讨论
    5.3 现场流程调试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2)老挝丰沙里省难选铜铅锌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铅锌矿资源概况
        1.1.1 铜铅锌金属的理化性质及用途
        1.1.2 铜铅锌资源概述
    1.2 铜铅锌矿床分类及铜铅锌的主要矿物
        1.2.1 铜铅锌矿床类型
        1.2.2 铜铅锌的主要矿物
    1.3 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现状
        1.3.1 常规浮选工艺
        1.3.2 其他浮选工艺
        1.3.3 矿浆调控浮选新工艺
    1.4 论文选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选题的意义
        1.4.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矿样、药剂、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的采集制备
    2.2 试验药剂及仪器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研究方法
第三章 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化学组成研究
        3.1.1 原矿X荧光光谱分析
        3.1.2 原矿化学成分分析
        3.1.3 矿石中铜、铅、锌、银物相分析
    3.2 矿物特性研究
        3.2.1 矿石的结构与构造
        3.2.2 矿石的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
        3.2.3 矿石中重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3.3 矿石中主要目的矿物的粒度组成及分布特征
    3.4 不同磨矿细度下主要矿物的解离度
    3.5 影响浮选的工艺矿物学因素探讨
    3.6 工艺矿物学研究小结
第四章 混合浮选、部分混合浮选及精矿分离试验研究初探
    4.1 混合浮选探索试验
    4.2 铜铅锌混合浮选条件试验
        4.2.1 磨矿细度试验
        4.2.2 石灰用量试验
    4.3 铜铅部分混合浮选及混合精矿分离试验
        4.3.1 亚硫酸钠与硫酸锌用量试验
        4.3.2 粗选捕收剂用量试验
        4.3.3 铜铅混合精矿分离试验
    4.4 小结
第五章 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试验研究
    5.1 铜铅锌优先浮选探索试验
    5.2 优先浮选条件试验
        5.2.1 磨矿细度试验
        5.2.2 浮铜时间的确立
        5.2.3 不同组合抑制剂用量条件下优先浮铜条件试验
        5.2.4 不同组合捕收剂用量条件下优先浮铜条件试验
        5.2.5 石灰用量试验
        5.2.6 乙硫氮用量试验
        5.2.7 硫酸铜用量试验
        5.2.8 丁基黄药用量试验
    5.3 小结
第六章 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流程优化研究
    6.1 优先浮选开路试验
    6.2 优先浮选闭路试验
    6.3 产品多元素分析
第七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和荣誉

(3)后箐邦铜铅多金属矿选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铅的性质及用途
        1.1.1 铜的性质及用途
        1.1.2 铅的性质及用途
    1.2 铜、铅资源概况
        1.2.1 铜资源分布及特点
        1.2.2 铅资源分布及特点
    1.3 铜铅硫化矿分离技术难点
    1.4 铜铅硫化矿浮选分离方法及工艺
        1.4.1 优先浮选流程
        1.4.2 混合浮选再分离流程
        1.4.3 等可浮流程
    1.5 铜铅硫化矿浮选分离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1.5.1 抑铅浮铜
        1.5.2 抑铜浮铅
    1.6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6.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药剂、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矿样的来源及制备
        2.1.1 纯矿物矿样
        2.1.2 实际矿物矿样
    2.2 试验设备及药剂
        2.2.1 试验设备
        2.2.2 试验药剂
    2.3 试验研究方法
        2.3.1 浮选试验
        2.3.2 吸附量测定
        2.3.3 SEM-EDS光谱分析
第三章 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矿石的化学分析
        3.1.1 矿石的光谱分析
        3.1.2 矿石的化学多元素分析
        3.1.3 矿石铜、铅、锌物相分析
        3.1.4 矿石XRD分析
    3.2 矿石的结构构造
    3.3 矿物成分
    3.4 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3.5 银元素的赋存状态
    3.6 主要矿物的嵌布粒度
    3.7 磨矿产品解离度测定
    3.8 原矿物理性质
    3.9 原矿可磨度测定
    3.10 工艺矿物学小结
第四章 选矿试验研究
    4.1 原则流程探索试验
        4.1.1 铜铅混浮在分离浮选方案
        4.1.2 抑铜浮铅优先浮选方案
        4.1.3 抑铅浮铜优先浮选方案
    4.2 混合浮选条件试验
        4.2.1 磨矿细度试验
        4.2.2 pH条件试验
        4.2.3 水玻璃用量试验
        4.2.4 捕收剂种类探索试验
        4.2.5 Z-200用量试验
        4.2.6 浮选浓度试验
        4.2.7 浮选时间试验
        4.2.8 混合浮选开路试验
    4.3 铜铅分离条件试验
        4.3.1 铜铅分离抑制剂种类试验
        4.3.2 铜铅分离中CMC用量试验
        4.3.3 铜铅分离中KMnO_4用量试验
    4.4 全流程浮选开路试验
    4.5 闭路流程试验
    4.6 产品参数分析
        4.6.1 元素分析
        4.6.2 粒度分析
        4.6.3 沉降曲线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KMnO_4对CMC抑制方铅矿的强化机理分析及研究
    5.1 单矿物浮选试验
    5.2 吸附量测定
        5.2.1 黄药对方铅矿表面的吸附量测定
        5.2.2 CMC对方铅矿表面的吸附量测定
    5.3 SEM-EDS光谱分析
    5.4 机理推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奖励及荣誉

(4)矿床成因对硫化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斑岩型铜矿典型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1.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1.1.1典型共伴生组分
        1.1.2 典型脉石矿物
        1.1.3 铜元素赋存状态
    1.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2 矽卡岩型铜矿典型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2.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2.1.1 典型共伴生组分
        2.1.2 典型脉石矿物
        2.1.3 铜元素赋存状态
    2.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3 火山岩型铜矿床
    3.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3.1.1 典型共伴生组分
        3.1.2 典型脉石矿物
        3.1.3 铜元素赋存状态
    3.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4 砂岩型铜矿
    4.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的影响
        4.1.1 典型共伴生组分
        4.1.2 典型脉石矿物
        4.1.3 铜元素赋存状态
    4.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5 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床(岩浆型矿床)
    5.1 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5.1.1 典型共伴生组分
        5.1.2 典型脉石矿物
        5.1.3 铜镍元素赋存状态
    5.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
6 结论

(5)铜铅锌氧硫混合矿同步浮选及冶金分离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铅锌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1.1 铜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1.2 铅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1.3 锌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2 铜铅锌的资源概况及产出
        1.2.1 铜的资源概况及产出
        1.2.2 铅锌的资源概况及产出
    1.3 铜铅锌矿的选矿技术现状
        1.3.1 铜铅锌矿浮选困难的原因
        1.3.2 铜铅锌矿的选矿工艺现状
        1.3.3 铜铅锌矿的选矿药剂现状
    1.4 项目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样矿样的采取及制备
    2.2 试验主要药剂
    2.3 试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原矿性质研究
        2.4.2 工艺流程的选择和确定
        2.4.3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2.4.4 焙烧—浸出探索试验研究
第三章 原矿性质研究
    3.1 原矿化学性质及物质组成
        3.1.1 化学多元素分析
        3.1.2 原矿中铜铅锌的物相分析
    3.2 矿石的结构构造
        3.2.1 矿石的构造
        3.2.2 矿石的结构
    3.3 矿石矿物成分及嵌布粒度特征
        3.3.1 原矿矿物组成
        3.3.2 矿石矿物的嵌布特征
    3.4 铜铅锌载体矿物的嵌布粒度及单体解离度分析
        3.4.1 铜铅锌主要载体矿物的粒度特征
        3.4.2 铜铅锌主要载体矿物的解离度特征
    3.5 铜铅锌的赋存状态
        3.5.1 铜的赋存状态
        3.5.2 铅的赋存状态
        3.5.3 锌的赋存状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际矿石的浮选试验研究
    4.1 浮选条件试验研究
        4.1.1 磨矿细度对浮选的影响
        4.1.2 硫化钠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1.3 分散剂对浮选的影响
        4.1.4 黄药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1.5 丁铵黑药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 浮选开路流程试验
    4.3 浮选闭路试验
    4.4 精矿和尾矿产品分析
        4.4.1 精矿和尾矿多元素分析
        4.4.2 产品铜铅锌物相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浮选铜铅锌混合精矿焙烧—浸出探索试验研究
    5.1 混合精矿焙烧探索试验
        5.1.1 混合精矿焙烧
    5.2 焙烧渣浸出探索试验
        5.2.1 浸出温度条件试验
        5.2.2 烧渣浸出硫酸用量条件试验
        5.2.3 烧渣浸出液固比条件试验
        5.2.4 烧渣浸出时间条件试验
    5.3 焙烧渣浸出前后的形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与荣誉

(6)西藏甲玛难处理混合铜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硫化浮选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资源概况
        1.1.1 铜性质及用途
        1.1.2 铜矿资源分布特点
        1.1.3 铜矿床及矿物类型
    1.2 硫化铜矿的选别方法
        1.2.1 硫化铜矿的浮选工艺与药剂
        1.2.2 硫化铜矿的微生物浸出
    1.3 氧化铜矿选别方法
        1.3.1 浮选法
        1.3.2 化学选矿法
        1.3.3 选冶联合工艺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矿样的采取及制备
    2.2 试验药剂
    2.3 试验仪器及设备
    2.4 试验研究方法
        2.4.1 原矿性质研究
        2.4.2 浮选试验方法
第三章 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矿石的化学性质分析
        3.1.1 X-荧光分析结果
        3.1.2 化学多元素分析
        3.1.3 矿石中铜钼的物相分析
        3.1.4 X射线衍射分析
    3.2 矿石结构与构造
        3.2.1 矿石构造
        3.2.2 矿石结构
    3.3 矿石的矿物组成和嵌布特征
        3.3.1 矿石的矿物组成
        3.3.2 矿物的嵌布特征
    3.4 主要目的矿物的粒度分布特征、解离度特征和共生关系
        3.4.1 主要目的矿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3.4.2 主要目的矿物的解离度特征
        3.4.3 主要目的矿物的共生关系分析
    3.5 铜赋存状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浮选试验研究
    4.1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4.2 浮选试验研究
        4.2.1 磨矿细度对浮选的影响
        4.2.2 硫化钠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3 柴油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4 黄药种类和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5 丁铵黑药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4.2.6 浮选时间试验
        4.2.7 浮选开路试验
        4.2.8 浮选闭路试验
        4.2.9 尾矿沉降试验
    4.3 精矿和尾矿化学多元素和物相分析
        4.3.1 精矿和尾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4.3.2 尾矿铜物相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场小型验证试验研究
    5.1 难处理混合铜矿浮选试验验证
    5.2 低氧化率铜钼矿原矿多元素分析及铜物相分析
    5.3 低氧化率铜钼矿浮选试验结果
    5.4 精矿和尾矿多元素分析
        5.4.1 难处理混合铜矿精矿和尾矿多元素分析
        5.4.2 低氧化率铜钼矿精矿和尾矿多元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其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B 攻读学位其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西藏玉龙铜矿一选厂选矿流程改造与生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石性质
2 原生产工艺及存在的问题
3 选矿工艺技改
4 技改成果
5 结论

(8)西藏玉龙铜矿铜硫矿选矿工艺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铜硫资源概况
    1.3 黄铜矿、辉铜矿、黄铁矿的矿石性质
    1.4 铜硫分离的浮选工艺研究进展
    1.5 铜硫分离的抑制剂研究进展
    1.6 铜硫分离的难点
    1.7 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7.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以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矿样
        2.1.1 纯矿物试样
        2.1.2 实际矿石
    2.2 试验药剂及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试验设备及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浮选试验
        2.3.2 紫外光谱测试
        2.3.3 红外光谱分析
        2.3.4 接触角的测定
第三章 捕收剂种类以及Cu~(2+)对铜、硫矿物浮选的影响
    3.1 无捕收剂条件下,pH对铜、硫矿物浮选的影响
        3.1.1 pH对辉铜矿浮选的影响
        3.1.2 pH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
        3.1.3 pH对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3.2 不同pH条件下,捕收剂对铜、硫矿物浮选的影响
        3.2.1 丁基黄药对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3.2.2 BK404对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3.2.3 LP-01 对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3.2.4 Z-200 对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3.3 不同BK404用量条件下,铜、硫矿物的浮选行为
    3.4 不同Cu~(2+)浓度下,铜、硫矿物的浮选行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2+)存在下,抑制剂-捕收剂体系中铜、硫矿物的浮选行为
    4.1 Cu~(2+)存在下,腐殖酸钠对铜、硫矿物浮选的影响
        4.1.1 腐殖酸钠用量对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4.1.2 pH对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4.2 Cu~(2+)存在下,柠檬酸对铜、硫矿物浮选的影响
        4.2.1 柠檬酸用量对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4.2.2 pH对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4.3 Cu~(2+)存在下,XKY-03 对铜、硫矿物浮选的影响
        4.3.1 XKY-03 用量对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4.3.2 pH对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4.4 Cu~(2+)存在下,硫化钠对铜、硫矿物浮选的影响
        4.4.1 硫化钠用量对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4.4.2 pH对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4.5 Cu~(2+)存在下,腐殖酸钠+XKY-03 组合药剂对铜、硫矿物浮选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整剂-捕收剂体系下,铜、硫矿物浮选机理研究
    5.1 BK404与铜、硫矿物表面作用机理研究
        5.1.1 BK404的紫外与红外光谱研究
        5.1.2 BK404与辉铜矿表面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5.1.3 BK404与黄铜矿表面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5.1.4 BK404与黄铁矿表面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5.2 Cu~(2+)存在下,BK404与黄铁矿表面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5.3 调整剂-捕收剂体系下,BK404在黄铁矿表面吸附量的影响
        5.3.1 腐殖酸钠对BK404在黄铁矿表面吸附的影响
        5.3.2 XKY-03 对BK404在黄铁矿表面吸附的影响
        5.3.3 腐殖酸钠+XKY-03 对BK404在黄铁矿表面吸附的影响
    5.4 调整剂、捕收剂添加前后黄铁矿表面润湿性的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藏玉龙铜矿铜硫矿浮选分离试验
    6.1 三元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
    6.2 实际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6.3 影响玉龙铜矿铜选别指标的因素
    6.4 实际矿石浮选分离试验
        6.4.1 选矿方案的确定
        6.4.2 捕收剂种类对铜浮选指标的影响
        6.4.3 抑制剂种类对铜浮选指标的影响
        6.4.4“部分混合浮选”开路试验
        6.4.5“部分混合浮选”闭路试验
    6.5 新工艺在西藏玉龙铜矿中的应用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9)新疆某铜银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1.1 矿石结构及构造
    1.2 主要矿物嵌布特征
        1.2.1 自然银嵌布特征
        1.2.2 辉银矿嵌布特征
        1.2.3 黄铜矿嵌布特征
        1.2.4 含银黝铜矿嵌布特征
    1.3 矿石的嵌布粒度
2 选矿试验研究
    2.1 研究方案
    2.2 开路流程试验
    2.3 工业生产试验
3 结论

(10)西藏玉龙铜矿硫化铜矿石选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石性质
2 选矿方案的确定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试验设备及药剂
    3.2 磨矿细度试验
    3.3 捕收剂种类试验
    3.4 捕收剂用量试验
    3.5 铜粗选时间试验
    3.6 铜精选条件试验
    3.7 闭路试验
4 结论

四、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选矿工艺流程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拉拉矿区难选含金硫化铜钼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浮选优化试验研究[D]. 方健.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老挝丰沙里省难选铜铅锌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研究[D]. 陈章鸿.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后箐邦铜铅多金属矿选矿技术研究[D]. 江旭.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4]矿床成因对硫化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J]. 宋振国,贾木欣,罗溪梅.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19(05)
  • [5]铜铅锌氧硫混合矿同步浮选及冶金分离试验研究[D]. 张谦.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6]西藏甲玛难处理混合铜矿工艺矿物学特性及硫化浮选试验研究[D]. 李尧.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7]西藏玉龙铜矿一选厂选矿流程改造与生产实践[J]. 杨俊,陈飞,刘涛,黄廷婷,圈炳忠.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9(01)
  • [8]西藏玉龙铜矿铜硫矿选矿工艺及机理研究[D]. 王鹏程. 江西理工大学, 2017(01)
  • [9]新疆某铜银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J]. 李俊平,金婷婷,刘飞. 世界有色金属, 2017(04)
  • [10]西藏玉龙铜矿硫化铜矿石选矿试验研究[J]. 罗仙平,王鹏程,曹志明,王训青,青岩,陈飞. 有色金属工程, 2016(06)

标签:;  ;  ;  ;  ;  

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选矿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