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包装证明和说明书的调查分析

宫内节育器包装证明和说明书的调查分析

一、宫内节育器中包装合格证及说明书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梅[1](2018)在《泸西县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免费避孕药具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这和广大民众的生殖健康及家庭和谐紧密相关,并且关乎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及资源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免费避孕药具是一项人口规划方面的公共服务,在新的社会环境、新任务之下,该项工作也将迎来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泸西县为例进行案例探究,此地位于文山、曲靖及昆明和红河的交汇处,本县境内居民涵盖彝、壮、傣、苗、回、汉等多个民族,截至2017年,该县总人口数量达到了43.08万多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人数82150人,应使用药具人数65836人。经过多年的发展,泸西县在全县范围内完成了免费提供避孕药具规范化管理建设工作,育龄人群对药具的获得率和可及率包括满意度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过去传统工作方式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泸西县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工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本研究立足于当前机构合并、资源整合的现状,结合泸西县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泸西县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的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力求为泸西县的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提供一些优化建议,也希望通过本研究能给泸西县的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庞汉青[2](2017)在《基于药对作用的新生化颗粒配伍效应与物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研究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当归-红花配伍养血活血量效关系与协同增效相互作用研究"和"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的部分实验内容。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综述了药对和新生化颗粒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到第四章为实验部分,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相应结论如下:第二章基于当归系列药对的新生化颗粒配伍效应研究第一节基于当归系列药对的新生化颗粒的养血作用配伍效应研究采用撤药分析法比较评价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养活作用贡献,养血指标主要包括外周血常规参数、脏器指数、Na+-K+和Ca2+-Mg2+ATP酶活性。采用环磷酰胺和乙酰苯肼联合复制血虚小鼠模型;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外周血常规、脏器指数和ATP酶活性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血虚模型复制成功。给予新生化颗粒(XSHG)及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样品后(DY、DC、DT、DH、DJ和DZ)后,各给药组小鼠的各相关养血效应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进一步将各给药组的药效数据经过主成分分析(PCA),采用各给药组到空白组的相对距离法来比较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养血作用。各给药组的养血作用的大小顺序为:XHSG>DJ>DT>DZ>DH>DC>DY。结合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的分析数据,表明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药学效应方面皆有作用,当归-益母草和当归-川芎药对在方中的养血贡献程度最大。该方法为新生化颗粒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复杂方剂的配伍研究提供了方法的参考。第二节基于当归系列药对的新生化颗粒的活血作用配伍效应研究比较评价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采用冰水浴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共同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根据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和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观察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观察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血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急性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多个指标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出,新生化颗粒对血瘀大鼠的调节作用优于拆方组和生化汤组;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后,各给药组的活血效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缺失不同的当归药对后对原方的活血效应影响不同,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的顺序为:当归-益母草>当归-川芎>当归-红花>当归-炙甘草>当归-桃仁>当归-姜炭。该研究表明,当归系列药对是新生化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不同;且当归-益母草药对在全方中的活血作用贡献最大,与新生化颗粒的组方结构(重用益母草)以及益母草"活血行滞、祛瘀生新"的功效相一致,与前期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养血血效应贡献度一致。第三章新生化颗粒体内外效应物质基础研究第一节新生化颗粒配伍前后的主要效应成分含量变化研究新生化颗粒来源于经典名方生化汤,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产后疾病。它的效应成分主要包括:芳香酸类、苯酞类、生物碱类、黄酮类和姜辣素类成分。为比较新生化颗粒七个单味药配伍前后效应成分的含量变化,本文首次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HPLC-TQ/MS)同时测定新生化颗粒及其单味药中27个效应成分的含量。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27 个效应成分在 20 min 内于 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100 mm × 3 mm,1.9μm)色谱柱上得到了较好的分离。结果显示:除了胸腺嘧啶、对香豆酸、洋川芎内酯Ⅰ、洋川芎内酯H和藁本内酯外,其它有效成分的含量配伍后均显着性增加;不同类型化合物配伍前后的变化率的顺序为:姜辣素类>黄酮类>芳香酸类>生物碱类>苯酞类。该方法为新生化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有助于阐明新生化颗粒的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第二节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效应物质基础研究综合前期的活血、养血作用贡献的效应整合结果,皆表明药对当归-益母草和当归-川芎在方中的贡献程度大。基于此,从各拆方样品中效应成分的含量变化方面揭示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不同贡献的潜在原因。本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HPLC-TQ-MS/MS)法比较评价新生化颗粒及其拆方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新生化颗粒组相比,大部分效应成分在其拆方样品中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样品DY中,除了甘草素外,其它效应成分较新生化颗粒中相应的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进一步将各样品中效应成分的含量做标化后做PCA分析,其中,DY和DC样品组距XSHG组最远,从化学成分含量角度表明了药对当归-益母草和当归-川芎在新生化颗粒的贡献程度较大的原因。该方法为阐明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的配伍规律奠定了基础。第三节新生化颗粒在正常和血虚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建立新生化颗粒中15个效应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UPLC-MS/MS的测定方法,比较评价主要效应成分在正常和血虚模型大鼠灌胃给药新生化颗粒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行为差异。新生化颗粒在正常和血虚模型大鼠的灌胃剂量均为9.72 g·kg-1。15个效应成分在血浆中的线性关系良好(r ≥ 0.9925),所有分析物的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分别小于10.88%和11.87%,相应的准确度相对误差在±12.38%范围内。除了甘草酸以及甘草次酸,新生化颗粒中其它效应成分在正常和血虚模型大鼠中Tmax和t1/2均较短,在6小时内基本消除完全;较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除了苦杏仁苷、甘草苷和甘草次酸,其它效应成分的药动学行为均有明显的差异;整体而言,各类效应成分在模型大鼠中的AUC0-t、AUC0-∞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Tmax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表明在血虚病理状态下,通过激活血虚大鼠体内的代谢酶的活力,使得效应成分的代谢速率和程度被改变。其中,以水苏碱和益母草碱为代表的生物碱类,在体内较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提示生物碱类成分可能是新生化颗粒发挥养血效应的重要活性成分,其养血作用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第四章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的新生化颗粒养血作用机制研究第一节基于代谢组学的新生化颗粒的养血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大鼠眼底静脉丛放血法复制大鼠失血性血虚模型,共分为失血性模型组、正常组、新生化颗粒组、生化汤组、当归-益母草组,当归组和益母草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各组大鼠血浆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血浆中内源性标记物进行多元数据统计分析,并基于SPSS19.0对潜在差异性标记物进行P检验。结果显示,PCA中血虚大鼠与其他各组能够达到基本分离;进一步对潜在的差异性标记物定性鉴定,共鉴定出18个差异性标记物。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8-异前列腺素F2a、神经鞘氨醇、溶血卵磷脂LysOPC(20:4)、磷酸泛酰半胱氨酸、15-脱氧-d-12,14-前列腺素J2、脱氧胆酸、脱氧核糖胸腺苷酸、9-反式-视黄酸、亮氨酸-苯丙氨酸、L-胱硫醚、泛醌-2、鞘氨醇1-磷酸、S-腺苷高半胱氨酸、16-羟基孕烯醇酮和4-氧化-视黄酸的含量显着增加(P<0.01);模型组中16-去氢黄体酮、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在各给药组的大鼠体内,这些差异性内源性物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采用Matlab构建血虚相关通路分析,失血性血虚模型主要泛酸和辅酶A的生物合成、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鞘脂类代谢有关。不同给药组可以调节以上紊乱的3条代谢通路向正常转归,其药效学和内源性标记物的代谢轨迹的结果均显示,不同给药组对失血模型大鼠的改善程度为:XSHG>SHD>DY>DG>YMC。第二节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新生化颗粒的养血作用靶点预测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新生化颗粒中58个潜在效应成分的养血分子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相关关系。依据PharmMapper、SEA、STITCH、Drugbank等数据库和文本挖掘的方法构建了与46个血虚相关的靶蛋白;然后将获得靶蛋白导入KEGG数据库建立血虚相关作用通路;最后,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新生化颗粒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养血效应方面,新生化颗粒中58个效应成分涉及46个作用蛋白和24条作用通路;24条作用通路主要涉及血虚过程中的红细胞功能、免疫功能、能量代谢、炎症因子和血管微循环;其中,预测到的24条血虚代谢通路与前期的代谢组学有7条吻合。文献研究和本课题组的代谢组学研究结果均证实了网络预测的可靠性。该结果体现了新生化颗粒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模式,为深入研究新生化颗粒的养血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参考。第三节新生化颗粒养血效应的关键靶点验证课题组前期采用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对新生化颗粒的养血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均表明,产后血虚证主要和能量代谢紊乱、血液微循环障碍、红细胞合成降低、炎症爆发以及免疫功能降低有关。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本节对新生化颗粒潜在养血代谢通路上的关键靶蛋白进行了生物活性验证。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化颗粒通过提高机体的EPOR、F2、TNF-α、IL-6、ACSS1、COASY、AHCY 和 CBS 的表达,降低体内 S1PR1、SPHK1和HIF-1α的含量,继而改善血虚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紊乱、血液微循环障碍和增强红细胞功能而发挥养血作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3](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提出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白占民[4](2015)在《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现状及监管对策》文中提出植入性医疗器械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于治疗多种疾病,维持患者正常健康生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植入性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品包装标识不规范、采购渠道混乱、质量验收缺失、使用记录不完整、可追溯性差等。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导致植入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对植入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产品名录、无源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报告排名、植入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实际发生场所等几方面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分析,同时讨论了美国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监管模式,得到了改善我国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管制度和模式的启示。为了建立及完善政府监管部门科学、高效、廉洁监管的监管体系,必须:一,提高认识,重视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特殊意义;二,制定法律,提高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法律支持;三,对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电子监管;四,配备高素质人才,提升监管能力;五,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七,建立信用体系,力促参与者依法办事;八,提高技术支持力量;才能提高植入性医疗器械的行政监管效能,有效保障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安全和发展,形成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及患者全面积极参与,政府监管部门科学、高效、廉洁监管的监管体系,从而推动植入性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国家整体医疗水平并保障我国人民的用械安全。

马云[5](2013)在《菝葜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活性部位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题背景和目的慢性盆腔炎疾病(CPID)系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所致。可由急性盆腔炎(PID)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成,这是CPID发病的主要原因;亦可因体质较强,或感邪较轻,受病后表现为症状较轻,病势较缓的慢性盆腔炎。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调查,美国每年150多万妇女患PID,住院费用达10.6亿美元左右,并且每年有上百的PID患者死于并发症。在美国青少年PID感染率比成年妇女高,15~24岁妇女是该疾病高发人群,以美国黑人和拉美裔女性较为常见[2]。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传播疾病泛滥导致全世界每年新增3亿3千多万性病患者,其中有10%~20%将发展成为CPID。在我国,由于个人卫生条件及医疗条件的限制,或在妇科小手术和计划生育手术中无菌操作不当,加之广泛应用宫内节育器时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原因,使盆腔炎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同时随着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由此引起的盆腔炎也在增多。由于抗生素及手术治疗CPID有许多弊端,中药治疗已日益成为治疗CPID的研究热点。大量文献报道盆益康合剂、黄芪注射液[5]等均能表现出既抗炎、又不易耐药的良好特性,且具有用药安全有效、副作用小、费用较低等优点。金刚藤为菝葜的根部,为传统活血化瘀中药,市售金刚藤胶囊(菝葜提取物)己销售十余年,用于治疗CPID疗效显着,但其制剂较粗、药效机理也未能得很好的阐明。因此,进一步开发菝葜单味药制备成有效部位,并探讨其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等与其治疗作用相关的机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临床意义。本课题通过观察小鼠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及大鼠慢性盆腔炎疾病(CPID)模型中小鼠耳肿胀度、大鼠棉球肉芽肿抑制率、CPID动物血液学指标及病理改变,对菝葜醇提物及其3个化学部位,即: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溶液部位的抗炎及抗CPID活性作用进行了比较和筛选,以确定其抗炎和抗CPID的活性部位,并通过柱分离对该部位做进一步的分离纯化,采用HPLC检测其含量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在获得了药效确切的活性部位后,亦通过观察其对CPID模型大鼠血清、子宫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粘连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该活性部位对CPID的抗炎、抗粘连的免疫调节机制。本研究力图对菝葜的抗炎及抗CPID的有效物质进行富集,并阐明其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有助于获得药效物质相对明确、药理活性相对特异的菝葜活性部位,为进一步开发菝葜抗CPID有效部位甚至单体化合物制剂提供科学依据。课题实验方法和结果1、菝葜的提取分离:采用正交设计L9(34)表,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HPLC色谱测定落新妇苷及黄杞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菝葜的提取方法进行筛选,并确定菝葜最佳提取工艺。落新妇苷及黄杞苷的含量测定条件为: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4%磷酸水;检测波长均为290nm;柱温:室温;流速:0.7m1-min-1。对正交试验所得各工艺样品的落新妇苷和黄杞苷含量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乙醇浓度对实验结果有显着性影响,其余各因素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后采用综合平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得到菝葜最佳提取工艺为:将菝葜饮片粉碎成小颗粒状,加70%乙醇按乙醇:水为1:8、1:5、1:5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h、2h、1h。提取液过滤后,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无醇味,置于冰箱中冷藏12h,取出药液,抽滤,合并滤液,加水定容即得,用于后续的研究。2、菝葜提取液3个化学部位的制备:采用液液萃取方法进行,以乙酸乙酯对提取液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位,萃取后的药液再以正丁醇萃取得到正丁醇部位,剩下的药液为水溶液部位。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均采用水饱和的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按体积比1:1萃取至基本呈无色。采用25%苯酚胶浆0.06ml注入大鼠右侧子宫制备大鼠CPID模型,观察菝葜醇提物及3个化学部位高、中、低(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4、2、1倍)剂量组对CPID模型大鼠血液学及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探讨其对CPID的治疗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观察菝葜醇提物及3个化学部位高、中、低(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4、2、1倍)剂量组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急性炎症的治疗作用。其中二甲苯用量为每只小鼠右耳涂抹30μl,左耳做空白对照,20min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以直径8mm打孔器分别沿左右耳缘正中相同部位等面积打下两圆形耳片,电子天平称重,计算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法,观察菝葜各化学部位高、中、低(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4、2、1倍)剂量组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抑制作用,探讨醇提物及3个化学部位抗慢性炎症作用。其中高压灭菌棉球(每个重50±1mg),临用前用注射器注入头孢美唑1mg/0.1ml,从切口向左侧腹股沟植入皮下。结果显示:菝葜醇提物组与乙酸乙酯部位的高、中剂量组能非常显着地降低CPID模型大鼠增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对小鼠耳肿胀也有非常明显地抑制作用(P<0.01),但低剂量效果均不显着(P>0.05);乙酸乙酯高剂量组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也具有非常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菝葜醇提物高剂量组和乙酸乙酯部位中、低两个剂量组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具有显着地抑制作用(P<0.05)。其余各组,包括正丁醇组、水液组的抗炎及抗CPID效果均不明显。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子宫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发现:菝葜醇提物组和乙酸乙酯组能明显减少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改善充血、水肿和宫壁各层结构,大部分腺体结构清晰完整,其中中剂量效果不如高剂量明显,低剂量病理改变不明显。正丁醇高剂量组炎症改善不如乙酸乙酯组明显,低剂量组上皮细胞大量脱落至宫腔,炎性细胞覆盖整个黏膜层,散见嗜酸性粒细胞。水液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镜下观察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显示:菝葜的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好的抗急、慢性炎症和CPID的作用,故选择该部位进行后续的研究。3、菝葜活性部位的分离纯化:采用聚酰胺柱对菝葜乙酸乙酯部位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富集有效成分总黄酮。采用HPLC按“一标多测”法,初步检测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ODS C18(4.6×250nm,51μm);流动相:甲醇;流速:1m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90nm;进样量:20μl。通过“面积归一”法,以落新妇苷的质量(μg)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其回归方程为Y=5.561×105X-5.911×105,R2=0.9997。以峰面积累加,测得乙酸乙酯部位中的总黄酮的含量为55.73%。4、菝葜活性部位治疗CPID的疗效确证:菝葜按上述方法进行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再经聚酰胺树脂纯化后得到了活性部位,其有效成分得到了富集、含量明显提高,其活性强度有可能得到提高,故实验设计时我们降低了大鼠的给药剂量,以临床等效剂量作为中剂量,高、中、低剂量分别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2、1、1/2倍,较3个化学部位筛选时所用的剂量为低。于CPID造模后第7d开始,每日1次,连续给药10d。于第11d,即末次给药24h后,腹主动脉采血,进行血常规、血流变检测;肉眼观察大鼠子宫造模侧的形态变化;摘取子宫,称重量,计算脏器指数;双侧子宫置10%甲醛固定液浸泡,HE常规染色,镜下观察大鼠子宫的病理改变。结果显示:菝葜活性部位的高、中剂量均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液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白细胞,有非常显着性意义和显着性意义(P<0.01,P<0.01,P<0.05),对大鼠子宫脏器指数的改善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剂量效果不明显。病理结果显示纯化后的菝葜活性部位低剂量与中药阳性对照组能部分改善CPID模型大鼠子宫的炎症程度,高、中剂量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CPID模型大鼠子宫的病变程度,包括对炎症损害的改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得到的菝葜活性部位在临床等效剂量情况下即具有显着地抑制CPID的作用。5、菝葜活性部位治疗CPID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观察菝葜活性部位对CPID模型大鼠血清、子宫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粘连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其治疗CPID的抗炎抗粘连的免疫调节机制。实验以SD雌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菝葜活性部位高、中、低剂量组、金刚藤胶囊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1p(IL-1β)、白介素-10(IL-10);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法(RT-PCR)检测大鼠子宫组织TNF-α mRNA及ICAM-1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菝葜活性部位能不同程度地调节模型大鼠血清中IL-1p和IL-10的含量。其中对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的抑制作用,菝葜活性部位高、中、低3个剂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对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菝葜活性部位高、中剂量组能显着升高其在大鼠血清中的含量,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43,<0.05)。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PID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粘连相关指标TNF-α、ICAM-1的表达,结果发现:菝葜活性部位3个剂量组对TNF-α的高表达都有非常显着地抑制作用,而对ICAM-1的抑制作用仅高剂量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低剂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RT-PCR法对大鼠子宫TNF-α mRNA及ICAM-1mRNA的表达检测,结果显示:各给药组的TNF-αm RNA及ICAM-1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极显着性意义(P=0.000,<0.001),其中菝葜乙酸乙酯部位高、中剂量组各指标水平均已接近空白对照组水平(P=0.000,<0.001)。本实验的荧光定量PCR扩增结果显示:3个基因扩增曲线光滑平稳,荧光吸收图谱的S形曲线形状完好,符合定量检测要求;融解曲线呈单峰,峰形较锐利,未见其他峰值,提示各基因融解温度均一,扩增产物特异性好,未见非特异的双链DNA产物或引物二聚体。这说明本实验采用RT-PCR所得结果可靠。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得到的菝葜活性部位对CPID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前炎症性细胞因子TNF-a和IL-1p,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生成,同时抑制粘连相关的粘附分子ICAM-1等的表达与分泌有关。课题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菝葜的提取工艺,获得菝葜醇提物及3个化学部位,随后采用CPID大鼠模型、小鼠耳肿胀模型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对上述提取物或化学部位进行了药效学研究,成功筛选出菝葜抗炎及抗CPID活性最强的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再通过聚酰胺吸附树脂对该化学部位进一步纯化,得到菝葜活性部位,其总黄酮的含量达到55.7%。在CPID大鼠模型上对菝葜活性部位的药理作用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菝葜活性部位可通过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缓解CPID大鼠血液高凝和高黏状态,降低大鼠子宫粘连程度,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及抑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促进炎症吸收,从而发挥治疗CPID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菝葜活性部位抗CPID作用可能与以下调节作用有关:调节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即降低促炎因子,升高抗炎因子,从而提高机体抗炎能力,恢复机体免疫平衡;抑制大鼠子宫组织粘连相关指标的表达,减少炎症细胞过度浸润和炎症介质的形成,从而减少黏膜粘连的形成,有效抑制CPID模型大鼠炎症,缓解盆腔粘连。本研究得到的菝葜活性部位,具有药效化学成分相对明确、药理活性相对特异特点,以此为基础,对其作进一步系统的质量分析、药效研究和安全性评价后,可以开发出菝葜抗CPID有效部位现代中药制剂。

彭祥炽[6](2012)在《络合铜宫内节育器对大鼠的避孕效果及其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CuCl2/SiO2/PVAIUD,简称络合铜IUD)对大鼠的避孕效果,以及取器后对生育力的可逆性恢复能力。方法:160只性成熟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O group,n=20)、金属裸铜组(Cu group,n=30)、生物基体材料组(SiO2/PVA group,n=30)、络合铜低剂量组(CuCl2/Si02/PVA group Ⅰ,Cu2+释放率为5-10ug/220mm2/d,n=30)、络合铜高剂量组(CuCl2/Si02/PVA group Ⅱ, Cu2+释放率为10-20ug/220mm2/d,n=30)和空白对照组(NC group, n=20)。适应性喂养一周后置器,置器30d后,每组取20只(假手术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取10只)雌性大鼠与有生育力的雄鼠交配,于孕14d处死雌鼠,观察受孕和胚胎发育情况。另每组剩余的10只大鼠取器,观察生育力恢复情况。结果:置络合铜宫内节育器(CuCl2/Si02/PVAIUD)大鼠的抗生育率均为100%,且低剂量组(CuCl2/Si02/PVA group Ⅰ)的生育力恢复率为100%,与金属裸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CuCl2/Si02/PVA I IUD)具有与传统金属裸铜IUD同样良好的避孕效果和生育力的可逆性恢复能力。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材料宫内节育器在置器的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和宫腔液铜离子的浓度,以初步评估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CuCl2/SiO2/PVAIUD)的安全性。方法:60只性成熟SPF级雌性SD大鼠,10-12周龄,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Ogroup, n=10)、金属裸铜组(Cu group, n=10)、生物基体材料组(SiO2/PVA group, n=10)、络合铜低剂量组(CuCl2/SiO2/PVA group Ⅰ,n=10)、络合铜高剂量组(CuCl2/SiO2/PVA group Ⅱ,n=10)组和空白对照组(NC group, n=10)。于置器后60d内的不同时间点(0d、1d、3d、5d、7d、30d、60d)分别取大鼠血清和局部宫腔液,通过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大鼠血清和局部宫腔液的Cu2+浓度。结果: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的血清Cu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器的第1周里,各组置器大鼠(除生物基体材料组以外)的宫腔液Cu2+浓度明显升高,且金属裸铜组升高的速率显着高于络合铜组;络合铜组大鼠宫腔液Cu2+浓度在第5d即达到峰值,而裸铜组在第5d后仍有上升趋势;置器后的30d到60d,络合铜低剂量组的宫腔液Cu2+浓度显着低于裸铜组和络合铜高剂量组;置络合铜IUD的大鼠宫腔液Cu2+浓度与裸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CuCl2/SiO2/PVA IUD)避免了传统金属裸铜IUD在置入初期的Cu2+暴释现象,且在不同时间点全身血清浓度均维持在较低且稳定的范围,提示其在发挥Cu2+局部避孕作用的基础上不会出现体内Cu2+蓄积。目的:研究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CuCl2/Si02/PVAIUD)对大鼠子宫内膜及重要脏器的形态学影响,以初步探讨络合铜宫内节育器的安全性。方法:60只性成熟SPF级雌性SD大鼠,10-12周龄,随机分为5组:金属裸铜组(Cu group)、生物基体材料组(SiO2/PVA group)、络合铜低剂量组(CuCl2/SiO2/PVA group Ⅰ).络合铜高剂量组(CuCl2/Si02/PVA group Ⅱ)和空白对照组(NC group)。在大鼠左侧子宫近阴道段作一切口,朝卵巢方向置入不同材料,分别于置器30d和60d后取置器侧子宫内膜、卵巢及心、肝、脾、肺、肾、脑组织,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置器的大鼠子宫内膜均可见上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所示络合铜低剂量组30d和60d炎症反应比裸铜组轻,且未见全身其他重要脏器病理学异常改变。超微病理检查显示裸铜组30d后的子宫内膜出现微绒毛稀少或消失,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腺上皮细胞内初级溶酶体增多及大量空泡形成等改变,且在置器60d后改变更为明显;而络合铜低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改变较轻微,且两个时间点差异不明显。结论:与裸铜宫内节育器相比,置低剂量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CuCl2/Si02/PVA I IUD)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的形态学改变较小,证明其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作用较轻微,因而可能减少置器初期的不良反应。目的:通过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中与出血、疼痛等副作用相关的因子,以初步探讨新材料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CuCl2/Si02/PVA IUD)对大鼠子宫内膜内环境的影响和减少置器后副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性成熟SPF级雌性SD大鼠,10-12周龄,随机分为4组:金属裸铜组(Cu group)、低剂量络合铜组(CuCl2/Si02/PVA group Ⅰ)、高剂量络合铜组(CuCl2/Si02/PVA group Ⅱ)和空白对照组(NC group)。置器60d后,对子宫内膜出血、疼痛等副作用的相关因子进行检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P物质(SP)及其受体(S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1)的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SP和SPR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血管壁的周围及部分内膜间质细胞胞浆,MMP9和TIMP-1广泛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基质及血管内皮,VEGF及Flkl在大鼠子宫内膜腺上皮及基质内均有表达;②与金属裸铜组相比,络合铜组尤其是低剂量组的相关因子(SP、SPR、MMP9、VEGF和Flk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低,TIMP-1则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金属裸铜IUD而言,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IUD对置器后子宫内膜内环境释放的相关因子影响较小,因而推测其可能减轻含铜IUD置器初期子宫异常出血、疼痛等不良反应。

潘亚娜[7](2009)在《宫内节育器说明书存在问题调查》文中研究说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8](2009)在《改革开放30年医疗器械监管成就》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医疗器械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康复等医疗卫生技术领域,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医疗

张觇宇[9](2008)在《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器材料的研制及应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并开发安全、有效、对人体微创或无创、使用方便甚至具有可逆性的避孕方法,对人类生殖健康及人口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多种避孕药物、避孕器具在临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仍因其或多或少的并发症而未被广泛接受,因此尚缺乏理想的为男女两性所普遍接受的避孕节育措施。在现有的避孕器具中,阴道用避孕器具的应用因其可靠性差、使用不方便而受到限制;宫内节育器虽然有效,但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最常见的是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异常,曾有报道指出宫内节育器增加了盆腔感染与宫外孕的几率,并存在避孕器脱落与带环受孕等情况。近年,携带避孕激素的宫内避孕系统的临床应用备受关注,但应用后存在点滴状阴道流血、适应时间长等问题,而且该方法造价高,因此使用前景并不乐观。口服避孕药与皮下埋植剂干扰女性的内分泌,因此长期及广泛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来,以输卵管为靶的节育措施,具其不干扰女性内分泌系统、不影响子宫内膜、不增加盆腔感染的机会、避孕效果可靠等优势,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课题基于对人输卵管解剖和功能的认识,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设计并合成理想的输卵管避孕材料,克服了现有输卵管避孕方法的局限性。理想的输卵管避孕材料应满足无毒、生物相容性与组织相容性良好、对局部输卵管上皮损伤小且组织损伤可逆、易于放置并阻塞输卵管、避孕效果良好、避孕时限可控的要求。基于以上要求,该研究设计并合成了对温度敏感的聚乳酸基形状记忆高分子聚合物,通过调节软段/硬段比例以及软段/硬段的分子量,实现了该多嵌段聚合物的温敏性可控,敏感温度(一般为材料的玻璃化转化温度(Tg))可控制在人体温范围。利用制得的形状记忆多嵌段聚合物设计并加工为特定形状(直径大于输卵管)的输卵管避孕器。手术前,在特定温度下(高于上述的Tg)将该避孕器加热、拉伸变形,达到小直径状态,然后冷却(低于上述的Tg)固型;进行手术,将拉伸变形的避孕器放置于合适位置;在体热的作用下,该避孕器回复至原始形状,与输卵管壁紧密接触,完全地阻塞输卵管腔。实验分四个部分进行研究与分析:(一)用于输卵管避孕的聚乳酸基形状记忆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理化性能研究。首先,通过熔融聚合法,由D,L-丙交酯和丁二醇制得聚乳酸基大分子二醇;然后该大分子二醇经预聚、扩链制得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最后对所获得的形状记忆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及理化性能的研究。(二)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根据国家有关标准,采用内毒素试验、细胞毒性试验、致敏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微核试验、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等一系列安全性评价试验对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进行评定。(三)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器在兔输卵管内的体内试验。选择雌性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将聚乳酸基形状记忆材料(PDLLA-PU)制成的输卵管避孕器,通过手术的方式植入兔输卵管内,观察植入避孕器后不同时间兔输卵管粘膜的病理变化,评价材料与输卵管组织的相容性及对输卵管上皮的影响。(四)临床用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器及放置器的形状设计与初步制作。根据人输卵管解剖结构特点及聚乳酸基形状记忆材料的记忆性能及理化特性,筛选出一种最佳的输卵管避孕器及放置器的方案进行输卵管避孕器的初步加工和制作,并赋予避孕器形状记忆功能。通过以上研究,为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器有望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实验获得以下主要结果和结论:(一)本研究所制备的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37.68℃,适合用于制备作为体内短期植入物的可生物降解型形状记忆聚合物。通过两步法制备的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具有优良的形状记忆固定率(100%)和形状恢复率(97%),且重复性优良。随着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中硬段含量的提高,材料的亲水性增大。(二)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聚合物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内毒素含量符合标准;材料对体外生长细胞和动物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毒性;无致敏反应;Ames试验、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均未表现出明显的遗传毒性。结论:上述方法制得的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器材料基本能够避免细菌污染和繁殖,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良好。(三)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器植入后,对输卵管上皮具有短期炎性刺激作用,但其对上皮输卵管粘膜层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植入时间延长,输卵管上皮炎性反应逐渐减退,其管壁的绒毛逐渐修复,表明输卵管再通具有可复性的组织基础。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避孕器材料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避孕器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情况、避孕效果及避孕器取出后的可孕性还需要后续试验加以验证。(四)设计并初步制作出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输卵管避孕器。

李玮[10](2008)在《女性口服避孕药安全性影响因素探析及其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数量与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瞩目的焦点,广泛用于控制人口数量的女性口服避孕药(OC)的安全性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人口的质量。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人口问题的现状,通过全球和我国人口总量增长的数据说明国内外人口的数量问题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二部分在总结女性口服避孕药作用机制及正面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目前口服避孕药对育龄女性健康所带来的一些负反应和不良影响。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引入生育健康概念的必要性,以及生育健康的内容与目标,并从城市、农村、流动人口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育龄女性生育健康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依据前三部分情况,对中国育龄女性口服避孕药安全性管理提出了建议,并对流动人口中育龄女性的生育健康问题进行了专题的探讨。

二、宫内节育器中包装合格证及说明书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宫内节育器中包装合格证及说明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泸西县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情况及实践综述
        (二)国内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研究现状
        (三)综述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免费避孕药具的概念
        二、公共服务的概念
        三、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的内容
    第二节 相关理论阐述
        一、政府职能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章 泸西县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现状分析
    第一节 泸西县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体系
        一、泸西县免费避孕药具管理组织机构
        二、泸西县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网络
    第二节 泸西县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主体
        一、县级管理人员
        二、乡级管理人员
        三、村级管理人员
    第三节 泸西县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内容
        一、免费避孕药具发放
        二、生殖健康指导
        三、优生优育指导
    第四节 泸西县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反馈
        一、免费避孕药具使用情况
        二、免费避孕药具获得的渠道
        三、避孕节育措施的选择
第三章 泸西县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力度不够
        二、部门联动配合不力
        三、宣传发放力度不大
        四、发放队伍能力不强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从制度层面上来分析
        二、从县级管理机构层面上分析
        三、从乡镇级管理机构层面上分析
        四、从村级管理机构层面上分析
第四章 泸西县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公共服务优化建议
    第一节 制度层面
        一、建立健全泸西县的免费避孕药具管理工作制度
        二、制定免费避孕药具管理工作规范
        三、建立多个部门联动机制
        四、完善免费避孕药具考核指标
    第二节 县级管理机构层面
        一、建立多元化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平台
        二、实现免费避孕药具服务网络全覆盖
        三、加强对乡镇药具管理机构的宣传培训、督促指导
    第三节 乡镇管理机构层面
        一、加强领导,重视药具公共服务
        二、拓展服务范围,实现免费发放全覆盖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第四节 村级管理机构层面
        一、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
        二、加大随访力度,把工作做细做实
        三、利用资源整合,扩大药具宣传发放覆盖面
本文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药对作用的新生化颗粒配伍效应与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药对的研究进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节 新生化颗粒的现代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当归系列药对的新生化颗粒配伍效应研究
    第一节 基于当归系列药对的新生化颗粒的养血作用配伍效应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当归系列药对的新生化颗粒的活血作用配伍效应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生化颗粒体内外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第一节 新生化颗粒配伍前后的主要效应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节 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节 新生化颗粒在正常和血虚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76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的新生化颗粒养血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新生化颗粒的养血作用机制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新生化颗粒的养血作用靶点预测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节 新生化颗粒养血效应的关键靶点验证
        主要参考文献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现状及监管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选题的意义
    1.3 本选题研究领域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1.4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1.5 技术方案的分析和选择
第2章 我国植入性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及监管现状
    2.1 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概况
        2.1.1 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概念
        2.1.2 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分类
        2.1.3 植入性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2.2 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监管机构及相关法律
        2.2.1 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监管机构
        2.2.2 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
    2.3 植入性医疗器械存在的若干问题
        2.3.1 产品包装标识不规范
        2.3.2 产品使用中存在漏洞
        2.3.3 产品召回困难
    2.4 原因探析
        2.4.1 法律法规不完善
        2.4.2 监管意识不强
        2.4.3 管理存在缺陷
    2.5 监管对策
        2.5.1 完善法律法规
        2.5.2 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2.5.3 对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电子监管
        2.5.4 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第3章 植入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
    3.1 植入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的趋势分析
    3.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按产品名录的分析
    3.3 无源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报告排名分析
    3.4 植入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按实际使用场所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及欧洲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监管方式
    4.1 美国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监管方式
        4.1.1 美国医疗器械的监管机构
        4.1.2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
        4.1.3 技术审批专家委员会
        4.1.4 引入第三方开展医疗器械审评
        4.1.5 上市前监管
        4.1.6 上市后监管
    4.2 欧洲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监管方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对药品监管的方式
    5.1 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5.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5.1.2 法律体系较健全
        5.1.3 特殊药品的法律法规体系
    5.2 药品监管机构
    5.3 药品电子监管
    5.4 药品认证体系
        5.4.1 GMP认证
        5.4.2 GSP认证
    5.5 特殊药品的监管
    5.6 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监管对策
    6.1 提高认识,重视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特殊性
    6.2 制定法律,提高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法律支持
    6.3 对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电子监管
    6.4 配备高素质人才,提升监管能力
    6.5 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6.6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
    6.7 建立信用体系,力促参与者依法办事
    6.8 提高技术支持力量
    6.9 监管对策应用实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菝葜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活性部位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正交设计法优选菝葜乙醇提取工艺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材料
        1.2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正交试验设计
        2.2 HPLC测定样品中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含量
    3 试验结果
        3.1 正交试验法优选菝葜提取条件的结果
        3.2 结果分析
        3.3 验证试验
    4 讨论
第二章 菝葜治疗CPID化学活性部位药效学筛选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材料
        1.2 试剂
        1.3 药品
        1.4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液的制备
        2.2 动物实验
        2.3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慢性盆腔炎实验
        3.2 病理学观察
        3.3 抗炎实验
    4 讨论
第三章 菝葜抗CPID活性部位初步分离纯化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材料
        1.3 药品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3 标准曲线绘制
        2.4 菝葜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
        2.5 菝葜乙酸乙酯部位的初步纯化
        2.6 结论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菝葜活性部位的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材料
        1.2 试剂
        1.3 药品
        1.4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液的配制
        2.2 模型制作
        2.3 分组及给药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对苯酚胶浆所致CPID模型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3.2 对苯酚胶浆所致CPID模型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3.3 对苯酚胶浆所致CPID模型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4 讨论
第五章 菝葜活性部位调控CPID大鼠炎症细胞因子及粘连相关指标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材料
        1.2 试剂
        1.3 药品
        1.4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液的配制
        2.2 模型制作
        2.3 分组及给药
        2.4 取材方法
        2.5 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子宫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3.2 菝葜活性部位对CPID大鼠血清IL-1β和IL-10含量的影响
        3.3 菝葜活性部位对大鼠子宫组织TNF-α mRNA和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Abbreviations)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6)络合铜宫内节育器对大鼠的避孕效果及其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1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2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络合铜宫内节育器对大鼠的抗生育作用及生育力恢复实验
    引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络合铜宫内节育器对大鼠血清及宫腔液铜离子释放行为的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络合铜宫内节育器对大鼠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络合铜宫内节育器对大鼠子宫内膜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宫内节育器说明书存在问题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方法
二、结果
    (一) 名称相同或相似 (表1)
    (二) 使用期限没有或不清 (表2)
    (三) 消毒失效期以及生产日期不清晰从表2看出没有标明消毒失效期有9家, 需根据生产日期 (或消毒批号) 和灭菌有效期推算。生产日期 (或消毒批号) 多数厂家打印在小包装上, 少数厂家通过加热定型在小包装封口处, 很不清晰, 临床医生常需对照日光才能看清上面数字, 给临床工作带来麻烦, 也易出现差错。
    (四) 规格与型号混淆 (表3)
    (五) 说明书少
    (六) 禁忌证不明确
三、讨论

(8)改革开放30年医疗器械监管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节 医疗器械注册制度
    ·医疗器械注册制度的实施
    ·医疗器械注册制度的完善
    ·医疗器械注册核查
第二节 医疗器械生产监管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定
    ·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专项整治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召回工作
第三节 医疗器械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和完善
    ·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建设
    ·医疗器械检验队伍建设
    ·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非典期间紧急制定医疗器械国家检验检测标准
    ·高效应对四川地震现场的医疗器械快速检验
    ·开展奥运协作检验
第四节 经验总结与展望

(9)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器材料的研制及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器材料的研制及应用基础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聚乳酸基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理化性能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器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器植入兔输卵管内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部分 输卵管避孕器和放置器的形状设计和初步制作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输卵管节育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研究生间获得的科研基金项目
英文论着

(10)女性口服避孕药安全性影响因素探析及其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 理论目标、重点和难点
    4 预期价值
第1章 国内外人口问题现状
    1.1 世界人口问题现状
    1.2 我国人口问题现状
第2章 口服避孕药的双向作用
    2.1 女性口服避孕药的作用机制
    2.2 口服避孕药的正面作用
    2.3 口服避孕药的负面作用
第3章 生育健康以及我国当前女性生育健康现状
    3.1 引入生育健康的必要性
    3.2 生育健康及其内涵
    3.3 我国女性生育健康现状
第4章 提高成效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4.1 女性口服避孕药品的安全性管理
    4.2 流动人口中育龄女性的生育健康管理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文章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宫内节育器中包装合格证及说明书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泸西县免费避孕药具公共服务研究[D]. 王艳梅. 云南财经大学, 2018(05)
  • [2]基于药对作用的新生化颗粒配伍效应与物质基础研究[D]. 庞汉青.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11)
  • [3]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4]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现状及监管对策[D]. 白占民. 北京理工大学, 2015(11)
  • [5]菝葜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活性部位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D]. 马云.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4)
  • [6]络合铜宫内节育器对大鼠的避孕效果及其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D]. 彭祥炽.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5)
  • [7]宫内节育器说明书存在问题调查[J]. 潘亚娜.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9(06)
  • [8]改革开放30年医疗器械监管成就[J].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04)
  • [9]形状记忆输卵管避孕器材料的研制及应用基础研究[D]. 张觇宇.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5)
  • [10]女性口服避孕药安全性影响因素探析及其管理对策研究[D]. 李玮. 南京医科大学, 2008(12)

标签:;  ;  

宫内节育器包装证明和说明书的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